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学校学习材料(二)
家长不当教育做法种种
许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并不是自己造成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人为地给孩子的教育造成困难和问题。具体现象如下:
1.早餐而给零用钱,结果是孩子养成买零食的习惯,卫生安全得不到保证。
2、孩子进校读书就是老师管了,家庭教育无法与学校教育配合。
3、对孩子的作息时间得不到重视,放学安全存在隐患。
4、不注意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影响孩子学习效率。
5、在孩子面前讲老师的缺点与弱点,导致老师威严的缺失。
6、一味地把孩子关在屋子里学习,不重视他们生活方面的品质养成。时间久了,孩子在生活上的种种习惯,会变成性格的一部分
7、孩子出现安全事故总是寻找他人的错,找赔偿,让孩子学会怎样地推卸责任。
8、不了解孩子平时跟谁玩,结果让孩子跟别人学坏了。
9、只是检查作业是否完成,而不会试探性地了解孩子是否真正会做。
10、以为有母亲管教孩子就可以,而不知父母要共同地教育影响孩子。
11、以为作业做完就可以看电视,把电视当保姆,对看什么电视、看多久的电视没有12、孩子上网得不到控制,等到孩子深陷网害时,后悔不已。
13、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对子女期望过高。
14、不懂得去鼓励孩子,喜欢批评与责骂。
15、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男孩娇宠,女孩自卑。
16、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时,以为找家教老师就是最好方法,不会从自己的家庭教育中找原因。
17、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忽视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8、习惯在孩子面前倚老卖老,一切都是大人说了算,缺乏亲子交流。
19、喜欢带孩子到商场去,导致孩子的物质欲望强烈。
20、课外阅读得不到重视,以为学习课本就行了。
21、不注重孩子爱好的培养,孩子没有一技之长和爱好。
22、孩子锻炼不够,体质变弱。
23、习惯于家务由大人包揽,以为做家务有碍学习。
24、给孩子太多零用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
25、一些父母认为“不打不成才”,常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从而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
26、以为孩子小时不懂事,放任孩子行为,等坏品质养成后再去扭转就难了。
27、不注重家长个人素质的提高,以为家庭教育谁都能做好。
28、过分溺爱,总是觉得孩子学习很辛苦很累,想方设法去弥补。
29、以为孩子老实、听话就是好,却忽略了孩子的愿望和要求,忽视了他们的意愿和感觉。
30、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无论何时何地。
31、不懂得宽容与民主也是教育。
32、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别人学什么好,自己的孩子也跟着学什么,无主见。
33、总是重复错误,不善于让孩子在后果中总结教训。34、重视教育而不重视教育的结果如何。
今天如何做父亲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影响不可替代。如果你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并参照以下准则,一定会事半功倍,体会到为人父亲的无穷趣味。
帮助妻子就是对孩子的爱
一个既定的事实是,在家务负担和养育子女方面,男子的付出总是占第二位的,所谓父母双方承担50%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神话。所以现代父亲应该自觉地尽可能地帮助妻子做家务,使夫妻双方能轻松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抚养子女的任务中。只有夫妻双方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才能防止偏差,收到有益于孩子的最佳教育效果。
不要以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
很多父亲喜欢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可能是希望子女将父母梦寐以求的理想变为现实。其实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重在支持并鼓励孩子走他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应该强迫他人接受你的意愿。
持之以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培养教育才能形成。切不可断断续续,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卓有成效。
不对孩子隐瞒生活中的阴暗面
对孩子不该隐瞒生活中的阴暗面,要根据其年龄和成熟程度慢慢给他解释。无论事情如何严重,父亲都应该主动将真相告诉孩子,否则他会通过其它途径得到某些信息,而道听途说的东西往往不那么真实信,这会令孩子迷惘。
重返童年
称职的现代父亲会经常带着孩子去电影院欣赏动力画片或者陪他一起玩拼图、搭积木,这些活动对成年人来讲毫无意义,但对孩子成长却必不可少。
父爱无价
不要吝啬对孩子说:“我爱你,儿子(女儿)!”尽管有时让男子汉口头表达这几个字有些难为情。此外还有许多方式可以传递父爱,比如说临别前给孩子一个亲切的吻,或者婉转地告诉他:“谢谢你,我的孩子,爸爸和你在一起真开心。”
母亲的素质决定孩子的未来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必须有优良的妇孺,才会造就优良的城邦。他把做好母亲、教育好子女提高到治国安邦的高度,是颇有深意的。纵观历史,多少伟人名士的背后,不是有一位眷眷爱心、循循善诱的母亲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是百年树人的起点,母亲则是子女们最早、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者。因此,母亲的素质水平,特别是受教育的程度关系着新生一代的身心发展水平,关系着家庭生活的质量。母亲是子女早期智力的开发者和品德的培养者。近年来,大脑的生物化学研究成果,证明了人的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是在学前,大多数受过教育的母亲,都能紧紧抓住孩子大脑开发的“关键期”,各种门类、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场所爆满便是明证。
如果母亲是庸俗粗暴的,小孩子也可能是粗暴、蛮横的;母亲是友善、豁达的,子女也可能是友善开朗的;母亲是一个邋遢、慵懒、颓丧的人,子女生活在一个零乱无章、起居无序的环境里,就可能因袭母亲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此,作为第一教育者的母亲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以及言行举止、对人对事对孩子本人教育的态度,对纯洁幼稚且善于模仿的幼儿无不产生重要的影响。母亲是子女求学阶段学业成绩、品德面貌的重要影响者(这里的求学阶段指7-18岁)。
 第一、母亲的教育程度与子女的学习成绩有着显而易见的对应关系。先从学习指导能力来看,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母亲相对其子女就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中等文化水平的母亲相对其子女来说是“平势”;而初等文化水平的母亲相对而言就成为一种“劣势”。再从学习成绩上看,高等文化水平的母亲,其子女的学习成绩普遍高于中下等文化水平的母亲子女;因此,在同等学校教育的前提下,母亲对子女的学业影响是决定于母亲文化程度高低的的。
第二、母亲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以及施教方法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品行水准。子女入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判断能力在提高,不再是幼年时期对母亲品行的感觉与简单模仿了。理性的教育随着年龄不断加强。身为人母,只有高水准的价值、道德观念,才能为子女提供行为的楷模。再者,母亲的施教方法有效与否,也直接影响子女品行的好坏。应该说,子女求学阶段对母亲的教育要求远高于学龄前阶段。母亲是子女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生活的良师益友。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仅限于学前阶段,即使进入学校尤其是走向社会后,这种影响还会持久地发挥作用,这便是家庭教育的终身性质。这种特质有两重涵义:其一,家庭教育的终身性有赖于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和连续性。其二,家庭教育的终身性有赖于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合情合理性。如果没有家庭教育时间上的长期性与教育内容、方式上的合情合理性,施教者又如何能获得受教育者发自肺腑而又不乏理智的“良师益友”的称誉呢?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堪称子女的良师益友的,但这种父子、母女关系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普通意义上的亲情、血缘、义务与责任的关系。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忽视任何一方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承担着难以替代的角色和使命;激烈的社会竞争,迫使母亲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在家庭教育质量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母亲们,重任在肩啊。
父母该怎样对待准青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会觉得越来越难和孩子沟通,昔日乖巧听话的孩子会突然变得逆反起来,动不动顶撞父母甚至向大人“叫板”。父母们感到十分无奈。显然,仅仅以不懂事、逆反心里,是无法完全解释这类孩子的言行的。
然而,孩子的问题总会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这些父母多存在下列家教上的问题:学习成绩第一,只要为了成绩好,父母常会无原则迁就孩子;未能有效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封闭的方式养育孩子,怕孩子“学坏”,很少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等。
那么,一个孩子怎样从天真的儿童变成青年,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人?这有一个艰难曲折的成长过程。父母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促进孩子不断成长、成熟,走向独立。但传统观念认为:儿女长到多么大,也是“孩子”。因而,有些父母以十分矛盾的态度对待孩子:期望他成才,但又对孩子充满担忧和不信任,处处包办代替。时时挑剔苛求,忽高忽低的要求,时冷时热的态度,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更可悲的是,有的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还总是依赖父母,自己什么事情也不会做;当遭受挫折失败时,孩子意志力又薄弱,缺乏独立面对现实的能力,反而会埋怨父母教育上的种种失误。这样,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孩子也就永远长不大。
父母们应以对待青年、成人的态度,来要求10岁以上的“准青年”,尽早放手,让孩子对面临的各种问题,学会独立地思考,自己去自觉地积极行动。父母以“准青年”标准要求孩子,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
1、尊重孩子,经常与他平等对话,通过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通情达理。
2、帮助孩子加入同龄人行列,多与同学朋友交往。被同龄人接纳,是个性成熟的条件。3、孩子应对自己有责任心,能够不断反省自己,完善自己,言行一致,诚实自信。
4、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尊重父母,具有生活自理独立性,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5、孩子自觉学习和为理想奋斗,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和自主性,而不是被动的“学习机器”。
6、孩子应关注国内外大事,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见,渴望为全人类服务。
怎样批评才有效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鼓励和批评都是帮助、教育孩子所必需的手段。孩子需在鼓励,但做了错事也要进行批评,要让孩子是非分明。当然,批评孩子时,尤其对进入初中的孩子进行批评,需要一些技巧。
 观点一  就事论事,不节外生枝生无限扩大。
以前我批评孩子时,往往从不好好玉溪说到影响升学,将来难以有成绩。往往我越说越激动,孩子越听越厌烦,最后,他心烦,我气恼,母子俩不欢而散。我的批评不但没有见效,反而让孩子讨厌。孩子说我陈芝麻、烂谷子地添油加醋让他心烦。孩子地话令我反思。后来,我就事论事,让孩子愉快的接受批评,虚心地改正了错误。一次,孩子和同学在外面玩,很晚才回家,这让我们都很担心。我批评孩子回来晚也不打电话,让父母担心惦记。希望他以后放学准备回家,有事一定提前打个电话。孩子望着桌子上摆放好已经凉了的饭菜,惭愧地点头承认自己的不对,表示下次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了。
观点二  立场要坚定,道理要讲清。
做父母的,应该立场坚定,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而且要坚持,一如既往地做,不能今天想起来就批评孩子,明天又放松要求,不去管教。父母教育孩子,要是非清楚明了,不能有丝毫地放松。
观点三  态度要严肃,语气要诚恳。
不可饶恕的错误。宽宏大量的批评更能让进入初中、已经懂事的孩子心服口服,自觉地去反省,去改正错误。一次,孩子因为对老师的某些要求不满,故意损坏班级的桌椅。事后,孩子对自己的荒唐之举感到后悔,更担心会受到学校的处分和父母的责骂。晚上,当孩子忐忑不安地回到家,我和他的爸爸正坐在家里等着他。我告诉他,我们知道了他在学校地表现,已经赔偿了被他损坏的桌椅。我严肃又很诚恳地对孩子说:“你已经长大,我不想再多说你什么了。”孩子的爸爸也严肃地说:“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是你要好好反省一下,这样做应不应该?是不是太过分了?”孩子自知理亏,第二天早晨不用我们督促就早早地爬起来,跑到阳台上认真地背单词。看来孩子已经知错,正以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错误。
观点四  旁敲侧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我的女儿学习很好,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的夸奖,我也为此自豪。一天,我偶然听到一些关于她在学校和某男生好的事情。我大吃一惊,联想到女儿最近一段时间神神秘秘的举动,我感到事情非同小可。但是没有确凿的根据,我又不能直接批评女儿。我想到了“旁敲侧击”的教育方法。一天,我们一家人在聊天时,我和老公故意说起同事的女儿因为早恋影响学习,没考上大学的事情。我一边为这个女孩惋惜,一边为女孩辜负父母的一番苦心而感到痛心。在我和老公的一片责备和痛心中,我的女儿坐在旁边始终默不作声。我们故意说:“我们的乖女儿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是吧,乖女儿?”女儿轻声应着,装作若无其事似的走进了自己的房间。我态度鲜明,而且“旁敲侧击”和“敲山震虎”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在,女儿专心学习,很少再为别的事情无谓地分心了。
观点五  理解,是孩子接受批评的前提。
面对身材和我一般高的儿子,我忽然觉得对他的教育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至少不能再用吼叫和威慑的教育方法了。但是,对孩子犯的错误还是要进行批评的。我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可以不高,但是态度一定要认真,表情要严肃,让孩子首先感到一种严肃的气氛。另外,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不搞一言堂,允许孩子对错误的原因进行解释,然后在理解孩子行为的基础上,提出批评。我采取这种理解和包容的批评方式,维护了孩子的面子,让他诚恳地接受我的批评避免了正面的冲突。
李肇星夫妇给儿子的礼物
外交部长李肇星为了让儿子记住自己是庄稼人的后代,给儿子取名为禾禾。李肇星和夫人培养孩子的诸多独特的教育方法,对当今迫切希望子女成材的父母是否有所启迪呢?
礼物1:培养想象力
小时候,禾禾最喜欢问“为什么”,并且他的问题常常会为难父母。于是李肇星和夫人商量,决定让孩子开动脑筋,自问自答。没想到,禾禾还真能自己解决问题!
有一天,禾禾久久注视一棵小树,随后问妈妈:为什么小树不会走路呢?”妈妈说:“禾禾自己开动脑筋想想看。”儿子边玩边想,突然说:“我明白了,妈妈,因为小树只有一条腿,我有两条腿,太好了!”妈妈听完后很惊喜,因为在孩子潜意识里已经懂得了“知足常乐”的道理。以后,只要孩子提问,他们总是先要求他自己回答。比如,“包子为什么流油呢?”“对不起,是我把它咬痛了,它哭了。”“天为什么要下雨呢?”“啊,天空被乌云弄得太脏,得洗洗干净了。”“大海为什么不停地喊呢?”“有的浪跑得太远,大海在叫它回来。”禾禾在自问自答中体现的想象力,令父母都自叹不如。
礼物2:莫“不劳而获”
每逢过年,孩子们都喜欢互相攀比谁收到的压岁钱多。但在李肇星和夫人看来,这样做的后果只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和不劳而获的思想。所以他们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包括金钱和不劳而获的利益。
一次,禾禾一人去父母的一个朋友家玩,回家时叔叔要给他路费,让他坐车回家,可禾禾坚决不肯要。在无法拒绝时,他只得把钱悄悄塞在床上的枕头底下才离开。
礼物3:身教重于言教
禾禾从小就把父母在生活中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关心、安慰别人的情景铭记在心。每当小朋友在幼儿园哭闹时,禾禾就会前去安慰:“不要哭了,就快到星期六了,马上就可以回家见爸爸妈妈了。”一边劝,一边还给小朋友擦眼泪。
4岁时,禾禾在接受父母的帮助后,就会说声:“谢谢”!由此看出,父母是孩子身边最直接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父母怎样与人相处,父母之间怎样相处,很多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动作,对还在学习、模仿阶段的孩子有直接的影响。
礼物4:懂得彼此尊重
禾禾很小的时候,李肇星和夫人把家里的钱放在显眼的地方,然后告诉儿子,这是爸爸妈妈工作劳动挣来的钱,是一家人的生活费,没有爸爸妈妈的允许,不能随便拿。自然,禾禾的东西,父母也从不乱动,乱翻,哪怕是看见他房间很杂乱,也只是提醒他适当地收拾屋子,绝不越权去乱动他的物品。在家里,禾禾的日记可以大胆地放在书桌上,而不用上锁。李肇星和夫人认为,孩子在自己的家中都不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他还怎么能去相信社会,相信他人?
礼物5:学习赞美别人
李肇星和夫人当着孩子的面,从不说别人“不好”的话,也不吵架,而是经常讨论“怎样学习人家的长处”之类的话题。
李肇星经常回家对禾禾说,某人真棒,某某的英文说得太地道了。这种赞美他人的氛围时刻影响着禾禾。有一回,禾禾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总有一天,我一定做到比某某更好。”其实,这时禾禾已意识到,爸爸妈妈身边不乏优秀的人才,只有做个更优秀的人,才是爸妈所期望的。为了这个“更”字,他一直默默努力着。
礼物6:先要自身硬
读小学时,学校安排春游,禾禾问妈妈,同学都带饮料,我带什么?
当时,买一瓶可乐需要2元,虽然有点贵,但家也不至于买不起。就这个问题,李肇星和夫人商量的结果是:不能滋长孩子攀比的思想。然后,由妈妈找儿子谈话,说明不买可乐的原因:一、春游时天热,喝白开水比喝甜水要解渴;二、禾禾不用和班里同学比吃喝、穿戴,要跟同学比学习成绩,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样更能赢得老师、同学的尊重,也会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
以后,禾禾再也不向父母提生活方面的要求了,而是以他优异的成绩在同学心目中赢得地位。
礼物7:给孩子自主权
禾禾5岁上学前班,学了一年绘画,他画的毛笔画《小蝌蚪找妈妈》还得了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但禾禾的心思并不在此,李肇星和夫人也就不勉强他学画画了。
禾禾喜欢数学,在小学三年级时,报读了奥林匹克数学班。由于是自己的选择,每个星期天他都从东城的家骑着自行车去西城的奥校上课,风雨无阻,乐此不疲。以后,禾禾的数学成绩在班里总是遥遥领先。
礼物8:让儿独挡一面
李肇星经常提醒孩子:在这个世界上,靠任何人都不行,只有靠自己。所以,禾禾早年学会骑自行车后,就主动提出要骑车上学,并自个跑交警队,把牌照办了下来。看着自己跑了一天办下的牌照,禾禾非常高兴。由此他相信,任何事情只要经过自己努力,克服困难就能完成。
礼物9:学会控制自己
高二那年,为方便禾禾学习,家里添了台电脑。禾禾很开心,经常深夜还在摆弄电脑。白天上课时却经常瞌睡,成绩也开始下滑。于是,李肇星和夫人找禾禾谈话:爸妈给你买电脑是为了方便你学习,电脑和人一样,它也有生命力的,它的价值就是帮助人类开阔视野和提高人类的学习、认知能力,既然你意识不到它的价值,你已经没有资格再使用它。”禾禾听后,明白了父母的想法,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礼物10:挫折也是财富
“9·11”事件后,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禾禾被所在的公司裁员了。李肇星和夫人对禾禾说:“孩子,不是你不够出色,美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企业裁员时必须考虑各色人种在企业内部的比例分配,正是有这种规定,你的出局并不能说明什么。别灰心,你现在能做的就是扎扎实实,继续前进。”在父母的鼓励下,禾禾重拾信心。2004年,禾禾报考了美国哈佛大学,并最终被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
四个故事学做人
宽       容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又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嚎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靠   自   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保护!”
小蜗牛说:“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回答说:“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又问道:“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笑着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一听,哇哇大哭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
 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神       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拐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地活出自己的生命。
钓       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你为什么不要呢?”小孩答道:“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会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孩子啊!大错特错,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钓竿是没有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再“钓竿”,而再“钓技”。
有太多人让位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了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天天坐在办公室,就有滚滚的财源。
 
送与奖的哲学
学校聘请一位外籍教师教学生口语。
一次,老外买回一大袋小地球仪,准备当奖品发给学生。一个老师的小孩看见,便想请他送一个玩玩。他不肯。小孩把当老师的母亲请来。同事不好意思开口,便让我“代劳”。
我对老外说:“这是本校老师的孩子,你送他一个吧,反正你的地球仪最后都要送出去的。”他仍然不肯。我“开导”他:“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讲究一个‘情’字,送礼是联络感情的重要方式。你在外国任教,要入乡随俗。一个小地球仪不值什么钱,但作为礼品送出去,那就是礼轻情义重。”说到这个份上,他仍坚定地摇着头。我生气了:“你真不给面子,一个小地球仪值多少钱?现在人家来找我,你不给,人家会认为我没尽力。”
老外想了想,说:“你让那小孩说5个单词,我就给他一个。”这不是成心为难人吗?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孩,哪会说什么英语?但是,既然老外肯送了,那就赶紧想办法吧。好在小孩很伶俐,一教就会,不到5分钟,5个英语单词全会说了。老外除了白送一个地球仪,还高兴地低下头,亲了亲小孩的脸。
这让我很纳闷:与其如此,何必当初?我问他为什么多此一举?他说:“白送东西给人,是对人的一种侮辱。因为‘送’的意味是施舍,即把对方当成乞丐;而那小孩很可爱,决不应该侮辱他。只有在别人取得成绩时,我们才能把东西送给他,这是对人的一种鼓励。作为一个教师,永远只能‘奖’不能‘送’。”
我的心里一下子装满了敬意。
餐桌教育”可造成厌食
    不少家长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和孩子接触,往往喜欢一到全家吃晚饭的时间就来教育孩子。专家指出,吃晚饭前进行训斥、责骂,不仅影响孩子的胃口,长期如此还会导致厌食。
    不少家长认为,既然平时挤不出时间来教育孩子,利用全家一起吃晚饭的时间来教育孩子,是一举两得的好时机。于是一到吃饭,便开始问功课、查成绩、讲过错,常常弄得孩子愁眉苦脸、哭哭啼啼,使晚餐笼罩在一种不愉快的紧张气氛中。
    儿童医院消化科医生告诉记者,餐桌教育害处很多,影响消化和吸收。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孩子一到吃饭时间就会产生旺盛的食欲,分泌较多的唾液。但如果突然受到父母责问、训斥,精神就会紧张,食欲也就消退,唾液分泌迅速减少。长此以往,形成不良条件反射,一到吃饭,精神就特别紧张,食欲也会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厌食。同时,每当进餐,孩子胃肠道的消化腺就会分泌消化液,经过消化液的消化分解后,就被肠壁吸收。因此,如果进餐时遭到家长训斥,已经兴奋起来的消化腺也会受到抑制,消化液分泌大大减少,食物难以充分消化、吸收,造成消化不良。
    此外,餐桌教育还会造成孩子心理压抑、情绪低落,使两代人隔阂越来越深,家庭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因此,专家建议,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场合、选择时机。切莫在餐桌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应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
花钱大手大脚 招来别人攻击 记者调查孩子受侵害案件发现——
露富的孩子最易被勒索
调查背景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逐年递增趋势。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资料显示,仅去年一年,各级法院依法判处未成年人罪犯就达70086人,比前一年上升19.1%。据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侵害对象绝大多数也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率的增高意味着受侵害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通过调查少年儿童受侵害案件的类型和特点,并剖析案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以引起全社会关注,为孩子们创造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调查·孩子
不合群的孩子 容易受到侵害
一份对15个省市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36%的在校学生被抢劫伤害等暴力犯罪侵害过。据了解,校园内的暴力侵害不但多发?熏而且具有隐蔽性?熏学校和家长往往不是很了解。家长们不禁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也生活在校园暴力的阴影下?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认为,学校里经常被欺负的孩子一般在他的肢体语言中就传达出“我是受害者”的信号。他们往往行为比较怪异,比如说爱出怪声,特别淘气和令人讨厌,不受同学和老师的待见,或者不合群,形单影只,还有的因为家庭的因素比如贫穷、单亲离异而变得自闭和特别自卑,或者就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花钱大手大脚、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感。“概括来说,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宗春山说道。
调查·家庭
受侵害的孩子 来自四类家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易受侵害的孩子往往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性格缺陷。专家认为,孩子人格的形成受家庭影响最深切。只有合格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孩子。因此,这些受害儿童大多来自家庭教育不合格的家庭。
类型一:弱势家庭
●封闭、外来、下岗、贫穷家庭的孩子易形成自闭性格
来自法院的信息表明,外地来京打工人员子女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近两年,丰台法院每个月都会审理两三起猥亵幼女案件,受害女童多为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
丰台法院审理过多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法官王建中认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对孩子疏于管理,关心爱护不够,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被害人大多独自在家,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宗春山表示,在下岗家庭、经济条件差和外地来京打工人员家庭中,父母自身对社会具有消极情绪,很少与外界接触或者忙于生计疏于和孩子沟通,孩子肯定也必然会有自闭的性格,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类型二:富裕家庭
●喜欢炫耀、露富的学生容易成为被抢劫、勒索的目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70%至80%的校园及学校周边暴力事件都是因索要钱物引起的,那些平时在学校里花钱大手大脚、喜欢炫耀露富的学生容易成为被抢劫、勒索的目标。
“整日忙于挣钱的家长由于少有时间顾及孩子,喜欢用金钱来进行弥补。这样无疑使得孩子形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也促成孩子形成用钱来赢得别人关注的心理。社会仇富现象在孩子们身上也有所体现,有钱孩子身上流露出的优越感会给他们招来攻击。”宗春山说。
类型三:暴力家庭
●受到父母暴力行为的影响,孩子也习惯用拳头来解决问题
专家认为,校园暴力与当前充斥暴力的成人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暴力事件、影视、媒体和网络上对暴力的渲染也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行为。此外,校园暴力问题也与家庭暴力有着密切关系。家庭暴力愈多者,子女的暴力及犯罪行为也愈多。
海淀法院的法官尚秀云认为,一个充满打骂声的失和家庭,很容易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一种极端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少家长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和对他们的理解与尊重,使得孩子在网络游戏中寻找快乐,而游戏中的暴力场面造成孩子认知上的误区,进而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模仿。宗春山说,受到父母暴力行为的影响,孩子也习惯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而这样的孩子在互殴中往往也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类型四:单亲家庭
●来自这样家庭的孩子自卑敏感、不愿和别人沟通,缺少家庭管教
美国青少年司法和犯罪预防办公室的一份报告中写到,“在单亲家庭生活的青少年,受到陌生人和非陌生人暴力侵害的危险都高出生活在双亲家庭青少年的50%以上”,单亲离异子女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因没有得到恰当的教育,在人格上出现争强好胜、自我中心、报复心强或怯懦、逃避、承受能力差等不良倾向,这成为他们施暴或被施暴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本市法院了解到,大多数未成年犯来自单亲离异的家庭,受到袭击的未成年人也来自相似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自卑敏感、不愿和别人沟通,缺少家庭管教和夜不归宿等等……也使这类孩子成为潜在受侵害的对象。”宗春山告诉记者说。
调查·场所
迪厅和网吧 成案件多发地
“迪厅和网吧是青少年聚集的地方,而经常出入这样的地方,不仅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也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东城法院少年庭的孙宇红法官说。
近一时期,位于东城区隆福寺地区的万国迪厅?熏连发3起未成年人抢劫、轮奸和伤害案件,其中受害人都是未成年人。绝大多数去过迪厅和网吧的孩子都经历过或者看到过以大欺小甚至被抢的情况。东城法院孙宇红法官在审理多起未成年案件中发现,校园周边抢劫案除了高发在学生上下学的路上,另外就是校园周边偏僻处或网络游戏厅以及迪厅。
孙法官说,网络上弥漫的诈骗、色情、暴力、凶杀等是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他们实施侵害的对象往往也都是未成年人,很多人都是在校园周边、网吧或迪厅以及附近寻找作案目标。此外,有些女孩子防范意识差,通过网络和蹦迪认识一些不良青年,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儿童性侵害 家里也危险
近几年,儿童遭受猥亵、强奸等性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来自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表明,家庭、学校、同伴、邻居等最亲近的地方正在成为青少年性侵犯的“危险地带”,而近一半的儿童性侵害来自于家庭内部。来自丰台检察院的调查表明,随着单身母亲再婚现象的增多,幼女受到家庭成员性侵害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链接·典型案例
校园暴力——— 琐事争吵  刀扎同学
少女小曼因与同学发生纠纷持刀将同学扎成重伤,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
2004年4月的一天上午,小曼在教室里因琐事与同班同学发生争吵,她掏出小刀将对方的腹部扎伤。经法医鉴定为重伤。法院经审理认为,小曼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但鉴于其犯罪时尚未成年,依法予以减轻处罚。
点评:宗春山指出,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容易形成很自我的性格特点,缺乏对有不同特征和个性的接纳和宽容,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开展对学生的宽容和接纳性教育,提高其心理的容纳性和承受力。
孙宇红法官认为,学校不应只抓应试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通过以生动的案例和聘请法制校长来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同时,对学生携带刀具等行为严格控制。
敲诈勒索——— 八次“借”来   两万美元
上初二的李金(化名)酷爱飞车,但家中又十分贫困。为了满足自己的飞车梦,他在一年间先后8次敲诈一位同班同学两万多美元,用来买了5辆摩托车、4部手机,并将全市各个游乐场所都玩了个遍。在问及为何敲诈同学刘某时,李金交代说,刘某的父亲做生意很有钱,刘某在班里出手阔绰,经常买成箱的饮料慰劳全班同学,每星期的零花钱就有五六百元。因此,有一次在学校操场上,他找茬儿打了刘某一顿,威胁说自己和黑社会有关系。此后李金开始频繁向刘“借”钱,对方则每次都乖乖地把从家里偷出来的美元交给他。
点评:王建中法官指出,学生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要敢于抗争,如果任其欺压,无疑是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会带来更不良的后果。学校也要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同时,在遇到勒索、敲诈等事件后,要及时报告给学校、家长和警方,有效地制止类似事件的继续发生。
性侵害——— 无耻恶男   强奸幼女
8岁的小红父母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2004年暑假期间,由于白天家里人要外出干活,她独自一个人在家做作业。乔某今年54岁,是小红一家人的邻居。2004年7月的一天,他趁小红家里白天没人之机,以给小红买棒棒糖为名,将小红诱骗到自己家中进行强奸。更为恶劣的是,在暑假期间,他还经常带小红到居住地周边玩,利用小红专心在社区里的健身器材上玩耍,多次将手伸入小红的裙子里进行猥亵。直到2005年初,乔某又到小红家里去找小红,小红的母亲发现女儿有些异常,便向小红问出了实情,将乔某抓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教育子女(推荐)
一位4个博士的母亲谈家庭教育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懂得相互成长
家庭教育的真谛:要有规矩
这样的妈妈,是家庭的幸福!家有儿女花两分钟看看,孩子受益终生
成功不可复制,失败值得借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