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武术的轻功与点穴


/赵九九

 

中国功夫或者说中华武术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先秦时期的典籍《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可见,中国功夫最早与“侠客”这一群体有着莫大的关系。而关于侠的起源,学者们的说法不一,章太炎认为儒家与侠有关,其在《检论·儒侠》中主张“以儒兼侠”,儒家尚勇,孔子说“勇者不惧”,儒家又尚义,杀身以成仁,这些都是侠所认同的精神品质。


(孔子弟子 子路)


鲁迅则认为侠与墨家关系紧密,其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说:“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墨家主张为了解救别人的急难,不惜牺牲自己,墨家以忧患救世为己任,侠与墨在思想观念上非常接近,另外,在行为方式行,二者也有相似之处,墨家有很多擅长打仗,专事武力攻伐的专家。还有学者认为侠起源于士阶层,先秦的士学习“六艺”,既有“礼乐”的文,也有“射御”的武,侠是从他们中间脱离出来的。总之,侠的起源很复杂,但从一开始,可以看出,中国武术就被赋予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层面,一是技艺层面。

 

(秦兵马俑  蹲射俑)


从精神层面的发展来看,先秦时期,会功夫的人讲求言信行果,倡导要敢于为了解救别人而献身自己,标榜施恩而不图报等等,豫让、专诸、聂政、荆轲等都是这样的人。汉代以功夫为能事的人开始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武侠精神,扶危济贫,不计自身的得失,如郭解,剧孟等;一部分人则开始走向豪暴,仗着武艺而作恶。唐代,“义”被看做是行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精神品质,之后的宋元,仍是以“忠孝节义”为主导精神,但唐以前,习武之人要么是依附于权贵,成为其门客,要么是将武作为晋升的途径,而宋明时期,习武之人则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栖身场所,绿林和武林出现了,我们常说的绿林好汉,就形成于宋代。吏治腐败,异族入侵,一些行武之人啸聚山林、湖泊,构成了一个与压迫力量相抗争的江湖体系,另一方面,在民间,发展出抵抗异族入侵,维护社会治安的社会团体,他们遵守公共秩序,承认官服的权威,形成了武林阶层,而无论是亡命江湖的“绿林”,还是习武健身的“武林”,这一时期,“江湖义气”成为习武之人最为重要的观念。

 

(清代砖雕 梁山聚义)

 

从技艺层面的发展来看。我们常说“十八般武艺”,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宋人话本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但这一小说种没有详说究竟是哪十八样,到了《水浒传》里,才有了明确的说明,即枪、戟、棍、钺、叉、钂、钩、槊、环、刀、剑、拐、斧、鞭、锏、锤、杵等。先秦时期,膂力过于常人,或者敏捷矫健的人就是武艺高强之人,他们最为主要的武艺之一是射箭,而秦汉以后,剑术成为了重要的武术,一些武功高手又被称为“剑客”或“剑士”,“剑”往往也是习武之人的标配之一。《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武侠小说中的中国功夫与现实中的功夫其实并不是一回事,从先秦两汉时代,就开始出现了神奇的剑侠传说,如《吴越春秋》记载了“越女试剑”的故事,越女以柔克刚,可以以竹梢为剑,后世小说中,高手以木棍、竹竿、手杖等为剑大约最早原型可追溯于此。从魏晋开始,志怪小说兴起,中华功夫也被神秘化,唐代的传奇更是继承了这一点,小说中充满了神奇的武功,如《聂隐娘》中的聂隐娘得到了一个尼姑的真传,飞刀可以刺中天空中飞行的老鹰等,到了清代,小说中的剑术更加离奇,“剑仙”出现了,袁枚《子不语》记载了“姚剑仙”的故事,而且留下一种说法,“剑不出则已,一出的话就有了杀气,必须要斩杀一活物后才能收敛”。

 

(清 任伯年 公孙大娘舞剑)


中国传统武术本没有内功和外功之分,直到明末,黄宗羲、黄百家父子提出了内家拳,才有了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才有了内功和外功的区别,内功主要是修炼呼吸吐纳,为了是健身养生,外功主要是练习进击和抗击打能力。从攻击力上来说,肯定外功要比内功强大,但在近代还珠楼主等人的武侠小说中,内功被神秘化,内功从不是武术招式变成了超过外功的高盛莫测的武功招式,人们可以打通任督二脉,身轻如燕,还可以练成金钟罩,刀枪不入等功夫,更有甚者,可以将内功的气发出去直接伤人。

 

(清 黄山寿 风尘三侠)


从精神层面上来说,侠客是高来高去,为了适应这一点,人们想象出了飞檐走壁的“轻功”,“轻功”的表现很早就有,但对轻功最为精细的描述始于唐代的传奇小说,《红线》中的红线女,一夜能往返七百里,后世小说往往取象于此,如《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唐代裴铏的《昆仑奴》中有一高手,能背着人飞出十几重高墙,唐代文人的想象,造就了不少轻功高超的侠客,也奠定了在后世小说中,“轻功”往往成为了习武之人主要的技能之一。

 

拳脚功夫有一些是真实存在的,也有一些也是文人创作出来的,在古代,拳脚主要拼的是神力和速度以及技巧,神力上往往表现为斗牛斗虎,我们常说“力大如牛”,这是因为习武之人古代有斗牛的传统,而斗虎的也有,则更能表现有神力,也就成为了小说最喜欢表现的内容。速度和技巧也是拳脚走向高超的要求,但从元代开始,元杂剧的兴起,使得很多技巧在舞台上为了适应观看的需求而失去了实用价值,在舞台上,观赏性成为了打斗艺术的追求,很多人常将舞台艺术而误以为是传统武术。清代出现了义和团的拳乱之后,民间的练拳之风就遭到了朝廷的压制,但“功夫”这一对武术的别称诞生了。


暗器也是习武之人的兵器之一,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大概暗器的发展与“箭”是有相通之处的,只不过,“箭”用于远距离攻击,而飞镖,飞刀等类,可以用于近距离内突然发射,出其不意,掩其不备。在武侠小说中,对暗器较早进行描写的是清代小说《施公案》,其中的黄天霸,他善于使用金镖。受有清一代的小说的影响,在近现代的武侠小说中,暗器也就成为了习武之人常备的兵器之一。

 

(敦煌莫高窟  遇盗图)


在中医经络穴道理论的启示下,武侠小说中还出现了一种神奇的武功,那就是点穴,较早出现点穴功夫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愈往后发展,点穴功夫越神奇,有的可以用手,有的则还可以用判官笔等等。

 

“非武不成侠”,中华武术有些是真实存在的,有些则是文人的想象,它反映的是人们对习武之人的一种期待,希望有超非凡本领的人能来主持正义,惩罚邪恶,因而,武艺又总是和武德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当山上的单臂二指禅
读《易筋经》辩内外功
功夫有四种,全会是高手
传统武术与修道
漫谈习武与丹道
古谱秘籍少林内外轻功秘诀全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