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最重的病人,打最硬的仗,华山医院担起“国家队”特种兵重任

图说:华山医院分到的是重症监护室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在9日派往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17支国家医疗队中,上海出发的华山医院医疗队有些“与众不同”:他们分到的是重症监护室(ICU),当其他医疗队的重症病房有危重患者时,就转运到ICU。有别于其他队伍1:3的医护比,华山去了医生30名,护士达180名,还有医技、后勤等人员,总人数达215人。这支国家队的队长还是一名女将——曾是军人、现任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的李圣青教授。她说,全国带来最强的救治力量,也带来必胜的信心。接下来的一个个不眠之夜,医疗队员将争分夺秒,用行动与疫魔竞速,为生命赢得更多主动权。

最强的专家抓感控

“国家队精锐出战,就是要争分夺秒降低病死率。”李圣青说,9日晚上9时抵达住处,10日凌晨2时收拾完行李,上午8时医疗队就去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查看情况。他们将整建制接管重症和危重症的ICU病房,约30个床位。

来到这里的病人,都是其他重症病区转运来的,救治难度大,传染风险高,需要插管甚至上ECMO以拯救生命。这个地方永远只有一个主题——生或死。只有先让病人活下来,才能再谈别的。所以,17支医疗队中,华山医院医疗队也被称作国家队的“特种兵”。

ICU的患者需要上呼吸机,而这可能会带来更危险的病毒暴露,对防护的要求更高了。在半天的培训大会上,华山医疗队确定了各种规范化的检查治疗方案以及基础医嘱等。“在新的作战环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一些可能的漏洞,通过明确的规范事先进行防范。”

华山医院感染科的陈澍教授,此次专门负责院感防控工作,他一遍遍教所有队员正确穿脱防护服、手消毒、分次分步脱帽子口罩等。200多个队员,每个都要亲自把关,而他本人光是演示穿脱防护服就不下二十次。

应收尽收,时刻处于高压状态

前晚10时,医疗队开始紧张有序地收病人。第一批4个病人已经等在门口,由家属推着床,焦急地等待ICU“开张”,随他们一起进去的还有首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急诊科的骨干以及各科的护士长们。对于医护人员而言,进入ICU就将处于高压状态,因为下一秒可能就是一场异常艰辛的大抢救。

“医生,请把我们也收下吧。”送完病人后,两个家属还迟迟不肯走,在护士站央求。原来,他们也是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家庭聚集式的暴发在武汉当地不稀奇。李圣青心里难受,却也无能为力,“我们这里收不了你们,我们收的都是最重的患者,请你们赶紧联系社区安排吧。”

图说:华山医疗队分为三组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华山医疗队把队员们大致分成了3个组,分别由相关科室的主任级专家领衔。他们还连夜做好了标准化的医嘱套餐,确保每个病人都可以接受规范、均质化的治疗。“应收尽收,刻不容缓”,是阻断疫情传播源、打赢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招。李圣青说,“我们的病人病情重,医疗护理压力大,不可能一下子收满,基本上每天新收5-6个,逐渐填满。”

直面生死,我们并肩作战

与繁重的工作相比,直面生死的压力是更大的考验,医疗队员们必须时刻保持最好的作战状态。感染科陈澍教授负责院感工作,确保防护措施万无一失。

“上班的时候,大家各司其职,不知道面前是谁;下班回到住处,也是一人一间,不允许串门,把感染风险降到最低,也许要到战役结束后才能‘认清’战友的脸了!”李圣青说,临危受命,当晚成军,华山医院只用了90分钟。这支队伍表现出来的惊人意志力和战斗力,让她有信心可以打赢这场硬仗。

图说:医疗设备和耗材的支持十分重要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李圣青还透露,来到武汉后,各个医疗队上下一条心,苏州队、无锡队、青岛队、瑞金队等等,都在抵达医院的当天就送来了他们带过来的呼吸机和ECMO等设备,紧急支援本次任务最重的华山队,令大家相当感动。“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医疗设备和耗材的支持十分重要。在这里,没有你的我的之分,队员们众志成城,我们的任务是同一个,干掉病毒,结束战役,早点回家!”

新民晚报记者左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彩纷呈:中囯重症医学专家武汉战“疫”记
报告文学 | 重症医生
安友仲:做有人文情怀的哲学家医生
白衣战士抗疫日记选:武汉,我们都想“让”着你
上海最后一支援鄂医疗队回家!六院团队51人今天撤离武汉
抗疫英雄传:不畏艰险,不负众望,援鄂党员放光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