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证治准绳

  证治准绳 明·王肯堂 公元1368-1644年

  医学丛书。又名《六科证治准绳》或《六科准绳》,明·王肯堂撰。刊于1602年。全书阐述临床各科证治为主。包括《证治准绳·杂病》八卷,《证治准绳·类方》八卷,《证治准绳·伤寒》八卷,《证治准绳·疡医》六卷,《证治准绳·幼科》九卷,《证治准绳·女科》五卷。各详专条。书成后,历代均有刊本,主要有万历初刻本、四库全书本、图书集成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1957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铅印本等17种。

  全书共44卷。《杂病证治准绳》卷1~6专论内科杂病,分诸中、诸伤、寒热、诸气、诸呕逆、诸血、诸痛、痿痹、诸风、神志、杂门、大小腑等12门,131种病证,卷7~8为七窍门,包括五官、咽喉、毛发、筋骨、皮肤、蛊虫等19种病证。各门前有总论,后按病证分述,不载方药。各证下再详列不同病症,辨证精细,分析入微,《杂病证治类方》按《杂病证治准绳》而分类列方。

杂病·自叙

  余发始燥,则闻长老道说范文正公未逢时,祷于神以不得为良相,愿为良医。

  因叹古君子之存心济物,如此其切也。当是时,颛蒙无所知顾,读岐黄家言,辄心开意解,若有夙契者。嘉靖丙寅母病阽危,常润名医,延致殆遍,言人人殊,罕得要领,心甚陋之,于是锐志学医。既起亡妹于垂死,渐为人知,延诊求方,户屣恒满。先君以为妨废举业,常严戒之,遂不复穷究。无何举于乡,又十年成进士,选读中秘书,备员史馆,凡四年,请急归,旋被口语,终已不振。因伏自念受圣主作养浓恩,见谓储相材,虽万万不敢望文正公,然其志不敢不立,而其具不敢不勉,以庶几无负父师之教,而今已矣。定省之余,颇多暇日,乃复取岐黄家言而肆力焉。二亲笃老善病,即医非素习,固将学之,而况乎轻车熟路也。于是闻见日益广,而艺日益精,乡曲有抱沉,医技告穷者,叩阍求方,亡弗立应,未尝敢萌厌心,所全活者,稍稍众矣。而又念所济仅止一方,孰若着为书,传之天下万世耶。偶嘉善高生隐从余游,因遂采取古今方论,参以鄙见,而命高生次第录之,遂先成杂病论与方各八巨。高生请名,余命之曰《证治准绳》。高生曰∶何谓也?余曰∶医有五科七事,曰脉、曰因、曰病、曰证、曰治为五科,因复分为三,曰内、曰外、曰亦内亦外,并四科为七事。如阴阳俱紧而浮脉也,伤寒因也,太阳病也,头痛发热身痛恶寒无汗证也,麻黄汤治也。派析支分,毫不容滥,而时师皆失之不死者,幸而免耳。自陈无择始发明之,而其为《三因极一方》,复语焉不详。李仲南为《永类钤方》,枝分派析详矣,而入理不精,比附未确。此书之所以作也。曰五科皆备焉,而独名证治何也?曰以言证治独详故也。是书出,而不知医不能脉者,因证检书而得治法故也。虽然,大匠之所取,平与直者准绳也。而其能用准绳者,心目明也。

  倘守死句而求活人,以准绳为心目,则是书之刻,且误天下万世,而余之罪大矣。

  家贫无赀,假贷为之,不能就其半,会侍御周鹤阳公以接鹾行县至金坛,闻而助成之,遂行于世。

  万历丁未早秋念西居士王肯堂宇泰甫书于无住庵

伤寒·自序

  夫有生必有死万物之常也然死不死于老而死于病者万物皆然而人为甚故圣人悯之而医药兴医药兴而天下之人又不死于病而死于医药矣智者愤其然因曰病而不药得中医岂不信哉或曰此但为伤寒言之也虽然微独伤寒特伤寒为甚尔盖医莫不宗本黄岐今其书具在然有论而无方方法之备自张仲景始仲景虽独以伤寒着然二千年以来其间以医名世为后学所师承者未有不从仲景之书悟入而能径窥黄岐之壶奥者也故黄岐犹羲文也仲景其孔子乎易水师弟则濂洛诸贤金华师弟则关闽诸大儒也拟人者不伦于此矣王好古曰伤寒之法可以治杂病杂病法不可以治伤寒岂诚然哉伤寒法出于仲景故可以治杂病而为杂病法者多未尝梦见仲景者也故不可以治伤寒也然则伤寒论可弗读乎而世之医有终身目不识者独执陶氏六书以为枕中鸿宝尔夷考陶氏之书不过剽南阳唾余尚未望见易水门墙而辄诋伤寒论为非全书聋瞽来学盖仲景之罪人也而世方宗之夭枉可胜道哉余少而读仲景书今老矣尚未窥其堂室平生手一编丹铅殆遍纸败墨渝海虞严道彻见而爱之欲寿诸梓而余不之许非靳之盖慎之也丁酉戊戌间因嘉善高生请始辑杂病准绳而不及伤寒非后之盖难之也今岁秋同年姜仲文知余所辑杂病外尚有伤寒妇婴疡科为准绳者四遣使来就钞而不知余夺于幽忧冗病未属草也因感之而先成伤寒书八帙始于八月朔而告完于重九或曰以数十万言成于四旬不太草草乎曰余之酝酿于丹府而渔猎于书林盖三十余年矣不可谓草草也伤寒一病尔而数十万言不太繁乎曰吾犹病其略也何也是书之设为因证检书而求治法者设也故分证而不详则虑其误也详则多互见而复出而又安得不繁后之注仲景书读仲景法者或见其大全或窥其一斑皆可以为后学指南具择而载之而又安得不繁且夫人读一书解一语苛迷其理有碍于胸中以问知者则惟恐其不吾告与告之不详余固驽下然学医之资差不在人后以余所白首不能究者与天下后世共究之将读之恐其易尽而顾患繁乎哉丹阳贺知忍中秘心乎济物而勇于为义愿为余流通书未成已鸠工庀具矣余之遄成以此因叙于篇首

  时万历三十二年岁次甲辰重九日念西居士王肯堂宇泰甫书

伤寒·凡例

  一纂伤寒书者众矣知尊仲景书而遗后贤续法者好古之过也类证诸书是也惟俗眼之便而雅俗杂陈溜渑莫辨使世不知孰为仲景者俗工之谬也琐言蕴要诸书是也惟娄氏纲目列六经正病于前而次合病并病汗吐下后诸坏病于后又次之以四时感异气而变者与妇婴终焉而每条之中备列仲景法然后以后贤续法附之既该括百家又不相淆杂义例之善无出其右此书篇目大抵因之一王叔和编次张仲景伤寒论立三阳三阴篇其立三阳篇之例凡仲景曰太阳病者入太阳篇曰阳明病者入阳明篇曰少阳病者入少阳篇其立三阴篇亦根据三阳之例各如太阴少阴厥阴之名入其篇也其或仲景不称三阳三阴之名但曰伤寒某病用某方主之而杂分其篇者则病属阳证发热结胸痞气蓄血衄血之类皆混入太阳篇病属阴证厥逆下利呕吐之类皆混入厥阴篇也惟燥屎及屎硬不大便大便难等证虽不称名独入阳明篇者由此证类属阳明胃实非太阳厥阴可入故独入阳明也所以然者由太阳为三阳之首凡阳明少阴之病皆自太阳传来故诸阳证不称名者皆入其篇厥阴为三阴之尾凡太阴少阴之病皆至厥阴传极故诸阴证不称名皆入其篇后人不悟是理遂皆谓太阳篇诸证不称名者亦属太阳而乱太阳病之真厥阴篇诸证不称名者亦属厥阴而乱厥阴病之真为大失仲景之法也今于各证分经处尚多仍叔和之旧学人当以意神而明之一仲景立法凡曰太阳病者皆谓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也凡曰阳明病者皆谓胃家实也凡曰少阳病者皆谓口苦咽干目眩也凡曰太阴病者皆谓腹满时痛吐利也凡曰少阴病者皆谓脉微细但欲寐也凡曰厥阴病者皆谓气上撞心痛吐蛔也候如少阴病不一一逐条曰脉微细但欲寐而总用少阴病三字括之者省文也故各条或曰少阴病反发热脉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者谓脉沉细但欲寐而又反发热者用其方也或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烦不卧用黄连阿胶汤者谓得脉微细但欲寐二三日后变心烦不卧者用其方也后人不悟是理遂皆不察少阴病三字所括脉微细但欲寐之证但见发热脉沉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见心烦不卧便用黄连阿胶汤尤为大失仲景之法也一解释仲景书者惟成无己最为详明虽随文顺释自相矛盾者时或有之亦白璧微瑕固无损于连城也后此赵嗣真张兼善之流皆有发明并可为成氏忠臣张公耳孙故多采掇使学人一览洞然而一得之愚亦时附焉其文义浅近不必训释者则一切省之内一字赵者嗣真也张者兼善也黄者仲理也活者朱肱活人书也庞者安时也许者叔微学士也本者许之本事方也韩者和也孙者兆也洁者洁古张元素也云者洁古之子云岐子也垣者李东垣也丹者朱丹溪也海者王海藏也王者履也罗者天益也戴者元礼也娄者全善也吴者绶也陶者华也其不系姓字者自篇首辨证数语之外皆仲景论文也一仲景诸方动以斤计而又有称升合枚者古今度量衡轻重长短不同难以遵用局方纲目又一切裁损每服五钱则失之太小陶氏吴氏书尽变古方以便时用则其失更远矣今书方药分两一切仍仲景之旧增损出入又当视病情时令神而明之一切古方皆当如是施用不独仲景书也知此则又何以轻变古法为哉陈无择以钱谱推测度量衡法颇协时宜今引其说于此用古方者宜详考焉凡度者分寸尺丈引本以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观今之尺数等不同如周尺长八寸京尺长一尺六寸淮尺长一尺二寸乐尺长一尺二寸五分并以小尺为率小尺既自三微起却自可准唐武德年铸开元钱径八分当十二钱半得一尺排钱比之十一个已及一尺又不知唐用何尺顾汉唐龠量并用尺寸分布尺寸如是不齐将何凭据博古君子必有说矣凡量者龠合升斗斛本以黄钟龠容十二铢合龠为合重二十四铢今以钱准则六铢钱四个比开元钱三个重升斗斛皆垒而成数汉唐同用至赵宋绍兴升容千二百铢则古文六铢钱二百个开元钱一百五十个以绍兴一升得汉五升其余私有不足计也凡衡者铢两斤钧石亦以黄钟龠所容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每两则古文六铢钱四个开元钱三个至赵宋广秤以开元钱十个为两今之三两得汉唐十两明矣千金本草皆以古三两为今一两以古三升为今一升诸药类例尤为难辨且如半夏一升准五两不知用何升何两此修合制度之要务不可不知汉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孝文五年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其文曰半两杂以铅铁锡非淆杂伪巧则不得赢而奸或盗磨钱质取熔有司言钱轻重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有质令不得磨取熔则知汉以二半两钱为两重十铢明矣汉唐例以二十四铢为一两抑未知修史人改作唐例亦不可知观钱谱汉无六铢钱至唐方有今以五铢钱十六个正得开元钱十个重又以六铢钱十二个正得开元钱九个重则知开元钱每个以重八铢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铢四积十钱为两似难考据明食货者必有说焉按药书汉方汤液大剂三十余两小剂十有余两水六升或七升多煎取二升三升并分三服若以古龠量水七升煎今之三十两未淹得过况散末药只服方寸刀圭匕丸子如梧桐大极至三十粒汤液岂得如此悬绝又以风引汤一剂计五十五两每两只用三指撮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温服一升观其煮制每只三指撮不应料剂如此之多此又可疑也今以臆说汉方当用半两钱二枚为一两且以术附汤方较若用汉两计一百八十铢得开元钱二十二个半重若分三服已是今之七钱半重一服若以唐方准计三百三十六铢得开元钱四十二个重每服计今之十四钱重大略可知若以开元钱准得一百单五个重分三服每服计三十五钱重此犹是小剂况有大剂名件两数之多者未易概举留心此道幸少详焉吴绶曰凡方称铢者二十四铢为两一两分为四分六铢为一分计二钱五分也称字者一钱有四字一字计二分五厘也世有古今时有冬春地有南北药有良犷人有强弱不可执一且如大陷胸汤用大黄六两今用六钱足矣若人壮病大者宜之人弱病小者又当减半或只用三四之一可也芒硝一升今用二三钱足矣甘遂二两只可用一分或半分而已若无活法通变而胶柱鼓瑟未有不至于杀人者慎之慎之一内经云风雨寒暑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至于丹溪又云伤寒属内伤者十居八九当以补元气为主由是言之后人治伤寒者既皆识仲景之法不尽又不知其病本于内伤虚劳而思补养但用汗下致死者其杀人何异刀剑兴言至此切骨痛心今虽以后贤补养之法附载于篇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尤望临病之工重人命而惧阴谴熟玩此书无疑于心而后下手用药即不能然宁过于谨护元气无孟浪汗下而后庶几乎少失也一屠鹏四时治要云凡欲知阴别阳须当观脉论形视喘息听音声而治病所苦按尺寸观权衡而知病所生然后知其虚实得其本末更精加察审徐徐取之如仲景活人书下证俱备当行大承气汤必先以小承气汤试之合用大柴胡必先以小柴胡试之及阴证晓然合用四逆汤必先以理中汤真武汤之属试之此皆大贤得重敌之要学人其可不审乎按汤剂丸散生灵之司命也死生寿夭伤寒之瞬息也岂以试为言哉盖与其躁暴而多虞宁若重敌而无失鸡峰张锐者宋之神医也疗一伤寒诊脉察色皆为热极煮承气汤欲饮复疑至于再三如有掣其肘者姑持药以待病者忽发战悸覆绵衾四五重始稍定有汗如洗明目脱然使其药入口则人已毙矣由是观之则屠氏之探试虽非仲景本旨得非粗工之龟鉴欤

疡医·自序

  《周礼·天官·冢宰》之属,有疾医、疡医、内外科之分久矣。疾医中士八人,疡医下士八人,重内轻外,自古已然,然未有不精乎内,而能治外者也。疾医之所不能生者,于父母遗体,犹得全而归之,而疡医不然,至于烂筋骨、溃肌肉、见脏腑而后终焉。故疾病于人,唯疡最惨,而世顾轻之,何哉?乃世之疡医明经络,谙方药而不嗜利,唯以活人为心者,千百无一也,其见轻固宜,然不曰并自轻其命耶!余童而习岐黄之术,弱冠而治女弟之乳疡,虞翁之附骨疡,皆起白骨而肉之,未尝有所师受,以为外科易易耳。欲得聪明有志者指授之,使为疡医而竟无有,故集先代名医方论,融以独得而成是编,与世专科书,图人形,刊方药,诧为秘传者,万万不侔。能熟而玩,神而明之,可以名世矣。余既以便差还故山,例得支俸,受之则不安,辞之则立异,乃以付梓人,逾期而后竣事,于是诸科分证用药之书略备。夫孰使余窃禄于朝,而又得优游编葺以行于世,岂非圣主之赐也欤。

  万历三十六年岁在戊申七夕微雨作凉金坛王肯堂奢懒轩下书

幼科·自序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

  吾独谓不然。夫幼小者,精神未受七情六欲之攻,脏腑未经八珍五味之渍,投之以药,易为见功,犹膏粱之变难穷,而藜藿之腹易效也,何谓难乎。然古今辑是科书未有能善者,如《心鉴》之芜秽,《类萃》之粗略,《新书》则有古无今,《百问》则挂一漏万,皆行于世,未足为幼科准绳也,故吾辑为是编,而麻痘一门尤加详焉。平生聚麻痘书百数十家,率人所宝秘、千金不传者,然多猥陋,不足采择,益可以见世之无具眼矣。或曰,夫人之病,无论男女长幼,未有能越五脏者也,子于它科不分五脏,而独幼科分之何居?曰正以精神未受七情六欲之攻,脏腑未经八珍五味之渍,独有脏气虚实胜乘之病耳,粗工不能精究而臆指之曰,此为内伤,此为外感,此为痰,此为惊,此为热,妄投汤丸,以去病为功,使轻者重,重者死,亦有不重不死,幸而得愈者,然已伤其真元,夭其天年矣,吾之独分五脏,以此也。大中丞沈太素公,从大梁寄余俸金百,以助刻费,而是书稿适成,遂鸠工刻之,又逾年,始竣,因序而识之,使后之人有考焉。

  时万历三十五年在丁未夏五十又三日

  念西居士王肯堂宇泰甫书

女科·自序

  妇人有专治方,旧矣。《史》称扁鹊患苦百出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语兼长也。然带下直妇人一病耳,调经杂证,怀子免身,疗治万方,一带下宁渠尽之乎?世所传张长沙《杂病方论》三卷,妇人居一焉。其方用之奇验,奈弗广何。

  孙真人着《千金方》,特以妇人为首。盖《易》基乾坤,《诗》首关睢之义。其说曰∶特须教子女学习此三卷妇人方,令其精晓,即于仓卒之秋,何忧畏也。而精于医者,未之深许也。唐大中初,白敏中守成都,其家有因免乳死者,访问名医,得昝殷《备集验方》三百七十八首以献,是为《产宝》,宋时濮阳李师圣得《产论》二十一篇,有说无方,医学教授郭稽中以方附焉。而陈言无择于《三因方》评其得失,确矣。婺医杜又附益之,是为《产育宝庆集》。临川陈自明良甫,以为诸书纲领散漫而无统,节目谆略而未备,医者局于简易,不能深求遍览。有才进一方不效,辄束手者,有无方可据,揣摩臆度者。乃采摭诸家之善,附以家传验方,编葺成篇,凡八门,门数十余体,总二百六十余论,论后列方,纲领节目,灿然可观,是为《大全良方》。《良方》出而闺阃之调将大备矣。然其论多采巢氏《病源》,什九归诸风冷,药偏犷热,未有条分缕析其宜不者。近代薛己新甫,始取《良方》增注,其立论酌寒热之中,大抵根据于养脾胃、补气血,不以去病为事,可谓救时之良医也已。第陈氏所葺多上古专科禁方,具有源流本末,不可昧也;而薛氏一切以己意芟除变乱,使古方自此湮没。余重惜之。故于是编,务存陈氏之旧,而删其偏驳者,然亦存什之六七而已。至薛氏之说,则尽收之,取其以养正为主,且简而易守,虽子女学习无难也。若易水、水师弟,则后长沙而精于医者,一方一论,具掇是中,乃它书所无有。挟是而过邯郸,庶无道少之患哉。其积德求子,与夫安产藏衣,吉凶方位,皆非医家事,故削不载云。

  稿成而兵宪蔡虚台公、明府涂振任公助之赀,刻行之,以为此亦二公仁政万分之一,遂不复辞。

  万历丁未早秋念西居士王肯堂宇泰甫书于无住庵

杂病·卷第一 诸中门、诸伤门

杂病·卷第一寒热门杂病·卷第二 诸气门

杂病·卷第三 诸呕逆门·诸血门

杂病·卷第四 诸痛门·痿痹门

杂病·卷第五 诸风门·神志门·

杂病·卷第五杂门

杂病·卷第六 大小腑门上

杂病·卷第六 大小腑门下

杂病·卷第七 七窍门上

杂病·卷第八 七窍门中

杂病·卷第八 七窍门下

类方·卷第一上

类方·卷第一下

类方·卷第二上

类方·卷第二下

类方·卷第三

类方·卷第四

类方·卷第五·上

类方·卷第五·下

类方·卷第六·上

类方·卷第六·下

类方·卷第七·上

类方·卷第七·下

类方·卷第八

伤寒·入门辨证诀·卷第一 总例

伤寒·卷第二 太阳病

伤寒·卷第三 阳明病·少阳病

伤寒·卷第四 三阴总论

伤寒·卷第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伤寒·卷第六

伤寒·卷第七

伤寒·卷第八 脉法

疡医·卷第一·上

疡医·卷第一·下

疡医·卷第二·上

疡医·卷第二·下

疡医·卷第三·上

疡医·卷第三·下

疡医·卷第四上

疡医·卷第四·下

疡医·卷第五·上

疡医·卷第五·下

疡医·卷第六·上

疡医·卷第六·下

幼科·卷第一 初生门

幼科·卷第二 肝脏上

幼科·卷第二 肝脏部·下


幼科·卷第三·心脏部一·上幼科·卷第三·心脏部一·下
幼科·卷第四·心脏部二·上幼科·卷第四·心脏部二·下

幼科·卷第五·心脏部三

幼科·卷第六·心脏部四·上

幼科·卷第六·心脏部四·下

幼科·卷第七·脾脏部(上)·1

幼科·卷第七·脾脏部(上)·2

幼科·卷第八·脾脏部(下)·1

幼科·卷第八·脾脏部(下)·2

幼科·卷第九 肺脏部

幼科·卷第九肾脏部

女科·卷第一 调经门·上

女科·卷第一 调经门·下

女科·卷第二 杂症门上·1

女科·卷第二 杂症门上·2

女科·卷第三 杂证门下·1

女科·卷第三 杂证门下·2

女科·卷第四 胎前门·上

女科·卷第四 胎前门·下

女科·卷第五 产后门·上

女科·卷第五 产后门·下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



qq:418688130


抖音号:ay6392


手机号:18568446039 地址:安阳市吉祥春天小区12号楼5单元1楼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万历刻清初修板印本证治准绳
证治准绳伤寒-明-王肯堂
《证治准绳》提要(王肯堂)
【医海拾贝】王肯堂亲验资生丸
王肯堂(公元1549—1613年)
明朝著名医学家王肯堂及其《证治准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