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帮助你了解一个真正的宋明理学



对于宋明理学,你说其是腐朽的封建思想也罢,是统治者的工具也罢,是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也罢,是妖魔鬼怪也罢,总之,评价宋明理学的,有几个对其有确切的了解呢?


本贴就试图让大家对宋明理学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说看了此贴就能懂理学,这是本贴所不能承担的,本贴只是给大家描述一个轮廓,想对理学有真切的了解,真正有所收获,还是读原著为好。


本贴采取网状结构,一个个知识点,没有一个确切的纲领,主要内容是一些常识问题的介绍,和理学家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一、为何说宋明理学,不加元清呢?因为胡元祸乱中华,生民涂炭,文化惨遭破坏,更遑论学术了。至于满清,只有被篡改成奴才学问的伪理学,坚持真理的学者都被文字狱诛杀了,剩下的只能躲起来弄考据了,学术的最终解释权被满清官方垄断,民间连讨论都不行,真是个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可以说,理学毁于满清,所以提起理学,只讲宋明,因为只有这两个时代才有真正的理学。



二、周敦颐太极图说,称无极而太极,宇宙是没有原始的,没有开始就是宇宙的最先开始,宇宙是没有标准的,没有标准就是宇宙的最高标准,这样也就不存在什么至高无上的上帝了。周敦颐是世界上第一个讨论宇宙本原的思想家。



三、程颢说,天理二字是我自己体会出来的。天指的是天地万物之道,理指的是事物的当然,是道的精密细微之所在,就像玉石的纹理一样。天理就是对一件事物来说最为适当的道理,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天理,而所有事物又同有一个天理,正所谓理一分殊,万物一太极,物物一太极。



四、程颐程颢的弟弟,虽是一母同胞,兄弟二人性格却正好相反。哥哥平易近人,弟弟却很孤僻。有一次,全家出游,大家都在路右边走,有说有笑,只有程颐一个人独自走在路左边。家人问他为何要这样,程颐回答,这正是我不如哥哥的地方。



五、正统儒学自汉末魏晋以来日趋衰微,而外来的佛学大盛。宋初时候,凡是提到修心养性,人们都会想到佛学。赵普曾对宋太宗说,陛下要用浮屠的学问修心,用尧舜的学问治理天下。可是浮屠本是出世的,既然用其修心,又如何治理天下呢?可见摒除佛学,重塑华夏道统,是时代的需要,而理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六、朱熹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指着上面对他说,看到了吗,这是天。朱熹问道,那天的上面又是啥子呢?他的父亲非常惊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七、王守仁十二岁时,问他的先生,读书最重要的第一等事情是什么?先生回答,当然是金榜高中啦。王说,不对吧,读书应该是为了做一个圣人才对!



八、张载的西铭在当时引起轰动,人们称其为孔孟后第一等圣贤文章,张载还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九、程朱提倡格物穷理,究竟什么是格物穷理呢?理论讲起来或许会很枯燥,这里我们用朱熹的一首诗来试着阐述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寻芳,要寻的芳便是要寻求的道理。可是水边的风光无限,随时而不断变动,究竟该怎样寻呢?东风就是说的格物,就像东风吹动万物那样,不断寻求。


东风吹过各种花草,看过了万紫千红,终于豁然贯通,在其中体悟到了春,一花一草皆为春,但春又不仅仅是一花一草,需要有识得万紫千红的经验,才能体会出春。


但又不必非要把世界上所有花草都访遍,只要能体会到春,那么剩下的花草不用访,也就知道它们是春了。一花一草就是天地万物,春就是天理,而格物就是东风。


十、胡瑷是继孔子之后最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出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至理名言,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书院,他还被朝廷聘为讲师,桃李满天下,一举扭转了唐末以来文化的颓势。大宋文化如此繁荣,与重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书院,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研究学术的场所。



十一、程颢反对人们空谈心性,认为这是佛家带来的不良影响,应该革去,重新找回孔孟贴近人生的道理。他提出了鞭辟近理的主张,就是从身边、日常来体会、实践人生的道理,不要好高骛远,陷入玄虚和空洞。


十二、说到天理就必然要讲到人欲,这里讲的人欲,指的是人心中的私欲偏见、固执蒙蔽的观念,人一旦陷入私我的偏见,就会蒙蔽双目,心不清,智不明,违背天地的公理,做出错误的事情,尝到恶果,所以说人欲和天理不能共存,多一分人欲,就少一分天理,只有去除人欲,才能使自己的知和行符合天地人生的公理,不至误入歧途,导致恶果。


十三、很多人把这里的人欲理解为人的欲望,这是没有考虑到词语所处环境而望文生义所产出的错误,人的正当欲望,也是天理,或者说只有正当的欲望才是天理。天理并不要求人们像佛教那样把所有的欲望都消除掉,那样天理还能叫天理吗?本身就违背天地人生的公理了。

如果觉得前面的阐述太抽象,不好理解,可以记住下面几句话,以区分天理和人欲:
衣食住行是天理,骄奢淫逸是人欲。
夫妻之情是天理,偷情乱搞是人欲。
追求富足的天理,见利忘义是人欲。
怡情欢娱是天理,沉溺纵乐是人欲。

总之,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天地人生应有的道理,那么天理和人欲就可以很好的区分了。存天理,去人欲,真的很有必要啊!


十四、张载年轻时,曾给范仲淹写信大谈军事,范仲淹看出这是一个热血青年的冲动之举,就给他回寄了一本中庸,张载顿悟,于是苦修学问,终于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大思想家,开创了关学。



十四、张载年轻时,曾给范仲淹写信大谈军事,范仲淹看出这是一个热血青年的冲动之举,就给他回寄了一本中庸,张载顿悟,于是苦修学问,终于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大思想家,开创了关学。


十六、一个学生问王守仁,老师您说知行合一,可是有的人知道孝,却不行孝,这岂不是知和行分割开了吗?王守仁告诉他,知道孝而不行孝道,说明他并没有真正知孝,真正知孝了,岂有不行孝道的道理?真知和真行是合一的,凡属不行的,皆不是真知,实为未知。


十七、人都知道王安石是一个政治家和文学家,其实他在思想方面也很牛,他曾做大人论,认为圣贤必须是有大德、大功之人,只有有大事业,才是成圣人,这是由俗转真,和佛教提倡的法报三身,由真转俗之说正好相反。


十八、朱熹认为佛学至禅宗而大坏,因为禅宗让脚下到处都是路,人人都可以修佛,但到处都是路,也就等于没有了路。人人都可以成佛,也就不再有佛。


十九、华夏正统的儒学和外来佛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性的理解:佛学认为外边的世界都是虚幻的,只有除去这些虚幻,才能明心见性,得到真识,涅盘成佛。而儒家认为天地间每一件事物都是真实的,都有每一件事物性,都有它们的道理,只有弄通了它们的性,它们的理,存于心,才能得到真知,人自身也一样,要以人道合于天道,而不是把其看成虚幻,将知和性分割开。


二十、邵雍程颐的好友,邵雍病危,程颐前去看望。邵雍对程颐说,你的格物穷理把事情说的太绝了,应该留有一些余地。程颐始终搞不清邵雍究竟何意。一天,他看到邵雍诗集击壤集中有一句诗写道:问美酒饮至微醉后 ,好花看到半开时,终于恍然大悟。


二十一、苏轼苏辙开创了蜀学,主张纵横博览,不拘一格的研究学术方法,和程颐的洛学针锋相对。他们的治学方法,用苏轼的两句诗概况甚恰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十二、陆九渊和他的弟弟在吕祖谦的主持下,和朱熹在鹅湖进行了一次史上著名的辩论。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陆九渊主张先明心,朱熹主张先博览,最终双方不欢而散。但他们的根本观点并没有差别,都主张存天理,只是朱熹认为性即理,陆九渊认为心即理。



二十三、陆九渊认为天下的道理是相同的,我如果成为了圣人,那么我的心和圣人的心,我的理和圣人的理,都是想同的,管他圣人从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有一两个还是有千万个,都是这样。



二十四、王守仁的梦想就是成为圣人,但历尽坎坷,走了很多弯路,终于在龙场悟道,他兴奋的说,如果圣人处于我这个环境中,该如何做呢?圣人之道,就在我的心里啊,为何非要向外边去找呢?



二十五、 张载的关学非常重视社会实践,他的学生吕大钧曾创立乡约,这是一个自愿的互助契约,相当于一次农村社会主义实验了,其内容大致包括德业相劝、礼俗相交、过失相规、患难相恤四个大章目,下面还有很多具体的条目,比如谁家有老年人得不到帮助,谁家遭受意外之灾,都会得到相应的救济。


而不遵守礼数、不尽相应责任的,则将其踢出,其监督人往往由各乡父老担任。只可惜,没多久女真南下,北宋垮了,这个实验也最终夭折了。


二十六、王守仁应朝廷之命出征,临行前他在天泉桥上向他的弟子传授了最后的教诲,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二十七、我对这四句的理解:为善去恶,为格物。知善知恶,致知(致良知)。有善有恶,所以要诚意。无善无恶,心止于至善,以至于无善,无善则恶也就没有了,心之体也就正了。这就是王守仁对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阐述。


二十八,程朱和陆王为宋明理学两大流派,前者难学易精,入门很难,但方法道路就在那里摆着,只要你肯下工夫,就能成功。而后者易学难精,入门很容易,即使是没读过书的村妇也可以进来,但要成功可就非常难了,而且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所以两派适合不同类型的人,如果想钻研,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二十九、顾宪成的弟弟顾允成说,过去的伪君子,说着尧舜孔孟的大道理,做着盗跖的勾当。而当今的伪君子,则做着盗跖的勾当,嘴上却对孔孟破口大骂,不将其骂成盗跖誓不罢休。


三十、罗汝芳是王学门人。一天和客人讨论圣人,罗指着一个端茶童子说,这就是圣人!客人很惊讶。罗说道,如果孔子来端茶,能比这个童子做的更好吗?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并且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就是圣人了!客人恍然大悟,原来孔子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这个道理啊!



三十一,如果大家想读大学和中庸,必须要读一遍朱熹的大学和中庸章句,即使你对朱的观点不认可,也必须要读。不读大学中庸章句,是无法弄清楚这两部书的,尤其是中庸,更是如此。



三十二、王学后人多出狂狷之徒,这也是王学门槛低的缘故,很多杂七杂八的都混进来了,他们大谈良知,却忘记了王守仁说过,良知二字,是我千辛万苦体会出来的。没有工夫,何来良知?


三十三、程颢和程颐少年时,曾拜师于周敦颐,周总是问他们,孔子乐在其中,颜回不改其乐,那么你们知道,孔子和颜回乐处是什么吗?不知看贴者哪位能回答出个一二?


三十四、周敦颐家的门前长满了杂草,却不除去,别人问他,他说,我要从其中体会出万物生长的道理来。


三十五、陆九渊四处讲学,所到之处听众把门都挤满了,但他却从不写书。有人问他,他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前者是学习,后者则是应用和实践,六经是干嘛的,不就是让我注,让我用的嘛!这是何等的自信啊!


三十六、朱熹主张广学博览,那么其中有何精妙之处呢?这里又可以用他的一首诗来诠释: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何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鉴就是镜子,池塘水像镜子一样,半亩方塘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心,心如明镜,照得天地万物。那么如何保持这面镜子干净清亮,以能照得天地万物呢?这个活水就是知识,就是生机,死水必然逐渐浑浊腐臭,活水才能长清长新,这就是为学的道理。


三十七、不知大家有几人读过论语,又有谁知道究竟为何读论语呢?程颐说,以前读论语是一个人,读完论语还是这样一个人,这个论语等于白读。


三十八、朱熹的为学是做加法,不断的格物、博览,最后融会贯通,穷理尽性。而王守仁的学问是减法,除去私欲杂念,最后找到本心良知,而王曾说过,我的良知就是天理,可见二者是殊途同归的。


三十九、程颢曾帮助过王安石实施新法,陆九渊在家乡修筑城堡抵抗金兵,朱熹也曾在漳州操练军队,王守仁的功绩大家更熟悉,可见,如果认为理学家都是书呆子道学先生,理学是空谈无用的学问,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四十、陈亮和叶适为史学的代表,陈亮曾和朱熹进行了王霸义利的大讨论,而叶适曾在韩被暗杀后献出奇策,挽救了南宋。下面是陈亮流传千古的一首词: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曾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四十一、王艮开创了泰州学派,他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社会下层,打渔的,砍柴的,卖菜的……真正做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他说道就是百姓日用之道,学就是百姓日用之学,格物就是安身,他的乐学歌脍炙人口。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
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
乐是学,学是乐。
於乎,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



四十二、如果说宋代理学家是开拓者,那么明代理学家则是加工者,使其更精微,是应用者,更是享受者了,下面摘录吴与弼的日录,让我们看看其中的乐趣,这是否就是孔子和颜回的乐处呢?
梦孔子文王二圣人在南京崇礼街旧居官舍之东厢,二圣人在中间,与弼在西间。见孔圣容貌为详。欲问二圣“人生知、安、行之心如何”?又仿佛将文王书一册在案披习,似文王世系。(巳乙)

梦侍晦庵先生侧。先生颜色蔼然,而礼甚恭肃焉,起敬起仰焉。(晦庵先生就是朱熹)


食后坐东窗,四体舒泰,神气清朗,读书愈有进益。数日趣同此,必又透一关矣。
贫困中事务纷至,兼以病疮,不免时有愤躁。徐整衣冠读书,便觉意思通畅。古人云:“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又云:“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然诚难能,只得小心宁耐做将去。朱子云:“终不成处不去便放下。”旨哉言也!

夜病卧,思家务,不免有所计虑,心绪便乱,气即不清。徐思可以力致者,德而已,此外非所知也。吾何求哉,求厚吾德耳。心于是乎定,气于是乎清。明日书以自勉。

南轩读《孟子》甚乐,湛然虚明,平旦之气略无所挠,绿阴清昼,熏风徐来,而山林阒寂,天地自阔,日月自长。邵子所谓“心静方能知白日,眼明始会识青天”,于斯可验。
澹如秋水贫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

二月二十八日,晴色甚佳,写诗外南轩。岚光日色,昽映花木,而和禽上下,情甚畅也。值此暮春,想划舞雩千载之乐,此心同符。(丙午。)
观农。因疮,籍芳闲卧塍间,静极,如无人世。今日虽未看书,然静中思绎事理,每有所得。

适蔬园中,虽暂废书,亦贫贱所当然。往亲农途中,读《孟子》,与野花相值,幽草自生,而水声琅然,延停久之,意思潇洒。


四十三、宋明理学有两座高峰,一个是朱熹,一个是王守仁,通常到了高峰,就要走下坡路了,但后面还会有新的高峰出现,明末出现了那么多优秀的思想家,可以预见这后面的高峰将会多么辉煌,只可惜满清入关将这一切都毁了。


四十四、宋明理学主要的批判对象就是佛学,称其弥近理而乱大真,意思是如果本身荒谬绝伦不能自洽,危害反而不大,因为没几个人会去信。正是因为佛学看似很有道理,才更容易使人相信,更容易迷惑人,危害也就更大,辟除胡佛,恢复华夏正统,同时将其更上一层楼,就是宋明理学的历史任务。


四十五、禅宗和其他佛门不同,它是中国自己发展出来的门派,其实中国文化本身也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禅学的味道,王学的末流,可以说和禅学没有什么区别了。但前面说过,脚下到处都是路,就等于没有了路,对于禅学,我们还要客观的对待。


四十六、很多理学家都喜欢尚书中的十六字心传,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个道心,就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


四十七、宋明理学和满清伪理学的区别是:宋明理学是学术自由的,满清伪理学是官方垄断的。宋明理学培养的是君子、人才、圣人,满清伪理学培养的是奴才。宋明理学主要约束的是上位的当权者,而满清伪理学成为了满清殖民者控制思想、愚民的工具。我们要慎思明辨,去胡正夏,去除满清伪理学,还原华夏真正的理学。


四十八、华夏理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是:西方哲学中人和自然是相分的,理学是天人合一的,人道即是天理。西方哲学是强调对立的,理学是注重中和的,未发为中,发乎中节为和。西方哲学喜欢用物质的性来描述人性,而理学则明确认定物物一太极,万物各有性,人性不同于犬马之性,不同于物性,人文不能用自然丛林法则来描述,仁义才是人生中的天理。


四十九、理学是非常注重实效的学问,因为其本身就是因反对佛老的契机兴起的,佛学喜欢谈空,老学喜欢谈玄虚,而理学则喜欢谈万物之实实在在的性,实实在在的理,所谓鞭辟近理,都是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可以说理学是继承了先秦的传统而又将其系统化,精细化。但学理学容易陷入性与天道之争论,容易过于重视个人修养而忽视社会实践,这也是其容易产生的弊端,需要多加注意,加以克服。


五十、最后解释一下我对一些理学常用名词的理解,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天理:天地万物人生当然的道理。
人欲:个人因见识、情绪等而产生的蒙蔽天地人生道理的私欲偏见。
性:生之成者,道之本然为性,比如使你成为一个人的,就是你作为人的性。
善:性之继者为善,反之为恶。
道:由本然之然行当然之理之途径为道。
德:道得于心为德。
仁:为人之道为仁。
义:行事之宜为义。




有人对朱熹的人品提出质疑,大概是受网文的影响吧,这个问题建议大家读读朱熹的家训,就可知朱子之为人,关于私生活问题,朱熹17岁即娶了自己的老师刘勉之的女儿刘清四为妻,朱熹与刘清四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朱熹四十七岁时,妻子即因病辞世,朱熹发誓与之“生不同时,死同穴”。


此后,他终身未娶,并在辞世前不久还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墓祭文》:“岁序流易,雨露既濡,念尔音容,永隔泉壤。一觞之酹,病不能亲。谅尔有知,尚识予意。”对阴阳两隔的妻子的深切追念之情跃然于字里行间。

要多动脑,多用心,多动手翻翻书查查资料,不要被那些三无网文所蒙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势造英雄,而王阳明不属于任何时代,他的心学智慧你不懂!
气象与美学大我之境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复兴是成功还是失败?
阳明学
浅论宋明理学之知行观
谷继明:疑经与宋明道学兴起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