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我拜师带徒看“师徒结对”

任何人的专业成长道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任何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都不可能是无师自通的。直接面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师傅——中国古代对老师的通称;间接学习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受人启发也可以称之为师傅。教师的拜师学艺通常指前者,而通常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又是后者。所谓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道出了教师个人学习修炼的重要作用。

我是1981年师范毕业就在一所比较偏僻的农村中学教语文的。此时“文革”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农村里有几个好老师都被县城学校选拔走了,剩下来的同事里没有一个是正式大学毕业的,水平都不高,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学校上下根本也没有什么“师徒结对”的概念。天天捧着教学参考书,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教,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也没有能力越雷池。

对我教学影响比较大的间接师傅是大约在1987年左右在全国推行“八环节六课型”的黎世法。那时我已经是教务处的副主任,主抓文科教学,不仅自己积极尝试,而且还号召全校老师积极参与实验。后来随着学识、阅历等的不断变化,才逐渐知道一个师傅所教的一种方法不是万能的,只有博采众长,因材施法才是最高的境界。

现在想来,假如那个时候我能有人引领一下,或者能遇到“高人”的指点,能够及早懂些教书育人的道理,也许我会成长更快一些。

“师徒结对”绝大多数是学校开展的活动,是领导所点的“鸳鸯”,自发组成的“师徒”很少。这种活动徒有虚名的多,名符其实的少。1993年左右,我已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还教初三作文课。这时市里开展一个叫做“希望工程”的活动,我被上级教学研究部门聘为首届“希望工程”导师。下聘书的那天,市里还在大会堂隆重举行了拜师仪式,让徒弟给师傅戴大红花。现在看来,我这个师傅是不称职的,由于当时的水平和现在比起来更有限,所以交给徒弟终身受用的东西甚少。但也许我这个师傅是校长的缘故,也许我那个徒弟是农村里的苦孩子……总之,这个徒弟学得很认真、很刻苦——主要是自我学习实践,所以成长的很快,后来也成了校长。

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我带了一批又一批的徒弟,现在,我仍然带徒弟,尤其是近几年我搞区、市、省乃至国家级的科研课题,总是吸收一些年轻人来一同参与,并希望以此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效果还不错。

总结一下我带徒获取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教徒弟和教学生一样,都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教做人比较做事重要。现在社会功利、浮躁得很,要教导年轻人戒懒为勤——勤于学习,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勤于实践,勇于吃苦;勤于钻研,精于本职。戒骄为实——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正视自己,脚踏实地的去做事,加强自我修养,谦虚谨慎。戒躁为稳——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保得住操守。戒势利为实力——“出淤泥而不染”,刻苦练就高尚的师德和业务本领。戒忌妒为奋斗——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发现自己的特长,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锲而不舍地去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循环往复,就一定会闯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二,教方法比教知识重要。如何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才能扎实有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等一系列教学流程的基本工作方法要使他们先知道。掌握了基础的东西之后再研究如何提高。必须讲究获取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方式,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即使是那些经过选择的知识和技能,也无助于年轻教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句话仍然适于师傅带徒弟,只有当徒弟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方式之后,他们才能自立自强。

第三,严师出高徒。“严”是一丝不拘的严格要求,它凭借的师傅自己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高尚的人格,严谨的治学精神;它强调的是师傅自身的智力、功底、修养、水平、品德等方面的总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和示范,只有师傅的内功与徒弟教学活动相结合,才能外化为徒弟的显著进步。“严”要讲究方法,因材施教。

总结一下我拜师学艺获取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作为徒弟而言,如果懂得了上述师傅带徒弟的道理,就应该知道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好徒弟的道理——要尊重师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一颗积极进取的上进心,虚心好学,尤其是善于自我学习和钻研;要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并能够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从师徒的双方角度看,师徒要平等对话,相互学习和帮助,相互理解和促动,教学相长。只有这样,师徒结对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但是,目前有些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还停留在“师徒结对”的形式上,很少有如师傅的评聘资格、师徒结对的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评价机制和劳动报酬等内容上的研究和实效性的举措。由此看来,完善师徒结对机制,使其扎实有效的开展才是当务之急。

     本文收录于我的专著《“三者”合一教语文》,详情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f917700102e9fv.html,敬请大家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今社会为什么师傅不愿带徒弟了!!
导师带徒心得体会
师傅带徒弟
如何更好激励师傅带徒弟?(含师徒制案例)
职场上,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是成年人最大的误区
创生知识:名师工作室教师学习的应有取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