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忆:我不太善于设置悬念,进书店最常买推理小说

▲王安忆近影

“我极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推理小说好就好在,即使悬念揭晓了依然能吸引读者一读再读;东野圭吾的早期作品很经典,现在整体创作略显式微;松本清张也不错,但看过由他作品改编的电影后小说就读不下去了;斯蒂芬·金的中篇写得尤其棒,值得小说家学习。”今天的上海高挂入夏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不过这并不影响著名作家王安忆分享读书之道的热情劲头。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王安忆一口气点评了阅读图谱中偏爱的类型小说,并坦言自己逛书店时,买的最多的就是推理小说,最近她刚入手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新作《风雪追击》,一口气看完了。

为何钟情类型小说?王安忆注意到一个现象:不少严肃文学作家离故事愈行愈远,甚至把讲故事的职责“推诿”给通俗文学。“但从历史上看,小说本就是世俗的消费,《十日谈》《一千零一夜》、狄更斯的小说莫不如是,简·奥斯汀的拥趸多是家庭主妇,犹如今天的韩剧。”紧接着,王安忆话锋一转:眼下我们已经很难在严肃的、涉及人生意义的文学中感受听故事的乐趣。

她告诉记者,文学圈有个倾向,羞于谈及类型小说,似乎写得好看,成了小说的一种“原罪”。王安忆直言,夸一些作家“小说流畅好读”,并不能取悦作者,换言之,不甘于写类型小说,成了不少作家心照不宣的念头。

故事从一些严肃文学中消失?

从什么时候起、又是为了什么,小说家放弃了讲好一个故事的初衷?

王安忆也明白,无非是觉得光讲故事,拉低了小说的艺术标杆,她想起自己“年轻时心高气傲,只觉得类型小说是通俗大众读物,而自诩是知识分子,多少有精英意识,期望小说超出普遍性,获得更高的价值。”的确,类型小说的“技术”非常明显,它将叙事视为主要任务,而非严肃文学那样,争当观念的前卫。因此,对类型小说褒贬不一的两极化评价,愈发明显。国外也有同样的现象,美国主流文学评论圈对斯蒂芬·金一直不待见,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就不时向斯蒂芬·金开炮,语气中的不屑,显而易见。

王安忆观察到,国内不少严肃纯文学的“前卫”趋向越来越加剧,如今故事几乎从中消身匿迹了。就像绘画摆脱具象,音乐放弃调性,小说也几乎从现实的日常形态抽离。

▲王安忆最新随笔集《仙缘与尘缘》围绕旅行、世情、读书、忆旧等主题分为四辑(图:上海九久读书人)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者对小说能走多远的一种探索。王安忆笑言,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曾鼓励她,“不用想着故事性强,放手写写其他品种”。她上一部哲思风格浓郁的长篇小说《匿名》,正是在这样的鼓动下,走完了一条试炼小说弹性的险途。“是真的险,写的过程异常困难”,王安忆记得,作家托马斯·曼的《冷山》就是一部不按常理出牌的“难看”小说,而她回顾创作轨迹也发现,自己下意识间走成了“叙事性”与“思想性”的循环,比如写了《纪实与虚构》,就想写更世俗的《长恨歌》,然后又忍不住挑战《启蒙时代》,喘口气转换到事无巨细的《天香》,就会马不停蹄酝酿解读文明进化的《匿名》。

评论界对《匿名》的争议,王安忆也很清楚,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部不好读的小说——让《匿名》背负着哲学思考的使命,是否让小说自身变得不轻盈了?她也在琢磨,是否有一种更好的小说叙事模式或载体,来表达阐述“匿名”式的故事?

至少从王安忆最近出版的小说集《红豆生南国》中不难发现,书中《红豆生南国》《向西,向西,向南》《乡关处处》三部中篇小说,都无一例外转向了针脚繁密的故事叙述,或者说打造故事的容器去承载思想。

▲王安忆最新小说集《红豆生南国》集结了《红豆生南国》《向西,向西,向南》《乡关处处》三部中篇小说(图:上海九久读书人)

社科类、非虚构写作愈发借小说“套路”

当不少严肃文学作品放弃了故事,哪里能“收容”叙事性?王安忆直言,故事跑去了两个地方,一是类型小说,不少欧美城市书店里,“那些平躺在案上,一厚本一厚本,不少学者不屑一顾的,就是它”;还有一个地方是学术性的社科类著作、非虚构的纪实写作。

近年来,王安忆对类型小说的兴趣愈发浓厚,“我并不排斥阅读流行小说,它满足了娱乐消遣享受。而且研究类型小说可便于把写作里的技术问题提炼出来。这些技术包罗了想象、组织情节、叙事结构等,它们未必是文学的本质,但体现了文学的方法,是必须的文学训练。”

她说, 类型小说最突出的优点,正在于“尊重故事与听众之间的默契”。

王安忆注意到,与其说小说的叙事性被严肃文学“抛弃”了,毋宁讲小说的内核与技巧正广泛应用在多种图书或艺术门类中。社会、历史、人类、考古、科学等领域的学术性著作,都开始向浪漫小说采纳叙事的方式。比如近期引进推出的“读城”系列,用小说的笔法来处理丰富史料,岁月深处的历史事件,从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浮出水面;更不用提如今很流行的杂志特稿,一桩桩新闻事件、社会大案,在通讯报道中化为电影画面感一流的密集细节,可媲美一部令人紧张得喘不过气的刑侦类小说。

▲即将上市的《小说与我》悉数收入王安忆在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短期客座期间公开课的讲稿(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好的类型小说可为严肃文学输出经验

王安忆的阅读吞吐量惊人,用她的话说,不被要紧事打扰的话,平均每天10万字。“我看书极快,不读到一定的量不解渴。近期新出的国内外小说、文学期刊我都会翻阅”。而她偏爱推理小说,有个重要原因,正是自感“不太善于设置悬念,难以驾驭控制情节”。

王安忆坦陈,自己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捕捉小说素材与灵感时,显得更得心应手,但这对悬念的设置是很大障碍。而推理小说的发生情境,往往是相对孤立的封闭环境,这需要作家屏息凝神推进情节,给读者抛出一个个“彩蛋”。

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小说开篇必发生谋杀案,绝不会令读者失望。并且她一定负责破解迷局,找出凶手,绝不会让悬念空置。更可贵的是,阿加莎笔下的罪犯都是正常人,街坊邻居、亲朋老友,有着合乎情理的动机和周密策划。不像现代推理小说,往往是心理疾病患者,做任何事情似乎都不需要理由。”王安忆直言,她并不喜欢本格派推理,这种小说更像是“工程师风格”,一板一眼,为推理而推理,但阿加莎的小说,“即使揭晓了谜底,依然能饶有趣味地读下去,她胜在过程,小说角色的性格塑造也有血有肉。”

换句话说,类型小说要好读、耐看,同样需要写作者付出非同寻常的努力。

▲王安忆在上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王安忆看好国内文坛上的70后作家,她点名了张惠雯、乔叶、鲁敏、李浩、走走等小说家,“这一代的文学气象正在显现,期待他们写出更多好看有劲的小说”。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读书报2021“年度作家”——王安忆
不管纯不纯,优秀的文学小说都要讲好故事
从5个角度解读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
蔡骏:悬疑,既是一种文学类型也是一种表达方式
悬疑小说究竟如何抓住人的心灵?
《从零开始写小说》之:《不同类型小说的创作方法解析》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