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己亥新年话猪卣

猪年大吉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春之际,生肖交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己亥猪年,2019年1月30日到2月24日,上海博物馆在一楼大堂举办 “猪丰卣满迎新春”特展,为大家带来这件造型特殊的珍贵青铜器——猪卣的首展,恭祝大家猪年大吉!



上海博物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冶炼厂征集到一件残缺的商代晚期青铜猪形卣,近年完成了修复。

这件猪卣高14.1厘米,口径9.1厘米,由两个相背的猪首合为丰满的器身,器盖在发现时就已经缺失,据口部非直立而与器身为同一弧度的样式推测,器盖与器身扣合后当浑然一体。

猪首双耳向上竖起,鼻子向下略卷起,还隐藏着一对鼻孔,嘴部狭长,两边角上咧。腹下设有四个蹄足,蹄端各朝前方。颈部两侧置如意头形桥钮,提梁亦缺失。腹部满饰精丽的云纹,并由婉转流畅的羽状纹勾勒,这种纹饰结构在青铜器装饰上并不常见,甘肃灵台白草坡1号墓出土的父丁角也装饰了此类纹饰。

卣身两侧的纹饰基本对称,在腹部下端的纹饰连接处装饰有蝉纹。


青铜卣是比较重要的商周青铜礼器,出土于规格比较高的墓葬中。

卣作为器名常见于殷墟甲骨卜辞、西周金文以及先秦文献,卣虽然为先秦酒器名,但青铜器中从没有发现过自名为卣的器物,即卣是没有自名的。现在称为“卣”的青铜器的定名,始于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但此“卣”是否为先秦所称之卣,至今并无确证,只是由于沿用千年而约定俗成。

卣常见的造型为敛口,鼓腹,下接圈足,颈部两侧有提梁,设盖,盖上置钮。

另有一类不太常见的鸟兽形卣,此类器物是否为卣,尚有争议,但大多数学者还是把它归入卣形器中。

鸮卣是鸟兽形卣中的主要造型,鸮卣形制近似椭圆形,一般器身的两侧各为一只猫头鹰的形象,犹如两鸮相背。盖多为两只鸮首相合,四足亦设计为鸮足。

鸟兽形卣中的虎形卣数量极少,只发现了两件,但造型颇为奇特,虎为雄踞状,前爪攫一人。猪卣的造型结构与鸮卣相同,为两猪首相背,迄今仅发现此例,因此这是一件稀有珍贵的青铜器。


除猪卣之外,还有几件青铜器,其造型题材亦为猪的形象。

如1981年湖南湘潭九华船形山出土的商代晚期猪尊,装饰有圆目深凹的圆形瞳孔,长嘴微张,獠牙尖长。背脊鬃毛挺拔,四肢刚健,臀腹浑圆,腹后侧下部还有显示性别特征的凸起。盖面设有一小立鸟。猪首饰有云雷纹,盖面、颈部、腹部以及臀下部均饰有鳞片纹,这是长江流域青铜文化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四肢部分装饰龙纹,前腱龙首朝上,长尾上卷,在龙首与卷尾之间还置一小龙;后腱龙首朝下,龙角作比较少见的分歧状样式。四蹄侧后方均有小乳突。腹部前后横穿一对圆管,可作穿绳或棍用于抬举。

2000年山西侯马晋侯墓地113号墓也出土了一件猪尊,猪体硕壮,吻部略上翘,嘴角出獠牙,双耳斜耸,背脊有鬃一道,尾上卷。猪背上有圆形口,上有盖,盖有圈形捉手。器腹中空,在颈部与猪首相隔。盖沿有目雷纹一周,器腹两侧饰圆突的火纹,外有平凸的变形兽纹一周。

此外,《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中著录了一件春秋晚期的青铜猪形器,器身饰镂空的蟠龙纹。


家猪是由野猪经长期驯化演变而来的;基因研究结果同样认为,家猪也是在多地区被分别驯化成功的。

中国境内最早的家猪骨骼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500年至8000年。考古出土的家猪骨骼表明,到了距今4000年左右,家猪已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猪自古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肉食来源。2003年至2004年,考古工作者对安阳孝民屯商代晚期遗址的考古发掘,获取了大量的动物骨骼,在鉴定出的哺乳动物骨骼中,猪占了百分之四十多,由此可见猪为孝民屯殷商居民的主要肉食消费对象。直到今日,猪肉还是主要的肉食,2017年中国大陆的猪肉消费量约为5487万吨,接近全球猪肉消费量的一半。

猪作为六畜之一,成为十二生肖最后一个动物,值此农历己亥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将丰润、圆满的猪卣呈现给各位朋友,恭祝大家富足安康、猪年大吉!


撰文:秦   彤

摄影:张旭东

编辑:丁唯涵

拓片:李孔融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猪形青铜器漫话
中国古代酒器欣赏 (图)
中国青铜艺术鉴赏(一)夏商时期
商周时期的青铜象尊
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 张琪悦
文物系列 | 如此禽兽!原来你是酒坛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