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医~中医(针灸)的误区与出路

     西医的误区在于面对各种变化中的疾病疲于应付。现在发现了三万多种疾病,就需要三万多种方法治疗,并且每种方法都有所用药剂和手段的加减变化,这就使得西医对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捉襟见肘。

       对于疾病的治疗应该走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误区,临床临症进行治疗。何为症,所谓症就是人体表现出来的“酸、麻、痛、胀、痒、热、冷”等各种感觉到的不适感。另外虽然感觉不到,但是皮肤粗糙,肌肉僵硬、全身乏力等现象都是症。中医有很多流派。道医以症为中心治病。治病的规律是寻求“同气”,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同气相求,阴阳转换。找到人体的开关和规律。正如家里的电灯开关,只要开关找到了,控制灯就很容易了。

       中医治疗穴位是关键。要走出穴位的概念,不惟以穴位组方。穴位构成人体的经络。经络类似于一种通道,是为人体各部位运送必须物质的道,是为人体输送废料的道。运送人体的气血,阴阳物质和神识。

       这里有阴阳与五行的关系。人体六经的辨证:初之气配厥阴风木、二之气配少阴君火、三之气配少阳相火、四之气配太阴湿土、五之气配阳明燥金、六(终)之气配太阳寒水。

这里有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植物的生长出了问题,不是植物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气出了问题。气是无形的。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是哪种气除了问题,是温度问题?土壤问题?还是湿度问题?植物生长的周围环境改变了,周围的气场改变了,植物生长的问题就解决了。

       类似的人的五脏六腑都是虚位。气的作用决定了本质的变化。无论是炎症、血糖、血压、嘌呤等问题,都是因为局部的气出问题了。

       寒水在北方,寒冷的季节不能耕作,否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六经也对应了春、夏、酷暑、秋、冬、寒冬的四时变化。人体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又例如盐碱地不适宜种植大多数农作物。青海的格尔木公园,通过把原来的土壤挖走,把树载上,然后用别的土填埋。如果树木在这种条件下长时间生长,能否成活都是问题,这是由于没有顺应天时。当然只有栽种了抗盐碱特性的树木才能够存活,因为这些树木能够适应这里的天时。当地人发现枸杞能够耐盐碱,于是把枸杞引到当地种植,现在价格和很高。

       人体的足阳明对应上部的胃,手阳明对应下部的大肠。如果一个人抽筋了,可能是由于肝血不足,只要调治足阳明经即可。道医对症而治,放弃传统中医的虚实、脏腑等概念。

       道医针灸法直接针对症状,是见效最快的中医法门。

       《黄帝内经》由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构成,其中素问讲的是医理,灵枢主要是讲针灸。中医的基本方法就是针灸,所谓"一针二灸三药",针灸是中医的基础。

       黄帝内经应该是来自于先人的内证。先人通过修行,自己达到内视的状态,才能够如此明确的描述医理和经络,才能够给每个穴位赋予如此高明的名称,可以说每个穴位的名称都恰如其分。这就是黄帝内经的魅力,不管现代包括西医在内的其他医学学科怎样看待,中医的疗效(尤其是针灸的疗效)就在那里,就是如此奇效,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检验的。

       现代人学针灸,用针灸往往只关注某个具体的穴道与具体病症的对应关系,这就忽略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精神,忽略了"同气"这一中医的关键治疗理念。

       人体每条经络的名称都是有深意的。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是同气的,其他经络的同气关系与此类似。对于同气的经络,其穴位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对应的,因此其治疗效果也是相同的,并且能够相互治疗。

       同气相求是中医临症治疗的关键点,这一点被现代中医从业者们忽略了,他们更多的是往所谓科学化的西医体系上靠拢,而这又恰恰抹杀了中医的优势,于是中医日期衰落。

       实际上只要能够把握同气这个治疗理念,中医就有复兴的希望了。在同气前提下,就可以走出对于穴道的执着。某个穴道实际上只是有提示性的作用,真正对症的"阿是穴"或者所谓奇穴,才是真正能够治疗症状的。有的情况下可能是某个所谓的规范的穴位能够治症,但是更多情况下,可能是在这个穴位附近的其他位置才有效。更有甚者,具体有效治疗症状的穴位可能距离所谓的正规穴位很远,因为只有在那里才实现了真正的同气。只有同气相求,才能真正实现针灸对症治疗的价值。

       那么为什么要追求同气呢?其实本来不需要有这个问题,老祖宗告诉我们同气的时候针灸有效,我们只要相信并且按照这个原则去做就会受益,如此足矣,何必非要问个为什么。但是现代人还是对此有些执着的。同气的概念比较大,也比较抽象。以经络为例,还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同气为例,说明大肠跟胃的气场也是同气的!现代中医经常讲肺与大肠相表里,但是这里不讲这个概念,这里强调的是同气,因为同气更能反映问题的本质。胃和大肠的气都是阳明指气。同样的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手足太阴经,手足厥阴经,手足少阴经之间都是同气关系。

人体经络的同气、三才对应关系

一、手足三阳经的对应关系

(一)手足阳明经(同气)

                       阳                                     阴

                       腕 阳溪(天)                   踝 解溪 (天)

手阳明大肠经  肘 曲池(人) 足阳明胃经 膝 犊鼻(人)

                      肩 肩髃(地)                   胯 髀关(地)

(二)手足少阳经(同气)

                       阳                                     阴

                       腕 阳池(天)                   踝 丘墟(天)

手少阳三焦经  肘 天井(人) 足少阳胆经  膝 膝阳关(人)

                      肩 肩髎(地)                    胯 环跳(地)

(三)手足太阳经(同气)

                      阳                                         阴

                      腕 阳谷(天)                       踝 昆仑(天)

手太阳小肠经  肘 小海(人) 足少阳膀胱经 膝 委中(人)

                      肩 肩贞(地)                       胯 承扶(地)

二、人体阴阳与手足三阴经

(一)任督二脉与三才

督脉是阳脉之海,是手足三阳的统帅。可以用于治疗头部疾病。该脉起于长强穴,终于龈交穴。根据下病上治的规律,可以通过对龈交针灸治疗肛门疾病。后溪、申脉都通督脉。

任脉是阴脉之海,是手足三阴的统帅。起于承浆穴,终于会阴穴。列缺和照海都通任脉。

观察身体胸背部的矢状线,可以判断人的脊椎是否弯曲。

下图为人体经络的核心:

天地人三才又可以称为三焦……。针灸不论脏腑,不以五气论。而是调整身体的气,从而调整神识,超凡脱俗。

学习针灸可能达不到为民请命的目的,但是至少可以为古圣继绝学。中医是国人所独有的,以后可以开展中医外交,用中医为全世界减少病痛。

(二) 手足三阴经的对应关系

1、 手足太阴经(同气)

                    阳                                                阴

                    腕            太渊(天)                    踝 商丘(天)

手太阴肺经   肘            尺泽(人)  足太阴脾经 膝 内膝眼(人)

                    肩             肩髃前二指(地)         胯 冲门(地)

2、 手足厥阴经(同气)

                        阳                                            阴

                       腕    大陵(天)                        踝 中封(天)

手厥阴心包经  肘     曲池(人) 足厥阴肝经 膝 曲泉(人)

                      肩      掖前大筋(地)                胯 阴廉(地)

3、 手足少阴经(同气)

                  阳                                             阴

                  腕 神门(天)                           踝 太溪(天)

手少阴心经 肘   少海(人) 足少阴肾经       膝  阴谷(人)

                 肩 极泉(地)                            胯 长强旁开0.5寸横骨(地)


三、头、手、足、部、颈部、腰背部经络与同气

(一)头手足部经络(同气)

同气的关键在于找到最敏感的“阿是穴”,也就是患者反应最敏感的穴位。

经络 头 手 足

1. 厥阴经 顶 劳宫 太冲

2. 阳明经 两额 合谷 陷谷

3. 少阳经 两侧 中渚 足临泣

4. 太阳经 头后 后溪 申脉

另外,足部的照海和手部的列缺通任脉,申脉跟后溪通督脉,也应该熟知。

(二)颈部经络(同气)

经络 颈 手 足

太阳经 天柱 阳谷 昆仑

少阳 风池 阳池 丘墟

阳明 人迎 阳溪 解溪

(三) 腰背部经络(同气)

背部的至阳穴,与前面胸部的鸠尾穴对应。手太阳经的支正与足部的辅阳穴对应。腹部的神阙穴与腰部的命门穴对应。

(四)同气与三焦的划分

同气的运用:例如肩部与胯部的对应。颈下为肩,相应的手腕以下对应肩部。中焦的同气位于手部的小海以上,腿部的委中以下;手部的天井以上,腿部的阳陵泉以下。中焦的胸口对应足部的公孙穴。腿部的委中到承扶穴一带对应下焦。依次轮推,取穴疗病的效果立竿见影。

人体上身三焦的划分:鸠尾、至阳形成的平面以上为上焦;鸠尾、至阳平面到命门、神阙平面为中焦;命门神阙平面以下为下焦。

经络 手 足

上焦:厥阴经 内关 三阴交

中焦

1. 阳明经 手三里,曲池 足三里

2. 太阴经 尺泽 阴陵泉

3. 少阳经 天井 阳陵泉

4. 少阴经 少海 阴谷

下焦:厥阴经 前腋大筋中点 阴廉

(五)、荥穴的运用

荥穴指的是本经或者同名经络的倒数第二个穴位。是针灸常用穴位。

经络 荥穴

手阳明大肠经 二间

足阳明胃经 内庭

手少阳三焦经 液门

足少阳胆经 侠溪

手太阳小肠经 前谷

足太阳膀胱经 通谷

手太阴肺经 鱼际

足太阴脾经 大都

手厥阴心包经 劳宫

足厥阴肝经 行间

手少阴心经 少府

足少阴肾经 然谷

四    胸腹部经络(同气)

1. 上焦同气

经络     手     足

厥阴经 内关 三阴交

阳明经 偏历 下巨虚

少阴经 录道 三阴交

太阴经 经渠 三阴交

2. 中焦同气

经络     手        足

阳明经 手三里 足三里

太阴经 尺泽    内膝眼

厥阴经 曲泽     曲泉

少阴经 天井 膝阳关

3. 下焦同气

通过阴阳转换,同气倒换到相应经络。



五、针灸与神识

(一)天时与用针

针灸用针因人,因医,因水准而异。治病其实很简单。要保证疗效,应该有发自内心为他人减除痛苦的慈悲心。针灸医者应该具有菩萨心肠,金刚手。

曾经看过刘永生讲病,那是上医,不需要动针用药,讲一下病人就可以康复,正所谓病由心医。正气充盈,邪不可干。

针灸的方法是一个方便法门。跟病人的心理沟通对于疗病也很关键。

现代的天时变了,以前是猫捉老鼠,现在的猫是宠物,不再捉老鼠了。以前狗改不了吃屎,现在的狗不吃屎了,连好东西都要挑剔着吃。针法也要顺应天时,与时俱进。

(二)神识的调整是根本

治疗过程中,有时明明患者排出的是凉风,但是患者自己感觉到的却是热风。有时明明排出的是热风,但是患者自己感觉到的却是凉风。这就表明患者的神识错了,通过用针,引导其神识回归,病痛就消失了。

针灸需要把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人体的每一部分乃至每个细胞都有三阴,三阳,三气。以足太阴脾经为例,脾病可以反映到全身,症状在哪里,相应的用针进行治理。审穴要在三才上下功夫。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只是比例不同而已。道医针法讲究阴阳协调。年轻人如果得了近视眼,是由于阴不足,近处看的清楚,远处看的模糊,治疗的时候就要补阴泻阳。对于远视眼患者,则是由于阳气不足,看近处的东西模糊,看远处的东西清楚,治疗的时候就要补阳泻阴。

道医针法是无偏性的,并不强调补泻。针灸的效果是叠加的,通过简单的用针,犹如往水中扔一块石子,波纹会扩散开来,并且越来越大。

用针的过程中,可以用语言导引患者,引导患者把气运往患处,把神识调整到良性的状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意识。医患意识达到共同点。患者则应该配合导引。要让患者感受到心的力量。

六、回阳九针法(中医治疗脱症)

中医认为虚脱乃至休克是由于阴水阳脱,阴阳脱离所致。中药火神派的人参附子汤能够回阳救逆。马丹阳提出采用回阳九针穴回阳救逆。歌诀是: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针对不同的病症,对于这九穴有所取舍。如患者中风前扑,就不能取人中穴等正面穴位;得了羊角风后仰,就不能取哑门穴等背面穴位;得了心脏病侧卧倒下,所有学位都能取。针对虚脱休克的病人,不能挪动,要就地扎针。

常用针法:

(一) 毫针

1. 角引反张(羊角风)

人中,膻中,鸠尾,后溪,申脉(通督脉),列缺,照海(通任脉),太冲,太溪,三阴交,涌泉。

2. 中风(前扑)

涌泉,八风(脚趾缝),八邪(手指缝)。如呼吸困难扎内关,劳宫。另外可以刺曲池,曲泽,合谷补气。

3. 心脏病晕倒(侧向)

内关,劳宫,三阴交,行间,太冲

(二) 锋针(三棱针)

上述症状刺百会,耳尖。如果嘴眼歪斜,刺耳垂。如果出现黑色点,刺尺泽,委中,刺宣气端(手指,脚趾端)。如果发热,加刺大椎。

刺委中可救络。位于两条经之间的为络。症状在经刺经在络刺络。更多的是络脉症状。正经有365个穴,经外奇穴有3000个以上。

(三) 手法

1. 指掐九穴。

2. 指掐极泉,腋前后大筋,股内侧大筋。

(四) 艾条炙

已经休克,晕针等可以采用艾条炙。

         劳宫  涌泉  神阙

三才    天     地     人

脱症,四肢冰冷的都可以采用。

七、审穴

如胸口痛,可以在内关前后审穴,用拇指掐,用心去感悟。可能地方不同,但是效果相同。

八、滞针

采用同气处理,在针点上下掐,扎针,等一会儿即可拔出。

九、禁针

中焦往上,胸背部,头眼附近,哑门,肩井等危险区域,可以采用指针代替,用指头按压。

由于火针存在危险,暂不讲授。

十、几不治

不相信的人不治。

视钱如命的人不治

过饿,过饱,过于疲劳,大汗淋漓的人不要马上治,否则可能晕针。

晚上太晚不宜治,特殊情况除外。

十一、刺针方法

一般在敏感点周边,以45度左右角度斜刺,更容易透过敏感点,方向一般朝向心脏方向,但没有必要太过要求。一般不宜直刺。遇到阻力不可硬刺,可以停下来,改变方向。进针匀速,有灼电感停止。

针刺范围,采用同气,或者阴阳转换,在肘或者膝关节以下针刺,治疗调理全身疾病。

双手合并与头部同气

左右双手合并,可以模拟人体全身经络。

拇指、食指合并,手背面阳明经重合,内面太阴经重合。拇指向下外侧筋向下手臂最高处,与人体之任脉同气。针刺阳明经可以治疗面部大部分症状,其中针刺拇指中部,可治疗鼻部症状。针刺食指可以治疗眼部下方症状,。

小指背面太阳经重合,小指内侧少阴经重合。小指向下最高处,臂部重合与督脉同气。针刺小指太阳经穴位可以治疗眼睛内侧症状。

双手合掌,与人体头部同气。针刺阳明经可以治疗面部症状。其中针刺大拇指可以治疗鼻部症状,针刺合谷可以治疗口部症状,针刺阳溪透太渊可以治疗咽喉症状。针刺食指穴位可以治疗眼睛下部症状。针刺厥阴经中指穴位可以治疗头顶症状。针刺少阳经无名指穴位,可以治疗头侧部,耳朵,眼睛外侧等症状。针刺太阳经小指穴位,可以治疗头后部症状,眼睛内侧症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古老的针疗法:一针见效,不用看病吃药!
针灸技术的进阶技巧,对穴的配穴这些新姿势你了解吗?
治疗痛经方法详解 - 针灸、艾灸、耳穴、刮痧及要穴 (2009-09-09 09:02:09 保健黄帝内经健康经络人生文化五行穴位养生中医 分类: 经络穴位
针灸绝技,得气为上!
必看!针灸治疗痛症的方法
专家提醒: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这样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