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只有冰雕🤩几千年前的“东北人”,还能把它整“活”了

要说谁是这个冬天的“顶流”🤔

东北当之无愧

但咱大东北不只有冰雕雪雕

远古民族肃慎族的骨雕

那叫一个“栩栩如生”🤩
央视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
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
今天,一起来认识
新石器时代的骨雕鹰首

黑龙江可不只有冰雕!

远古肃慎族把鹰雕“活”了

一根兽骨

沿着流畅的骨棒曲线

幻化成鹰首的模样

敏锐的眼,尖锐的喙

它伸长脖颈似乎正在振翅高飞🦅

古人生动简洁地雕刻出

猎鹰翱翔的瞬间:

雄鹰以它那双犀利的眼睛

警觉地寻觅着猎取对象

这就是1972年出土于

黑龙江省密山市新开流遗址的骨雕鹰首

骨雕鹰首所属的

新开流文化

是肃慎人在兴凯湖畔创造的渔猎文明

△兴凯湖
1972年,黑龙江考古工作队

在密山兴凯湖新开流一带

发掘出土了3000余件

距今约7000年的渔猎文化遗址文物

骨雕鹰首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

它被认定是

远古肃慎族图腾海东青的象征

东北原始氏族肃慎族的渔猎生活

明显地反映在这件艺术作品中

△新开流遗址示意图

几千年的羁绊

它是中华肃慎族系的最高图腾

海东青

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鹰类

传说中十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

它是现代满族祖先之一

肃慎族的最高图腾

△玉海东青啄雁饰,故宫博物院藏。

“海东青”的文字记载自辽代后开始出现

“将军、副都统等岁献方物……

十一月进年贡……同月进海东青。

——清代《黑龙江外记》”

海东青被称为“雄库鲁”

在肃慎族是力量的象征

驯化猎鹰的习惯在黑龙江的民族中

已流传近千年

直到现在,我国的边陲地区

仍有驯化猎鹰的传统习俗

成为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肃慎

一个从五帝时代就存在的民族

肃慎亦作“息慎”“稷慎”

是有文献记载的黑龙江地区最早氏族

在夏朝之前的五帝时期就已经存在

他们擅长骑射

主要以狩猎游牧为生

是现代满族的祖先之一

肃慎族从有虞氏开始臣服于华夏

《竹书纪年·五帝篇》曾记载

“(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

息慎氏来朝,贡弓矢”

这表明早在遥远的传说时代

肃慎人就已经

与内陆的华夏部落联盟有所交往

并为当时的中原人所了解

△兴凯湖新开流遗址的肃慎人雕像

肃慎曾将“楛(hù)矢石砮(nǔ)”

作为贡品进献周武王

楛矢石砮是肃慎人狩猎劳动的工具

也是肃慎人点兵沙场的武器

△新开流遗址出土的各类石镞

△由楛矢石砮发展而来的石镞

在中国历史上

肃慎族系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六种叫法)

肃慎—挹娄(yì lóu)—勿吉

黑水靺鞨(mò hé)—女真—满洲

肃慎族系发展史

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阶段的文化

都在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印记

肃慎民族

创造了新开流文化等渔猎特色的古文明

新开流遗址是迄今为止黑龙江省

发掘出土最早、出土文物最多

最全面系统反映古代肃慎人文明的遗址

新开流原始居民渔猎工具十分丰富

在黑龙江肃慎人居住过的地方

出土了大批磨制的石斧、石刀、石凿等

以及手制的陶瓮、陶罐等生产和生活用具

标志着当时捕鱼的生产能力

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菱形蓖纹敞口罐,新开流遗址出土。

除骨雕鹰首之外

新开流遗址还发现了

最早的人工驯养鱼鹰之骨

最早的艺术品鱼鳞纹和水波纹

最早最大的鱼窖墓葬群等等

肃慎人的渔猎劳动、艺术雕刻、民俗礼仪

尽显其中

△新开流遗址出土的鱼鳞纹艺术品






从一件骨雕看到一个氏族

让更多人了解了

一个远古民族的神秘与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东青 帝国命运之鸟
它是“万鹰之神”,抓到一只,可以赦免一切死罪
万鹰之神:十万只雄鹰才出一只的海东青
东疆贡物数珍
新开流文化
世界十大最凶猛的鹰排名 海东青仅排第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