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前中国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就学校、社会和家庭比较而言,我认为家庭教育更有着天然的优势和无可比拟的影响作用。
   
一、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
   (
)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
   
研究表明:儿童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在儿童幼小的时候,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仿效。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经历、积累的经验、形成的习惯、获得的能力、特别是语言等对其入学后的教育有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父母与孩子是有着高度依恋的亲子血缘关系,这种最密切的关系和最浓厚的亲情,使家庭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更为深刻。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儿童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正是父母与孩子这种特殊的关系,从而使父母成为对孩子影响最大、最深、最长远的人。因此,有人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称为:生命的教育
   (
)家庭问题是儿童误入歧途的主要根源
   
前不久,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与北京未成年犯管教所,随机对100名在押未成年犯的调查显示,这些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普遍较差,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缺陷,这四种家庭分别是溺爱型失和型打骂型放任型,而其中溺爱型家庭中的孩子在调查中占到半数以上。的确现实生活中的家长不乏这样的做法:一则是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做孩子所做,造成孩子在社会上表现是生活自理能力差、自私、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及社会免疫能力差;一则是对孩子只养不教,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对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忽视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一则是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既不讲就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也不顾及孩子的先天因素、自身特点和身、心承受能力,更忽视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等等。这些家庭问题成了未成年人犯罪频频发生的直接根源。
   (
)家庭具有儿童品德教育的天然优势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他为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所必需的情感支持和财力、物力的保障。尤其是在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做人教育方面,家庭具有其天然的教育条件和优势。父母的人格力量、良好的家风是儿童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形成的基础;家庭中父母之爱、子女之爱、手足之爱和夫妻之爱,是孕育孩子善良情感的源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引导和实实在在的示范,更是做人教育的基本途径。
   
二、更新观念是提高家教质量的先导
   
目前普遍存在的重智轻德的现象和未成年人教育失败的事实,既有来自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中教育观念的偏误。
   (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望子成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家长渴望的人才与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有无偏差?这往往是家长们忽视的问题。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社会生活的变革必然影响着人才标准的界定。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才不再是指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士,而是以人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作为衡量标准,看的是人在对社会作贡献中体现的自身价值,而与他的学历、经历、地位相关的东西越来越少。大学没毕业的微软大王比尔盖茨,要用传统的观点他成不了,但他却成了世界上公认的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必须树立成材先成人的成才观,注重儿童身、心、智、德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开发智力提高智商,更要注重以培养品德提升情商。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有德无才,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才足以助其奸。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都需要”“兼备的人才。
   (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发展观
   
正确的教育观要求家长首先消除教育单指言传而忽视身教的片面认识。很多家长很会给孩子讲各种道理,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却背离了自己提出的要求。如家长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自己却懒散随意;让孩子学习刻苦,自己却沉迷于扑克、麻将,从不看书和充电;常责备孩子不尊重父母,自己却从没有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的矛盾常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是说教的作用大呢?还是父母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对孩子的影响更为直接深刻?其道理不言而喻。家长不仅要以身作则,还应要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应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消除教育专指学校教育的看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进入了学校,教育的责任完全由学校和老师来承担。时代变革要求教育从狭小的教室走向广大的社会,学校、社会及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补充愈加显得必要。儿童的发展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家庭、学校、社会这三大环境协调一致,同向同步,才能真正对儿童的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家长必须抛弃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23岁的孩子就认识了上千个字,34岁的孩子能流利的背诵上百首古诗,56岁的孩子就能弹琴、画画、背诵九九乘法口诀,甚至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会作何感想,也许这让人们相信,孩子的潜力大的很,只要教的会,何必要等待?教与不教就是不一样,孩子的知识技能大大超过了没有被训练的孩子。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
   ——
这样的发展优势能持续多久?
   ——
催熟的孩子有多少后劲?
   ——
究竟何种类型的教育经验影响着孩子以后的发展,是知识技能提前获得的外显事实,还是一种内隐着的潜质?
   ——
孩子在获得我们所要求的训练结果的同时,有没有同时滋生出其他被忽略的隐患?
   
研究证明:这样的做法至少问题有三:
   
一是违背了孩子发展规律的训练,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使孩子牺牲了个性等多方面发展的机会。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却世界倒数第五,这世界第一的代价是每周比其他国家孩子多得多的时间在做数学题。在学校里,是以307分钟对217分钟,而在家里是以4个多小时对不到1个小时,可以说儿童的计算能力是以牺牲其它方面的发展为代价而换取的。
   
二是过于超前训练所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有些知识和技能在孩子以后成熟到一定程度再给予是轻而易举的事,随意加速的发展、不恰当的拔高使孩子过早成熟,以幼儿的方式来塑造婴儿,以小学生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使发展的前一个阶段没有获得充实就产生跳越,这种效应难以长久。这也正是中国孩子为什么没有后劲的原因之一。
   
三是训练者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经常焦虑的心情,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结果我们的让孩子变得被动、厌学。所以当人们为这般教育成果而欣喜和得意时,我们是否想过: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
   
儿童的某一方面发展是以孩子多方面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
   
儿童的眼前发展是以长远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
   
因此,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必须改革。回顾近些年频频出现的家庭暴力事件,无论父母杀死儿子,儿子杀死父、母,其矛盾原因大都由于孩子学习成绩而非孩子的品德引起。任何矛盾都是双方的,这其中既有孩子道德教育被忽视的一面,也不乏家庭教育中家长教育观念与行为滞后的因素。因此,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家长必须深刻反思家庭教育失败的种种原因,充分认识家庭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愿世间再无留守儿童
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吗?
家长要树立的4点家庭教育观念
论家庭教育重要性
过度期望:教育孩子的最大误区
期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