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进了腊月门,就闻到了年味儿

文:刘茂德

图:部分来自网络

腊月,总与年紧密相连,这首先自然是因为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正儿八经的“年”。在陈年往事中,一进入腊月门儿,就闻到了年味儿。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那意思是说,从腊八开始,人们就陆续置办年货了。在物质不够富裕的年代,所谓年货,首先和主要的就是吃的东西。


其实在早年,尤其是在乡下,人们准备年货还要早,立冬以后,许多人家就开始宰杀鸡鸭鹅,抽干了塘水捕鱼,富裕一些的人家还要杀猪宰羊,洗净腌好以后,挂在门前风干,待过年和来客吃。

进入腊月,农村的集市上可热闹了,用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形容,甚至都不够劲儿,反正,有事无事的,买不买的,都往集市上挤。至于那集市上飘荡的味儿,什么芝麻糖、红三刀、糖葫芦、炒花生,再加上小饭馆里的煎包、胡辣汤,混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味儿——年味儿。

闻到这味儿,跟在爹娘后面的小孩子,是禁不住诱惑的,他们会缠着大人买。这个时候,聪明的或者大方的爹娘会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手里拿着吃食,满足地了,顺从地跟着大人边走边吃边看,这时候是再乖不过了。


一些“不识时务”的爹娘,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会哭闹,总是与大人闹别扭。不过,临近过年了,大人也不会打骂孩子,而是哄,告诉孩子,买这些鱼呀肉的,就是给孩子吃的,不过得过年时做了才能吃。如此,孩子也就停止哭闹了。

当然,那说的是早年间乡村进了腊月门儿时候的情景。

时代变迁到了这会儿,如今的乡村进了腊月门儿,乡亲们是咋“办年”的呢?近几年,笔者每每临近年关回乡,都会看到另一番景象。一位近亲,他们往年几乎年年去在沿海大城市打工的儿子处过年。

这个时候,老两口都忙得不可开交,准备粉丝、纯豆油,现磨面粉,挖出自己种的小青菜、蒜苗、菠菜,他们说这都是绿色食品。与他们一起生活的孙子孙女则在一旁闹腾:啥时候能见到爸爸妈妈呢?待事前联系好的客车来到家门口,他们就背着沉甸甸的“土特产”上了车。



上车以后,孩子们就像真的见到了爸爸妈妈,像真的过年了一样高兴。我问了这家亲戚,她告诉我,其他去外地子女处过年的人家,出发前都是这么准备。可怜天下父母心!

每年的这个时候,在外闯荡的游子多数还是回家过年。这个时候,上了年纪的母亲,会倚门张望,期盼着子孙早早回到家里。知道儿女归期的老人,会带着孙子提前到公路边等候。老人见到了儿女,孩子见到爸爸妈妈,那个高兴劲儿,真似过年一样!

要说如今的农村集市,还是比往年的热闹。改革开放后,市场流通了,再偏僻的农村集市,也会有天南海北的商品流进来。放了假的孩子们,他们不再跟着大人去集市上闹了,他们玩的方法多了,他们家里有电视,手里有手机、平板电脑,不少孩子也成了“低头族”。

赶集几乎完全成为中老年人的事,他们没有丢掉这个传统。进了腊月门儿,农村的中老年人几乎天天都去赶集。他们说,过年嘛,总得有点儿准备。就是啥都不买,下到集上的澡堂里泡泡澡也舒坦啊。

从外面回到家的中青年人,他们已经有些不满足在农村集市上消费了,他们把一年中挣的钱拿出一部分交给父母亲后,小两口会带着宝贝儿子或女儿,骑上摩托车或电瓶车,去县城的大商场,花几百元,为孩子买件漂亮的衣服。孩子穿上新衣服,他们又会下到饭馆里撮一顿,再美美的回家。

进了腊月门儿,最为操心的是孩子迟迟不归的老人。他们会每天一个电话,问儿子女儿何时回来?有了准信儿,他们就到约定的地方等候,直到接到自己的亲人。儿女不能回家过年的老人,他们会埋怨,会叹息,然后才是理解。




进了腊月门儿,年味儿渐浓,年就似一团化不开的香料,熏染了中国人的心。家家都在乎除夕夜这一顿饭,老人讲究的是,全家人都要到齐了,从进了腊月门儿就这样盼着,尤其是现在,儿女们平时在天南地北闯荡,与爹娘聚少离多的年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大年】说说置办年货那些事儿 [图]
沛县朱王庄集:街面拥挤,人声鼎沸,帮我们重拾正在老去的记忆!
春节前最后一次赶街,热闹的农村集市,购买年货过大年
农村孩子最期盼的过年方式,在外打工的父母,大家都开始返程了吗
赶集
我怀念,小时候的年味儿……看哭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