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媒横评十款多用途电助力(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多用途电助力
userphoto

2024.04.15 黑龙江

关注

当下,在电助力自行车领域中最热门的一个趋势就是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冒险,最好的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尽管如此,这个类别内的差异仍然很大。我们测试了十款新的、令人兴奋的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并告诉你如何找到适合你的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以及购买时需要注意什么。

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的选择:无论是日常通勤上班、在城市中骑行游玩,还是周末购物,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也为行李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让你的旅程更加丰富多彩。何不尝试将自行车旅行与野餐、钓鱼、湖上划桨板,甚至在星空下露营相结合呢?

展开剩余94%

什么是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

一款卓越的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通常具备全面的功能。在过去的岁月里,这类自行车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重装电助力山地自行车,另一种是高端旅行自行车。然而,新款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它向我们证明,出色的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就如同瑞士军刀一般,集多种功能于一身。

这不仅仅是实用性:它还展现了运动感、乐趣与冒险精神。然而,是否所有的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都具备这些特点呢?

本次测试的车型中,有些设计更倾向于运动风格,采用经典的直梁车架。而部分则更注重舒适性,采用弯梁车架,提供更为直立的骑行姿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弯梁自行车所提供的优势远超人们的想象,有时甚至超越了直梁车架。

为了了解这十款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的能力,我们不仅在林道上进行了测试,直接比较了有负载和无负载的情况,还将其用于日常通勤,当然,还带它们进行了各种短途旅行和冒险。

配备了站立式桨板、帐篷和野餐装备,我们还带上了我们办公室的小狗亨利。

从探索湖泊和葡萄园到拥抱日常生活——我们出发了!

它们的价格从高端的9999欧元到亲民的5299欧元不等。

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深谙多用途之道。良好的人体工程学设计,舒适的悬挂系统,确保了无论是日常短途出行还是长途骑行,都能给予骑行者极致的舒适与安全。全悬挂的配置,100至140毫米的行程,让每一次颠簸都被巧妙化解。后三角的运动学设计,更是为了应对路缘石等突发颠簸,而非追求在技术轨道上的连续冲击。

其中六款自行车拥有可调节的把组,让骑行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调整骑行姿态。而升降座管的设计,更是让每一款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都能适应不同身高、不同需求的骑行者。

在电动电机的配置上,这些自行车同样不遗余力。如今电助力自行车的电动机能够为骑行提供了强劲而稳定的动力。其中,MGU E1.12电机与集成变速箱的组合,出现了三次之多,一次搭配变速器,两次搭配低维护的皮带传动。而博世的Performance Line CX电机,则以其全能性能,在四款自行车上大放异彩。至于Moustache J、捷安特和闪电,则分别搭载了各自品牌的顶级电机。

电池容量从625 Wh起步,对于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来说,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增程器几乎成了这类自行车的标配,为长途骑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续航保障。捷安特的Stormguard E+1更是配备了标准增程器,使其电池容量高达1050 Wh,成为测试中的续航之王。

在传动系统的选择上,这些自行车同样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小齿轮MGU E1.12电机的集成变速箱,到Enviolo轮毂齿轮,再到Shimano和SRAM的经典变速器,各种传动系统应有尽有,满足了不同骑行者的不同需求。

▲Pinion MGU E1.12电机集成了变速箱功能

▲Enviolo内变速电动花鼓的传动比高达380%

在探讨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的魅力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及其标配零配件的重要性。然而,有趣的是,对于标配零配件的定义,各大制造商却各有各的理解。这其中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种类和数量上,更在于功能性和质量的千差万别。

譬如挡泥板,这一看似简单的装备,却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大多数自行车都配备了全长的挡泥板,这本应是为了防止泥水飞溅,保持骑行者的清爽。然而,当你真正越野骑行时,却会发现这些挡泥板往往会发出令人不悦的嘎嘎声,仿佛在为你的骑行“伴奏”。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停车支架上,有些停车支架甚至会在复杂地形骑行时弹出,这无疑给骑行者带来了额外的困扰。

行李架的设计更是五花八门。有些自行车,如FLYER Goroc TR:X 8.63,仅在侧面装有挂架,简洁而实用;而Riese&Müller Delite 4 GT Touring、闪电 Tero X和CENTURION Country R3000i LX等车型则配备了前货架,提供了更大的储物空间。值得一提的是,CENTURION的前货架还巧妙地设计成了水壶架或增程电池的安装点,一物多用,尽显巧思。

与ROTWILD R.C1000的简易设计相比,Moustache、捷安特和R&M等品牌的货架则更加注重质量和实用性。它们不仅承载能力强,而且与车身融为一体,成为了弹簧质量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不仅提升了货架的稳固性,也为骑行者带来了更加平稳的骑行体验。

在测试场地,我们没有采用标准的挂架系统,而是选择了包括MIK、Ortlieb QL3.1、MonkeyLoad和AVS在内的多种运载系统进行测试。这些运载系统各有千秋,有的注重承载能力,有的则更加注重便捷性和灵活性。有趣的是,有些制造商甚至将几个系统集成到一个运载系统中,如Moustach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集成化的设计无疑为骑行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运载方案。

▲Moustache J的货架被设计成为了车身结构的一部分

▲本次测试的车型中也有采用了MIK及Ortlieb QL3.1系统的货架

细瞧Moustache J,你会发现其后支架非同小可。它不仅仅是车身结构的一部分,更巧妙地融合了MIK与Ortlieb QL3.1货架的安装系统。这种设计,既保证了骑行的稳定性,又为携带货物提供了便捷。

灯光配置,各显神通

说到照明,多款车型可谓下足了功夫。ROTWILD、闪电、Riese & Müller以及CONWAY的四个型号,均配备了刹车灯,为骑行安全加分。而CENTURION和ADVANCED更上层楼,还带有远光灯功能的前灯,让你在夜色中也能畅行无阻。

▲行李架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它们或承载重物,或轻装上阵,但无论如何,都是骑行途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车架之选,弯梁与直梁的较量

在我们本次的十款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中,弯梁与直梁车架各领风骚。四款弯梁车架,六款经典直梁车架。

而车架的材质,也是一门学问。碳纤维与铝合金,各有千秋。值得一提的是Moustache J.,其车架采用100%法国制造的铝铸工艺,这种独特的制造方式,不仅影响了自行车的性能表现,更决定了车架的整个生命周期。

▲ADVANCED Trekking Pro FS Wave与闪电Tero X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车架设计

重量之差,轻与重的对决

在我们测试的十款自行车中,重量的差异也是一大看点。最轻的ROTWILD碳纤维自行车重25.6公斤;而最重的捷安特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则重达34.1公斤。

不同的品牌、各样的设计,以及众多技术特征,从知名度极高的国际大牌到独具匠心的小众品牌,每一款自行车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魅力。

▲ADVANCED TREKKING PRO FS WAVE

▲BULLS Vuca EVO FSX 1

▲CENTURION Country R3000i LX

▲CONWAY CAIRON SUV FS 7.7

▲FLYER Goroc TR:X 8.63

▲捷安特Stormguard E+ 1

▲MOUSTACHE J. All

▲RIESE & MÜLLER Delite 4 GT Touring

▲ROTWILD R.C1000 TOUR

▲闪电Turbo Tero X 6.0

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与传统电助力旅行自行车有什么区别?

旅行自行车旨在为我们的闲暇时光提供一种高效而愉悦的旅行方式。它们拥有相对纤薄的轮胎,以最小的滚动阻力畅行无阻;骑行位置经过精心设计,动感十足,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踏板效率。若配备有避震系统,其行程必然短小精悍,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量负担,又确保了踩踏时的力量丝毫不减。

然而,在初始阶段,自行车制造商并未仅仅是将电池与电机简单地加装于现有的旅行自行车的上,却未曾针对新增的负载组件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与升级

行业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摸索期,才终于领悟到,当拥有了电机这一强大助力时,效率的高低已不再那么至关重要。真正能够让传统旅行自行车蜕变为全能车型的,是更宽阔的越野轮胎、强劲的制动系统、高效的避震装置以及多功能的自行车设计。这些元素的完美融合,才使得自行车在各种路况与场景中都能游刃有余,成为骑行者最得力的助手。

倘若你不仅依赖于主电池为电机提供动力,还将其运用于为导航系统、照明设备以及防盗追踪装置供电,那么电助力自行车系统的潜能将被无限放大,其所能带来的便利与功能远非单纯的踩踏助力所能比拟。

因此,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已然成为首选的电助力旅行自行车,其地位不可撼动。

哪一款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最适合你?

首要之务,在于深入了解自身作为骑行者的真实需求,进而明确对自行车功能的期望。那么,不妨扪心自问:你常常在何地骑行?骑行方式又如何?是否需要搭载物品?你的骑行路线以平坦的柏油路为主,还是热衷于越野探险?你的骑行范围是否仅限于城市之中?这款自行车是否只为你一人所用,还是将成为全家共享的新宠?最终,你希望这款自行车能为你带来怎样的体验?是便捷的日常通勤,还是充满未知的冒险之旅?

在深入探讨技术细节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你购买这款自行车的初衷。记住,完美的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并不存在——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款。

当你已经明晰了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的使用场景,那么,接下来便是时候深入到更为复杂、却也更为关键的部分——筛选合适的技术规格。

电机

在审视电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其本身的性能,更着眼于它如何与自行车完美融合,如何在应用程序和连接功能上大展拳脚,以及如何在控制和显示方面为用户带来便捷。我们的测试领域涵盖了四大电机制造商:Pinion、博世、闪电和捷安特。

▲Pinion-Motor MGU E1.12

Pinion-Motor MGU E1.12是旅行和通勤的理想选择。集成式变速箱可以承受各种天气条件,如果你使用皮带传动而不是链条,它只需要最少的维护。此外,Pinion-Motor MGU E1.12电机不需要飞轮或拨链器,所以你可以免去清洁和润滑你的链条,或者如果你稍微用力敲打拨链器,可以调整变速器。有了小齿轮电机,你就少了一件要担心的事情。

▲博世Performance Line CX

博世Performance Line CX是博世功能强大的全能型号。新的智能系统通过eBike Flow应用程序提供全面的连接功能,如防盗和导航。Moustache也选择了博世电机,但选择了较弱的博世Performance Line版本。这款电机不是那么强大,所以Moustache必须更加注意在传动系统上实现适当的范围和传动比。

▲闪电2.2

闪电 2.2 安静、灵敏,巧妙地融入了内部生态系统:它不仅在推出的Levo 电助力山地车中脱颖而出,而且在多功能的 Tero X 中也大放异彩,以出色的性能提供自然的骑行体验。

▲捷安特 SyncDrive Pro2-电机

捷安特 SyncDrive Pro2电机最初是为捷安特产品组合中更激进的电助力山地车设计的,与闪电电机一样,它也完全集成到捷安特的内部生态系统中,包括导航功能和增程器兼容性。它有足够的力量。在某些情况下,它需要经验丰富的骑行者来处理直接的动力传递。

电池选择

在我们所测试的所有款式中,集成电池均可轻松拆卸,这一设计在运输电助力自行车或将电池带入室内充电时显得尤为贴心。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电池如CENTURION般配备了提手,极大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然而,电池盖、锁定机制、充电接口乃至电池本身,亦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差异。

以ROTWILD、BULLS和FLYER为例,它们的电池巧妙地融入下管之中。但假若你希望在汽车挂架上运输这些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却更偏爱拆下电池以免被盗,那么车架上留下的硕大开口可能成为污垢侵入的隐患。

▲部分测试车型采用了易于获取与拆卸的设计

▲电池尺寸也大小不一

借助模块化系统的魔力,电池容量可通过增程器得以扩展,这是一种能与主电池携手共进的外部电池。增程器的尺寸与容量因制造商的匠心独运而异,从宛若水瓶的250 Wh PowerMore增程器,到FLYER上那块535 Wh的砖块形状,越来越多的自行车品牌亦赋予消费者选择主电池容量的权利。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生活方式所需的电池容量。

FIT品牌还可在快速充电与普通充电之间自由切换。此外,他们还贴心地提供了长寿命模式,当电池电量达到80%时便会自动停止充电,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捷安特亦通过其智能充电器提供了类似的功能。若你在冬季将自行车安置于地下室,避免将其置于深度放电或完全充电的状态,将有助于延长电池的寿命。

传动系统和传动比范围

以Moustache J.All为例,其传动比范围显得过于局促,与电机的匹配度亦不尽如人意,这在我们的测试中表现尤为明显。若你遭遇陡峭的爬坡,恐怕会有力不从心之虞,甚至不得不停下脚步。

然而,反观FLYER,却是另一番景象。它拥有强劲的电机,搭配宽范围的内齿轮箱,再结合与前方链轮大小相当的后大链轮,即便是面对最为险峻的爬坡,亦能游刃有余。但凡事有利有弊,当你在平坦地形上疾驰时,或许会发觉档位选择捉襟见肘,难以满足你对速度的追求。

因此,在选择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时,务必全面考量传动系统与电机、电池之间的协调性,以确保在各种骑行场景下都能获得最佳的骑行体验。

集成功能和导航

集成功能与基于车载地图的导航如同璀璨的星辰,为骑行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然而,现如今的导航系统已不再像往昔那般与博世Nyon等显示器紧密相连。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将系统与智能手机或额外的GPS导航设备进行配对。但即便如此,拥有一个虽集成度不高却仍可用的导航系统,总比在智能手机电池耗尽时茫然无措要好得多。

在我们的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小组测试中,我们遗憾地发现,尚无一款导航系统能够完美胜任越野之旅。三款配备FIT系统和捷安特的Pinion自行车,仅提供箭头形式的逐向指示,简洁却略显单调。而博世则至少为我们呈现了示意图道路布局,让骑行者对前方的路线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ROTWILD则另辟蹊径,依靠SP Connect支架和USB-C充电接口,让智能手机与车把的连接变得轻而易举,同时还能为手机充电。在博世系统上,你甚至可以使用工具将Kiox 300/500显示器替换为SmartphoneHub支架。

▲FLYER以其本次测试中最大的显示屏而傲视群雄,在箭头的指引下,提供着清晰明了的逐向导航

▲尽管你可能更喜欢使用智能手机上的地图导航,但ROTWILD提供的基于范围的导航依然准确可靠

轮胎

在此次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小组测试中,各品牌显然已深谙宽而多节的轮胎之优势。在轮胎的选择上,ROTWILD却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们是唯一在前后轮上安装不同规格轮胎的制造商,后轮采用了一种快速滚动但相对光滑的轮胎。这样的搭配,虽有些辜负了自行车的潜力,但也反映出ROTWILD在追求骑行体验上的独特思考。若换上稍微更具侵略性的轮胎,或许能在泥泞的小路上释放出更多的越野性能。

而胎压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本次测试中的轮胎制造商推荐的压力范围从1.6到惊人的4.5 bar不等,甚至有制造商将2.8 bar指定为最小轮胎压力。这样的建议,虽有助于保持轮胎、内胎和轮圈的完整性,却往往忽视了操控与骑行者的实际体验。面对这样的选择,经验不足的骑行者往往会选择制造商推荐的黄金中值,而这通常会超过3 bar,并最终导致诸多弊端。

即使是我们体重超过一百公斤的测试人员鲁迪(Rudi),在乡村公路上骑行时,也坚持将后轮胎压保持在2 bar以下。他坦言:“我宁愿在一年中的少数几次撞到坑洼时换上一两个瘪胎,也不愿牺牲轮胎提供的抓地力和舒适性。”在电机的辅助下,增加的滚动阻力变得微不足道,而且它只在光滑的沥青路面上才显得重要。此外,测试的多用途电助力自行车的电池续航范围如此之大,以至于无需通过增加轮胎压力这样的小伎俩来扩大续航范围。

尽管许多老一代车友习惯于以更高的胎压骑行,但现代电动自行车轮胎的体积更大、外壳更坚固,已无需再通过增加胎压来提升骑行防爆性能。相反地降低胎压、选择更宽的轮胎、采用真空胎等措施,反而能为你带来更为舒适、安全的骑行体验。

说到真空胎,其实无需再担心车胎没气的烦恼,因为密封剂可自行修复小泄漏。ROTWILD便深谙此道,已将测试自行车配备真空胎,让骑行变得更加无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动车基本知识讲解
聊聊身边的嵌入式,来去如风的电动自行车
怎样延长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寿命
电助力自行车你改不改?改改改!解锁无感骑行你能行!
碾压电动车,Kirk电助力自行车深度详细评测
想买电助力自行车?请先看完这些内容再作决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