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10外保内贷登记

8.10外保内贷登记

主要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32号)。

2.《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发布〈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的通知》(汇发〔2014〕29号)。

3.《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发布〈金融机构外汇业务数据采集规范(1.1版)〉的通知》(汇发〔2016〕22号)。

4.其他相关法规。

审核原则

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办理外保内贷登记应把握的原则如下:

1.外保内贷是指担保人注册地在境外、债务人和债权人注册地均在境内的跨境担保。

2.境内非金融机构从境内金融机构借用贷款或获得授信额度,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前提下,可以接受境外机构或个人提供的担保,并自行签订外保内贷合同:

1)债务人为在境内注册经营的非金融机构。

2)债权人为在境内注册经营的金融机构。

3)担保标的为本外币贷款(不包括委托贷款)或有约束力的授信额度。

4)担保形式符合境内、外法律法规。

未经批准,境内机构不得超出上述范围办理外保内贷业务。

3.外保内贷业务发生境外担保履约的,境内债务人应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短期外债签约登记及相关信息备案手续。在境内债务人偿清其对境外担保人的债务之前,未经外汇局批准,境内债务人应暂停签订新的外保内贷合同;已经签订外保内贷合同但尚未提款或尚未全部提款的,未经所在地外汇局批准,境内债务人应暂停办理新的提款。

4.担保人为第三方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物权担保,构成外保内贷的,应当按照本操作指引办理担保登记手续,并遵守相关规定。

5.担保人、债务人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担保履约义务确定发生的情况下签订跨境担保合同。担保人、债务人和债权人可按照合理商业原则,依据以下标准判断担保合同是否具备明显的担保履约意图:

1)签订担保合同时,债务人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清偿能力或可预期的还款资金来源。

2)担保项下借款合同规定的融资条件,在金额、利率、期限等方面与债务人声明的借款资金用途是否存在明显不符。

3)担保当事各方是否存在通过担保履约提前偿还担保项下债务的意图。

4)担保当事各方是否曾经以担保人、反担保人或债务人身份发生过恶意担保履约或债务违约。

6.非银行金融机构参照本项操作指引办理相关业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7.中资非金融机构及选择宏观审慎管理模式的外商投资企业因外保内贷履约形成的对外负债,应直接占用该企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因此造成企业外债超出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按未经批准擅自对外借款进行处理。

8.选择“投注差”模式的外商投资企业因外保内贷履约形成的对外负债,其未偿本金余额不得超过其上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数额。超出上述限额的,须占用其自身的外债额度;外债额度仍然不够的,按未经批准擅自对外借款进行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境外主体为境内公司债券提供担保的相关...
跨境担保新规下外汇登记实务操作案例分析
内保外债和内保外贷有什么关系?
大成律师事务所                200623
【独家释疑】汇发3号文 分手费支付
融资租赁外汇相关问题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