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意拳访谈录的一些对话内容
作者:seagullzjh
 


本篇经过师傅同意在网上发表,把多年来的体认与意拳爱好者们交流心得,同时给予意拳初学者一些启示。

金启荣(爱新觉罗。启荣),满族,生于1951年5月
1964---1967 年随郭古民习练八卦掌(川掌)
1965年秋拜王斌魁先生为师 ,习练意拳,受姚宗勋、李见宇、王玉芳、周子炎、杨德茂、朱垚庭等多人教会。

这次访谈,主编华安先生于金启荣先生,从武术文化的角度做了一次学术性交流。虽然短短一篇访谈录所能道来的只是精髓的凤毛菱角。但对于意拳的博大精深能窥见一斑。



    华安:在您看来意拳和太极拳、八卦等内家拳有什么区别?
    金启荣:最早的太极拳叫老三刀,可是很少人了解这个老三刀,为什么叫老三刀?其实是三种劲,三种力量:静力、动力、定力。八卦掌开始就是一个单环掌,和一个双环掌,后来演变出来的八八六十四掌。
     武术最早的源头就是那么几个劲,后来才演变出各个拳种,就练武术这两个字也是1921年以后才有的,1921年以前不叫武术。
     拳种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个束缚人的概念。这个拳,那个拳,往往就是一个框框绕,是你被拳限制住呢?还是你掌握拳呢?所以不能有东西把人限制住。人是应该掌握这个拳。其实拳没有内外之分,没有长短之分。为什么有内家拳和外家拳之分呢?其实不该分,最终追求的都是一个东西。他从自然当中来,应当回归大自然当中去,应该求这个力,力在自然,是一种本能的东西。
 
    太极拳经常通过推手研究发力,意拳也是通过推手研究发力吗?
    是的,意拳有推手、搭手、断手、还有一个抢手,现在很多练意拳的人已经不谈抢手了,意拳的发力特点是冷、快、脆。研究一个力的接触点,其实形意拳啊、太极拳的推手也是在于接触点。在于一个起点和落点的问题。
意拳的推手跟断手之间的区别就是一个“点”的问题,练到最后是没有“点”的,摸哪都不合适。

    太极推手更在于“粘黏连随”,然后破坏对方重心,不用大力把对手发出去。就像意拳的断手,其实有个夺位,不是表面形式的变化,这里面有个角度的问题,就像太极拳讲“倗、捋、挤、按、采、捩、肘、靠”也是发力的角度变化,只不过他们不用“角度”这个词来说。练武要把身体的自然本能练出来,这种自然本能的训练,各个拳种都在寻找。走的方式方法不一样,也就是途径不一样,其实目标都是一样的。
 
    包括太极拳,大家都在追求一发既出的那个劲,意拳当中怎样理解这个劲?
    无定向中产生的定向,就像一颗炸弹,爆炸的时候有方向没有?他是四散的,是多角度的,可是你在哪个方向碰到他,他的威力都是一样大的。因为你站在他的发力范围之内,所以王老(王芗斋)谈这个,将它叫做混元爆炸力,他不是简简单单谈一个争力的问题。各门各派谈的力都是一个挣力。挣力其实就是矛盾力。王老的挣力的基础上又升华了一层,产生了爆炸力。

    太极拳有句话叫“十年太极不出门”相比之下练起来要慢一些?
    意拳,说句实话,比较简洁,比较快。

    那在意拳里具体通过什么样的发放进行训练?
    王老已经把这个东西简练出来了,包括站桩、试力、走步啊。

    王选杰提出的七大法门站桩、试力、试声、发力、走步、推手、断手、就是意拳的系统训练方法,是吗?

    是的,还有一个“心法”,我们总结王芗斋创造的意拳应该是八个法门。“无法”就没有法练。但这些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不是一、二、三、四、五.....的顺序。有人说我先站桩行不行,行!那我先试力行不行,也行!这些方法没有先后之分,先学哪个都成。但王老谈到“有法不是法”关键是看你能不能破这个法。在你找我一定程度以后,最终要达到随心所欲。
    先有为,后无为,但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得看怎样的练法最科学,最自然。
    练拳不能练成循规蹈矩的机械运动,要有精神和意感。一个形比较多。很多人学拳都在模仿,模仿动作,能说这个动作一定是规范的吗?不一定!在散打的时候,就没有规范可讲,所以说“有法不是法”,不是学一种束缚人手脚的一种方式方法。人放开了才能影响四肢,四肢才能放开。学拳不能学出一个“框框”限制自己,要发挥自己的灵知,才能做到随心所欲。

    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用笔是最重要的,讲究古法用笔,笔用好了,书法也就入门了。您认为学拳最重要的地方是什么?
    跟书法,绘画是一样的。书法,绘画都在于临摹,的反反复复的临摹,你要写一天的字就得临一天的字。为什么人家是书法家,人家写出这个字来是有骨有肉,是活的,不是死的,他有一种灵气,这就是神。这个意拳,也可以叫做神拳,这是我的看法,以神意为主。无论干什么都得用一种精神去支配。你的精神不能倒,精神不倒可以做一切事情,精神倒了就什么事也做不了了,也就达不到你要的目标。

     就拿站桩来说,意拳在站桩的时候,是不是讲究意念五分、形五分?也就是说,做一个行出来,精神都要贯穿到其中去,那要不要在练拳的时候采用假想或者假借的方式?
    是的!用假借、假想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抽象的,也就是精神导致物质,物质变精神。这是相辅相成的,就像佛教里谈“色与空”,一切物质为色,一切精神为空,佛教史这么解释的。所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是说精神和物质实际是一体的。

    意拳如何理解松与紧?
    松也好、紧也好,都是用你的精神和意感,都是有抽象变为具体。只有在松和紧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动跟静之间的配合。紧,紧到什么程度,松,松到什么程度?紧是绝对的,到头了就是紧了、僵了,没有再生能力了。松是相对的,送到什么程度,就有什么程度的再生能力,要想有个好的发力,必须有先决条件,其实站桩没什么特别之处,不管站什么样的桩,就一个字,松字。松完了之后才能通,通了才能达到协调,协调以后才能达到具体的动作。

    意拳中所谈到的“点紧身松”是不是就一种运动中的协调?
    对!但我认为这句话有他的不全的地方,应该是“点重身松”你跟我接触上了,你按不进来,这个接触点是重的。为什么要身松呢,身松你才能协调,才能运用好的发力。

    协调太重要了!
    对,包括运动员,都在讲一个协调的问题,没有协调就不可能出成绩。
    协调说起来很容易,但是要做到就很难了。
    有些人练拳,说"我的腰啊,我得练腰啊!",哪有腰啊?这是一个全身的运动,怎能把这个局部拿出来练。
    有的老实讲拳,说你这个动作不好,怎么不好呢?说腰不合适,腿不合适,头不合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谈法,他合理不合理你根本就看不出来,他是否能发挥出力量,他在那一比划,你并没有感觉,你怎么知道他这东西好不好?老师是以着自己的经验在谈,他谈问题的角度是处在他自己的位置。应该错多方面的角度看待。

    就像书法一样,不能单说某一笔不对,应该才整体的角度来看。
    对!其实练拳就像写字一样,“横平竖直”是基础,基本功写好了,之后就得有个搭配的问题。有时候可以看到草书中一笔拉得很长,比其他字大几倍,十几倍,其实他是有章法的,不是胡来的。练拳的法力也是一样,发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二十字什么能不能均衡,是不是协调。
    书法没有一成不变的写法,必须每一笔共同构成和谐,光靠一笔两笔好看是没用的。
对!练拳跟书法一样,其实最后也就是看效果怎么样,不管你怎么去练,其实练什么都对,练什么都不对,不能钻到表面的形式里去,关键是你练的效果,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当与不当,当就是合适。

    如果连的不当,不但不能当健身还会有害身体。
    对!人为什么会生病呢?老子认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有的人大冬天的大光膀子在河边练,练得一身汗,不符合生理卫生,刚子午的时候,人们都在休息呢,他起来练去了,才一两点钟,用功去了,那是不合理的,练拳,包括站桩,是有方向的,有时节的。这是根据《皇帝内径》产生的,因地制宜,因人设事,有心脏病该怎么站、血压高怎么站?根据每个人的条件环境制定。如果说人躺着起不来了,怎么办?所以,行走坐卧都有桩。不同的人练意拳有不同的练法,比如有的人只求身体健康,那就可以练养生桩。

    意拳的养生原理是什么?
    运动是在干嘛?是调整身心,人的锻炼分两种,一种是生理上的锻炼,一种是心理上的锻炼,锻炼可以延缓功能减退,不是不减退,是延缓减退。五脏六腑通过锻炼达到健全。不是某种功法可以治病。运动的时候到外边去,天天活动,接触空气阳光水分,这才是调整,再有个好的心态,可以温养你的精神,调节肌肉的松紧。

   意拳怎么样看待“整”的问题?
    打个比方,就像建筑,这个楼房为什么能在这站着,因为他有内应力,内在的力和外在的力产生平衡,这楼房才能站着住,外在的力大于内应力,或内应力大于外在的力,这楼房就站不住。就像烟囱总是在晃荡的,他要不晃他就得躺下,关键是内与外的平衡。
    也就是说事物是在运动的,并不能用一种静止方式去看待。
是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动荡的,只有在动荡的当中站得住脚,才能成立、壮大。一切物质都是动的,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

    我注意到您常常用其他事物来解释拳。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拳的认识不在拳里面,拳在拳外,在于你能不能跟外界产生联系,也就是能不能跟外界产生一种协调状态。就是王老说的体内矛盾,体外矛盾,王芗斋自称矛盾老人,他不是在制造矛盾,而是在解决矛盾,可是这些矛盾永远解决不了,因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并不是到三就结束了,而是新的矛盾又产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启荣先生访谈录
意拳(大成拳)推手旋法的应用​
意拳(大成拳)名家张树新先生答本刊记者问(二十二)原创张瀚川整理
“阴阳哲理”在太极推手中的应用 (胡伟容 )
(19)太极拳高层次的修炼
周剑南研修散手(从学孙存周)笔记简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