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城内三关: 紫荆关
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地理位置显要,关城建在依山傍水,两峰对峙的广阔盆地内,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京西内长城上一处重要关隘。它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与居庸、倒马合称“内三关”。紫荆关是进入太行的要口之一,是“太行八径”的第七径,称为“蒲阴径”。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112国道和张石高速的开通,使紫荆关南北走向失去了作用。

  紫荆关始建于战国时期,汉时为土石夯筑,后历经各代扩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则改用石条作基础,以砖砌面封顶,并用石灰碎石灌注。紫荆关汉时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又有蒲阴径、子庄关之称,宋、金时名金坡关,后因山上多紫荆树易名紫荆关。

  在正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崇祯年间,都曾改筑、扩建关城,增设城堡、隘口,开凿盘山道等,使紫荆关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防御体系。《畿辅通志》称:“控扼西山之险,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山谷崎岖,易于戍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下车地点直视紫荆关(北门)。


  现存多为明代建筑。上图这北门二层扁额,上层题“河山带砺”的上款为“万历丁亥夏”,下款为“聊城傅光宅书”,下层题 “紫荆关”。皆明万历年书、刻。

  关城东西南三侧外有墙,北墙下临拒马河,依山面水,形势险要,为军事要地。其北城门、北城墙均以大块料石垒砌,建筑水平高超,为中国同类建筑中罕见。

  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的战争达140多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贞祐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变后,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荆关进逼北京。


  北门内各个角度,右上为八路军进入紫荆关。


  紫荆关北城墙各角度,我也是从这向西寻找遗迹的。

  紫荆关结构特点:汉朝时为土石夯筑,后历经各代扩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则改用石条作基础,以砖砌面封顶,并用石灰碎石灌注。


  从内陆通向紫荆关的第一道关门,门额上嵌石匾一方,横书“紫荆关”三字。关门内是通向关城的十八盘,盘道顶端是南天门,门券上嵌着“畿辅第一雄关”的石匾。进了南天门是二重门,再内是三重门,又称南门。北门有瓮城,南天门西侧,有从内城通向黄土岭的关门一座。紫荆关主城分东西两部分东城设文武衙门,西城为屯兵之所。


  此图为北墙向西到头向北拐出去的一块,可能是通向拒马河对面的城头。


  此图上为在北城墙看向西山的敌楼,下为在二重门方向看向西山,此处共有两敌楼,两烽火台。


  此上下图这西山最高点的独一眼敌楼。



  下1烽烽火台,上图远处是紫荆关关城。



  此图为下2烽烽火台。


  此图为二号敌楼,3X3建制,三拱结构,比较宽大。向右上方向是城墙的走向。


  对面开门,门开正中。



  沿着残存的墙向关城方向走,从满山杏花中看到修复的关城。


  外城墙是毛石外砌,内填夯土,顶多种材料混合硬化层。


  有石外皮墙,还有砖外皮墙。



  上图村庄为关城的西城部分,原应该是兵营做在地。


  我们从右下图位置上到修复的二重门、三重门至北门的城墙上,有此位置修的不比前些日子批评的小河口情况差。图上的土墙我是按逆时针方向走的。左下图的上部是关城外通向东山的墙体。


  二重门,当地人称南门,充其量是个小南门。位置从上边图中定位。


  这个坡修的能上,不好下,坡度有点大。


  门洞中还有语录。


  穿过二重门后,上到小山上,这通道,宽窄不一,最窄处不足50厘米。不知当初是怎样的,感觉上不太对。


  三重门离二重门不远。开门方向西,不过水门在南。门上有“紫塞金城”匾额,是明万历年间所刻。上下图为内侧。



  上图左下为西南方向视角,下为“紫塞金城”匾额,上款题“万历十七年岁次乙丑孟秋吉量立”,下款为“钦差分守紫荆关参将韩光”。



  此处为关城东侧一登城入口,也可能是通向东山的“草场门”位置。



  爬上东墙后继续向北走,此地杏树很多,不过林中带刺的树也不少,没长嘴直心快,也没拍到底紫荆树是什么样子的,目前还是不清楚。


  上图左(西)是通向“紫荆关”方向,还有向右前方的城寺,由于相机视角有限,没表现出来。该方向是通向东山的。


  高处看看紫荆关,关城的墙的形状是最的特色的,马面墙建筑的太有特点了。在发行的邮票中重点体现了这点。



  此上下图是“紫荆关”内侧的西墙,相当于西城的东墙。紫荆关主城分东西两部分东城设文武衙门,西城为屯兵之所。


  从此处下墙,结束行程。


  此次行找轨迹


  墙友们合影


  紫荆关邮票极限片

  再讲重复一下紫荆关情况:从内陆通向紫荆关的第一道关门,门额上嵌石匾一方,横书“紫荆关”三字。关门内是通向关城的十八盘。盘道顶端是南天门,经南天门至奇峰岭山顶。门券上嵌着“畿辅第一雄关”的石匾,进了南天门是二重门,再内是三重门,又称南门。北门有瓮城,南天门西侧,有从内城通向黄土岭的关门一座。紫荆关主城分东西两部分东城设文武衙门,西城为屯兵之所。

  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荆坡道人在重修紫荆关盘道记中云:“南有石径十八(盘),由底升巅,崎岖若羊肠之险,东倚于岩旁,后天之畔,西临乎洞壑,蟠地之绝崖。然则南城两都,北极边陲,迁客骚人多游于此。我朝所以设关,凭此险……。”

  盘道顶端是南天门,进了南天门是二重门,两侧有八字墙向左右伸展。再内是三重门,又称南门,但坐东朝南,券上嵌有“紫塞金城”四字。上款题“万历十七年岁次乙丑孟秋吉量立”,下款为“钦差分守紫荆关参将韩光”。北门面东,门额题字共两层,上层题“河山带砺”,上款为“万历丁亥夏”,下款为“聊城傅光宅书”,下层题 “紫荆关”。

  南天门西侧,有从内城通向黄土岭的关门一座,面南额题“阳和门”。紫荆关主城分东西两部分,中间以墙相隔,东城设文武衙门,西城为屯兵之所。关城东、西、南、墙外有墙,形成环抱于主城外的三座小城池。阳和门外有黄土岭城。拒马河北岸有小新城,与主城之西城隔河相望,有铁索相连,为关城的前哨。紫荆关的关墙总长18160.5米,共有城门9座、水门4座、战台19处。


  网友们紫荆关的风光片,谢谢原作者了,谢谢!


  紫荆关历史遗存的各年代照片。注意看第一图的南天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冀西长城&涞源乌龙沟东山
紫荆关长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易县紫荆关
河北易县:紫荆关长城记略·20190113
北京慕田峪长城与其他长城有什么区别?慕田峪长城特点介绍
(原创连载之二)创之不易 守之更难~雁门关周边的边墙古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