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的腔调,都在吴昌硕的紫藤和红果中

近代的“海上画派”,并不狭指中国画中的一个风格派别,而是泛指一群敢于破格创新,甚至吸收西方手法技巧的海上画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共同开拓了海上新画风。海上画派代表画家有虚谷、蒲华、任伯年和吴昌硕等。


上海城经历了宋朝立镇、元代设县、明朝筑城,发展到清代中期的嘉庆年间,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具有50万人口的城市,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开埠之后带来的无限际遇,在短短的四十年间,它已经成为一座由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势力共同作用下的近代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具魅力与活力、光华四射的大都会。

富商阶层可在此寻找商机,达官贵人可在此享受奢华生活,知识分子可在此觅得更多知音,年轻学生可在此学习新知,艺术家当然也不能例外。以任伯年、吴昌硕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画家,面对上海纷乱的文化状态,他们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纳民间艺术样式,借鉴西洋画技,追求雅俗共赏的化境。他们普遍重品学修养,倡个性自由,杂糅众家所长,融古今土洋为一体,形成了在中国画流派中占重要一席的“海上画派”。海派在总体上呈现以下风格: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个性鲜明;

重视诗书画印诸方面的修养,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雅俗共赏;

借鉴吸收外来艺术。

海派在题材与绘画内容上,都与传统的文人画有了截然的区别。由于深受绘画商品化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迎合市民欣赏的口味。古代文人画家所追求的超越世俗的艺术精神和优游山水之间的林泉之志在这个“十里洋场”中已没有存在的社会基础,传统萧条淡薄的艺术境界和孤芳自赏的高逸品格早已和当时上海商品社会的审美情调大相径庭。色彩灿烂﹑装饰味浓的海派绘画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大富大贵的市民精神和欣欣向荣的商业气象。

海派艺术家作品欣赏:

吴昌硕

▲以上均为吴昌硕作品

▲吴昌硕 《天竺水仙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 《牡丹水仙》 吉林博物馆藏

▲吴昌硕 《桃实图》 180 x 96cm

▲吴昌硕 《梅花》 台北故宫藏

任伯年

▲以上均为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 《三友图》

▲任伯年 《花鸟》

虚谷

▲以上均为虚谷作品

赵之谦

▲以上均为赵之谦作品

▲赵之谦 《积书岩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赵之谦 《花卉》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黄宾虹

▲黄宾虹 《山水》

▲黄宾虹 《拟李唐笔意》

▲黄宾虹 《溪山草堂》 1946年作

任熊

▲任熊作品

▲任熊 《洛神图轴》 绢本设色 110.1×53cm 上海博物馆藏

▲任熊 《湘夫人图》 纸本设色 121.4×35.3cm 上海博物馆藏

任熏

▲以上两幅为任熏作品

任颐

▲以上两幅为任颐作品

任预

▲以上均为任预作品


文字编辑:青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上画派:赵之谦 任颐 吴昌硕 任熊
一场文人画的对话,扬州八怪VS海派
让传统海派“活”在当下
海派书画:有条不紊露峥嵘
海上画派—— 一赵 二熊 三任 四杰
《牡丹雁来红》与《芍药》:吴昌硕的青铜全形拓上作画两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