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潮流英雄”黄帅:47年前,因一封信毁掉父亲前程,结局如何?

上世纪70年代,十来岁的女孩子黄帅性格率真,初生牛犊不怕虎。

却因为给北京日报写了一封信,直接让自己陷入了校园暴力的漩涡,更要命的是,父亲的大好前程也因此毁掉了。

因为这封信,她一夜之间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生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被誉为“反潮流英雄”。也因此,人生坠入了万丈深渊。

那么,这一切到底都是怎么发生的呢?她在那封信里到底说了什么,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如今多年过去,当年那个“胆大包天”的小姑娘,现在又过得怎样了呢?

一切其实都始于如今也很常见的师生矛盾

1973年,12岁的黄帅升入了小学五年级。

黄帅其实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但与人们印象中的好孩子形象不同的是,她并不是老师和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乖乖女,相反,她非常有主见,而且还敢于挑战权威。

她也就是因为自己的这种性格而出了名,从而改写了一生的道路。

黄帅的班主任是一个任职不久的小伙子。有一次上课时,黄帅班级里有一个男生一直在底下偷偷摸摸做小动作。

被班主任发现后,把他叫到讲台上去,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了一顿。

末了,年轻气盛的老师拿着手中的教棍在空里比划着,有些情绪激动地说:“真想拿教鞭敲打你的头!”

这让坐在底下的黄帅心里很不爽,她觉得男同学上课捣乱固然不对,但老师说那么重的话也非常不妥,非常伤同学的自尊。

这些想法黄帅不知道向谁去说,就悄悄写在日记里。

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常常会要求学生写日记,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几乎是每一代孩子童年的噩梦,黄帅也不例外。

她的班主任并不会每天都收学生的日记上去检查,而是每隔一段时间收上去看一下,主要是起一个督促的作用。

黄帅也知道把这些话写在日记里,有可能会被老师看到,但她还是写了。

因为她写这些,可能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心里话找一个倾诉的渠道,也其实内心里隐隐希望它们真的能被老师看到,希望他能听到学生的心里话。

然后这篇日记就真的被班主任老师看到了。

本来黄帅是想着,最多就是老师看到她写这些东西会不高兴,把她叫过去教育一番关于“尊师重道”之类的话题,自己顺便还可以跟老师谈谈心,说不定老师真的会尊重她的想法。

但她万万没想到,想象中的师生促膝长谈终究是一场梦。

老师读了那篇日记,先是狠狠把她批评了一顿,没给她一点解释的机会。接着似乎是还不解气,又带领全班同学孤立她。

小孩子嘛,大多都是怕老师,老师说啥就是啥。于是,黄帅就这样在班上没了朋友。形单影只的她,还经常被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小把戏捉弄。

其实这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校园暴力。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知道,那种孤独感和无助感,是会把人推向深渊的。

黄帅虽然皮实胆子大,但充满整个校园的恶意,还是几乎把她压垮。

她把这一切都告诉了爸爸。她的爸爸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当时是中科院的一名研究人员,黄帅从小就跟他特别亲,心里有什么事情都会和他倾诉。

听了女儿的诉苦,黄帅爸爸觉得不能让女儿就这样受委屈,于是就领着她去了教育局,想着向上面反映情况,看能不能为女儿转班。

当时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听了他们的诉说后,也觉得老师不能这个样子,便答应帮忙解决问题。

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转班的事情一直没有下文。学校里的冷漠还在持续,这让黄帅有些身心俱疲。

这时候,偶然的机会,她看到《北京少年》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报道。

讲的是一个小学生因为和老师发生了矛盾,心中郁郁寡欢无处倾诉,便给该杂志写信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自己的苦恼。

编辑收到信后十分重视,不仅录用了他的文章,还派工作人员去他们学校做他和老师之间的“调解员”。这之后,他和老师之间的疙瘩解开了,还成了很好的朋友。

黄帅也想像他那样,通过外界的力量干预,来和老师和解。再不济,也能发泄一下自己愁苦的情绪。

爸爸建议她:“那你就给北京日报写封信吧!”

于是黄帅就写了一篇题为《我到底做错了啥》的文章,寄给了《北京日报》。

文章里就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说了一下,然后发出心中的疑问:“我到底做错了啥?难道我们生活在毛主席教导下的新时代青年,还要讲求旧时代教育背景下'尊师重道’的条条框框吗?”

这篇文章的真情实感打动了编辑,其包含的那种“敢于挑战权威,不拘于墨守成规”的思想更是让编辑眼前一亮。

很快,黄帅的这篇文字还略显稚气的文章,就被《北京日报》以头版头条刊登出来,编者按里评价她具有“反潮流的革命精神”。

她的文章随着报纸的传播被在全国范围内传阅,她成了人们口中的“反潮流小英雄”。

一时之间,黄帅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变成了引领一代潮流的明星人物。因为她的那封信,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反对师道尊严”的革命浪潮。

一封信致使父亲前程尽毁

一时间似乎风光无限。但她还是个小孩子,也许并不明白命运是个多么变幻莫测的家伙,翻脸比翻书还快,而且不由分说把你推向它指定境地,一点讲情面的机会都没有。

时间来到了1976年,国家政治形势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但黄帅的“日记事件”被有心人利用,说她是“的小爪牙”。

一夜之间,她就从人人追随的小英雄变成了“走到哪里都挨骂”的背锅侠。

如果说她出名这件事情还有她自己给北京日报投稿这个原因,至少还不是完全意想不到。但这次她莫名成了被攻击的对象,对她来说,就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就连曾经把她树立为榜样的北京日报,也脸色一变,不留情面地批评她。

那种走到哪里都被孤立、被排挤的无助感又回来了,而且这次黄帅面对的情况更加严重。以前也只是班主任带头对她的孤立,这次直接上升到政治问题。

学校里的同学,就不仅仅是不理她那么简单了,有人在她背后说她的坏话,更有人当着她的面说些难听的话,甚至羞辱她,往她身上扔石子。

这些还不是让她最难过的,更让她无法承受的是,父母和妹妹都因为她受到了牵连。

尤其是爸爸,本来大好的前程几乎付之一炬,母亲的精神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前面提到,黄帅的父亲在中科院工作,是一名科学家。他一生兢兢业业潜心科研,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物理学研究。

但就因为黄帅的事情,他被隔离审查,然后下放劳动改造,被迫离开科研岗位,大好的前途突然陷入一片迷茫。

而就是自己深陷苦难无法逃脱,爸爸的心始终记挂着黄帅。

他托人给女儿捎信,嘱咐她好好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目光。有什么事情就往自己身上推。

爸爸是黄帅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他从小就是黄帅最重要的领路人,她学习上有什么困难,生活上有什么烦恼,都喜欢和爸爸倾诉,爸爸也总能给她出谋划策,黄帅按他的主意去做,问题总是迎刃而解。

但她还没长大,爸爸却已不在她身边了。

而母亲也因为她的事情受到牵连,在单位写了几十万字的检查,工作上也大受挫折。回到家里,丈夫被劳动下放,前途尽毁,而且几乎与家里断了联系。

日日的担忧和思念,让她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整个人大不如前。她曾看到黄帅写日记,浑身颤抖地求她不要再写了。

黄帅不得不成为了撑起整个家庭的顶梁柱,尽管她还只是一个初中生。妹妹才上小学三年级,在学校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被同学欺负。

小小的她还不太能理解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有时候就很委屈,回家后情绪很低落。

黄帅又何尝不觉得委屈呢。但她在妈妈和妹妹面前,总是要露出一副笑脸,她不想让她们担心。

即使生活再难,黄帅也从未放弃过走下去的希望。她在兼顾帮助妈妈,照顾妹妹的同时,在学校更加刻苦地读书。

周围充满恶意,她努力平心静气地为自己的未来奋斗,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

支撑黄帅走下去的,除了自己心里憋的一口劲儿,还有周遭满满的恶意里,周围一些人始终如一的鼓励和安慰。

她有好几位邻居叔叔,总是争着帮她们娘儿仨干些力气活儿,阿姨也总用一些温暖的话鼓励她。

还有一位她感恩一生的老师,当年在画着批判她的漫画的大字报下,拍着她的肩膀对她说:“在老师心里,你一直都是一个好学生,一个很好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走出阴霾,迎来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黄帅那时鼻子一酸,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对得起老师的那句话。

确实,对于一个身处黑暗里的人来说,一句鼓励的话语就会像一道阳光一样,照亮对方的整个人生。

上天终于看到了她的努力,三年后,黄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即将在一个崭新的校园里开启自己崭新的人生。她终于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但还有一件事情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那就是爸爸。她父亲几年来一直未得到公正的对待,也未能回到自己热爱的科研岗位上。

于是黄帅又大胆了一回,1981年的时候,她给胡耀邦写信,向他陈述父亲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

中央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派人下来核实此事。经调查,安在黄父头上的那些罪名全都是子虚乌有,他终于得到平反,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还补发了这几年的工资。

一家人终于团聚,他们的小屋里,几年来第一次如此亮堂。

风浪过后,岁月静好

而在大学里的黄帅依然是一如既往的优秀,周遭的恶意消失,她又变回了以前那个大大咧咧爱说爱笑的女孩子。

只是经历了那么多,她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也更加坚强,处变不惊。

毕业以后,她在北京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工作。两年后,她觉得自己想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学习更多的知识,于是便争取去出国留学读研。

算是出于偶然吧,她申请到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在日本的那几年,因为学费、住房等等问题,黄帅吃了很多苦。

但她依然是咬着牙挺过来了,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毕业后在日本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她在异国他乡,遇到了自己想要携手一生的人。他们在远离家乡的地方相互支持,相濡以沫。

后来,北大出版社向她递出橄榄枝,思乡心切的黄帅知道,自己是时候回去了。于是,她成了出版社的一名编辑。

那之后的她,夫妻恩爱,儿子活泼,父母也在不远处住着,她常去探望。初为人母,黄帅几乎把全部的爱和精力都倾注在儿子身上。

没事的时候,她和爸爸还会像她小的时候一样,促膝谈心。父女俩在温暖的阳光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这些年走过的岁月,那些冷寂的日子里心中的恐惧的未来的迷茫,还有那些一生都忘不了的温暖瞬间。

走过了那些沟沟坎坎,他们终于迎来了平静的生活。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穿过沉沉沙土,归来仍是少年。

黄帅依然是那个,敢爱敢恨,永不停歇的女孩子,即使她已人到中年。

2017年,黄帅因癌症不幸离世。她的一生,坎坷、挫折、跌宕起伏,但她始终坚守自己最初的梦想,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活成了很多人心中,岁月静好的模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7年前,“反潮流小英雄”黄帅一封信毁掉父亲前程,现在过得咋样
2017年,黄帅去世,临终前告诉老师:我想作普通人
反潮流英雄黄帅:47年前,一封信毁掉父亲前程,结局如何?
她一封信害惨老师,79年上大学受阻,胡耀邦:小孩犯错能让她负责
47年前,那名轰动一时的“反潮流小英雄”黄帅,如今现状如何?
黄润绅 ‖ 给爸爸的一封信(六年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