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衔接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大均

 

今天的教育是个大教育,体现在:一是对个体来说是终身教育;二是对整个社会来说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我们过去对学校教育比较重视,对社区教育、家庭教育重视不够,有的重视了但方法不当,效果不佳,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正是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寄予了厚望,从教育部到我们的本职范围,都相应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所以,除了学校之外,还应动员家庭、社区这样一些教育要素参与对青少年的培养。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作用,培养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质。这个话题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作用,这是前提。二是在这个前提下,要培养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质。今天的时代是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的时代,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行为,必须在学校开展,同时素质教育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恐怕在任何一个国家中都没有像我们国家有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命令,又有国家执政党、最高行政机关联合下达的文件,把物质教育和素质教育规定下来的。在人的素质当中,心理素质不可缺。比如现在青少年当中出现的犯罪行为都与他们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从社会来看,现在很多人对现实不适应,对一些政策不理解,对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有抵触情绪,很大程度不是因为经济问题,或者经济承受不了。这也不仅仅是个认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心理承受问题、心理素质问题。比如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到考试或是参加大赛的时候就不行了。这都是心理素质问题。所以,这里讲两个方面:第一是家庭教育资源,第二是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当中起核心作用。

人的素质概括起来有三类:第一是生理素质。生理素质是指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生长发育的条件。第二是科学文化素质,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思想道德是一定文化的反映,它本身也属于文化的范畴,所以没有忽视科学方向的问题。第三是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作为人的素质的一个核心成份,被我们长期的忽视了。如果我们现在还不重视,那么素质教育三五年之后也只会是个口号,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素质教育的起点必须是根据教育的对象及现有的素质水平来进行,否则教育就会不当。我们现在有很多家庭,父母不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而定,就让孩子去学音乐、学艺术、学外语等。结果没有很好的效果。如何从我们的社区教育出发,认识到怎样引导家长,怎样引导我们的社区,怎样把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搞得科学有效。我们应该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科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把教育办成大教育。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在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还有较多误区。中国还有很多贫穷的地方,还没有注意到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主要源泉。

民族的未来前景非常大,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家庭在人类生存发展当中的作用。社会教育在理念上有一个高度,人们都能认识到我们家庭该扮演的角色。家庭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家庭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因,是最基本的要素。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是由家庭组成。任何一个社会忽视家庭的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可能达到高度文明。所以,社会进步不是要取消家庭、忽视家庭,也不是要改变家庭,而是必须要建设好家庭。作为社区教育一定要重视家庭。二是,家庭是人类生存、繁衍、延续的母体。家庭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因。所以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三是,家庭是个体生存发展的摇篮。个体生存发展都需要依赖家庭。个体的发展需要依赖家庭,家庭是天下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天下第一任教师,搞社区教育必须重视这点。社会性发展包括品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最后是家庭教育。人是由一个肉体实体逐渐成长为社会实体。从社会学的观点来讲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讲就是社会性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尤其是家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一个孩子来说,家庭就是天下第一所学校。人来到这个社会上,首先接触的就是家庭,个体的求知与探索来源于家庭。所以,家庭是天下第一所学校。人是由无知到有知的过程,好奇心是创造的最初源泉。从小应该重视孩子的发展,培养孩子创造性,注重孩子思想方面的培养。现在是一个缺乏创造性人才的时代。欧洲家庭教育与我们确实有所不同。他们的教育基本理念是以人的天性为出发点,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教育是为人们未来生存做准备,是使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把人的全能调动起来,充分实现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了,社会价值也实现了。二是个体的社会化从家庭开始。每一个孩子在与人相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当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殊行为都与家庭生活有关系。生长在一个比较专制的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很难与人相处。社会是由若干群体组成,群体又由若干个体组成。社会规范最早是通过家庭教给孩子的。一个学生是否善于独立思考,做事情是否有恒心,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是否能够果断地做出决策。这都是一个人的个人品质,都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尤其是在三岁以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如果到中学再纠正就很难了。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自尊、自进、自立、自强这几方面的性格品质都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教育有法,无定法,教育就复杂在这里。

家庭教育资源。一个是客观性的教育资源,另一个是主观性的教育资源。

客观性的教育资源概括起来有七个方面:

一是家庭的类型。家庭类型从父母的教育态度来看:主要有民主型家庭、专制型家庭、放任型家庭三类,当然还有综合型的家庭。从家庭的结构来看,有单亲家庭,双亲家庭,现在还出现几代人住在一起的复合家庭。

二是文化程度。文化程度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教育的程度。另一方面是个人的实际文化休养。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和后来他在人生阅历当中的文化修养,直接影响着孩子。

三是职业类型。职业类型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家庭类型、文化程度类型和职业类型。职业类型又以不同的工作性质来划分为干部、工人、军人、农民、教师、社会服务工作者等九大类,几百个工种。职业与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联系很紧密。父母的职业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

四是经济与社会地位。中国个体经济的社会地位不是太高,社会信誉度也不是太高。社会经济与社会地位对孩子也有一定的影响。

五是学习条件。学习条件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固定的空间、时间。现在研究表明请家教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真正最好的方式是父母亲受过现代教育的,用自己的教育理念、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关键是教育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他自己会做了,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六是居住条件。一个好的小区设施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影响。

七是家庭里的音像制品、图书等资料。如果我们都不想读书,不爱读书,家庭里面就没书可读。你的孩子要成才,要有所作为,不去网络攀岩,不去社会上闯荡,但总要有满足他精神需要的东西啊!一个社区里的图书有多少,家长读了有多少,让孩子读的又有多少?我们应该提倡全民读书。

主观性的教育资源主要有家长、家庭成员的一些教育观念、态度、心理反映。主观性的教育资源主要就是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观念主要有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发展观、教育观。

一是人才观。就是家长认为什么是人才,自己的孩子算不算人才。

二是亲子观,就是如何看待子女和父母的关系。这个看法不一样,对待就不一样。如果说遇到事情家长不跟孩子商量,就居高临下,老是批评他,孩子就容易产生对抗心理,容易自卑,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学习起来就没劲。如果你平等对待孩子就不同了,他就觉得你尊重他,也就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三是教子观。教子观主要是家长对孩子发展能力的认识和自己教育能力的认识。教子观里包括七个方面:

(一)教育价值感。你觉得家庭教育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效,该不该教,本能的教育能力感。

(二)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反映。比如,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比较积极,有些比较消极。态度不一样对孩子的要求和情感就不一样。

(三)家庭气氛。家庭气氛主要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亲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情况。如果说家庭里的成员见面的机会都很少,那这个家庭很难说是融洽的。

(四)学习氛围。如果父母、家庭成员看电视,看有人生哲理的片子,看知识性的片子,和看高层次的、文艺性的片子多一些,孩子就会养成自己思考问题、掌握知识的能力。有些家长喜欢看武打片,以武打片为主,那孩子就学会产生好胜心理。

(五)学业支持。即家庭里面家长对孩子学业支持的程度,家长是否关心孩子的学业,是否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鼓励孩子上进,这些都是学业方面的支持。

(六)关心、支持、鼓励、帮助。

(七)家庭的教育方式。温暖与宽容的方式,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就形成同情、理解、博大、自信这样一些心理品格;有些家庭用惩罚、羞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形成敏感、怀疑、孤僻、攻戒的心理品格;保护与干涉这种方式容易让孩子形成怯弱、胆怯、懦弱、退缩,不敢在人前表现自己,经常处于一种矛盾状态,这种学生一般比较自卑;溺爱与放任方式容易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任性、傲慢的性格,生活自理能力就差。

家庭教育事业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有四个方面:

一是它直接影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格主要表现在:自知、自信、自立、自尊、自控、自强。

二是它影响开发孩子的智力潜力。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是把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出来培养孩子善于认识、分析、推理、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善于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家庭里面就要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

三是人生基础。家庭教育是给人奠定基础的教育,人生基础靠什么?靠一个人的才学。

四是家庭教育资源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温床。良好的习惯主要有:个人的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所以素质概括成为:一个人拥有的知识经验和社会环境教育的作用形成的,稳定的、基本的,具有发展、延生功能的品质。这种品质就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衍生出相应的行为,若他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就会让座,就同情弱者,在大街上看见弱者,他就敢于站出来见义勇为,这就不需要老师教。

我们国家应该加强社区教育,从而加强家庭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优秀家教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因素
农村中学生厌学心态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