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帝王读书·康熙

  早夜诵读,无间寒暑,至忘寝食

  康熙皇帝常对人说,他八岁登基的时候就知道“黾勉学问”了,当时由两位略通儒学的太监教他经书。

  他从小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据说他“早夜诵读,无间寒暑,至忘寝食”。他的祖母对他如此勤奋好学,曾经打趣地说过:“贵为天子,岂欲应主司试

  而勤苦乃尔!”认为他大可不必像考生赶考似的如此苦读,皇帝也不以为意,仍旧继续读书。

  康熙十年夏初,经筵日讲正式授课之后,皇帝在饱学之士的协助下,学问有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在日后的十年之间,他确实读了不少书,而且有深度地从事研究。

  举凡《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书经》《诗经》《资治通鉴》《易经》等书,几乎全部读遍。

  他常对大臣说:“朕在宫中,手不释卷”或是“暇间惟读书写字而已”一类的话。他认为一个人“一刻不亲书册,此心未免旁骛”。

  读完书能讲出心得

  他不但博览载籍,尽读儒家经典,“即道书、佛经,无不记识”。其他医书、农书也是他爱读的,可以说他是一位无书不读的人,而且读完书还能讲出心得的。

  有一次,他对侍从的文学大臣们谈到他的读书历程,说:

  朕自五龄即知读书。八龄践柞,辄以《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及四子之书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诰》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期见之施行。及读《大》《易》,观象占玩,实觉义理悦心,故乐此不疲耳。

  可见,他读书是有方法、有系统,也是有目的的。不过他不像一般大人物那样附庸风雅,或是徒具名目地读书;他是在读书中发现了乐趣与实用价值,而不断读书求知的。

  对于儒家各书在读后接受的情形,他坦白地说过:“朕资性不敏,独于《易》旨虽极研究,终未洞彻耳。至若《史》《汉》以及诸子百家、内典、道书,莫不涉猎,触事犹能记忆。”

  另外,也是众所周知的,康熙皇帝对西洋学问也极感兴趣。他请欧洲传教士到宫中教他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理化、医学、语文、音乐等等学科,他也是很用功学习的,并且有很好的成绩,使他成为当时学贯中西的学者。

  学问之道必无间断

  康熙皇帝读书治学的态度,我以为最值得称道,也值得入学习。

  例如他在经筵日讲开始的时候,每两天由讲官向他讲一次书,他后来觉得“听政之暇,即于宫中披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因而对“隔日进讲,朕心犹为未足”,于是命令大臣们“日侍讲读,阐发书旨,为学之功,庶可无间”,经筵也就每天举行了。

  皇帝确信“学问之道,必无间断,方有裨益”,所以他主张“寒暑不必辍讲”。三藩战争发生时也不能停讲,尽管军事重要,也得“不妨乘间进讲,于是无所废误”。至于皇帝生日,讲堂修缮,宫中喜庆,甚至皇帝小病的时候,都令侍讲官们“仍来进讲”,“不必间辍”。

  经筵日讲,一般进行的方式是讲官们事先拟好讲章,然后进讲。康熙皇帝后来认为这种单向式的教学应该改进。他说:“读书务求实学,若不询问、复讲,则进益与否,何由得知?”因而经筵讲学的方式,后来有时由皇帝“先亲讲一次,然后(由讲官)进讲”,甚至有时候他还对日讲官们说:“朕于四书究心已久,汝可试举一章,侍朕讲解。”康熙十六年六月初五,在皇帝的催迫下,侍讲学士只好遵旨举出“子曰舜其大知”一章请皇帝讲述。据说,当天皇帝的“讲论精微,义理融通”,十分精彩。

  康熙皇帝常批评明朝皇帝在经筵时“默无一言”,只听大臣解说,他认为这只是在对付时刻。因此,他主张讲官进讲时,听讲的皇帝也应该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

  此外,康熙读书重视实验的态度,也是令人佩服的。他在北京城头测风向、派人探测黄河源头、解剖大熊了解胃中食物等等,都像专家在做学术研究一样。可见,他的读书不是表演,不是徒具虚名,而是对书中义理真正地有了兴趣,想作深一层的探讨;也正因为如此,他后来成为一个学术造诣很深的君主,不像明朝皇帝那样的“不谙文义”。


(责任编辑:张戈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熙大帝《读书贵有恒论》,给后人以无限的启示
跟康熙皇帝一起学习四书五经是怎样的体验?
经筵
康熙和侍卫下棋输了,10天后侍卫尸体被人发现,康熙留下千古名言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清代帝王之圣祖康熙玄烨(二)
多位帝王手迹,谁最具帝王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