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 的 母 亲

作者 葛芳永

我的母亲叫张素文,是位大家闺秀。虽然没念过什么书,但受家庭的熏陶和村里德高望重的梁二奶奶的言传身教,却十分知书达理。因为家庭成份高(上中农),土改的时候,嫁到葛家(贫农)。她孝敬公婆、和睦亲友、勤俭持家,教子有方。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回忆她生活中的点滴片段,竟泪湿衣衫,文如泉涌。

讲“瞎话”

母亲在我小时候给我讲过的“瞎话”(故事),经常萦绕在我的脑海,在我的记忆里埋藏得很深很深……即使岁月像流水一样,也流不走我对母亲的思念。

我记事的时候,正赶上大跃进。父亲被公社派到旺兴仁修水库,个把月才能回趟家,第二天便匆匆忙忙走了。母亲白天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只有晚上才有空给我们洗洗涮涮、缝缝补补或者点着煤油灯纺麻绳、纳鞋底。但这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因为母亲会给我们姐妹讲“瞎话”。那时农村没有电,没有广播,更没有电视,业余生活非常枯燥。天一黑,我们就钻进被窝,盼着母亲快点开讲。母亲肚子里藏的“东西”真多,天天往外掏,似乎总也掏不尽,我觉得母亲是世界上懂得事情最多的人,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至今我还能记得母亲讲的“瞎话”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谜语、民谣、百家姓、三字经等等。母亲讲的“瞎话”寄托了她的爱憎、理想和愿望。有孝心赢得爱情的《海螺姑娘》,说的是:海边住有娘俩,家贫母瞎,子以打鱼为生,至孝。一天,连撒几网无收获,再撒网,仅获一螺,携归。当晚,子卧冰求鱼,孝母。次日,子再渔,收获颇丰。至家,见桌上饭菜丰盛,问母及邻,皆曰不知。三日,子谎称出海,趴窗观其详。只见海螺里一美女飘然而出,从腰间掏出一个宝葫芦,念道:小葫芦儿乖乖,酒肉儿上来……顷刻,屋内酒肉飘香。子跪,求婚,女允。阖家幸福。有扬善抑恶的《神笔马良》,说的是马良家贫,常以树枝划沙作画,感动上苍,赐其神笔,嘱其扶贫惩贪。良绘马给农夫助犁,绘水车给其浇地,一财主心贪,迫良绘金山。一挥,金山灿烂,财主开心。再挥,海浪起伏。财主曰:船,三挥,船至。财主率丁上船,曰:风,四挥,风起,船翻财主葬身鱼腹。还有教子成才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励志成才的《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等。

妈妈破的“梦”(谜语)也很多。有动物的,“你把身一弓,我把眼一瞪,你要吃了我,我要你的命”(谜底:夹子、虫子、鸟),“上山直勾勾,下山滚齐溜”(谜底:刺猬)。有植物的,“小东西不大,浑身净把”(谜底:苍耳),“红公鸡绿尾巴,一头钻在地底下”(谜底:萝卜)。有食物的,“三角柳叶长,苇叶包黄娘,要吃黄娘肉,改带脱衣裳”(谜底:粽子)。有自然界的,“能走能摇,能上高桥,泼水不湿,点火不着”(谜底:影子),“远看一支鞭,挂在五台山。一见太阳面,越哭心越酸”(谜底:冰溜子)。还有民谣,“老婆家,嫌乎儿女丑,夹起包袱儿就走……”“唉呦呦,牵着驴,拿着斗,登儿门前把米求……”“娘啊娘,别害羞,吃完再来求……”还有,“小黑豆,拧拧嘴,我上南园去打水……”“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扯大锯,拉大锯,姥娘门口唱大戏,携闺娘带女婿,小外甥,也要去”等等。至于《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学龄前我就能背个八九不离十了。

妈妈是我最早、最好的启蒙老师,她用讲“瞎话”的方式,开启了我的心智,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望,培养了我的写作兴趣,树立了我自强不息的性格和爱憎分明的品德,使我终生受益。

葛芳永的母亲张素文

供学子

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三个班,每班50个学生,到三年级期末的时候,剩下2个班,到五年时就只剩下1个班,这意味着有50个学生念到小学三年级就缀学,还有50个学生念到5年级就缀学了。因生源不足,邻近的几个村又并过来一个班,六年级才有两个班,一个班也只有40名学生。1964年小学毕业,我考入熊岳初中,父母真的是又喜又忧。喜的是5个村的80名学生中,考上中学的只有14名,我的成绩还特别优异。忧的是熊岳离家15华里,住校伙食费高,走读买不起自行车,来回走怕累着孩子。更重要的是就连八块钱的学费和书费,母亲借了不少家也没凑够。这时有好心的邻居,大爷、大娘、叔叔、婶子们就劝:“咱堡子大部分孩子念个三、四年书就帮大人干活了,你供孩子念完小学就不错了,庄稼人认几个字能算算账就行了,何必拉那么多‘饥荒’供孩子念书。你没听说过六年扔、九年闲,十二年回家种大田的那套嗑吗?心气太高,要吃苦头的。”听到这些,母亲会委婉地说:“我不这么看,你说拖拉机耕地比不比犁杖快?汽车比不比马车跑的快?机船比不比帆船跑的快?这些东西没有文化能摆弄吗?日子紧我认了。”听着母亲的话,我深深地感到母爱的伟大,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临到开学的头一天,父母终于给我凑齐了学费书费和伙食费。晚上父母跟我进行了一次难忘的交谈,母亲把钱交给我后说:“兴立(乳名),这钱是爸妈跑了多少趟街、进了多少家门,才张罗到的,不是你爸妈人缘不好,是咱家太穷了,一家九口,劳动力少,年年欠队里钱,从春起张罗盖房子到现在,房子还没盖上呢。盖房子时就把能想到的亲戚,能借钱的朋友、邻居都借遍了,这回你上学需要钱,对咱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照常理这个书你就不能念了,你是长子,要多帮帮家里,但是爸妈一辈子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不能让你再当‘睁眼瞎’(没文化),爸妈一辈子就羡慕人家的孩子能念书有出息。孩子,你可要刚强,好好念书,将来考上大学好有个出息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里的贫穷,爸爸妈妈的舔犊之情,深深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我把学费、书费留下,把伙食费递给妈妈,眼含热泪地说:“爸爸妈妈你们的话儿子记下了,家里盖房子,我使不上劲,现在天不冷,我要走读上学把伙食费钱留着盖房子。等天冷了我再住校。”母亲没推辞,几乎是含着泪把钱收回。从此,春夏秋三季我都走读,只有冬天才住校。每天早晨5点起床,吃完饭,拿着妈妈准备的大饼子,罗卜条炖豆或者是地瓜、苞米棒子、咸菜当午饭,每天往返30华里上学,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葛芳永的父亲在田间

盖房子

混了大半辈子,总算混上了一套宽敞满意的楼房,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高兴之余也常常让我想起小时候曾经住过的土平房。我不是怀恋它,而是从心里忘不了妈妈盖房时的执着和那艰苦的年月。

分家时,土改分的两间半房给奶奶“养老”,爸爸领着全家“串房檐”。辗转租房,居无定所的日子,使母亲伤透了心,下定决心要亲手盖三间新房。没有钱,盖房子谈何容易?但母亲毫不气馁,一家人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母亲还养鸡卖蛋补贴家用,直到1963年底手里终于有了点富余钱。第二年开春,父母商议盖房子时,却有了分岐,父亲犯愁地说:“手头那点钱仅够个木料和门窗框钱,石头、水泥、木瓦工的钱从哪出?”母亲则说:“等你把钱都攒足了得等到猴年马月啊,这样吧,咱俩分工,你去队里要地号,其余的事我来想办法”。三间房的地号很快批下来了,母亲去亲戚家又借了些钱,求车把木料拉回来,又找木匠一半人情一半工钱地把房架子门窗框立起来,余下的工钱分两年还清。母亲又赊了几车石头,算是正式开工。几车石头仅够打地基,三间房子的石头钱,父母再也凑不上了,为了盖上房子,父母只好到东河洼去拉淤泥,回家用稻草、水、搅拌和好,切成“伐子”,一块一块地往上砌。“伐子”软,一次不能砌高,砌几行就得晒一晒,等干结实了,再接着砌。不料,1964年春天雨水勤,隔几天就来一场雨,怕把墙淋倒了,父母就找来苫布、麻袋、席子,顶着雨护墙,每次都淋的像落汤鸡一样。就这样砌砌停停,停停砌砌,直到9月中旬才封口上梁。上完梁后,父母又犯了愁,因买不起苇芭做房盖,代替用的秸秆一时又没个着落,父亲一着急竟病倒了。母亲安慰父亲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再咬咬牙挺一挺房子就盖上了……妈妈跑回娘家,借了一车秸秆穿成帘子当房盖。父母千辛万苦终于把三间土平房盖上了。

198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母亲又不满足住在三间土平房里,又筹划盖六间海青房。这回不像上次盖房那么艰难,父母手头宽裕,我又帮助买了木材、水泥、红砖等,亲戚、朋友、邻居们都来帮忙,不到一个月新房就盖成了。2003年随着鲅鱼圈区的飞速发展,老家动迁了,古稀之年的父母也圆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欢欢喜喜地住上了三室一厅的暖气楼。

母亲是个有见识的人,刚强的人;是个能干的人,善良的人。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导着我们,影响着我们,从她身上学到的不惧怕困难,努力争取,永不服输的精神也使我终身受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小说」史博英|胜利哥哥
我们踏上了打工的路途,临别前,写给婆婆的一封信!
我与《家在黄岛》
古代,一游僧对财主说:“我娘转世投胎,成你家的母牛了 ”财主不信
民间故事:孝子刘三
雨得谷而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