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愿以寸心报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

从1921到2022,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百零一年旅程。

从星星之火,到赤潮澎湃,这一路经历了多少枪林弹雨的洗礼,经受了多少慷慨无悔的牺牲,又开启了多少上下求索的追寻,进行了多少波澜壮阔的奋斗!

这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101年,是用坚定不移的信仰写就的101年,也是用鲜血、汗水、勇气、智慧和非凡力量以及惊世担当写就的101年。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回顾革命先烈和革命先辈的经典诗词,同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南湖题诗

董必武


革命声传画舫中,
诞生共党庆工农。
重来正值清明节,
烟雨迷濛访旧踪。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开幕,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

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13名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2位代表出席会议。由于受白色恐怖的压迫,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

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 

1964年,一大代表董必武重访南湖,题诗一首,诗作被镌刻成碑,现立于南湖边的“访踪亭”。


送别相无
李大钊

幼蘅行未久,相无又去江户,作此送之。

逢君已恨晚,此别又如何?
大陆龙蛇起,江南风雨多。
斯民正憔悴,吾辈当蹉跎。
故国一回首,谁堪返太和。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诗是作者在日本江户送友人归国时写,1915年底,云南都督蔡锷组建讨袁护国军。贵州、湖南等省也纷纷响应。袁世凯调动十多万北洋军疯狂镇压。百姓苦不堪言。

作者为自己当时身在异国他乡不能马上力挽狂澜而负疚痛心,但是他变革现实的强烈使命感变得紧迫。自己渴望挽救祖国的急切之情也显现出来。  




生别死离(节选)
周恩来

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
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
坐着谈,何如起来行!
贪生的人,也悲伤别离,也随着死生,
只是他们却识不透这感人的永别,永远的感人。
不用希望人家了!
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边,
飞向光明,尽由着你!
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
种子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
本是别离的,以后更会永别!
生死参透了,
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
便永别了,又算什么?”


周恩来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里。

这首诗是周恩来同志为悼念黄爱烈士而写的一首诗。当时他正在德国,当他得知黄爱牺牲后,“一时百感交集,更念及当时的同志,遂作此篇”

在这首现代诗中,周恩来认为理想是美好的,是需要为之奋斗为之奉献为之牺牲的。他还认为没有每个个体生命的燃烧,是不会换来理想的实现,没有每个个体的流血牺牲,是不会换来民族的独立自强。

人生道路是多样的,黄爱烈士选择为光明而生,为革命而死,就算是永别,也会活在人民心中。

这首诗也表达了周恩来心中的誓言,成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一生奉献给党和人民事业的不变初心。



同  情  心
方志敏

在无数的人心中摸索,
只摸到冰一般的冷的,
铁一般的硬的,
烂果一般烂的,
它,怎样也摸不着了——
 
把快要饿死的孩子的口中的粮食挖出,
来喂自己的狗和马;
把雪天里立着的贫人底一件单衣剥下,
抛在地上践踏;
他人的生命当馒餐,
他人的血肉当羹汤,
啮着,喝着,
还觉得平平坦坦,
哦,假若还有它,何至于这样?
 
爱的上帝呀!
你既造了人,
如何不给个它!


1922年秋,方志敏同志在江西南昌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并在南昌三道桥东湖边上开办了一家新文化书店。他们利用这个据点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启发了不少进步青年。

反动军阀因此对其伸出了魔爪,书店被查封。方志敏同志被迫带着重病离开南昌,他四处奔波,在一个小客栈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用形象的语言把剥削阶级的本质揭露出来,诗句里刻画的残酷的、血淋淋的生活典型动人心弦,体现了诗人强大的现实主义洞察力。作者的高呼也弘扬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那一年,他36岁。




竟    肯
邓颖超

一朵红色的玫瑰花,
栽植在春天美丽的花园里。
伊呈艳含笑地开着。
温和的日光笼罩着伊,
愈显得伊美丽。
伊也很喜悦,
努力不停地向上滋出着!
伊是可爱的哟!
伊是有希望的哟!
但伊不自爱、不自卫、不自量,
甘任伪诈的蜂儿卧在伊的纯洁的心房,
锦绣的怀里,
任意的恋着······
伊愈呈媚欢喜,
自以为得到伴侣幸荣!
但伊邻近的朋友们对着伊,
只有充满感慨的心路滴出这样的调子:
“哦,有希望的伊哟!竟肯······
哦!人的变啊,
事的变啊,
一切的变啊,
都是不堪思议的啊!”


邓颖超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都知道它是周恩来的夫人,但她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

邓颖超同志在天津从事妇女运动时,看到一些进步女性在封建势力的逼迫下始坚终衰,成为牺牲品,心中万分痛惜,在此心境下写了这首诗。

作者反复吟诵一个变字,呼唤妇女们可以再次觉醒,重新振作起来!“伊”是有希望的,字里行间亦溢满了她对广大女性同胞们的鼓励。




胜     利
邓中夏
 
那有斩不除的荆棘?
那有打不死的豺虎?
那有推不翻的山岳?
你只须奋斗着,
猛勇的奋斗着;
持续着,永远的持续着。
胜利就是你的了!
胜利就是你的了!

                             

1920年10月,邓中夏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之一。1923年2月邓中夏参与发动和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并在全国发动了劳动立法运动。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吴佩孚制造了“二七惨案” ,中国工人运动陷入低潮。

1924年,邓中夏同志开始专心致力于上海工人运动。面对凶残狠毒的反动势力打压,为了鼓舞士气,邓中夏在《中国青年》杂志第3期上发表了《胜利》这首诗。开篇三个反问句就非常有气势地表现出了强大的信念感。

诗中洋溢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豪迈的革命意志。就像是战斗中的鼓点和号角一样鼓舞着大家勇敢战斗。正是这种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使得这些革命者能够面对野蛮打压毫不动摇。




就  义  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1928年2月,党中央从湖南先后选派了郭亮、夏明翰等人到武汉工作,郭亮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夏明翰任省委常委。

3月18日,夏明翰在叛徒的出卖下被捕,两天后,年仅28岁的夏明翰在刑场上留下一首《就义诗》便英勇地牺牲了。这是一首用血肉凝成的诗,充分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后两句'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义薄云天又表达了作者对前途乐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他坚信:自己的血不会白流,无数革命志士会接过他的枪,继续战斗,去迎接灿烂的黎明。




跃上井冈旗帜新

彭德怀

求知心切去黄埔,夜梦依依我不然。
马日事变教训大,革命必须有武装。
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
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
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利用周磐办随校,谨慎争取两年时。


彭德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他的这首白话诗作于1928年。

当年,中国革命陷入危难之际,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开辟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彭德怀从此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全诗质朴直率,他在诗的最后四句公开表明要以毛泽东同志的秋收起义为榜样。这是他的行动宣言,他确实做到了。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1936年冬,陈毅受伤,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

这首诗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开头一句“断头今日意如何”把革命志士从容不迫的正气和“头可断,志不可夺”的刚烈灵魂表现得淋漓尽致。

“捷报飞来当纸钱”又以轻松畅快体现了必胜的乐观。“人间遍种自由花”的革命理想在这般壮怀下更显得撼天动地弥足珍贵。




为官陡门战斗胜利题诗
粟裕

新四军,胆气豪,
不畏艰苦与疲劳。
七十里之遥,雪夜奔袭芜湖郊,伪军无处逃。
伤毙满沟,活捉四十余,
步枪四五十条,机枪三挺、驳壳十余条。
还有大刀、日伪军旗、脚踏车、大衣与皮袍。
军用品,用箩挑。
汉奸远逃,敌伪心愁,
广大人民兴高,同声咒骂汉奸罪不可饶。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他也写过诗。1939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粟裕将军着重歌赞了拔掉官陡门据点这场战斗的胜利。

这场战斗的胜利即点燃了将军的诗情,又对其他战友起了鼓舞斗志的作用。这首诗在字面上毫不费解,却极具本色特征。




寄语蜀中父老
朱德

伫马太行侧,
十月雪飞白。
战士仍衣单,
夜夜杀倭贼。


这首诗是另一位开国元勋朱德在1937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即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开辟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却违背他们在红军改编时的诺言,不给英勇抗战的八路军以武器、给养上的必要补充,致使八路军将士在大雪纷飞的十月,仍身穿单衣英勇杀敌。


作者在诗中既热情歌颂了浴血奋战在冰天雪地的抗日战士的英雄气概——“夜夜杀倭贼”,也以客观事实控诉了国民党破坏抗战的罪行——“战士仍衣单”。

全诗短促而有力,虽悲愤却字字铿锵,金声玉振,气势雄浑,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佳作。




囚     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1年1月,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5年,叶挺将军受尽各种苦刑,仍坚贞不屈。

该诗作是叶挺写在被囚禁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的,手稿则由叶挺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

这首诗满腔愤怒的语言仿佛在燃烧,他更是用人与畜生的对比痛斥了反叛者的行径。他把共产党员面对敌人严刑拷打、软硬兼施而坚贞不屈的精神形象传达,铿锵有力地表现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




满江红·悼左权同志
叶剑英

敌后坚持,捍卫着自由中国。试看那,欃枪满地,汉家旗帜。剩水残山容我主,穿沟破垒标奇迹。问伊谁百万好男儿,投有北。

崦嵫日,垂垂没;先击败,希特勒。会雄师踏上,长白山雪。风起云飞怀战友,屋梁月落疑颜色。最伤心河畔依清漳,埋忠骨。

叶剑英(右)和徐向前(左)于1937年在陕北合影

叶剑英同志也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开国元勋。他所作的这首词原载于1942年7月9日的《解放日报》,表达了叶帅对阵亡战友的深切悼念。

词的上阕写了华北抗日战场第一线烽火遍燃,百万好男儿攻城破垒,奋勇杀敌的激烈意境。下阕写了经过我军与广大人民的一致顽强抵抗,日寇很快就要遭到惨败,胜利已经前景在望。只是左权同志不幸倒下了,令人心痛不已。但是他将浩气长存,激励着大家继续为了胜利冲锋。





把牢底坐穿
何敬平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稀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把牢底坐穿》,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是革命烈士何敬平1948年夏在渣滓洞监狱写就。1948年4月5日,因叛徒出卖,何敬平和刘德惠被特务逮捕,囚禁于渣滓洞监狱。

1949年旧历正月初一,他和刘振美、何雪松等20位同志在狱中成立“铁窗诗社”,用战斗的诗篇和敌人作斗争。

同年秋天,解放大军节节胜利,进逼西南,为了鼓舞难友们的斗志,他饱含革命激情写出《把牢底坐穿》。




南泥湾纪行·早起
谢觉哉

晨兴四寂静,独自步林阿。
烟直缘风定,枝垂是露多。
树头惊宿鸟,树底听流波。
更有人行早,铃驮队队过。


1941至1942年,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党中央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边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从党中央领导到普通战士,都积极投入生产。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帮助抗日军民战胜了困难,渡过了难关。

1944年八九月间,“延安五老”之一、时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参议长的谢觉哉在南泥湾参观访问,写下《南泥湾纪行》组诗十二首,《早起》是其中之一。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世之空前的大革命家,大政治家,更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大诗人。这位奇才在诗词的天地中也一向潇洒自如。

1949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占领了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纵观历史,透视现实,提出了狠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略思想。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4年,“一五”计划凯歌行进,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要诞生,毛泽东心情舒畅,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就要到来了,我们到有潮水的地方去。

这年夏天,他来到了1700多年前曹操观海赋诗的地方,击水游海后,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在这里,他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虽然这首词气势不凡,有怀古的历史感,几千年的风云仿佛从字里行间涌现,但是此诗的思想感情却并没有停留在怀古上,而是着眼于现在。一句“换了人间”豪情万丈又意味深长。



“诗言志。”在血与火的年代,老一辈革命家用诗咏志吹响了斗争号角,以诗为镜展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以诗为灯点亮了九死不悔的革命斗志,给一代又一代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革命先辈的诗词中展现出来的坚定的信仰,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奉献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铸就了革命文化的底蕴,也激励着党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持续奋勇前进!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青睐永不停歇的奋斗者。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这一波波历史洪流中,从未放慢奋斗的脚步。

我们如今得以享受美好生活,正是因为有红色精神一脉相承地支撑。前路任重而道远,而我们普通人能够做的就是时刻记得: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国家。
你怎么样,国家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国家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国家便不黑暗
你有温暖,国家便不冷漠。
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来源 / 微诗词
界面图 / 奉曦
总监制 / 王玮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家筱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把时间交给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星照耀中国》的永恒魅力(品味红色经典(13))
周恩来,共产党人的典范
毛泽东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座巨型鼻祖
中国共产党早期四名女党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单项选择题八
他是清末民初第一奇人,被怀疑是穿越者,曾预言:毛泽东能救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