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奖励孩子的5种危害
1
危害一:人为削弱做事的内在动机。
小孩子在3岁的时候,其实对刷碗很感兴趣,不给钱他也愿意干这件事情,因为让他有能力感,感到自己有价值,能贡献。让他帮忙是建立他一生自信的好方法。但是如果告诉孩子,刷碗妈妈就给你5元钱,抛弃财商教育不说,孩子就不会发自内心的喜欢刷碗,自己培养出能力感的机会被大人剥夺。


2
危害二:这事有好处我才干。
既然刷碗有5块钱,那么以后没钱的事情我是不会干的。这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而不是这事本身是否值得做,这事本身我喜不喜欢,这事做了能学到什么,这些统统都被略过去了,直接跳到了 “这事儿对我有什么好处”?


3
危害三:我只要结果,过程不重要。
不管刷的干净不干净,怎么刷用洗洁精最少,刷的最干净,怎么才能快速去掉油腻,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刷完了就好。在这件事情里,拿到奖励是最重要的,完成就好。过程的乐趣全无,思考的过程省略,急吼吼的只想要个结果。而完全把过程的价值给忽略了。


4
危害四:只有别人说我好,我才算好。
我刷碗,有妈妈给的5元奖励,说我能干,我才有价值感。我自己好不好,我不知道,我需要依赖外人的评价我才知道。外在的评价我才能知道我好不好,我是谁,我又没有价值。我需要通过别人的眼光来认识我自己,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劳动和价值让人有自尊,而刷碗奖励5元钱,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劳动本身的自尊。自尊被损伤,易于取悦他人。而自信,不就是,不管别人是否认可,我都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吗?


5
危害五:染上“寻求认可上瘾症”。
为了得到奖励和认可,孩子会在面对一项有挑战但困难,和无挑战顺利完成的两件事情的时候,机智的选择无挑战并顺利完成的那件事情,因为这样能够继续获得认可和奖励,保持自己很优秀的样子,而能力却没有那些完成困难任务,学到一些东西的孩子提高的多。挑容易的做,不愿意冒险犯错,不愿意接受挑战,就是典型的后果。



奖励就像糖果,偶尔吃吃还行。鼓励确实白米饭,孩子是每天都需要的。那么怎么科学鼓励孩子呢?讲道理不如看例子,如果孩子把房间的地打扫干净了,奖励性语言和鼓励型语言分别是这样的,一看你就明白:

奖励性语言:儿子,你太棒了!(太抽象,孩子会想,我哪里棒呢?)说多了就没用了。
鼓励型语言:我发现你今天把地扫了,现在客厅真干净呢!(说具体结果)



奖励性语言:儿子,你真能干!(下次该怎么干,没说!)
鼓励型语言:你把地扫的很干净,而且扫完扫帚也放回了原位,真好!(说得越具体,孩子下次越知道该怎么重复这个行为,也知道了自己哪些行为是受到称赞的,可以激励他重复出现这个行为

奖励性语言:儿子,你扫地爸爸很高兴,再接再厉以后!(爸爸高高在上的来点评)
鼓励型语言:儿子,看出来你是一个很勤劳,讲卫生的孩子!(孩子关注自己的品质,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奖励型语言:儿子,会扫地了,真孝顺,真懂事!(有过于夸大之嫌疑)
鼓励型语言:儿子,爸爸在你这么大,可没有你地扫的这么仔细!(让孩子知道他优秀在哪里)。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

鼓励,爸妈每天要做的事情,每天至少一次。

看着简单,你可以试着说说,真的不容易。



自由连接      脑力共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鼓励孩子,多种方法灵活并存!
孩子哭闹都用“交易式”教育?难怪孩子总不能养成良好习惯!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家长要懂得'习惯回路'是关键
一个孩子沉迷电子屏幕的6个原因,不是游戏,不是自控力,而是…
谁说不能给孩子物质奖励?经济学来告诉你真实答案!
告诉孩子这一点,胜过任何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