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上加几点,华国锋:我认同

1976年7月,毛主席病重在床,医疗组的所有医护人员寝食俱废。所有知情人都感觉到党内的气氛愈发紧张。

7月下旬,中央办公厅的周启才同志和李鑫同志收到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的命令,命他们立即开始准备主席去世后的讣告。

本来为领袖毛主席撰写讣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此时的主席还没有离世,为什么要准备的这么早?

令两个人更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完成任务后,汪东兴还提议添加一些重要的内容,并得到了华国锋同志的附议。

这一份重要的悼词的诞生过程是怎样的?被汪东兴和华国锋同志强烈要求添加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主席去世后

1976年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是沉浸在悲痛中的一年。1月8日,受到全国人民爱戴的周总理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全国有超过百万民众自发的参加了悼念活动,他们心怀悲痛,胸佩白花,肃立在长安街道两侧,默默的送了总理最后一程。这次活动也被称之为“十里长街送总理”。

时年已经九十岁的朱德老总,在得知了周总理去世的消息时,不顾自己身体的孱弱,挣扎着想要到现场参加总理的追悼仪式。

然而此时他的双腿患疾已深,出门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尽管如此,朱老还是在电视上目睹了追悼会的全过程。

没想到几个月后,又传来了朱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医院逝世的消息。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毛主席的心情愈发沉重,他本来就不好的身体此时更是亮起了红灯。朱德同志离开我们两个月后,1976年9月9日零点十分,毛主席在病床上离开了人世。

宣布主席去世的是陶寿淇、陶桓乐、吴洁、方圻四位权威医生。此时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来不及悲痛,因为主席的身后事相比情绪宣泄更为重要。

一直陪伴在主席左右的汪东兴,此时脑海中规划着有关主席悼念活动和悼词相关的工作安排,尽管天还没亮,但一系列的指令已经从医院发往了各个部门。

清晨五点十分,他在处理好一些紧迫任务后,第一时间拨通了办公厅周启才的电话。

电话那端的周启才还没反应过来,就听他用一种满含疲惫的低沉声音安排道:

“你马上通知李鑫,到怀仁堂来参加会议。别忘了带上之前准备好的重要文件。”

周启才意识到了事情的紧迫性,他叫上李鑫马上赶往目的地。两人刚走到怀仁堂门口,就遇见了在外面焦虑踱步的汪东兴。

他见到周启才和李鑫,迅速走上前小声说起了目前的情况:

汪东兴

“毛主席已于今天凌晨去世,现在里面正在举行政治局会议。这个会已经开了好几个小时了,因为有人蓄意阻碍进程至今没有结果。你们拿着的或许就是一锤定音的解决方法,快送进去吧,成败在此一举。”

经过灯光昏暗的走廊,周启才两人走进会议厅,并把一份用信封密封包装的文件,放在了副主席华国锋面前。

华国锋接过文件明显松了一口气,让他们两个坐下后,准备继续会议进程。因为无论如何,现在没有什么事能和稳妥的处理主席的后事相比。

看到华副主席眼中包含的赞赏,周启才和李鑫这时才意识到,自己来的有多么及时。也正是凭借着这份保密级别最高的文件,才让会议走上了正途。

华国锋

而这次会议决定了主席悼念活动的顺利举行,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给未来的“拨乱反正”打下重要的基础。

密封在信封中的文件正是周启才和李鑫早在两个月之前起草的讣告。

悼词的重要作用

回想起当初接到这个命令时,他们的悲伤和迷茫是旁人无法理解的。两个月前也是在这里,汪东兴同志语气沉重地叮嘱道:

“党中央派我来向你们布置一项任务。毛主席目前病情比较严重,虽然医院的同志在竭尽全力,但恐怕不幸随时有可能发生。”

见到周启才脸上浮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汪东兴叹了一口气:

“中央决定提前准备主席的丧事,你二人负责起草相关的讣告和悼词稿件。不过需要牢记这件事时间紧,任务重,保密级别高,在开始之前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汪东兴

说完后,他急匆匆的转身离去,只留下愣在原地的周,李二人。

过了好一会,两个人才仿佛回过神来一样,迈着缓慢的步伐,心情沉重的走回办公室。当时他们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主席去世了,中国未来该往哪里去?”

思及至此,两人不禁哭了出来。不过留给他们伤心的时间并没有多久,很快汪东兴的秘书打来电话,告诉他们出于保密的考虑,两个人必须留在办公室起草稿件,完成前不能离开。生活问题会有专人来解决。

听到这个决定,周启才和李鑫反而镇定了下来,他们也意识到了尽快完成任务以便随时可以被使用,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踏实下来以后,周启才开始和李鑫探讨主席的讣告和悼词,应该从哪里落笔?虽然组织上的意思是越快越好,但这个没有明确期限的任务应该怎么完成呢?

策划的过程开头比较缓慢,不过随着两人注意力的集中,讣告的内容很快跃然纸上。

由于只是向全国人民通告主席去世的消息,所以字数不用很多,只是把名头写得尽量全面和细致就可以了。

这份讣告的题目也用概括的方式,叫做《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随后的悼词起草,两人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们摒弃了一直以来对于主席光辉的革命历史的追忆手法,而是把他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写在其中。

这份悼词没有包含多么华丽的辞藻,仅仅使用平实的语言,包含着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的深情,实事求是的内容反而突出了毛主席的伟大。他的功绩不需要吹捧,一条条列出来,便已成碑文。

在创作的过程中,两人不止一次的情绪失控,不过最终周启才和李鑫还是圆满的完成了党和人民的嘱托。

因为当时的主席还没有辞世,所以文中有关名字的部分都使用了特殊的三角符号代替。而且完成后只有汪东兴见过原稿,在他审查以后就用信封装起密封,并锁在了保险箱之中。

见到汪东兴的作法,周启才两个人马上明白,这份悼词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防范什么风险。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地区爆发了严重的地震。由于距离北京不远,当时正在中南海办公的众人也有了震感。

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周启才即使在撤离室内建筑的时候,都没忘记把装着悼词的小保险箱带走。

出于安全的考虑,地震发生后人们又在室外的帐篷里住了两天。这两天的时间里,周启才的保险箱从未离身。

就连周启才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在得到主席逝世的确切消息之前,每一天都是一种煎熬。

他既盼望用到这份悼词的日子越晚到来越好,同时也明白这种侥幸心理不过是自己的一种奢求罢了。

所以在接到上级的电话后,他第一时间就按照预先想象过多次的步骤,迅速带上文件和李鑫来到了怀仁堂。

华国锋拿到文件后,先没有急着拆封,而是环视了一下周围,并严肃的说道: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中央事先预备的讣告和悼词草稿。这件事事关重大,而且需要尽快决定下来。按照原计划在定稿后,今天下午就会对国内外进行广播,咱们抓紧时间尽快开始吧。”

他拆开信封把稿件交到了起草人周启才手中,让他当众宣读时注意使用尽量慢的语速。读得慢除了适应讣告的正常朗读速度外,也是为了让看不到稿件的与会者能清楚的听懂每一个字。

一遍读完以后,华国锋同志向大家征求了意见,他提议如果有意见就提出来讨论,如果没有那就先进行印刷发到每个人手中,准备定稿。

悼词修改

会议室鸦雀无声,众人大多难以排解心中悲痛,并无太多精力咬文嚼字。没想到此时在沉重的气氛中,一个声音不合时宜的响起。

“我还是要求政治局讨论邓小平的问题,开除他的党籍。”

《你办事我放心》宣传画

不用仔细分辨,仅凭她提出的关于小平同志的非议,就知道是谁在搅乱会议气氛了。这个不和谐的插曲让华国锋怒不可遏,可是为了会议顺利举行他强压怒火,没有和对方一般见识。

他故意不理她,只是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同志。在大家都表示没有异议后,讣告的初印稿仅用不到一个小时就发到了每个人的手中。

讣告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也在当天中午送到了新华社,并定在下午四点向国内外媒体进行公示。

在处理了最急迫的讣告问题后,对于在主席追悼会上宣读的悼词的讨论,也开始了定稿的过程。

汪东兴

一周后周启才和李鑫再次来到怀仁堂,除了他们以外,其他的同志还将商讨主席追悼会的组织和安排问题。

没想到还没进入会场,汪东兴就在门外拦住了周启才。他把周拉到旁边,对他托付了两件事:

第一是请他帮自己请假。因为汪东兴是主席最信任的人,所以他要守在主席遗体身边,避免意外的发生;

另外他还对主席的悼词提出了一点修改意见,那就是希望把主席曾经说过的“三要三不要”,加入到文稿之中。

所谓“三要三不要”,是指主席曾经说过的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的指示。

这个观点是毛主席在1971年的南巡之中发表的。8月27日在长沙,主席会见了当地的负责人并第一次提起“三要三不要”这个说法。并在现场和大家一起高唱“国际歌”等爱国歌曲。

这个做法的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纠正党内某些甚嚣尘上的错误观点和作法。这次讲话为当地的干部树立了信心,“三要三不要”也从此深入人心,成为日后衡量党内政治活动趋向的重要准则。

周启才一口答应,并在会议开始前向主持会议的华国锋同志,转达了汪东兴的意见。听到这个消息的华国锋先是一愣,略一思考就明白了汪东兴的用意。

会议开始后,华国锋先是说明了汪东兴没有到场的原因,并且就添加“三要三不要”的问题,由周启才转述向大家征求了意见。

周启才转述完毕后,华国锋第一个表示了赞同,他认为这一条是主席的重要指示,对当前和今后党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叶剑英同志和李先念同志也先后发言赞同汪东兴的意见。

其实到会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主席离去之后,真正的斗争便来临了。将这条加入悼词,正是对主席的愿景进一步强调,从根本上明确未来的发展道路,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宣告。

不过此时作为被说中心事的一些人,表情就没那么好看了。可是如果提出反对,很可能又会成为反对毛主席指示的众矢之的。

就这样在毛主席追悼会上宣读的悼词定下了雏形。“三要三不要”的加入,不但是对全国人民的一种鼓舞,也开启了党内肃清的道路。

1976年9月18日,毛主席的追悼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北京百万人民群众聚集在这里。下午三点开始,半小时后结束。他的去世成为了这年人们心上最大的伤痛。

逝世前一天,他还在关心日本大选的事情。即便到清醒的最后一刻,他也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人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逝世后,汪东兴连看三遍悼词后找到周启才:有一条补充意见
伟人去世的讣告和追悼词何人所写
毛主席逝世前的绝密任务,起草主席讣告和悼词,防不幸事件的发生
1976年毛主席逝世,华国锋拒绝致悼词,叶帅:这是毛主席的遗愿
毛主席逝世后,汪东兴要求在悼词中加上一句话,叶帅:同意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上做修改,华国锋:同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