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位唱撒拉调的老人走了 | 沉痛悼念柯杨先生


柯老生平


柯杨教授生于1935年9月18日,甘肃宁县人。1958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直至1996年退休,先后任兰州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开设过民间文学概论、中国民俗学、神话研究、花儿研究、民间文化研究方法论等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1960年8月加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后改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两次荣获兰州大学教学优秀奖。曾任兰州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九年,兼任过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顾问、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顾问等社会职务。


学术著作《诗与歌的狂欢节——花儿与花儿会之民俗学研究》(2002年)荣获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2004年8月颁发的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著作《民间歌谣》于2006年9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2015年7月出版民俗学论文集《陇上学人文存——柯杨卷》,二十多年前与雪犁合编的《西北花儿精选》也被青海人民出版社于2012年7月再版。主编《西北民俗文献》(26卷,1990年)、《中国风俗故事集》(上下册,1985年),参与高校教材《民间文学概论》(1980年)、《民俗学概论》(1998年)和大型辞书《中国风俗辞典》(1990年)的撰写。


2015凤凰视频《毕业歌》耄耋老人分享信仰的力量


以下是演讲全文


1柯杨:所有的人不可能是一种信仰!

毕业应当给师弟、师妹说些什么,我想了好几天了。最后我想对了,应当把我的信仰,如何激励我在学术上有所收获有所成就,分享给大家。所以我今天说的主要的内容,就是我的学术信仰。


人类有各种各样的信仰。有的说中国人是个没有信仰的国家,也有人说好像我们信仰很杂乱。对啊,所有的人不可能是一种信仰。他既有政治的,有宗教的,有事业的,也有学术的。我想对于我们大学毕业生来讲,说一说学术信仰对我的影响,这是很重要的。也会激励各位在座的同学,让你们考虑,现在大学毕业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驿站,过了一个站,前面的路还很长,还要走下去。怎么走?能不能走的很好?


2柯杨:我的信仰在西北大地上

我生在兰州,从小听惯了民间的歌唱。童年的时候,就听见宁夏的回族的劳动者,在那个冬夜里,在兰州盖房子,他们晚上就在唱花儿。我觉得那个声音非常的凄厉,很悲惨。我听着听着就很想掉泪,他们唱的什么我当时不懂,但是对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还有深夜里,兰州街上有一种,你们现在都听不到了,叫太平歌的一种民间歌唱,敲着那个筒子鼓在那里唱,每两句敲几下鼓,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另外牛肉面我当然喜欢,你们也喜欢,牛肉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兰州的特色。它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还有黄河里面的羊皮筏子,这也是一种民间文化。这一切都对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一种很特殊的感觉。所以在我上兰大的时候,有两位教授,一个叫曹觉明,一个叫匡扶,这两位教授,曹先生开了一门课,叫人民口头创作,这个名称是从苏联学来的。匡扶先生开的课是民间文学,我没有想到,我童年时候就喜欢的这个民间的文化,居然能在大学的课堂里有课程,大喜过望。


当我毕业的时候,要留校做助教,问我准备讲什么课,研究什么学问,我说民间文化,民间文学。有人就讽刺我,说那个柯杨功课学的还不错,怎么搞什么民间文学?为什么不去研究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我听到了这个话,我就回答说既然曹雪芹的一本书叫《红楼梦》,有好几百个专家在研究,被称为红学家。那么千千万万个劳动人民,所创作的故事、歌谣、神话传说,为什么就不应当去研究呢?好像他们也不再说我闲话了。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兴趣已经从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在两位教授的影响下,慢慢的向理性的认识转化。


3柯杨:传统文化与我、我们的千丝万缕

有人说传统文化现在都已经死亡了,为什么还去研究古老的东西呢?我说没有。大家看一看,世界各个国家的国旗上面的图案,是不是日月星作为图案一部分的,占的比例相当大。我统计了一下,大概是70%左右。这就是古老的三辰崇拜的自然信仰,一直流传到当今社会的一种表现。不管我们自己如何对我们的国旗进行政治化的说明,实际上它仍然是一种人类古老的崇拜大自然的表现,是延续下来的。


你再比如说阿拉伯世界,中东一带的很多国家的国旗,都是以绿色的底色为主,以月牙或者是星星为主要的图案符号。这些地方都是干旱半干旱,沙漠戈壁。绿色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所以这些民族从古老的年代到今天为止,一直是崇拜绿色,崇拜夜晚,对烈日烈焰的白天毫不感兴趣。所以你看他们的国旗,也反映了他们的民族心态。


我再举一个例子,古代的信仰跟我们的汉字的构成,居然也有关系。大家知道那个指示的示吗?上面一个二,下面好像一个小,这个示字的解释,不要迷信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里面解释这个字,两横代表天,下面三道是日月星。不对,我们这位老夫子的解释是错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大石文化的表现。


古人要祭祀,祭天,祭地,祭祖先,一个石板下面支了三块石头,这叫石棚或者祭坛。上面那一块儿是贡献给祖先的食品,这就是指示的示,是这样来的。如果把指示的示作为一个字的偏旁,那么所有与祭祀有关的汉字,都有这个指示的示字边。如果在它的旁边有写一个像而且的且,就是祖先的祖。就是一个石碑在地平面上立起来,上面还刻了点符号、记号等等。像这样的汉字跟民俗文化有关的太多太多。这些知识,它不断的丰富我的脑子,使我越来越觉得,古老的传承的这种文化,一直流传到现在,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是太大了。


4柯杨:传统文化没有过时一说。

上民俗学课程的时候,我说我们一定要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里面优秀的成果,不能轻视传统。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不同意,传统这个东西现在早都过时了,你说传统在我们身上影响很大,我怎么感觉不到?我说我给你举个例子,如果你爸叫王有财,你敢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中喊,王有财,你过来,你敢吗?他翻了半天眼睛说,不敢。我说你爸如果小名叫狗蛋,你更不敢喊吧?但是外国人不然,他绝不认为侵犯了他的什么权威性。我说这个是潜移默化的东西,传统文化在我们现代人的身上有的是,太多太多,这是一个方面。



5柯杨:我们现在的人,不但不会生活,尤其不会生存。

另外一个,民俗文化当中,有很多教人们如何生活,如何生存的一些经验。比如说遇到了山洪暴发,如果你在半山腰,你该怎么跑?你跑下山来,往村子里跑,还是往山顶上跑?往山顶跑(学生们说),对了。像这种经验在民间文化当中非常之多。


有一次我在云南考察,一个美国青年在拉祜族的一个老人的身边,学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就是一个木头板,还有一个木头棒,还有一撮火绒吧,就是一种植物,敲的绵绵的那种。他花了200美金从老头那里学来了这个钻木取火方法,我说你为什么要学这个?他说这是一种古老的人的生存的经验。人是要学会生存的。我们现在的人,不会生存,不但不会生活,尤其不会生存。就是由于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依赖性加强了,相互加强了,而独立操作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下降了。遇到意外情况,你不能自救,不能生存,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民俗文化当中,有很多教人们如何生活,如何生存的一些经验,绝不可忽视。


6柯杨:“花儿”世界里,劳动人民的创作才能让我惊呆了!

此外,我觉得搞人文科学,尤其是搞这种民俗学、文化人类学这种学科的人,必须要把田野作业抓紧做好,这个田野作业有个原则,就是必须深深的挖。所谓挖深井,就不是走马观花,不能表面上看一看,一次两次就完了,不行。深入的去挖,在同一个地区,同一组人群,不止一次的,反复的去调查,去研究,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家世,了解他们创作的才能之所由来。不断的这样去深入,才能够把你要研究的学问,把它搞深搞透。


比如说我有一次到临潭县的花儿会上去调查,就发现有两个女歌手,面对马路上过来了一个喇嘛,大概1516岁,穿了一个紫红色的袍子,两个女歌手就唱:


手拿斧头剁白杨,

你年轻轻的好模样,

为啥你要当和尚?


我说坏了,小喇嘛这一次要吃亏了,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啊。其实我想错了,小喇嘛很厉害,创作才能马上就表现出来了。他第一句跟他们那两个女歌手唱的一样,说:


手拿斧头剁白杨,

命里算上没婆娘,

一口气去当和尚。


那个小喇嘛即性创作的才能也是很厉害的。


还有一次,我们去访问一个女歌手,临别的时候,女歌手唱了一首歌,居然哭起来了。她唱了一首莲花山的山歌花儿。她说,园子根里的红根踏,红根踏是一种植物,像蔓菁、大头菜那样的一种植物。说:


院子根里的红根踏,

你去时把你的魂留下,

把魂压在席底下,

晚上连你的魂说话。


很深刻啊。作家写不出这样深刻的词句来。甘肃农村里面,炕上要铺一个席子的,然后再去睡觉。像这样子的词句,我觉得给诗人,给作家都是一种强烈的震撼,不容易啊。


还有一次有一个老太太姓吴的,我把她叫吴阿婆,别的年轻的男女都在热闹的地方去唱歌,唯独她一个人坐在一个树下面,离大家唱歌的地方很远。她一个在那里悄悄的唱。我觉得很奇怪。我就过去听她唱什么,她的唱词是这样的:


石磨平了重錾哩,

骡马老了倒换哩,

钢刀老了重磨哩,

人老了咋活哩?


她因为年龄大了,觉得不能跟年轻人在一起唱了……像这样的诗歌句子我就很佩服。这是很普通的不识字的农民,他们创作的。这样的创作,说老实话,如果一些诗人在那种激烈的对歌过程当中,很少有人能赛得过他们。


有一个农村的老太太,临终的时候,居然不要和尚念经,不要道士念经,要她年轻时候的歌友,在她的病榻前给她唱花儿。她愿意在花儿声中合上眼睛,可见这一种民歌,不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这是很感动人的事情。也是激发我不断的深化我的学术信仰的一些事情。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激励,我就越来越热爱我所喜欢的民间文化的研究。


7柯杨:别把自己的个性都洋化了

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费孝通先生有四句话,对我们是很有启示的。那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各美其美,就是每一个人都应当把自己民族的,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消化掉。现在有一些人,我觉得很奇怪,什么都要洋化。比如甘肃省西和县,有一个乞巧节,华夏第一啊。这个乞巧节是从六月最后一个晚上到七月初七的晚上,七天八夜,有舞蹈,有唱歌,有各种活动,非常热闹,它是个女孩子的节日。可是有人就写文章,而且还是大学的老师,说是主张把中国的乞巧节,改变成情人节。这个是不对的。首先对自己的文化没有信心。我们的乞巧节是女性的,而且是未婚女孩子的节日,这是我们的特点。我们不应当因为外国有个情人节,就硬要把我们的传统节日,改造成外国的那种节日。


8柯杨:过圣诞节还算不上文化侵略

外国的情人节来了,你去过啊,可以的。比如圣诞节进来了,可以,欢迎。因为我们的春节也在出去,互相交流嘛。民间的节日这种活动的交流,跟什么文化侵略没有任何关系。有些人神经过敏,把它作为文化侵略来看待,这也是不对的所以说,美人之美就是向外国的其它民族的优秀的文化来学习。


只有做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能够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9柯杨:三年困难时期,我把自己吃胖了

学生提问:您好柯老师,是这样的,我想咱们每一个毕业生,应该都有属于自己最珍贵的那个故事,而您是咱们半个世纪前的毕业生了,在那个时代,您有没有什么特别感动,特别动人的故事,想要分享给我们?


柯杨:我的故事就是吃苦。我刚刚毕业,领学生上甘肃的东乡县做民间文化调查。1961年,正是生活困难时期,我跟我四个学生,整整的吃了45天的洋芋,一点面粉都没见。就是那个大锅,把洋芋洗干净,煮了一大锅,用脸盆装来,撒点盐,就那么吃。刚开始那三天,胃很难受,发酸,吃了四天五天以后,正常化了。胃也不酸了,而且吃着还有味道。好处在哪里,当时都吃不饱,粮食比较少,但是我们是可以放开肚子吃,每人每顿交半斤粮票,可以放开肚子吃洋芋。回家之后,我老伴说你是肿了还是胖了?我说肯定胖了,因为我吃饱了。这种吃苦啊,是田野作业经常会遇到的事情,有的时候是交通方面的困难,有的时候是饮食方面的不适应。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柯杨:心存忧患意识, 恪守批判精神,守望民俗60年
斯人已逝,但留花儿传世界 ——深切缅怀兰大民俗学教授柯杨先生
陇上民俗学泰斗、兰大资深教授柯杨今日下午逝世
典藏|2020年民俗学、民间文学新书盘点
民俗学
民俗学(钟版)配套教材考研复习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