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木工文化遗产,藏在木头里的灵魂:榫卯sǔn mǎo

榫卯,读作sǔn mǎo,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百度百科

中国建筑、中式家具能历经时光洗礼而愈发光亮,弘扬起中华民族的高昂面貌,靠的是别具匠心的设计和一丝不苟的工艺。榫卯作为中国木质家具、建筑的独创连接形式,撑起了它们的脊梁,一种种榫卯的样式,体现的是中国工匠对「天衣无缝」境界的追求,引无数风流人物沉迷把玩。

榫卯就活像是隐藏在两块木头里的灵魂,当古代的工匠将多余的部分凿掉后,两块木头便会紧紧地互相握着,不再分开理论上,一个方向的榫卯。

榫卯就活像是隐藏在两块木头里的灵魂,当古代的工匠将多余的部分凿掉后,两块木头便会紧紧地互相握着,不再分开。

理论上,一个方向的榫卯组合,嵌接的部分在毫无干扰的情况下,也许10年,也许15年,长时间在大自然作用力的牵引下,便会自动松脱,这是木材所含的水分受到这些作用力影响的结果,就如潮汐涨退的道理一样。然而,当榫卯结构是由不同的方向嵌接的话,张紧与松脱的作用力便会互相抵消。一个榫卯如是,无数的榫卯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出现极其复杂微妙的平衡。

榫卯技术在宋代达到巅峰,一整栋大型宫殿成千上万的构件,不靠一枚钉就能紧紧扣在一起,实在非常了不起。每当榫卯构件受到更大的压力时,就会变得越牢固。古老的木构建筑可以经历多次地震之后依然安然无恙,除了由于木材的延展力强之外,还有一个个的榫卯在挽手维系着。

日本大阪有一对累积三十多年木工经验的兄弟,矢志要将日本国内的古木建筑保存下来。于是就逐一将这些古老的木建筑按比例缩成十分之一的模型,然后在各大学及美术馆巡回展览,让每一代的人都可以目睹昔日的建筑艺术。当这对有心的兄弟在完成“最具保留价值”的唐招提寺后接受访问时,一再赞叹,古代的大师如何得以掌握每一种木材在漫长的岁月里,在不同的气温,干湿度条件下的膨胀和收缩,始终保持着当初的强度。

纵然中国人从未刻意将建筑置于艺术创造的范畴内,然而古人的匠心毫无疑问地是和每一块木头互相渗透着的,古代大师的心血好像和木头结合成为一个有情的生命,木材纤维内的水分就像汩汩血脉那样,时刻都在调整平衡。从日出到月出,潮涨到潮退,由东边到西边,每一刻都在循环消长,生生不息。

法国一家电视台,曾经以埃菲尔铁塔为对象制作了一个特辑,内容描述铁塔内那些庞大如车轮的钢铁螺丝帽要定时重新拧紧,否则就会因为温差关系而自动松脱,一旦弃用螺栓改为焊接的话,整个金属塔架便会因为金属的不规则膨胀而扭曲倒塌,原来象征机械的凯旋的“钢铁阵容”也有它的烦恼。

这边厢,每一栋古老的木构房子,在经历无限风霜之后,屋内每一块木头,以至每一件家具的榫和卯都仿佛仍在窃窃私语……。。

隼对卯说:执子之手。卯对隼说:与子偕老。

好一个地老天荒,矢志不移。

没有完全无缺点和局限性的材料和结构,木斗拱的缺点是容易松动,然而这种缺点却变成抗震的优点。遇上一般地震,用砖石铸建的房屋纷纷倒塌的时候,木材靠着本身特有的柔韧性和延展力,榫卯就会将地面的震波变成延绵“木浪”般起伏消解,涟漪过后,又恢复原状.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现代的榫卯发展史,滚滚长河,既有引领创新的工匠艺人,也有不断改革发展的制作手法,还有灿若星河的经典作品。如文章最后说的那样,「榫卯,这项源于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经历着新的传承与变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榫卯sǔnmǎo(贰)
榫卯是木工的灵魂
榫卯 • 一阴一阳,一盈一亏,处处皆智慧
榫卯的生命力
木『榫卯的精妙4』完美结合直到地老天荒
榫卯:藏在红木家具里的灵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