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6岁的老姥娘,是村子最仁爱的接生婆,更是我儿时的精神印记

老姥娘是母亲的祖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次回去,看到槐树下的瘦弱身影。她怀着一颗慈悲之心,接生了不少村人,甚至不少家庭父子俩的接生婆都是她。爱人者,人恒爱之,最终96岁的老姥娘无疾而终,她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文|冯君

记忆中的老姥娘

总在槐树下等待母亲

国槐,我们家乡叫黑槐。暮春时节发芽,初夏时抽出黄白色的槐米,六月至七月间开花,八月则落英缤纷,九月已是槐果累累了。

外祖家的大门旁就有一棵国槐。这棵槐树不但树干粗壮,而且树冠庞大,亭亭如盖,状如巨伞。从我有记忆时起,槐树便有一搂多粗,年幼时我还曾和表弟、表妹手拉手一起测量过它的树围,我们三人合力也没能楼抱过来。

听母亲讲,这棵槐树在姥爷年轻时就有了,饥馑之年,树上的槐豆还帮他们度过灾荒。九月中旬之后,槐豆粒便由水仁长实了,用水煮了,再用清水泡两到三天,除去苦味,拨荚出豆,好吃还挡饥。

我记忆里吃过姥爷煮好的槐豆,只是已记不起它的味道了。但对姥娘家门前的大槐树,我记忆颇深,这跟我的曾外祖母——我的老姥娘有关。

外祖家离我家有七八里之遥,因姥娘身体不好,母亲经常回去。但在我们老家,出嫁的闺女还有约定俗成回娘家的日子:大年初二、正月十六、二月二、五月初六、六月初二、八月十六、九月初九等都是回娘家的传统日子。

除此之外,姥娘家离大庙村很近,六月二十四日大庙有庙会,庙会这天,也是母亲回娘家的固定日子。这些传统日子,如果不是天气异常,出嫁的闺女都会回娘家,一般亲人还会在胡同口迎接归省的闺女。

外祖家临街而居,两所院落门对门,姥娘姥爷和二舅住街东,老姥娘和大舅住街西,街西院门口的左手就是那颗古老的大槐树。老姥娘就会坐在大槐树下迎接母亲和姨母们的到来。

我的老姥娘,即我母亲的祖母,从我有记忆时,已是满头花发了。老姥娘个子很高,面容白净,耳垂很大,带着一对老式的银耳环,她常年穿砖青色或深蓝色的偏襟大褂。

老姥娘虽然有双三寸金莲,但她做事干净利索,待人很亲。

我记忆里,每次去外祖家,不论冬夏,总能看到老姥娘坐在门口的黑槐树下,冬天晒着太阳、拆缝件舅舅家孩子的棉衣;夏天则乘着荫凉、择着中午待客的蔬菜,她择掉老菜叶或是掰去豆角筋,或是用一根棉线撑在手上,用以劈开莙荙菜或芹菜的菜茎,老姥娘不紧不慢地忙活着,一边在等待着母亲和姨母们带着孩子们的到来。

老姥娘最待见母亲

也溺爱我们这些孙辈

那时走亲戚,绝大多数人确实是“走”着去的。当时好多东西都凭票供应,自行车更是稀有之物。父亲曾托人买一辆自行车,母亲自己勉强能骑,但不敢带孩子,怕摔。

母亲去姥娘家,就把礼物篮子用绳子刹在自行车后座上,让最小的孩子坐在车大梁上卡的小木座上,她推着自行车走,其他的孩子跟着步行。“走”亲戚,这也成了当时农村的一大景观。

闺女走娘家,吃过早饭就出门,那些男人们,一般只有大年初二才去拜望岳家,普通的节日里,只有妇人独自领着孩子回娘家。

不过还好,女子并不会感到寂寞和孤单,路上走亲戚的行人不断,三人一簇、五人一群的。三里五村的人大都相熟,女人们碰见了就互相打着招呼,娘家是邻村的,路上还可以同行一段。

母亲有时会碰巧遇见三姨,姐妹俩一路走,说着话。我们和表弟们有时会撇下母亲和三姨,小孩子腿脚快,先行跑向姥娘家。一拐向姥娘家的那条街,一眼便看见槐树下的老姥娘,只见她一边干着活,一边不时地向街口观望着。

我们大声地喊着 “老姥娘”,飞也似地跑过去。老姥娘同时也看见了我们,早已张开了没牙的嘴,眼睛也笑成了一条缝,不等她站起来,我们早已跑到了她的身边了。

老姥娘伸出她那带着厚重银戒指的手,摸摸这个、拉拉那个。舅舅家的表姊妹们早已听见声音从家里跑出来,我们一群孩子很快便玩到了一起,在槐树下玩成了一团。

舅舅、舅母听见了声音,也从家里赶出来,把随后赶到的母亲和姨母往家里让。老姥娘总会拉着母亲或姨母的手,高兴地说:“吃饭怪早哩。可来到了。”

老姥娘最待见母亲,母亲是老姥娘第一个孙辈。听母亲说,她小时候老姥娘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老姥娘年轻时到娘家小住,母亲也会跟着去,母亲同样会受到老姥娘一兄、六弟七个家庭的热情款待。

母亲纵然成了家,老姥娘也依然疼爱着母亲。老姥娘身体好,好劳动,母亲忙不过来,便请老姥娘到我家,她帮母亲纺棉、拆洗缝补棉衣。

记得我五岁那年的阴历四月,母亲生病住院,父母终不放心我和哥哥姐姐三个年少的孩子在家,便把老姥娘接来照看我们。

老姥娘给我们兄妹三人做饭、洗衣,还帮母亲养猪、喂鸡。哥哥和姐姐白天上学了,我偎着老姥娘,坐在她身边,看她安然地干活,听她慢条斯理地说话,享受着她的慈爱,避免了父母不在家的那份凄惶和孤独。

我小时候是个敏感、喜欢幻想的孩子,大人们往往无暇顾及小孩心思。老姥娘却总会慈爱地照顾到我这个小小孩儿的奇异想法,对我极有耐心、极尽疼爱。兄弟姐妹中,我最挑食,鸡脯肉、鸡腿肉我都不吃,老姥娘便直接告诉母亲把鸡翅膀给我:“鸡翅膀给她!吃翅膀能长才呢。”

仁爱的老姥娘

不少生命在她手里出生

老姥娘不仅疼爱着母亲这代的孙辈、疼爱着我们这些曾孙们,疼爱着她的那些玄孙辈,她是个充满仁爱的人。

老姥娘原来做过四十来年的接生婆。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女子生产都是在自己的家里。老姥娘不到三十岁便开始义务为村里的妇人接生,一直做到七十来岁,几十年风里、雨里、在饭时或是半夜三更,随叫随到,有的妇女难产,几天几夜守护在病人身边更是寻常之事。

爱人者,人恒爱之。

村里很多父子两代人都是老姥娘把他们接到人间的。村里很多在外地参加工作的人,过年过节回乡,总会带上一点礼物去看看老姥娘,跟她唠唠家常,问问她老人家的身体状况。

老姥娘在晚年时,母亲也时常接老姥娘来我家小住,我们兄弟姐妹们都在外地,母亲接老姥娘来,一来是给她老人家换换环境,再者和老姥娘说说体己话,解解彼此的思念之情。

仁者,寿亦。

老姥娘一直到晚年,眼睛不花、背也不驼,她九十六岁才无疾而终。她到仙逝的那一年,仍不辍劳作,农忙时帮大妗做做饭,帮表嫂带带孩子。

如今,老姥娘已仙逝多年,我终负了她的厚望,仍是一介书生,看小区国槐浓阴一片,我由此想起外祖家门口的那棵大槐树来。

河南人的怀乡情结总是跟大槐树有些渊源,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是河南人的寻根之所,是河南人的精神胎记,外祖家门旁的那颗大槐树,虽然此树非彼树,却是我的精神印记,那是关于我老姥娘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月槐花香
故乡的大槐树​
煮诗把酒吟风月 || 对母亲的承诺
【转载】洪洞老槐树的故事
老槐树旁边的供销社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千年唐槐入眼来(周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