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燃煤烧草的年代

燃煤烧草的年代

成运芬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家里屋外的走廊上有个竖有烟囱的大灶,还有个一尺来高的黄泥炭炉,这走廊区域应该就算是我家的厨房了。大灶是烧荒草的,两块钱一担买来的,有时也把门前屋后法国梧桐树下的枯黄焦脆了的落叶扫来塞进灶堂里去烧。而炭炉则是烧煤球的,煤球是用煤粉手工做成的,那个年代,煤粉是要用计划煤票来买的。


学校的节假日,遇到艳阳高照的那一天,这家和那户就会在偌大的操场上摆开做煤球的阵势,我家做煤球的任务常常是被我包揽下来。早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我就会在操场上选一块一天里日光能长久照射的地方,然后用畚箕撮来煤粉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旧陶瓷脸盆内,再加上些许从黄泥冈特地铲来的碾碎了的黄泥,再往盆里倒进适量的水将煤搅匀,搅到粘稠适当的程度,盆面上呈现出细腻的润泽的黑油油的一层,这样便可以做煤球了。

用一个旧汤勺顺着盆边舀出黏黏的一勺,然后靠近地面手腕一抖便将它扣在结实而又浮有尘灰的操场上,就这样一勺一勺地舀出来再扣下去,一行行地排下来,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煤球方阵。成形的煤块经一天的太阳照射,就成了一个个结实而酥脆紧实的煤球。


做煤球往往是几家几户同时做的,那样子就像是在操场上摆开了棋阵,那一勺勺扣下的煤块就是一个个出局的黑色棋子。各家的阵势有同有异,有的先横后竖,有的先竖后横,有的转成圆形,有的铺成扇形。傍晚收盘时,如果一个个煤球被清清爽爽地从操场地面上揭下来,那时就会有一种愉悦的收获感。黏土没调好的、水分没晒干的会一捏就散。

其实,最高兴的还是捡二炭,二炭实际上就是燃烧过一次的炭,它是残留在煤渣中还能再利用的焦炭。每隔一段时间,学校食堂的师傅就会出一次煤渣,一板车一板车地推到校园后面的田径场上。出煤渣时,学校教职工的孩子们就会提着篮子、握着铲子去煤渣堆旁掏二炭。当一堆小山似的煤渣被掏成一个个小煤渣堆时,大伙的篮子里一定就收获有半了,经炭火烧过凝积成团的二炭就像是一小块一小块黑色的珊瑚,它轻巧而又干净,是最受欢迎的燃料。放一捧二炭在小炭炉里,炉火是那么红、那么旺、那么纯净,比起煤球,它真是又耐烧、又干净、又没有呛人的煤烟味。


有一年冬天,漕河的水放干后民工们来挖河槽,河床上的一锹锹淤泥挖完后,民工们发现脚下是一片黑土,一锹下去就是一块,一块一块的又松软又轻巧,像煤块又像是腐败后压成絮状的黑色木块,很快它就有个名字叫“灰巴”,拿回去烧锅,一燃火就着。于是,漕河两岸的居民就成了民工“志愿者”,大家纷纷抗着工具走下河床,几天间,河两岸人家的门前便堆起了一个个由灰巴堆积而成的小方山。可是,灰巴湿度大,烧起来烟很大,而用灰巴烧过的开水总是有点气味,于是,一阵“灰巴”风后,人们又恢复了燃煤烧草的习惯,而二炭仍旧是人们心目中的最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占恒——儿时往事(十一)
炉火·生命
小堇||古城琐忆之郁光街的大舅奶奶
拾煤记
马未都:蜂窝煤
说保定,忆往事 关于“红煤”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