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说说家乡的 “孤坟总祭”

很小的时候每到大年三十,爹爹(祖父)总要拉上我一起去地头烧纸,说是烧给太太(曾祖父、曾祖母)的,末了总要在圈外烧一些纸,说是给孤魂野鬼的,那时不懂,爹爹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也没有想着去追个究竟。
那一年,爹爹离我们而去了。生命中第一次感受到亲人离去的悲伤,每年的清明、冬至总不会忘记到爹爹的坟上烧一些纸磕几个头,临走还要放一些鞭炮。当然也总不会忘记爹爹曾经交给我的做法:另外烧一些纸给孤魂野鬼。


那时候并不知道孤魂野鬼是怎么来的,想当然地认为一定是在外游荡的人死了以后找不到回家的路,结果就变成孤魂野鬼了。后来看了一些书也查了一些资料,大体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后代,身后没有人去烧纸祭奠,在阴间会过得很艰难,这样就跑到阳间来找吃的,由此变成孤魂野鬼。难怪会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的说法。孤魂野鬼还有一个来源,就是那些堕胎流掉的胎儿,由于他们已经投胎可未及降临人世却被无情地剥夺了来到人世的权利,也无法再次投胎,只能游荡在野外变成了孤魂野鬼。

原来每一个孤魂野鬼都是相当可怜的,向善之人在祭祖的时候都该给这些可怜的孤魂野鬼送些钱财,或许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吧。

渐渐走向外面的世界,发现不仅是在老家,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很多地方都有这个习俗。尤其在家乡安徽,徽州人祭祀“孤坟野鬼” 的习俗特别引人瞩目。不过这些祭奠活动主要是在农历七月半,在中元节这一天,徽州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还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意求这些孤魂野鬼不要危害百姓,以确保民间社会的安宁。

农历七月半就是民间的鬼节,据说是逝去的先人们回家探亲的日子,同时也是祭祀地官、赦免阴间饿鬼的日子。俗称 “冥府开禁,鬼魂过年”。

在徽州,鬼节这天每家每户都以糯米粉加糖用油煎成各式各样的“煎馃” 吃食,有 “无煎馃不成七月半” 之说。“七月半” 晚上祭祖、过节,然后在三岔路口焚化纸钱,谓之 “放夜钱”,民间俗称的 “献尊长”。这一天徽州人还要去上坟,当地有句话叫:“七月半,鬼乱窜”,尤其是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因此徽州人在上了自己的祖坟以后会顺便到村口,给那些 “孤魂野鬼” 烧纸钱。
在徽州的一些古道旁、村庄的村口、乡村的水口中还有有很多为 “孤魂野鬼” 立的碑刻,碑刻上一般写作 “孤坟总祭”、“殇魂总祭”、“孤坟总汇”或者“泽枯处”。
中国民间有 “鬼有所归,即不为厉”之说,鬼的归处应该是其遗骨所在、被子孙祭祀之所。死后没有永住之地的鬼就叫 “厉”,“厉” 即恶意之鬼。据说幽鬼冤魂一般要在道士的 “炼度” 中才能解脱。徽州民间的手抄本中有许多关于 “炼度” 的祭文,徽州一些大族的宗谱中也常常有关于《本境孤墓总汇》的祭文。一份《设立本境孤墓文》书,尤为特别,祭文中写道,“岁岁清明,莫奠黄鸡之酒;年年寒食,孰烧白蝶之钱,”因此 “墓培总祭,善果修于令节,普济诸幽已耳”,并且规定 “祭典岁行两次,春期百六,而秋节中元。善缘限定一隔,本境招邀。而殊方缺略,不分贵主,惟应同病交怜。勿混伦常,须循左男右女,今当初祭,特备告文”。从这份祭文中也能看出徽州人对客死他乡游荡魂魄的怜悯之心。

在徽州的众多的山岭道路旁常常会看到 “孤坟总祭” 这样的碑刻。祁门县大洪岭为 “徽池省会往来要区,明清时期多次开山凿石,修桥铺路,期间有不少牺牲者,为了便于祭祀这些“野鬼”,当地人收敛他们的遗骸,总葬于此,取名刻碑 “白骨墓”,落款是“同善局收”。
祁红乡松潭村也有两块类似的碑刻,一块在松潭村口大树下,放水井边做洗衣服的石板,是光绪三十年孟秋月同济会敬立的 “ 孤坟总祭” 碑刻,这是一块祭祀平常孤魂野鬼所用。另一块在松潭村中石阶边,做垫水沟的基石,为民国二十四年孟秋月诸神会立的 “殇魂总祭” ;据考证是为了纪念那些为革命而牺牲的红军战士的亡灵所立。
休宁通往江西瑶里有一条数十里长的徽饶古道,古道上的右龙村口的古银杏树下,有一块咸丰三年磻溪众会同立的巨大的 “孤坟总祭” 石碑。榉根岭古道进箬坑乡外中村的水口林中还有一块 “恭奉本境普济古墓” 碑刻。可见徽州乡村祭祀 “孤坟野鬼” 习俗的普遍存在。
“孤坟总祭 ” 的义冢碑在绩溪余川村也有一块。《余川村志》记载是在民国四年,绩溪县洪知事根据交通部湖南长岳常电线工程委员汪铁舫的请求,为前清咸同间在战乱中亡故的余川村居民所立。
为了安抚这些 “孤魂野鬼”,余川村里还成立了祭孤会,每隔十年举行一次祭孤会活动,雇纸扎名师制作温刘马赵菩萨,请和尚做斋,超度亡灵。傍晚时四处施撒米饭豆腐,祭祈孤魂,历时数日。在聚秀桥边建立祭坛,供人祭祀,意求社会安宁。
“孤坟总祭”是徽州地区传统的中元节一个部分,徽州人传承这种古俗遗风,表现出祈盼五谷丰登,驱邪避灾心理。特别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徽州宗族,讲究 “孝悌为本”,他们借七月十五中元节之际,用新鲜农作物来祭祀祖先。同时,他们会在水口村旁立碑烧纸,救度野鬼,安抚孤魂。可以说,“孤坟总祭”是徽州传统习俗中宗教色彩最强烈的,也是徽州乡村民俗信仰中最具文化特色的。
七月半 “献尊长”,在徽州民间一直延续。这其中,即使时代在变,区域在变,但民俗文化,早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它之所以能一代一代的传下来,肯定有其本身的意义,这其中有一点最值得肯定的是在感恩祖辈先人、不忘根源。以及徽州人对逝去亲人的追念,相信他们会在另一个世界过的更美好。
参考资料:《徽州的“孤坟总祭”:设立义冢碑刻 安抚孤魂野鬼》 作者 陈琪 
引用部分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徽州的“孤坟总祭”:设立义冢碑刻 安抚孤魂野鬼
百步断孤魂野鬼诀
中元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七月十五的六大禁忌
宿松民俗:七月十五中元节
2011年搞笑经典语录供大家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