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耳鸣、脑鸣》——胡希恕

一、少阳病耳鸣

耳朵属于孔窍,乃轻清之府,稍受外邪则纷扰不宁,受热扰则鸣不止。少阳病为半表半里的阳性证,其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半表半里之邪不在表、不在里,故不可用汗、吐、下法,治疗当用“和法”。同时因半表半里之邪无出路,郁久化热,故半表半里之证多伴有一定郁热,火性炎上,热上扰清窍,可出现清窍之症,如口苦、咽干、目眩。口、咽、目皆为人体上部孔窍之症,耳朵也为孔窍,因此孔窍之病的耳鸣,从经方来看,也多属于半表半里证的少阳病。

近代经方家胡希恕先生指出:“少阳病,就是阳热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半表半里就是胸腹腔间,阳热在胸腹腔间,不能入里,也不能出表,热邪只能顺孔道往上涌,在孔窍的地方发生热像”。《伤寒论》第264条曰:“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两耳无所闻”、“目赤”等,皆属于孔窍病变,属于少阳病,论述的是少阳病的耳鸣。

因此对于耳鸣,伴有口苦、咽干、目眩少阳证的,辨六经当为少阳病,治疗从半表半里之少阳病入手,治疗采用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若伴有口干喜饮等热象明显,可加入生石膏清热,给予小柴胡加生石膏汤等,疗效突出。此乃顺应人体疗病的自然良能,即经方的治病之道。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临床治疗耳鸣常用方,其方证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对于本条的解读,历代注家认识多有不一。冯世纶教授认为,本方以小柴胡汤去甘草扶正达邪,和解清热为主,加桂枝降冲,茯苓利水,大黄泻下,龙骨、牡蛎、铅丹镇静安神,用于小柴胡汤证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烦惊不安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60g、龙骨、牡蛎、黄芩、铅丹、人参、桂枝、茯苓、生姜20~25g;半夏、大黄30g;大枣6枚。

加减:大便不干者去大黄;胸闷著者,加枳壳;水饮偏重者,防己利水。

二、太阴病耳鸣

太阴病耳鸣虽多见于少阳热扰,但临床上治疗耳鸣不能泥于柴胡剂和解治疗,因他经也可见到耳鸣一症,故临床治疗仍需要辨证论治。

冯世纶教授认为,太阴病也可见到耳鸣。如《伤寒论》第75条指出:“未持脉时,病患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该条讲述因重发汗造成津液虚衰而致耳聋,津液虚衰属太阴,因此该条论述的是太阴病的耳鸣。太阴病病机为里虚寒,正如第277条所言“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机体功能衰弱则容易导致水饮内停,郁遏气机,气机不利则夹饮上逆,侵犯清窍而导致耳鸣。太阴病水饮内停证的耳鸣,同时多见伴有头晕、口不干或口干不欲饮等痰饮内停之症。治法遵“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给予温中化饮治疗,使太阴得温,水饮去、气机利,则清窍自安。

对于太阴里虚寒水饮上逆所致耳鸣,给予温胃降逆利饮,则可据证选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茯苓饮、五苓散等,可获满意疗效。

苓桂术甘汤:茯苓60g、桂枝、白术45g、炙甘草30g。

真武汤:茯苓、芍药、生姜45g、白术30g、炮附子15g。

外台茯苓饮:枳实30g、人参30g、茯苓45g、白术45g、生姜60g、橘皮20g。

五苓散:猪苓、茯苓、白术15g、桂枝10g、泽泻25g。

小半夏汤:半夏120g、生姜120g。

三、太阳阳明太阴病耳鸣

风引汤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附方:风引汤,除热瘫痫。冯老解读:本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变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原治津液伤、表虚饮逆致躁烦、惊悸,加入寒水石、滑石、生石膏、大黄清里热,又加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干姜温下固涩,因治津液更虚呈太阳阳明太阴合病的惊痫瘛疭。

风引汤,《金匮要略》用于治疗癫痫、惊悸、抽搐,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基础的变方,也可用于小儿抽动症,其与癫痫有点近似。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118条,火逆、下之,造成烦躁不安的症状,这个病常见,它用的非常广,下之后,表没解,里有热,出现的这种精神神经症状,非常多见,有轻有重,厉害的抽啊、烦躁、惊狂。

风引汤:大黄60g、干姜60g、龙骨60g、 桂枝45g、 甘草30g、牡蛎30g、 寒水石90g、滑石90g、赤石脂90g、白石脂90g、紫石英90g、石膏90g。

风引汤原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大黄、干姜、生石膏、紫石英、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我们用的是风引汤原方加减,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依据病情,基本上表不解里热,表虚不固,大黄在这里起活血的作用,用干姜考虑下虚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太阳阳明合病,风引汤是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它不一样,病的时间更长了,不但有里热,还有下寒,病情比较复杂。

《马王堆医书》中五十二病方头一个就是风引汤,用于治疗破伤风、脑病等引起的痉挛、瘛疭。汉墓马王堆记载,伤痉就是破伤风,还有狗咬,狗咬是狂犬病,破伤风也好,狂犬病也好,现在是没有好办法,但是它记载的能治,有一定的办法,肯定有一定的效果,要不也不会记载,这个方子在当时可能应用还是比较多的,狂犬病、破伤风应该挺多的,在那种情况下,打仗啊、生小孩啊,那个时候消毒,普通的剪子,破伤风是妇科记载的产后三大病之一,痉、抽风,破伤风,产后风,当时也没有其它的办法,中医有一定的办法,根据这些症状用风引汤,紫石英、赤石脂等,都是石头药,重镇的,但是基础方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所以治病要先辨六经,风引汤的六经主要是太阳阳明为主,时间长了有太阴,所以用干姜,大黄起活血祛瘀的作用,再一个大黄和干姜一块用,起一个胃动力的作用,现在咱们讲胃动力,它有温下的作用,大便干的,时间长了以后用下法,光用干姜,通不下去,必须用大黄,属于温下,大黄和干姜在一起温下的作用,不是寒下了,吃了以后不会拉稀,邪从下走了。

胡老医案

(1)陈某,男,29岁,病历号005007。1963年4月29日初诊:耳鸣头胀,已有数日,尤以下午为重,眠而多梦,饮食稍欠,二便正常,舌质胖嫩,苔极薄,脉沉细,左为甚。以气虚为上,寒水乘于下,因致耳鸣头胀之证。

桂枝4钱、炙甘草2钱、生龙骨5钱、生牡蛎5钱、茯苓3钱、苍术3钱、吴茱萸2钱。3付。

5月22日复诊:前症皆无,左膝关节于两周前肿痛,今肿痛减但以胀为甚,屈曲活动仍痛,外观不红不肿(曾有关节痛史),舌胖,苔白,脉沉。寒湿内袭,经脉不利。

桂枝3钱、白芍3钱、炙甘草2钱、生姜3钱、大枣4枚、苍术3钱、川附子3钱。3付。

按:耳鸣头胀也有气虚、寒湿所致者,以苓桂术甘汤加龙骨、牡蛎、吴茱萸治之有效。

(2)杜某某(冯世伦医案),男,40岁,2023年3月18日初次求诊冯世纶老师。脉症反应:右耳鸣6年加重1月,腰疼,记忆力下降,新冠后咳嗽,现在偶尔咳,汗出多,盗汗,口中和,身热,喜凉饮,纳可,大便粘日2-3行。苔白腻舌暗,脉细弦。

冯老处方:桂枝24g 炙甘草6g 生龙牡各15g 姜半夏30g 生石膏45g 炮姜10g 大黄5g 紫石英12g 苍术15g 茯苓12g,七剂。

按:患者汗出多,腰疼,偶有咳嗽,太阳表虚;盗汗,身热,贪凉,里有热;口中和,大便粘日2~3行,苔白腻舌质暗,脉细弦,下寒停饮。患者耳鸣、盗汗是为表虚里热下寒夹饮上冲,六经辨证考虑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处方风引汤加减。

2023年3月25日复诊,服药后左颈红热,耳鸣减,盗汗少,身热轻,咳已,汗出不多,大便日1~2行,腰疼已,口臭,喜凉饮已。苔白,脉细弦。上方加生苡仁30g,七剂。患者服药后显效,症状大减,原方加生苡仁以清热祛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方由小柴胡汤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而成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文解读,病机要点 | 道医网
再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治帕金森病】
2023.4.13四逆散,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引火汤的对比运用与区别
组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