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祭送寒衣慰先人 ——咏寒衣节古诗词赏析

              川  雪

 

 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又称十月朝、十月朔、祭祖节、冥阴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祭祀节”。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现在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唐代《唐大诏令集》卷77载: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诏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 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这一诏令规定九月一日向陵寝荐衣,直接影响到中国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初一)。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宋代吕原明《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宋代程颢、程颐《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也有“是日御前供进夹罗御服,臣僚服锦袄子夹公服,‘授衣’之意也。都人亦出郊拜墓,用绵球楮衣之类”的记载。

 十月初一又叫开炉节。周密《武林旧事》载:“自此御炉日设火,至明年二月朔止。皇后殿开炉节排当(宴会),是月遣使朝陵,如寒食仪。”佛寺为防寒, 十月一日开启寮房暖炉, 称为开炉。开炉之日, 主持上堂说法, 称开炉上堂。《岁时杂记》载东京各大寺院于此日必开炉, 上堂作斋会。僧人偈颂有不少言及开炉, 如释慧远“十月今朝又初一, 丛林正值开炉日”(《全宋诗》)。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文中记有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咏寒衣节的诗词不多,下面选几首略作解析。

 南宋诗人范成大《十月朔客建业不得与兄弟上冢之列悲感成诗》:

  岁已看成暮,身今未得归。

  风尘孤泪尽,霜露寸心违。

  南涧新流水,西山旧落晖。

  烟松应好在,宿草定成非。

  逝水方东去,浮云浪北飞。

 危魂先自断,不待更沾衣。

 诗人当时客居南京,寒衣节不能回家与兄弟一起上坟祭祀祖先,感到悲伤,于是写下了此诗。

 诗的意思是:岁月已经进入了冬季,而我却至今不能回家。孤身在外,风尘仆仆,泪已流尽,像霜露一样的内心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料想祖茔那里南边的水溪有了新的流水,西边的山间依旧洒满落晖。如烟的青松应当生长得很好,隔年衰草定然已经死去。流水正向东去,浮云飘荡北飞。我思念的魂魄先自行收回,不要等到泪湿又沾衣。

 诗人先写自己客居外地,寒衣节不能回乡祭祖的悲伤。接下来想象祖茔那里,风景依旧,聊慰自己的思乡情思。

 范成大的《乙巳十月朔开炉三首》(其一),写十月一日开炉的情形:

  石湖今日开炉,纸窗银白新糊。

  童子烧红榾柮,老翁睡暖氍毹。

 冬季到了,石湖今日开炉生火,房间新糊了银白的纸窗。小伙子烧红了炭块,老翁像睡在暖暖的毛毯上(氍毹qúsh,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

 诗中写十月初一开炉的情景,透露出一片温馨。

 宋代僧人正觉的《偈颂》,也写十月一日开炉:

  开炉岁岁是今朝,暖气潜通称我曹。

  可惜丹霞烧木佛,翻令院主堕眉毛。

 诗意是:每年都是十月初一开炉,暖气暗通到我们的房间。可惜木炭烧得红如丹霞,反而叫院主暖掉了眉毛。

 寺院开炉,僧人们高兴,喜上眉梢。

 明代诗人王世贞的《闰十月朔病中作》,感叹病中难眠:

  伏枕人间万事轻,偶探残历唤愁生。

  初疑玉殿仍颁朔,不谓玄冥再主盟。

  病似黄杨多进退,情如芳草易枯荣。

  谁怜止酒无多睡,夜夜清霜闰五更。

 王世贞(公元1526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他倡导文学复古运动,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他以诗文名于世,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并称后七子。攀龙殁,独领文坛二十年,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僧道莫不奔走其门下。其著作文学方面有诗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弇州山人续稿》二百零七卷和《艺苑卮言》十二卷;史学方面有《弇山堂别集》一百卷。

 闰十月初一,诗人生病,病中有感而作此诗。

 诗意是:我整天躺在床上,才明白人世间身体最重要,其他万事皆轻;偶而看看日历,见日月如梭,不由得忧愁顿生。开始怀疑皇上仍旧颁布十月朔为寒衣节,不用说阴间仍是阎王在主盟。生病就像黄杨木那样长得快,感情恰如芳草容易枯竭(进退、枯荣均为偏义复词)。有谁可怜我停止喝酒睡不着觉,夜夜睁眼折腾到五更。

 诗人生病在床,想到岁月不多,忧愁顿生。感叹寒衣节幽冥主盟;生病停酒,彻夜难眠。充满了忧伤情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阳的“十来一“是这么一回事儿
寒衣节遇上万圣节,看看两者不同的风俗!
寒衣节
必知:十月一寒衣节,普及给朋友们的祭祖知识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又叫“祭祖节”,这天都有什么讲究?
还有多少人记得农历的十月份要祭祀祖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