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知道使用巨大财富的富翁

《谈文说史》选载24 “三、名人逸闻凡人琐事”——

不知道使用巨大财富的富翁——第谷·布拉赫

 

 

第谷·布拉赫(1546~1601年)是16世纪杰出的天文学家。他进行了望远镜问世之前最为庞大而精确的天文观测工作,为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

1546年12月14日,第谷·布拉赫出生于丹麦斯堪尼亚地区克努兹特卢普(今属瑞典)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奥托·布拉赫是知名律师,曾经担任枢密顾问官,晚年任赫尔辛堡市长。第谷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八个弟弟妹妹。奥托的哥哥乔治·布拉赫非常富有,但老来无子,第谷从小就过继给伯父,生活在托斯特卢普。伯父希望他长大后也能成为有名的律师,还聘请了家庭教师,天天给他上法律课。但是他深深迷上了天空,每当夜深人静时就悄悄爬上阁楼的阳台,观察天上的星辰。

1559年,十三岁的第谷被送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大学学习法律和修辞。他从小生活在优裕环境里,任性,轻浮,对功课毫无兴趣。次年发生的一件事促使他猛醒。1560年8月21日,第谷目睹了一次日偏食,他对天文学家的准确预报大为惊奇。从此,他的学生生活被分为两部分:白天不违背伯父的意愿,继续研读令他头疼的法律;夜晚则坚持有目的的守夜观星。他最珍爱的书是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聆听一千多年前天文大师的教诲,深受其影响,更坚定了献身天文学的信念。

伯父对侄子的“不务正业”大为恼火,老人认为,看什么天文、数学,都是旷废时间,专攻法律、修辞和伦理学才是做官从政的正道。特地选派家庭教师维德尔(1542~?)监督第谷。1562年,在维德尔陪同下,第谷转入德国的莱比锡大学。第谷精力充沛,每天睡几个钟头就足够了。每当维德尔入睡后,就继续研究数学,观察天空。不久,维德尔发现自己的努力没有丝毫效果,第谷对法律根本没兴趣,只得作罢。虽说是师徒,其实错不了几岁。两人也从屡起摩擦,成为互相尊重的好友。

当时,光学天文学尚未诞生(伽利略1564年诞生,1609年研制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第谷研制了十字仪,凭着肉眼进行观测。1563年8月,他观测、记录了木星合土星,发现当时的年鉴和星表错误很多。立志通过对行星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研究,制订新的星表。

1565年,伯父乔治·布拉赫病逝。第谷接受了大量遗产,也不再受到什么约束。于是离开了莱比锡,开始了长达6年的旅行。他在维腾堡、罗斯托克、巴塞尔、奥格斯堡等地游学,并研制了多种天文仪器和教学仪器,包括一个半径达19英尺的大象限仪。在亲朋好友帮助下,自费建起了自己的小型天文台。

第谷踌躇满志,要大干一番了。

自己的天文台建成后,第谷的确大忙了一阵。也许是有金钱做后盾,愿望很容易就实现了;也许是花费太大,毕竟自建要添不少设备。总之,他很需要钱。这一时期他还从事炼金术的研究,专心做一些化学实验,甚至到了着迷的地步。如果不是一次突发的天象出现,他也许要走一大段弯路。


1572年10月,仙后座爆发了一颗超新星。它是那样的明亮,以至于11月时白昼都可以看到。11月11日傍晚,第谷也发现了它。在第谷逝世之后出版的《新编天文学初阶》一书中,记录了当时的情况。他写道:

“看那!在头顶正上方,一颗奇异的星突然出现,光辉灿烂,它闪耀着,令人眩目。我惊诧不已,有些茫然失措,静静地站在那里,紧紧盯着它,凝视良久……我即刻准备好仪器,开始测量它与仙后座临近恒星的距离,以确定它的位置;仔细地记录我所能看到的一切,如视亮度、形状、颜色等等。”

关于这颗超新星,我国明代天文学家也作了认真观测和记录。《明史·天文志》、《明实录》、《明史稿》、《明通鉴》、《国榷》、《仪封县志》、《浙江续志稿》等文献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在长达四个半月的时间里,第谷认真观测、研究,得到丰富的数据。于次年发表了《论新星》。他写道:“这一新见星既不在月球下面的地球范围内,也不在七个运动天体(星空注:指太阳、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的轨道上,而是在第八层天穹上,在其他恒星之间。”

当时的第谷不可能从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和天体演化学方面找到超新星爆发的原因;他也不可能摆脱托勒密的束缚,认为超新星位于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第八层恒星天上。但他却从天体测量学方面提供了最为丰富而珍贵的资料。甚至有人认为,第谷记录的资料比此前所有的记录到的关于新星、超新星资料都要充实。这并非过誉之词。

尽管并非第谷第一个发现,但由于第谷的卓越贡献,1572年超新星被后人称之为“第谷超新星”

第谷名声大震 ,德国科学界的许多朋友希望他永久侨居于德国。他也制订了在德国建造大型天文台的计划。消息传到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克二世耳朵里。弗里德里克二世也想由于第谷的成就,增加丹麦国家和国王自己的荣耀,急令专使日夜兼程诏令第谷觐见。第谷立即动身,赶到了哥本哈根。

1576年,弗里德里克二世把松德海峡的汶岛恩赐给了第谷,明文规定该岛归他终身使用;并拨款十万居尔盾建造了乌兰尼堡天文台。(乌兰尼亚是希腊神话中掌管天文学的缪斯之一。)天文台壮观华丽,设备齐全,包括起居室、观察室、图书馆、实验室。8年后,他又建立了斯坦拉奈堡,增设了造纸厂和印刷厂,专门装帧他的手稿。由于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克二世的庇护和帮助,更由于第谷的勤奋和努力,汶岛一时成为全欧洲重要的科学活动中心之一。


第谷是最杰出的天文仪器制造家。由他亲自设计、监制,请来了奥格斯堡最好的工匠,造出许多大型精密的天文仪器。它们被放置在有活动房顶的地下观察室里,可以防风、防震。其中最大的大象限仪半径2米,又称为第谷象限仪,其读数可以精确到六分之一弧分。

在地下观察室的四壁,悬挂着8位天文学家的画像,画像下面均有题记。其中第7位就是第谷·布拉赫自己,题记中暗示将有后人评价他的工作、事业和成就。第8位画像题名“赛第谷”,这是并不存在的“子虚乌有先生”。

第谷更是一位最卓越的天文观测大师。至1597年的二十多年间,他进行了难以想象的大量工作,测定了770多颗恒星的准确位置,编制了新的星表,精确度达到半弧分。他还研究了大气折射,发现了黄赤交角的变化、月球运动的二均差,重新测定了岁差常数。特别是对彗星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

1577年,第谷认真观察、测量了一颗明亮的彗星,证实了这颗彗星穿行了几颗行星的轨道,从而打破了一个陈腐的传统观念;打破了一个荒诞的神话。亚里士多德认为,彗星是大气层中的燃烧现象,竟然影响欧洲长达一千九百多年;托勒密体系的支柱是:每一层天都有一个水晶天穹(太阳、月球、五大行星各在一层水晶天穹上,恒星所在是恒星天),如今看来,是多么荒谬。第谷的重大发现及证实,使人类对彗星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他是后来创建彗星天文学的英国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年)的先驱之一。

第谷在汶岛期间,各国各地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艺术家,更多的是科学家,以及慕名而来的青年纷纷群集这里。他性格倔犟、坦然直爽,对于那些真心求知者,是良师和好客的主人;对那些仅有猎奇之意却不学无术者,则报以鄙视态度。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其中不乏名门权贵,包括丹麦太子和权臣威岑道夫。丹麦太子就是后来即位的克里斯蒂安四世。当他还是个小孩子时,曾经带了一大帮随从来看第谷的工作。自以为什么都懂,还指手画脚,结果遭到第谷一顿训斥。威岑道夫一向刚愎专横,一次来参观,因为第谷的爱犬挡了道,就粗暴地用脚踢它。愤怒的第谷骂他和他的祖先是野蛮人,还把他赶走了。

1588年,第谷·布拉赫的保护人弗里德里克二世逝世,其子克里斯蒂安四世即位。他和威岑道夫纠合起来,开始报复。第谷的厄运也就开始了……。

他们甚至攻击第谷观察天象“有损于丹麦整个民族的道德和精神”。第谷的处境日益艰难,失去了经济来源,也无法进行正常观测、研究工作。几年后,他被迫离开了汶岛,只带走了一些珍贵的天文仪器。当年的巨大建筑设备被统统拆除,许多当时第一流的天文仪器被毁坏,名噪一时的科学活动中心竟成了一片废墟。而当初修建可是耗费价值达一吨多黄金啊!

遭到如此沉重打击的第谷含泪悲愤地离开了祖国,到了德国的罗斯托克、瓦恩斯贝尔、汉堡。稍事停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尔夫二世聘请他担任皇家天文学家。

1599年,第谷定居于布拉格。但是这里的情况远远不像他原来设想的那么如意:工作室狭小,重要仪器没有按装,鲁道尔夫二世经常拖欠薪水,以至于观测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第谷心情郁闷,非常痛苦。这时,一线希望出现在他眼前——约翰尼斯·开普勒的名字,开始和他的生活、工作、事业联系起来。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1646年)比第谷年轻25岁,是德国杰出的天文学家。早在1596年年底,开普勒出版了《宇宙的神秘》,并赠送给第谷。第谷虽然不完全赞同开普勒的观点,但对这位年轻人的博学多识和出众才华大为赞赏。他认为开普勒就是把自己的观测实践理论化、系统化的最好人选。第谷当时就约请开普勒到瓦恩斯贝克相见,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见成。这两年间,开普勒更是厄运连连:与妻子感情不合。一子一女因疾病而相继夭折,再加之遭受宗教迫害,处境十分险恶。第谷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信中说:

“我并不是因为你遭受厄运而请你来此,而是出于共同研究的愿望和要求而请你来此。请你不要把我看作一位命运的朋友,尽管也可能是这样,而是看作是您的朋友。即使在您不幸的时候,我也不会拒绝给您出主意,想办法。我非常想竭诚地帮助您。”

当得知开普勒到达布拉格的消息,第谷喜出望外,马上请他前来相见。1600年2月4日,那个时代两位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会面了。在时间不长的相处之中,两人建立了深厚而奇特的友谊。

第谷是老师,勤奋,认真,做事一丝不苟,但性情偏执,多疑,要求助手绝对服从他。他是杰出的观测家,但不接受任何地动的思想,认为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动,而太阳率领众行星绕地球运动。他的宇宙观及其维护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开普勒是助手,求知欲旺盛,头脑清醒。他是卓越的理论家,是太阳中心说的坚定维护者与捍卫者,在理论认识上要高出老师。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也不断发生争执。开普勒总是做出退让,然后两人不知疲倦地进行观测、计算工作,编制《鲁道尔夫星表》。《鲁道尔夫星表》是为了表示尊崇赞助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尔夫二世而命名的。在开普勒生病时和不得不外出料理烦琐家务私事期间,第谷真诚地照顾他的家庭,开普勒深受感动。

1601年9月,开普勒再次回到布拉格。刚要继续协助第谷进行艰苦工作之际,一代天文学大师第谷·布拉赫却重病在身,于10月24日溘然长逝。在老师弥留之际,开普勒答应一定把他未经的事业继续下去。正如后来开普勒所说的那样,“上帝用不可改变的命运把我和第谷紧紧连接在一起,即使我们发生严重的争执也不许我们分手。”

26年后,开普勒终于实现了第谷的遗愿。1627年,《鲁道尔夫星表》出版问世。其精确度空前,直到18世纪中期一直是各国天文学家使用的标准星表。


第谷·布拉赫生活在欧洲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中世纪封建教会和封建神学的统治。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的日心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一种科学宇宙观的确立,不仅需要开创者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智慧,还需要后继者的勤奋努力和反传统的勇敢精神。意大利学者布鲁诺为捍卫和发展哥白尼学说,进行了大无畏的斗争,直到为真理而献身。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以顽强的探索精神证实和传播日心体系,屡遭残酷迫害而不屈服。然而同时代的第谷·布拉赫则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他既不满意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又不接受哥白尼的日心体系。对两种宇宙观的斗争持调和态度,提出了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而太阳率领所有行星绕地球运转的折中体系。这种宇宙体系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与可取之处。

第谷在研究天文学时走上了占星术的迷途,他相信天人感应,终生笃信占星术。正是由于这些局限性,一代大师没有走得更远,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正如开普勒的中肯评价:

“他是一位大富翁,但他不知道怎样正确的使用这些巨大财富。”

开普勒持续了长达18年的艰苦努力,挖掘第谷留下的丰富宝藏,终于发现了金矿——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奠定了经典天文学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谷·布拉赫
第谷·布拉赫 所建造的天文仪器复原图
第谷布拉赫介绍 第谷的天文学贡献
国外历史上著名的10位天文学家
对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十大天文学家!
【追星星的人】我们聊聊天文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