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挣钱,少害病,娃娃考个好大学”:​百余脱贫户的新年愿望清单
“收入再高些”“看病再方便点”“娃娃能考上个好大学”……岁末年初,半月谈记者在中西部地区11个省区走访了百余户脱贫群众,探寻他们的新年愿望。愿望清单中的收入、团圆、健康、教育、文化生活5个高频词,蕴含着群众对乡村振兴的期盼。
高频词一:收入 

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郭河乡,漫山遍野的花椒地从山脚延伸到山顶。在脱贫攻坚期,这里积极引导群众扩大花椒种植面积,截至目前,全乡种植花椒2.7万多亩,带动群众人均增收超过1万元。

这个新年,54岁的郭河乡营寨村脱贫户杨刘林格外开心。花椒丰收、儿子的婚事有了着落,双喜临门让他喜上眉梢:“我们这个地方,没有花椒不行,它是稳定人心的产业。”新年里,除了给儿子结婚,杨刘林还盼着花椒树上能再多结些“票子”。

山西省汾西县僧念镇麻姑头村村民闫珍云曾在外漂泊多年,如今在家门口的一家肉鸡加工厂上班,每月收入3500多元。加上家中种玉米和爱人在内蒙古打工的收入,全家每年收入七八万元。“新的一年,希望收入能再稳定一些。”她说。

记者手记:在走访的脱贫户中,多数人都将收入再高些、就业再稳定些作为新年的最大心愿。脱贫之后,脱贫群众对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持之以恒巩固发展特色产业,将是脱贫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

贵州丹寨村民在田间搬运芥菜 黄晓海 摄
 
高频词二:团圆 

在河南省商城县、濮阳县的一些易地搬迁社区,半月谈记者走访的6户脱贫户中有5户家中的青壮劳力在外地务工。商城县丰集镇丰苑社区61岁的脱贫户张家芳说,自家收入主要依靠产业带动、光伏发电分红和土地流转租金。“日子都好着哩!新年就是希望儿子儿媳能回来就业,一家人团团圆圆。”

在洛南县的几家企业,10余户在此打工的脱贫户中,不少人的家庭状况为“丈夫在外地务工、妻子在家门口上班”,对家人团圆十分渴望。

记者手记:在脱贫攻坚期,一大批特色种养项目、社区工厂的兴起,让大量群众得以在家门口就业,“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使之更有获得感。脱贫后,越来越多群众对包括家庭团圆在内的美好生活向往更加强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就业承载力,减少留守现象,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高频词三:健康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部分村子,半月谈记者走访的10户脱贫户中,有9户曾经因病致贫。在一系列政策帮扶下,脱贫群众病有所医,负担大大减轻。

关桥乡冯湾村村民杨德明患有白血病,他2021年总药费支出4.3万元,基本统筹报销2.3万元,个人负担2万元。艰难时刻,保险公司为他理赔8900多元,解了燃眉之急。“新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健康。”

海原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文林说,从人身意外伤害,到大病补充医疗,再到牛羊蔬菜产业,海原县通过保险形式全方位增强已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保障力度。

记者手记: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已使困难群众看病负担大为减轻。他们期盼,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看得起病的同时,可以在家门口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高频词四:教育 

经过脱贫攻坚期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走访的脱贫户已不存在因学致贫现象,且在“志智双扶”持续发力下,脱贫群众对子女的教育愈发重视。

新疆莎车县塔尕尔其镇尤库日博依拉村脱贫户努尔扎丹·艾海提自2016年起在当地扶贫产业园育苗中心工作,月收入2000多元。目前家中2个孩子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除日常生活开支外花销不大。“最大的心愿是孩子们好好上学,今后能考上大学,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他说。

靠着自己在村委会食堂做饭和爱人在外打工的收入,贵州省桐梓县大河镇七二村村民王梅在2015年摘掉了贫困帽,现在全家年收入8万元左右,最大的开支是小儿子上高中和小女儿读大学的学费及生活费,共计4万元左右。“现在日子挺好的,娃娃只要肯读书,我就愿意供。”

记者手记:更加重视教育、愿意为子女“投资未来”,是半月谈记者此次走访的突出感受之一,反映出扶贫扶智成效明显。群众对脱贫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各项资助政策不断完善满意度很高,同时也对能在家门口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降低教育开支有更多期待。

高频词五:文化生活 

在位于陕西洛南县古城镇姜村的移民安置小区,每到夜间,文化广场上歌声响起,许多群众来此翩翩起舞。3年前,王玉芳从山区搬来,住进新房、到社区工厂打工、学会跳广场舞……一件件新鲜事,开启了她的新生活。“现在吃穿住行不愁。新的一年,就希望咱这里文化活动再多些、热闹些。”王玉芳说。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里,孩子们在上幼儿园 张博文 摄

无独有偶,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山庄村脱贫户陈玉成也许下了同样的新年愿望。作为村里拥有70多年历史的业余秦腔剧团的负责人,过去一年,他自掏腰包6000多元组织剧团排练。“家里现在没什么困难,就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帮村里的剧团,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

记者手记: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目标之一。走访中能深刻感受到,与前些年相比,脱贫后的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强烈也更加多元。在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巩固产业发展等“硬件”的同时,群众也期待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软件”。

源:半月谈》2022年第2期

半月谈记者:陈晨、张斌、吴鸿波、顾煜、郎兵兵、刘金辉、解园、杨稳玺、刘智强、骆晓飞、刘洪明、林碧锋、陈地 | 编辑:苏娅


责编:秦黛新
校对:杜肖锦(实习生)王加伊(实习生)

❤️❤️❤️


这个春节,你准备怎么过?留言区分享你今年的春节计划或过年心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愿望(一个乡村女校长手记190814第1篇)
上好学“有盼头” 种田地“有奔头”
7天背完3500高频词!
词学基础讲座手记
本月逾半,又得第二批己词意画有三,连同作画手记,贴上——
词学基础讲座手记(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