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同市博物馆探幽系列报道之五
从北朝、唐、辽、金、元、明、清七个不同历史时期,大同地区出土了许多瓷器精品。

  大同作为北魏都城近百年,已发掘的北魏墓葬中既有瓷器出土,又有釉陶器。北朝器物注重实用,多以素面为主而少装饰。

  馆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青瓷唾壶,器型浑厚大气,施釉到足,胎质细腻坚致,白中泛青黄色,釉质晶莹润泽。产自南朝,反映出北魏时期南北方之间日益深入的文化交流。

  接下来是釉陶。釉陶是施有低温铅釉的陶器的总称,出现于西汉时期,经历了从汉代的单色釉陶,到北朝时的双色釉陶,再发展成唐、宋、辽时的三彩的过程。釉陶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多用作冥器。

  制瓷工艺发展到唐代,南方制瓷业仍以青瓷为主,北方地区则盛行白瓷。白瓷与青瓷并驾齐驱,形成了当时“南青北白”的格局。

  馆藏的这件执壶就是大同浑源窑的产品,大同的浑源窑创烧于唐,在唐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青釉、黄釉、绞胎器及唐三彩器。这件执壶出土于大同市南关唐墓,其造型饱满、精巧,釉色莹润。

  馆藏的三彩盂出土于大同振华街唐墓。是浑源窑的产品。其器型小巧,釉色流淌交融清新淡雅,极富生活气息。

  到了十世纪中叶,辽代制瓷业悄然兴起,多烧制一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器皿。辽瓷釉色主要为白釉、黑釉、褐黑釉、和茶叶末釉,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

  馆藏的剔花牡丹菊花纹褐釉罐,剔花是陶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先在器物坏体表面施釉或施化妆土,并刻划出花纹,然后将花纹部分或纹样以外的釉层或化妆土剔去,露出胎体。施化妆土者罩以透明釉。器物烧成后,釉色、化妆土色与胎体形成对比,花纹具有浅浮雕感。

  白釉刻花梅瓶,是山西磁州窑产品,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往内收。胎体厚重,略呈灰褐色,釉色白中泛黄,刻画花纹装饰,以三组双道弦纹将器表分隔为三部分,肩部饰花叶纹构成的带状图案,腹部饰卷叶折枝牡丹,下饰仰式荷花瓣。构图丰满,线条流畅洒脱,是辽瓷中的精品。

  鸡腿瓶因形如鸡腿而得名。是契丹族广为使用的酒水贮存器,常随葬于墓葬中。鸡腿瓶是出于牧民游牧射猎、车马为家生活的需要而创烧的一种瓶式。为了便于在迁移途中的捆绑背运,瓶体上多以弧棱形凸凹状弦纹装饰,它是典型的契丹器型。

  辽三彩是仿唐三彩工艺烧制的低温铅釉陶器,釉色主要有黄、绿、白等色。又分单彩器与多彩器,单彩器以黄绿色居多,釉厚重典雅,多彩器根据不同的部位施色,纹饰以花卉为主。

  辽三彩石榴形吸杯,大同马家堡辽墓出土。吸杯整体由三个带花萼的果实连成一体,施黄褐色釉,其中一个上半部被截作器盖半打开,下半部呈碗状,外出竹节纹的流嘴,施绿釉,色彩搭配巧妙,器型奇巧。此外,被截开的果实内底置一翘首仰盼的蟾蜍,意在吸饮时空气的流动即会发出响声。

  辽琉璃缠枝花棺,棺体由棺盖和棺体两部分组成,通体兼施黄、绿釉。拱形盖顶上面图案用菱形格交叉,其间刻划对称的折枝牡丹,周边堆贴如意云头纹。棺前档雕刻对开的大门,门面装饰乳钉和铺首。棺身前高大后窄小,浮雕以二方连续布局的缠枝牡丹花纹与带状的卷草纹。

  绞胎钵,大同徐龟墓出土。绞胎是唐代兴起的特殊工艺。这件绞胎钵的造型模仿西域金银器形,器形规整,由白褐两色胎泥相绞,图案呈竖列羽毛状的纹络。釉色亮泽,釉面厚润。

  金三彩虎枕,枕呈伏虎状,形体雄浑健壮,长尾卷附于腹侧,前爪贴于颌下底托之上,虎背作凹形荷叶状枕面并施绿釉,虎身的一侧倚靠镂雕的洞石与阔叶树木。这种将荷叶、洞石、树木与猛虎融为一体的设计,诠释着金代人以虎枕禳灾避邪的理念。

  馆藏的这件元镂空广寒宫影青釉瓷枕,影青瓷也叫映青瓷,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因此被称为“影青”。馆藏的这件镂空广寒宫影青釉瓷枕为大同城西郊施工工地出土。瓷枕始见于隋,宋至元普遍烧造且造型多样,而建筑枕是元代瓷枕的独特品种,广寒宫瓷枕造型奇特,枕座镂雕成宫殿形,内塑广寒宫以及其他三组道教神话故事,集建筑与瓷塑艺术为一体,是元代青白瓷中的精品。

  明代制瓷业成就辉煌,彩瓷得到巨大的发展,器物造型,纹饰繁多而精美。彩绘成为瓷器的主要装饰手法,纹样有植物纹、动物纹、云纹、八宝,锦地、梵文等。明代釉上彩瓷盛行,常见的颜色有红、黄、绿、蓝、黑、紫等数种。

  五彩狮子牡丹纹罐。罐瓶颈肩处饰锯齿纹,腹部满绘缠枝牡丹及舞动的二狮,蓝色用釉下青花来表现,是典型的青花五彩器。

  德化窑达摩坐像。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享有“象牙白”、“猪油白”的美誉。这件达摩坐像釉彩呈牙白色,滋润似玉,天庭和两腮丰满蓄卷须,双耳长垂,两眼凝视,双唇紧闭,表情庄严,身披遮体长衣,前胸袒露,衣纹迭褶自然下垂,造型生动,线条流畅。

  清代是我国传统制瓷工艺的成熟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誉为制瓷工艺的最高峰。清代瓷器应用范围渐广,创新品种不断。装饰技法的改进和提高成为清代制瓷业最主要的成就。

  青花加紫蝙蝠纹瓶。青花加紫是青花釉里红的品种之一,青花与釉里红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称青花釉里红,这件瓶口沿饰回纹和覆莲纹,颈与腹部饰云纹、蝙蝠,腹底一周海水纹,足外侧缠枝花卉纹,是清代吉祥图案,洪福齐天。

  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装饰品种。在烧好的素胎上以玻璃白打底,用国画的技法以彩料绘画纹样,再经烘烤而成。其色彩丰富,色调淡雅柔和有粉润之美,故称粉彩,又名“软彩”。此件福寿盘器形典雅端庄,纹饰精美。蝙蝠与九桃过枝装饰,象征富贵吉祥,福寿无边。

  清祭蓝釉盘,霁蓝釉是以金属钴作呈色剂并与石灰碱釉混合,经高温一次烧成,色调浓艳深沉,光亮细腻。博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汉原始青瓷陶鼎
馆藏 | 山西大同博物馆馆藏元、明、清三代瓷器精品
陶瓷的历史
高足杯——元代最流行的瓷器造型
从古代名画中品鉴经典瓷器
欣赏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图集(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