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41014档案揭秘:日本首次侵略大陆之“壬辰倭乱”(一)

  正如一位美国战略家所说,日本这个民族“一切的想象力都来自于它对大陆的渴望”。在历史上,这种渴望驱动着日本不断从大陆吸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最终使日本被纳入中华文明圈。1592年,刚刚统一日本不久的丰臣秀吉对中国和朝鲜发动了战争,这场战争日本称为“文禄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乱”,中国则称为“朝鲜之役”。这是日本第一次进行征服大陆的尝试,日本这个中华文明圈最外围的国家,突然试图打破东亚三国之间长期以来的平衡,将它所渴望的这片大陆据为己有,这一事件不但对中国、朝鲜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也决定着亚洲历史的走向,可以说日本此后对亚洲大陆进行的历次战争都是沿着丰臣秀吉划定的路径进行的。

那么,日本第一次侵略大陆的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在16世纪末这一时间点?日本挑战庞然大物一般的明王朝的自信何在?丰臣秀吉为何会把第一个侵略目标定在朝鲜?火器在这场战争中起了多大作用?日本第一次侵略大陆的战争最终又是如何收场的呢?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日本首次侵略大陆之“壬辰倭乱”(一)。

  为什么日本第一次侵略大陆的战争会发生在16世纪末这一时间点呢?这还要从日本人的世界观说起,古代日本人的世界观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儒教世界,二是以天竺,也就是印度为中心的佛教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中日本都处于边缘地位。

16世纪是世界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大航海带来的新地理知识被传入日本后,给日本人的世界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们突然意识到日本并不天然是边缘国家,中国也不天然是中央之国,只要能够击败中国,日本也可以占有大陆,甚至还可以进而占有天竺的“极乐世界”,丰臣秀吉的征服大陆战略也恰恰反映出了这种“新世界观”的影响。

  当然,丰臣秀吉想要征服大陆,还有更实际的原因,那就是获得土地。战国时代的武士跟随领主作战,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得封地。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丰臣秀吉部下们的领地也在飞速增加,例如加藤清正,起初只有120石,到丰臣秀吉平定九州后,加藤清正获得了半个肥后国的领地,共计195000石。要获得领土只能靠战争,日本国内战争结束后,丰臣秀吉便无法获得新的领地用来封赏他的部下,因此他只能将眼光投向海外。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本是农民出身,当时日本正值被称为“战国时代”的军阀混战时期,国内存在着大大小小数百个被称为“大名”的封建领主。日本领地大小以领地收获量计算,收货大米1万石以上的领主称为大名。丰臣秀吉在机缘巧合之下投效于尾张大名织田信长门下,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之战中采取突袭战术击败了强大的对手今川义元,并从此踏上了统一天下之路,到1582年去世时,织田信长已经占有了将近一半的日本国土,而且这些领土都集中在京都周围的富庶地区。

丰臣秀吉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努力一步步成为织田信长最倚重的大将,随着织田信长统一日本的步伐,一跃成为了拥有数十万石领地的新大名。织田信长被叛变的部下明智光秀杀害后,丰臣秀吉迅速回师击败明智光秀,凭借为主公报仇的功绩夺去了织田家的领导权,他在织田信长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对其他大名进行征伐,最终统一日本全国并获得了“关白”这一日本最高官位。

  然而统一日本并不是丰臣秀吉征战的终点,他的最终目标是要征服大陆。丰臣秀吉发动的这场侵朝战争虽然主要是在朝鲜进行的,但其目标却是中国,“文禄之役”是后来日本人给这场战争的命名,当时,丰臣秀吉把这场战争叫做“入唐”,其侵略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对于朝鲜他最初只是想要借路。丰臣秀吉早早地就对战后安排做出了具体规划,他准备将北京周围的10个府州献给天皇作为采邑,让自己的养子们分别担任日本、朝鲜和中国的“关白”,而自己则坐镇宁波,为征服天竺做准备。

  1587年,丰臣秀吉命对马岛领主宗氏向朝鲜传达自己的命令,要求朝鲜臣服并作为向导引导日军进攻中国,朝鲜拒绝了这个要求。1589年,丰臣秀吉又向朝鲜提出相同的要求,朝鲜再次拒绝,因此,丰臣秀吉决定改变“借路朝鲜”的方针,在进攻中国之前先征服朝鲜。

  1591年,丰臣秀吉命令九州大名在与朝鲜隔海相对的名护屋筑城,作为大本营。名护屋筑城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此后,丰臣秀吉率领各路大军进驻名护屋准备征朝。参加征朝的主要是来自日本西部大名以及丰臣秀吉的嫡系大名,集结的军队达到15.8万人,除去民夫、水手和留守部队外,实际参战部队大约在9万人上下,分为八个军团。

  这些部队大部分是步兵,当时日本步兵的装备包括日本刀、长矛和火绳枪,日军的火绳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枪,其性能远胜于中国和朝鲜军队所使用的火铳。1543年,日本就引进了葡萄牙的火绳枪,这一新武器立刻被战国大名们用于实战并不断加以改进,不久之后日本就能自制火绳枪并将其大批量地投入到战争之中,到丰臣秀吉统治时期,日本已经形成了近江国友、纪伊杂贺等多个火绳枪制造中心。

日本人在火绳枪战术运用方面也有着很高的水准。当时还没有发明来复线,火绳枪的命中率非常低,因此无法作为单兵武器在一对一的战斗中使用,但很多步兵集中在一起使用火绳枪齐射就能形成一片弹雨,从而对敌军形成致命的打击。不过,齐射战术也有其缺陷,火绳枪在射击前要先将弹丸、火药和填充物从前端塞进枪筒并压实,这一装填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即便是最熟练的士兵也只能每分钟完成两次射击,这就使敌方有充足的间隙冲到枪手面前,而在近战中火绳枪的作用只相当于木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织田信长发明了“三段击”战术,也就是将士兵分为三排轮次射击,一排射击时另外两排装弹,在轮番射击中弹雨并不会中断。火绳枪的运用改变了日本国内战争的基本模式,由于骑兵无法抵挡步兵射出的弹雨,因此战国大名逐步减少了军队中的骑兵,在丰臣秀吉进攻朝鲜的部队中骑兵比例也比较低。

  日军当时所具备的主要优势就在于火绳枪和长年内战使日军士兵拥有的丰富的作战经验。但其缺陷也同样明显,首先,火绳枪虽然性能优良,但火力却并不强,日本火绳枪使用的铅弹大多非常小,最小的只有10克左右,这样的弹丸无法造成足够的冲击力,因此对拥有重甲保护的士兵不能造成有效杀伤。其次,日本士兵的护甲多为竹制轻甲,防护能力明显不足,其实日本火绳枪的弹丸偏小也与日本护甲薄弱有关,因为在内战中火绳枪的攻击目标都是只有轻装甲防护的士兵,所以较小的弹丸杀伤力就已经足够了,结果日军带到朝鲜战场上的火绳枪也沿用了小弹丸。另外,骑兵偏少,火炮不足也是日军在兵力构成上存在的短板。这些短板由于日军在战争初期速胜而没有很快显现出来,真正使这些问题暴露出来的是明军的参战。

战争另一方的朝鲜,陆军总数超过17万人,其装备只有刀、长枪和弓箭,且由于太平日久,朝鲜军队的战斗力普遍不如日军。虽然已经从各种渠道得到了日本即将入侵的情报,但朝鲜并没有进行战争准备。

  1592413日,作为日军先锋的小西行长率领1.8万人攻打釜山,“文禄之役”拉开了序幕。小西行长是丰臣秀吉麾下宿将,商人出身的小西以擅长管理后勤和兵站事务著称,后勤补给是决定此次跨海远征成败的最重要环节,选择他率领第一梯队入朝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而在名护屋负责组织后方运输的则是丰臣秀吉手下的另一名肱股重臣——内政天才石田三成。

对于准备将釜山作为进攻朝鲜的桥头堡的日军来说,夺取釜山的同时必须掌握釜山沿岸的制海权。为此,小西行长在进攻釜山本城的同时分兵多路对多大镇、西平浦等各港口、城砦同时发动进攻。遭到突然袭击的朝鲜军队惊慌失措,面对日军火绳枪的火力压制,无力组织有效的防御,主将郑拔中弹身亡使朝军完全丧失战意。日军从清晨发起进攻到上午9时就已经攻占釜山,驻守的朝军被日军歼灭。

  为确保对釜山的控制,小西行长继续北上进攻东莱,此战前,朝鲜军队听说日军在战斗中使用了火绳枪,于是制作了木盾用于防护,但这在火绳枪面前根本不起作用,朝军再次大败,东莱失守。梁山、密阳、清道、大邱等地的朝军在得知东莱失陷的消息后,纷纷携带城中物资逃走,小西行长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这些城砦。东莱之战后,釜山已经被日军牢牢掌握,进攻汉城的通道也被打通,此后日军后续部队开始源源不断地渡海入朝。

  在朝鲜初步完成集结的日军分兵两路进攻汉城,一路以小西行长率领的第一军团为先导由汉江上游江水较浅处渡江,一路由加藤清正率领的第二军团为先导沿最近的路线横渡汉江。由于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船只,加藤清正未能及时渡江,小西行长部率先到达汉城。此时的汉城虽然城门紧闭,但已无人防守,因为朝鲜国王宣祖得知釜山、东莱失守,朝军又在后来的尚州、忠州等战役中一败再败,早已吓得魂飞魄散,逃往平壤了。

  日军虽然势如破竹,但在表面的辉煌战绩下也潜藏着危机。日军的危机首先来自内部,日军将领都是身经百战的悍将,平时由丰臣秀吉亲自统领还能服服帖帖,到朝鲜之后便远离了丰臣秀吉的统御,结果这些人就开始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统一指挥。虽然秀吉的养子宇喜多秀家是名义上的征朝主帅,但他过于年轻,加上日军占领区越来越大,军队也越来越分散,因此各军之间根本无法形成战术协同。

  将领的不和是日军内部的定时炸弹,尤其是两名先锋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的过程中起用了很多善于内政的人才,例如上面提到的石田三成、小西行长以及增田长盛、前田玄以等人,这些人中有些甚至不是武士出身,但他们为丰臣家管理领地和贸易,主持土地丈量、筑城等事务,起到极大的作用,丰臣秀吉对这些人也往往关照有加,有的还破格提拔。

丰臣秀吉对这些人的倚重造成了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武将们的不满,因此丰臣家臣中出现了文吏派和武勋派的严重对立。加藤清正是丰臣秀吉的亲戚,被丰臣秀吉的夫人一手带大,在丰臣秀吉夺取天下的决定性战役“贱岳之战”中加藤清正斩将夺旗,从此勇名冠于天下,他也是武勋派的主要成员。加藤清正素来与小西行长等文吏派不和,再加上日本当时的观念中士、农、工、商四种身份里武士是最高出身,商人是地位最低的,所以他看不起小西行长的商人出身,两人可谓势同水火。

不巧的是九州平定后,丰臣秀吉把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都分封到肥后国,小西行长的封地比加藤清正还要多一点。朝鲜之战加藤、小西同任先锋,可小西行长在攻占釜山后没有等待加藤清正会师,而是径自北上继续攻城略地,抢夺战功,这让加藤清正火冒三丈,他甚至在汉城的军事会议上挥刀劈碎了小西行长的天主像。小西行长是天主教徒,天主像总是带在身边,结果两人大起争端。

日军的危机不但在于内部,也来自海上,朝鲜陆军虽然在日本陆军面前一败涂地,可日本水军却被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开战不久后,李舜臣就在玉浦海战中击败日军,日军参战的30艘战船中的26艘被击沉,而后朝鲜水军又在合浦、赤真浦、泗川浦等海战中连战连捷,通过这些战役朝鲜水军已逐渐掌握了主动。

  虽然如此,早已深入朝鲜内陆的日本陆军仍然继续进攻并攻克了平壤和开城,汉城是朝鲜当时的首都,平壤是陪都,开城称松都也是一座重要城市,三城合称三都,日军在攻占釜山后仅两个月时间就已经攻克了这三座城市,并占领了朝鲜的绝大多数领土。面对着“三都失守,八方瓦解”的绝境,朝鲜王室和军队只能逃到鸭绿江边的义州等待大明帝国的救援。

  另一方面,取得迅速胜利的日军却反而逐渐陷入了被动,只得转攻为守。这一则因为胜利来得太快,一时难于消化,朝鲜各地反抗日军的“义兵”风起,结果日军只能四处救火,疲于应付。二则是日军补给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朝鲜水军切断海上补给后,日军难以从后方获得充足供给,同时,朝鲜经济遭到战火破坏,又爆发了瘟疫,也使日军无法从朝鲜当地获取足够的物资。

日军将领在攻陷开城后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决定采取所谓“八道国割”的作战计划,由八个军团对朝鲜八道进行分区占领,一面强化日军对占领区的统治,围剿各地“义兵”和李舜臣的水军,一面加强防御为以后的战事做准备。

此时,得意忘形的丰臣秀吉不但要求明朝政府承认日本以大同江为界占据朝鲜,同时还威逼琉球、菲律宾等大明属国臣服朝贡。消息传来,大明朝野一片哗然,最终,在朝鲜王室的一再请求下,万历皇帝决定出兵朝鲜。

万历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5927月,第一支抗倭部队出征,统帅为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这支部队是辽东铁骑中的一支,祖承训也是名将李成梁的嫡系,战斗力较强。可是,这支部队只有三千人。在进攻平壤的过程中,祖承训中伏,副将史儒战死,部队损伤惨重。祖承训侥幸死里逃生。

经此一战,日军上下信心大增,对明军的战力轻视起来。此时的丰臣秀吉和他的部将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真正的对手还没有出场呢。档案揭秘,明天李涵继续为您讲述:日本首次侵略大陆之“壬辰倭乱”(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历援朝”之役前期朝鲜军队的作战情况
他宰杀14万倭寇,让丰臣秀吉胆寒,比戚继光更狠
闲话朝韩半岛:丰臣秀吉的闪击战
明朝驱逐日本收复朝鲜的两次战争3
孙卫国评《壬辰战争》|一部有趣而稍显偏颇的“壬辰战争史”
明朝万历年间抗倭援朝战争史考(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