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砖小瓦马头墙,灌木回廊绣阁藏”,聊聊徽派传统马头墙的发展

中国自古便是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大国,更因历史悠久,形成无数了艺术文化。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传统建筑为世人展现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等也令传统建筑在风格上有所差异。在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有非常多出色的建筑类别,大体可分为粤、闽、川、皖、京、苏、晋七派。

在众多建筑派系中,徽派建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主要流行于浙西安徽等地。徽派建筑同时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徽州文化可是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可见其历史悠久与博大精深。徽派建筑有着特色的“三绝”与“三雕”,即民居、祠堂、牌坊和木雕、石雕、砖雕。传统徽派建筑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色—马头墙,它是传统徽派建筑的主要构成元素,也体现了徽派建筑中的文化意蕴。

一、马头墙的“来龙去脉”

1、源起于“火”

马头墙起初名为“封火墙”,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明代。在安徽的黄山市,曾出土过一块石碑,名《徽郡太守何君德政碑记》,该碑是明代官员林瀚刻于正德年间。上面记载的是徽州太守何歆的功绩,这何歆正是马头墙的发明者。碑上有提到在何歆之前,徽州郡城历任的知府对于火灾束手无策,“或一年一作,民遭烈祸,殆不堪病。”更有甚者意图借风水一类的玄学办法解决火灾,然并无起色。而何歆上任后脚踏实地,寻求防火之法,认为“降灾在天,防患在人。”在三年期间,何歆便组织百姓修建了封火墙。这一举措使徽州“自后六七十年无火灾,灾辄易灭,墙岿然不动。”

何歆后形成的封火墙,其最主要是用来防火,对于何歆发明的封火墙,明代官员林瀚亦对其赞道“视火墙一筑,足以御患于千百载者。”封火墙在诞生之初,仅是在住宅两旁的山墙顶部砌筑高于屋顶的墙面,以此在火灾发生之际可以隔断火源。而后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封火墙的实用性被世人所肯定,越来越多的人家都建起了封火墙。高低不平的封火墙与周围建筑的交融,在远处看去就像是昂首向前的骏马,渐渐地就有人称其为“马头墙”。

2、应时而变、形式多样

在最初,马头墙其实仅仅只是石块简单的堆砌,严实归严实,但却无什么美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辛勤的人们便开始尝试创造出既不影响实用、又具特色的马头墙,这也体现了古时劳动人们对生活与精神上的追求。马头墙的形式构造于整体不再随意发展,由于明清儒家的强大影响,使得马头墙逐渐形成了以屋顶为中心,阶梯状向两边排列,不仅要求对齐,还需对称

在明朝中期时,徽州郡城当地商贾的审美观念在经济发展中产生了变化,马头墙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形态来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徽商的生意在清代也依旧在发展,随着商人的脚程,马头墙这本独属于徽州当地的建筑特色也被带到了其他地区。实用的马头墙便也在别的地方落地生根,出现了更多极具美感的造型,以墙脊与座头为基础,分两叠式、三叠式等不同叠数的屋檐与“印斗式”、“坐吻式”、“鹊尾式”的数种不同的座头造型,大多根据建筑所属人的身份地位来设计建造。

3、至今的马头墙

从徽州古建筑遗迹中,可以看出马头墙的形式与功能二者兼顾,有着马头墙专属的美感。高贵优美、力与美的结合,在一众徽派建筑民居中,可谓是锦上添花,如同生机勃勃的骏马,为冰冷的建筑增添了些许活力。清代过后,近代的马头墙建筑则越发不同了。消防安全问题在近代大多可以通过各种基础设施解决,因而马头墙的防火功能逐渐被人们舍弃

马头墙在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注重装饰,座头越来越精致,而墙体上也出现了许多更加精美的雕刻图案。虽然马头墙的实用已经逐渐不被人们所重视,但它依然作为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被建筑师们运用在各式建筑中,虽曾经辉煌不再,但至今依然活跃在建筑文化中,为后人带来先人的建筑智慧与美感的体验。

二、马头墙之蕴

1、马头墙之于艺术

徽派古建筑随处可见的马头墙,代表着古人的智慧。马头墙不仅寄托着人们对于防患火灾的希望,“马”这一字,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美好的渴望。马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吉祥物般的存在,无论是“一马当先”,还是“马到成功”,这些成语都体现着人们对于马的喜爱。

马在古代同时也是人们生活的一大帮手,在运输与交通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故马头墙也是一个人们追求寓意的象征,通过马头墙来表达着自己些许夙愿或思想。像是马头墙的座头为“朝笏式”的人家大体有着对于仕途的追求、志向高远,而若是坐吻式则有着避灾祈福的意思。

形态各异、或高或低的马头墙与周边建筑相融配合,在有着优美环境的徽州郡城,建筑物和青山绿水之间相辅相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多层次的马头墙虽是静静矗立在那,可带给人的却有着“万马奔腾”的活力,为整个建筑添了些许生气,不再呆板、孤立,动与静的结合,有着特殊的灵动之美。同时黑白的色调又使马头墙整体犹如一副水墨画,白与黑,空灵又神秘沉稳,这种极简的色彩,清新而淡雅,顺应了道家中的“道法自然”的审美。

2、错落有致的“美”

参差不齐、高低不平,这是从高处俯瞰马头墙的感觉,使整个建筑群多了一份动态美,像一曲富有韵律、节奏感的旋律。这是马头墙的线条搭配所产生的视觉美,方直线与园翘线结合,弯曲中又不失笔直。直线和曲线的搭配,使静止的建筑“活”了,形成了马头墙独特的美感,静止与动态的统一。

在建筑布局上,建筑师们还会灵活多变,不仅对于高低起伏有要求,同时强调整体上的统一与规范,在马头墙的疏密间隔也有要求。与此同时,再搭配上徽州的地理环境,马头墙将山墙与山体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山地的凹凸配平整的房屋,山体显得更加高大,和连成一片的建筑群,整体气势美十足。环境与建筑的完美结合,也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点。

而建筑的规范与统一,这一点体现了古时礼乐文化的美感。儒家思想一直以来对于民众十分具有影响力,故此儒家中的“礼乐”也深入人心,“礼”的精神影响着人们的日常,才会体现在了马头墙的稳定有序。不同于马头墙优美的“水墨画”意境,这是封建社会的秩序感。它所意味的是尊卑有序,也是徽州文化的一部分,还有马头墙的对称亦是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这都是徽州当地民众对于儒家思想的崇尚。建筑是艺术,也是文化的载体,不仅仅是精华,同样也有着糟粕,不同的思想会给予建筑不同的风格或特色,述说给后世之人。

3、“金玉其外”,然却表里如一

由于火灾而生的马头墙,其作用与它优美气势的外表一样,不仅只是防火而已。高于屋顶的马头墙体积高大的同时,其遮盖面也十分广。这使其不仅可以在狂风来袭时,稳稳地为人们遮挡,分散风力,起到非常好的防风作用;同时在炎炎夏日,烈日当空之时,也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可谓是冬暖夏凉,寒冬酷暑都无所畏惧。

墙体宽厚又高大,这使马头墙可以很好地防止盗贼的潜入,使其难以攀爬越过。加之在传统徽派建筑中,大多都会将窗户设置得又高有小,二者结合,使周边居民都可以保持相对独立的隐私性,互相不打扰。防火防盗、遮阳挡风、还保护了隐私,这些马头墙的特殊设计,令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大有提高,马头墙在发展中显现出的实用性远超乎最初的预设了。

三、总结

徽派传统建筑有许多在历史的颠簸中仍幸存至今,“粉墙黛瓦马头墙”、还有砖木石雕、亭台楼榭等等组成了徽派古建筑。马头墙在徽派建筑中,是一种特色的象征,实用的同时又不缺乏美感,金玉其外,又不会败絮其内。它发展至今,历史为其添了厚重感,却也有着文化的内涵,儒家的礼乐秩序、道家的“道法自然”等等都蕴含其中。

极简色彩的马头墙就如《庄子》中所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历史与文化的交融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着独属于徽州当地的特色。不用多雍容华贵、多华丽动人,素雅的黑白已经够使马头墙在徽派建筑文化中留下了绚丽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徽郡太守何君德政碑记》

2、《庄子》

3、《徽州府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狂说徽州151】徽州知府何歆,他是徽派建筑马头墙的发明者
涨知识:都听过马头琴,可您听说过古建筑里还有个马头墙吗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马头墙,你身边有这种建筑吗?
风火墙的韵律
古代建筑“神秘”的防火设施
浅谈木质建筑的防火措施:看我们徽州老祖宗的防火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