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行车,恰到好处的“智能”

随着“智能”风潮的蔓延,诞生超过200年的自行车也不意外地成为“智能”进行时的成员之一,仅国内而言,百度、小米、BiCi等公司就正在研发或正在传出研发智能自行车的消息。作为一名较为认真的骑行了十年的车友,又是持续关注新硬件动向的IT工作者,自行车的“智能”正好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智+能

前不久,CSDN刚刚发布过一篇名为《低能的“智能”》的文章,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给当今的“硬件热”泼了一盆冷水,该文认为所谓智能水杯之类的智能硬件产品,其单纯的记录功能并非智能。这是个好话题,也正好可以引出我们对于“智能”的定义与界定,而不是一哄而上的大跃进式的狂热。

“智能”,英文作intelligence & ability,简单地说即是“智慧+能力”,智=从感知、记忆到思维的过程,能=将思维的过程与结果通过语言或行为表达出来,二者结合,就是我们理想中的“智能”了。传统意义上的硬件甚至更大规模的行业,如果能在IT的帮助下,系统性地实现思考与表达,那我们也就可以认同它是智能硬件、智能零售/交通了。

回到自行车。还好,无论是由百度研究院和清华美院联合打造的DuBike(如图1所示),还是在车头部分集成了灯光与仪表的Helios Handlebars(如图2所示),甚至是通过手机开合或报警的智能车锁,由于自身拥有判断能力与交互界面(尽管有些是借用手机),还都是名副其实的智能,而非单纯的记录数据。

图1 百度智能自行车——DuBike

图2 一体化设计的Helios Handlebars

三类骑行者

再来看市场,也就是骑行者。我会将骑行者分为三类。

通勤骑行者——使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一般是城市内的短途骑行,这个群体最大,人员构成也更复杂,可能包括出门骑车买菜的邻居刘大爷,也可能有限行、挤怕了的钻石王老五(在被问到来上班的方式时,你可以开玩笑地说:骑车啊,一直还有座儿)。

潮流骑行者——将骑行视作是一种Life Style,死飞(Fix Gear/Fixie Bike)的兴起就是时尚、潮范儿的Life Style;而智能自行车,我们可以视为是极客范儿的Life Style。这类骑行者会有自己的圈子,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通勤骑行者+某种范儿的升级版。

专业运动者——将骑行视为自身的健身方式,他们会在骑行过程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运动指标与身体指标。数据需求从最基本的距离、速度、时间,到心率区间、踩踏频率甚至是功率输出。

尽管这三类骑行者各有特点,但他们也可能互有交集,比如一个专业运动者会选择一辆通勤车作为上班的出行方式,同时,这辆通勤车也许就是智能的死飞。而一个通勤骑行者在形成了对自行车的兴趣之后,也可能会采购一台智能整车或是成为一个专业的运动骑行者。

那么,面对这个既各具特色,又有广泛交集的骑行者市场,怎么才能给到骑行者恰到好处的“智能”,从而让市场接受认可呢?

恰到好处的“智能”

总体而言,智能自行车技术层面的智+能,并不是很高的技术门槛。然而在自行车上以何种方式去合理体现“智能”,反而是技术含量更高的事情,这也许是市场能认可与持续增长的关键。

如果先回到自行车的原点。

按照上面的骑行者分类,我是专业运动骑行者,我对于自行车的热爱,是因为自行车是完全由我驱动、控制的高效率机器。不过我不会排斥类似安全的车锁、整合的车灯、界面清晰的导航(如图3所示),以及对于运动数据和行进影像的保留记录与自动分析,甚至是能避免因为主观判断或交通状况而出现意外风险的提示或纠正机制。我相信另外两类骑行者也会对上面这些“智能”的功能有自己的选择,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图3 德国团队 iCradle 研发的COBI智能自行车系统

而恰到好处的智能应该如何设计与体现,这才是个问题。我的倾向是:不要过度修改已成为经典的自行车主体的双钻石结构(DuBike过高的上管与平行四边形的车架设计无论是人体工学还是结构的坚固性上,都不会成为我的选择),哪怕是为了吸引一个可能的通勤骑行者,也要保持自行车轻和快(不要采用发电花鼓,这只会让前轮的转向和转动更沉重,而是更多地从模块化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更多地去尝试和用户既有的设备,像是手机、手表甚至是移动电源进行连接、整合。比如可以卡住手机作为显示仪表,结合了灯光与提示的一体式车把、与智能手表的语音识别、智能眼镜的增强现实做结合……

这个问题就像是“智能”电视,作为一个消费者,你是希望买一个集成了电视盒子的一体化电视?还是买个好电视再配个网络机顶盒?

最后,对于“蛋糕”里最大的那块儿——通勤者来说,加上一个辅助动力装置,智能地判断通勤者因为疲倦、上坡、天候是否需要助力,或干脆去生产“智能”电动助力车,并继续结合之前我们说的导航、天气通知、运动数据记录的功能,依然可能是件很有前景的事情。

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后台的云服务、运动数据的收集,先把产品做好。也别太拘泥于自行车的传统形式,或许可以忘掉两个轮子和裸露的车身,能符合市场的需要就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度智能自行车DuBike正式亮相 将于年底推出
百度智能自行车 DuBike 正式亮相,最早将于年底推出
【大飛刨坑】新自行车正三分天下,需步步为营
从概念产品说起 你想要啥样的智能自行车?
智能自行车:情怀买单还是市场需求
百度智能自行车系统, 支持社交及导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