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大刊 看看专家都说了啥?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必将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能否在国际上发表至关重要。掌握优先权、话语权同样重要,发展我国科技期刊,正是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手段,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有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的必要性。”在9月24日于武汉举行的首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高层座谈会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亚栋一语道出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有科技期刊5000余种,数量仅次于美国,是名副其实的科技期刊大国。但是,与期刊大国名声不相称的是,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却相对较弱。国内科技期刊普遍面临强刊强社、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共同问题。在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高层座谈会上,无论是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还是科技期刊的从业人员,都为科技期刊鼓与呼,希望更多的科技期刊重视国际化、打造期刊品牌和提高学术科研论文的质量。


搭建平台助推同行交流


“期刊是一种独特的传媒,与图书相比,它是一种良性出版物,科学工作者可以进行程序跟踪、持续获取新的信息。与报纸相比,它更注重深度报道,为科学学术研究提供信息和资源支持。科技期刊还是发布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百年来诺贝尔奖的获奖成果都是以期刊论文的形式首先发表的。”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在座谈会上发表致辞时表达了科技期刊的不可取代性。他说:“虽然整个期刊业目前处于困难时期,但是科技期刊可以说风景独好。为什么?有大量的科研成果要进行交流、探讨、发布,这是一个刚性需求,目前网络还不能取代。”


“数字化、国际化和集群化建设稳步发展,但与国际著名期刊相比,中国科技期刊整体学术影响力偏低,中国科技期刊出版要获得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地位,就要顺应世界科技期刊发展的潮流,大力实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战略,积极主动参与科技期刊出版竞争与合作,培育一批优秀的国际科技期刊。首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高层座谈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而生。”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李忠也在本次座谈会上谈到了作为主办方举办这样一场座谈会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座谈会,增进中国科技期刊同行的交流,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和改革。”


呼吁优秀科学家国内首发成果


一方面是国内学术界没有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期刊经历了百年以上的发展,无论是办刊理论经验还是全球的认可程度,均领先于国内科技期刊,基于这样的原因,当前国内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发表在国外期刊上,这个现象普遍存在。李亚栋为与会嘉宾分析了当前科技期刊面临的境况。


基于上述原因,李亚栋建议,国内科技期刊一定不能忽视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需要科研人员和科技出版界长期努力。“尤其关键的是,国内一流学者应该认识到国内科技期刊的现状,若将部分优秀科研成果优先投稿到我国科技期刊上发表,必将起到带头和示范的作用。”李亚栋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总经理刘学东也认为,发展国内科技期刊任重道远,希望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将优秀的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上,尤其是国内有影响力的优秀科学家带头人,每年至少将1/3至1/5以上的优秀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支持国内期刊的发展。同时,刘学东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应适当重奖在国内期刊上发布原创性科技成果的作者。


稿源人才与走出去并重


“科技期刊应同时兼顾国内外读者的需求,增强对国内科技工作者学习、交流和创新服务。可将背景资料与实验数据一并发表出来,有利于大幅度拓展文献内容,使科技期刊更多被引用,扩大影响力。”刘学东说,“全过程出版反映科研活动全过程,对协同工作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贡献进行注册的全新出版模式,目的是将编辑出版延伸到科研工作,促进和服务于协同创新。我国的科技期刊有必要迈出这一步,引导协同创新包括国际化的协同工作。”


同时,刘学东还认为,我国大部分企业难以关注到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成果,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人员吸收国际先进成果的机会。因此,创建科技文献中国摘要数据平台,打破欧美国家在科技信息服务方面的垄断,对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而对于期刊的编者来说,如何认识、采取怎样的方式提升国际影响力?《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李党生的发言能够代表大部分国内一流科技期刊的想法和经验。“科技期刊跟科学研究应该有良性互动的关系,好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水平是做好科技期刊的基本物质基础。高质量一流科技期刊是承载科学成果的重要平台,所以两者是良性互动的关系。”李党生阐释了科技期刊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同时他也提出了对于科技期刊如何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建议——邀约高质量的稿源、优秀期刊人才的培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他进一步阐释,高质量的稿源永远是高质量期刊的根本,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大,期刊的学术地位才会上去。在期刊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怎样拿到高质量的稿源,这与人才建设紧密相关。因此,需要培养优秀的期刊人才,用优质的服务吸引来高质量的稿源。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有好东西一定要走出去宣传,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副总经理肖宏在发言中指出了目前科技期刊存在的不足,如所报道的内容关注创新不够、质量不高、影响力不大,内容引领作用不强,质量把关尚待提高,等等。应当说,这些都将是科技期刊未来在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上应引起足够关注并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专家发言撷英

(按发言先后顺序)




发展科技期刊走向世界舞台

□《细胞研究》(英文版)常务副主编 李党生


科学无国界,科技期刊作为科学交流的平台,真正产生影响力,必须是在国际舞台上。科技期刊与科学研究应该是良性互动的关系,好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办好科技期刊的基本物质基础,高质量、一流的科技期刊是承载科学成果的重要平台。


要办好一份国际科技期刊,在战略部署上应该有层次。第一,高质量的稿源。高质量的稿源永远是高质量期刊的根本,论文的学术影响力高,期刊的学术地位才会相应提升。第二,通过优秀期刊人才培养、优质服务吸引到高质量的稿源。第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多渠道扩大宣传。


要打造一批强刊,成为科技期刊强国,集群化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强强联合的集群才是有战斗力的集群。




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有七

《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主任 王晴


中国科技期刊要提升国际影响力,需要在如下7个方面下功夫,即国际化编委会、国际化编辑队伍、国际化审稿专家、国际化稿源、国际化出版平台、国际化发表速度、国际化推介。


一份期刊办得好不好,编辑部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作为一本英文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国际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的编辑都有出国经历,并定期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到编辑部进行业务培训和审稿工作。同时,编辑团队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培训也很重要。杂志社会派编辑去参加各类学习班、培训会,并鼓励编辑写文章和自主学习。为巩固医学专业知识,让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不脱节,编辑部9名编辑均系牙医,会轮流去门诊开诊。实践证明,临床门诊有利于刊物水平的提升。




数字期刊需贴近前沿跨文化交流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副总经理 肖宏


数字时代的学术期刊应该是贯穿于学术研究、学术认证、学术传播、学术传承全过程的有组织的交流支撑平台,应该是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与存储技术的数字化科研工作的有效组成部分,实现研究与交流、发布与反馈、传承与传播、学术与科普的及时融合,使科研更高效。


数字时代的学术期刊必须使学术导向、学术认证、学术示范、学术催化、学术传播的作用贴近国际前沿、跨文化交流,并能支持世界范围内的及时创新。因此,建设一个数字化、全媒体化出版发布平台和国际化传播平台、网络化知识服务平台、学术与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尤为重要。




内容为本打造品牌期刊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编辑部主任 吴民淑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出版业应以内容为王,尤其是学术期刊。从学术出版的角度,内容是第一位。与大众传媒相比,学术期刊的读者群是相对稳定的各学科专家。学术期刊要做出品牌,一定要考虑其核心竞争力到底是学术内容还是传播渠道或是出版质量。与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相比,中国学术期刊的传播渠道、出版平台,能与专注于学术出版的国际大型出版集团相比吗?其英文版的出版质量,如英语编校、图表加工等都尚有差距。因此,中国的学术期刊还是应该从学术内容抓起。


内容是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重点建设的方向。学术期刊要建立国际化同行评议制度,严格把控论文质量。编辑需精心加工,要确保期刊质量,增强可读性。




借他人之力创办一流期刊

《纳米研究》编辑 张进


要创办一个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首先要在编委、审稿、出版、发行等方面做到国际一流。《纳米研究》编委由67名专家组成,国际编委33名,中国两院院士11名。在2011年汤森路透评选的全球100名化学家中,有12名担任《纳米研究》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他们在投稿、约稿和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审稿上,审稿专家库里的1万多名专家64.9%来自于海外学者,国际化的审稿队伍,也保证了科学期刊质量的领先水平。审稿和出版的快速,同样使得论文在发表速度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纳米研究》从投稿到在线出版一般3个月内完成,审稿平均16天,并采取预出版的模式把期刊发表的最新文章做到快速出版。最后,通过按需出版、网站、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把论文发布到各平台上展示给大家。




领会学术期刊评价本意

汤森路透中国区代表 宁笔


讨论期刊评价首先要把它与论文评价和科研绩效评价区分开,这三者有一定的关联但不能混为一谈。期刊评价一定会提到的一个指标,就是影响因子,但期刊评价并不只有影响因子一个指标。“一篇文章引用了哪些观点,发表之后被谁引用了,还有哪些文章跟它具有相同的参考文献”,这就是解释科学引文索引(SCI)基本原理的三句话。用影响因子评价期刊无可厚非,也得到普遍认同,但是用影响因子直接评价单篇文章或者以刊评文是有问题的。每年《期刊引用报告》(JCR)发布后,很多人只关注影响因子一个数,但其实每个期刊的报告中都会有包括总被引用频次等多项指标,这些信息都很重要,并不仅仅只有影响因子一个指标。




实现发展创新需三步走

中科院物理所刊物室主任 武建劳


在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上,我们做了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建立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目前已经有23家物理学会期刊社加盟,内容包括精准视频报告、物理学简讯、海外物理新闻等。其次,中国物理学会会议系统的应用。该系统可以提供物理学会相关会议过程中的全部信息管理,并保留历届会议的信息、视频报告和所有资料,方便大家查询使用。再次,相关活动的举办。在《物理学报》创刊20周年时,组织12位专家去17个高校、1个研究所做19场报告,4000多名师生参加。另一个活动“中关村科学家沙龙”目前已有40名成员,院士占到一半,举行了10次活动,科学家们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从不同科学、多种角度提出意见和观点,不同学科观点的碰撞引发强烈的研讨兴趣。




搭建多种出版形式平台走出国门

中国知网海外资源合作部经理 孙红梅


面对中文出版的海量文献难以满足非华语读者的需要,中国出版的英文出版物高深理论居多且发布分散,国外出版的外文出版物研究的角度微观,不能满足海外学者的全面知识需求等现状,知网提出了建设中英文传播平台,并在新环境下进行新的出版模式探索。如已经进行了多年的优先出版、作为纸版的延伸和补充的增强出版和全过程出版。最终将通过这些出版形式建立中英文整合国际营销平台,即面向东亚研究的中国研究平台、面向主流科研院所和图书馆的英文内容数字出版平台、面向企业和国际经济研究机构中国数据平台以及面向海外个人用户的海外电子商务平台。通过集成与整合形成合力,实现一个平台多渠道营销,一次开发多次利用,共同分享利益,提高传播的效率,从而建成权威可信的中英文资源发现和知识服务平台。




编委队伍优势需充分利用

《中国光学》执行主编 李耀彪


《中国光学》邀请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50多位国际光学领域的专家作为编委。这些编委在期刊国际化、提高《中国光学》期刊影响力方面作了很大的贡献。在稿源上,通过编委的资源,邀约到了不同国家30多位院士的文章,陆续邀约到了国际知名光学期刊主编的优秀文章。在期刊宣传上,每位编委参加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的时候,均会对《中国光学》进行宣传,在报告里要加上一到两页关于期刊的介绍。《中国光学》还与编委一起建立了海外国际办公室。在有影响的地方建立办公室,实际上也是对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有力证明。此外,《中国光学》和编委共同举办国际会议,这是盘活期刊发展推进期刊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会议的学术内容和学术专家是让世界认识期刊的好方式。《中国光学》杂志社还会定期举办编委会,一方面是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另一方面,与编委们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收集很多办刊建议。




加强国际交流促进走出去

《植物学报》(英文版)主任 贺萍


《植物学报》(英文版)的国际化之路,可以形象地比喻为“老城改造之路”。


在提高国际知名度方面,杂志社会参加国内外各种会议,借助中国国际会议和大刊平台来宣传期刊。《植物学报》(英文版)借助科协的资助,派编辑及时参与跟进各种国际大会,支持编辑人员与广大科研人员成为朋友。杂志社还会每年举办一到两期论文培训班,从今年开始全免费,为国内作者做公益服务。


在提高期刊质量方面,我们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编委会,让来自国内外的编委们集聚在一起,加强交流。杂志社从2008年开始直到2013年,每年都会邀请编委会成员来华办公,这对于期刊的国际化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从2014年开始,有美国博士后经历的人员加入到我们编辑部队伍中,对提高编辑水平提供人力、智力支持。




打造国际化专业化队伍必不可少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 刘冰


英文期刊在专业领域取得突破很难。英文期刊的基本情况是通过规模化建设把不同优势的期刊结合在一起,目前我们期刊社已经有6本期刊,还有一本期刊在加盟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全面提升我们的能力?无论是单刊的影响力提升,还是国内平台建设,或者数字化产品发掘能力建设,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在国际化和专业化队伍建设方面,《贫困所致传染病》杂志也打造了国际化编辑团队。我们进一步利用国际编委和审稿专家体系,《贫困所致传染病》主编、副主编都由国际学术领域专家组成,另外更多的是利用了《全球贫困所致传染病研究报告》里的专家库专家帮助我们组织高起点的文章。现在专家库有3600多名专家,国际审稿专家达到86%。《神经外科》更多利用华人科学家从国内走出去。借助专家的力量帮助我们进行相关的组稿和稿件审阅工作,确实比编辑走出去或者利用自己的力量去联系取得的效果更直接。




发挥国际编委重要作用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版)主任 李云霞


目前国内和农业有一定关系的英文期刊有14种,被科技论文索引(SCI)收录的有6种。在SCI收录的文章里评选的百篇优秀论文中,只有2篇发表在国内SCI期刊上,其他的都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农业科学研究是不落后的,但是农业科技期刊水平是不高的。


在期刊编辑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在编委国际化、质量控制、稿源国际化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虽然我们的国际编委不多,但是国际编委在期刊发展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期刊发展方向的决策、专刊和专题组织及期刊国际化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稿源国际化方面,通过国际编委来约国际稿源,虽然现在国外稿源只有38%,但令我们欣慰的是,今年国外读者的下载量首次超过国内,美国的下载量最多,占43%。




鲜明中国特色与多语种版本助力发行

中医杂志社社长 刘国正


中医在自然科学里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具有民族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领域。《中医杂志》具有良好的学术资源优势及广泛影响力,以英文版为基础,我们创办了多语种版本,包括日文、西班牙文等,为我国科技期刊中拥有语种版本最多的期刊之一,覆盖了世界总人口的33%;我们还有繁体中文版,在港澳台地区发行比较多。自2006年加入CNKI以来,《中医杂志》已经发布到了全世界,在亚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地等都有下载。


《中医杂志》投稿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通过专题科技论文培训班和相关机构巡讲加强与大学科研人员的合作,让他们对《中医杂志》有更多的了解。通过不断学习国际编辑规范、第三方编辑审改,开辟绿色通道提升出版质量。



借船出海也是国际化发展方向

《地球科学学刊》主任 王淑华


在美国ESI数据库中,近5年来我国地学类稿件数量已居全球第二,TOP文章数居全球第四,95%以上的TOP文章都集中在国外期刊,可见要办好国内陆学英文期刊,必须吸引高质量的稿源。由于国内科技评价导向很难吸引到国内高水平的作者投稿,因此,“借船出海”,邀约国际稿件,引进高水平的办刊人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方向。


我们通过稿源国际化、编委审稿团队国际化、宣传推广国际化等策略,进一步提高出版质量、提升编辑水平,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期刊平台。在稿源方面,我们依托主办单位建立的地球科学国际大联盟和丝路学院优势学科平台,获取优秀的稿件;在组建国际化的编委审稿团队方面,我们的82位编委均为国内外地球科学知名专家学者,其中,国际编委30人,占全部编委的36%;在宣传推广国际化方面,通过数字出版、优先出版等出版方式结合国际学术交流、社交媒体推广等多渠道宣传策略进一步提高国际知名度。


(专家发言撷英文字由徐平、常湘萍、刘一文、张明晓整理,图片由颜卫胜/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这六个方向努力,就有机会成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20200309)
基于出版信息资源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
中文期刊的国际化建设路径
“如何运作国际化期刊”讲座在浙大出版社举办
什么?接受只需50天?这本3分的SCI是一本什么样的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如何跻身世界一流方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