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元时间针法治疗失眠症

01


明医小传

陈进法(1950—),男,副主任医师。师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名老中医李润民,继承其辨舌针治、循经取穴、主配分明、重巨缪刺、快进浅刺等针刺经验。从医40余年,临床擅长运用多种中医全息诊断法如舌诊、脉诊、目诊、耳诊、手诊等,结合运用辨病、辨证、辨经、辨时、辨穴等法,集预防、保健、康复、心理疏导、临床治疗于一体,善于运用自创多元时间针法,治疗各种内、外、妇、儿疑难杂症,如帕金森病、失眠症、抑郁症、颈肩腰腿痛、难治性腹水等,疗效显著。
02


绝技揭秘

一、技术渊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针灸科老中医李润民先生,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事针灸45年,针法别具一格,疗效显著,陈进法有幸跟随李润民伺诊多年,总结其针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注重整体观念,擅长辨证论治;重视四诊合参,精于辨舌针治;注重经络学说,长于循经取穴;取穴少而精当,主穴配穴分明;注重穴位效能,增扩主治范围;活用巨刺缪刺,左右交替针刺;用针短,针刺浅,进针快,手法轻;治疗病种较广,攻治疑难杂症。陈氏在此基础上,根据《内经》理论,经过临床实践总结经验,并融合古代多种时间针法,创立“多元时间针法”,在临床上以此治疗多种疑难疾病,如帕金森病、失眠症、抑郁症、颈肩腰腿痛、难治性腹水等,效果较好。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时间节律的记载。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十二时辰的变化,即昼夜的更替。一日分四时,旦应春,与肝对应;午应夏,与心对应;黄昏应秋,肺与之对应;夜半似冬,肾与之对应;脾属土,旺于四时。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交替。《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曰:“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输;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意思是说,井之经气深藏,应冬之潜藏;荥之经气初动而微,应春之发生;输穴气盛,应夏之生长;经穴经气正盛,应长夏之繁茂;合穴气敛,应秋之肃降。五输穴经气出入与四季相通,故针刺的最佳时间应根据四季而易。在不同的时间分别针刺五输穴,就能起到同步调节经气活动的作用,这是中医子午流注针法的雏形。

多元时间针法在传统子午流注针法的基础上,融传统针刺方法、多种古代时间针法、全息诊疗法于一身,将辨病、辨证、辨经、辨时、辨穴相结合,在穴位三维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和生命维,扩大了穴位的治疗范围。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如下特点:①整体论治,多元辨证;②取穴精少,配伍精当;③进针轻浅,重在调气;④开穴灵活,首开时穴;⑤巨刺缪刺,左右互取。

多元时间针法,其本意是选择不同时间,针刺不同穴位,具有不同效应,以利提高针刺疗效。其意义是用现代科学来研究探讨时间、人体、针灸三者之间的本质联系,寻求最佳时间针灸。其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气血循环流注”以及“气血应时而旺”为基础理论,按照人体生物节律性的特点,结合阴阳、五行、八卦、时辰等多种元素,并综合子午流注纳子法、简易流注荥输针法、全息疗法等多种时间针法,选取十二经脉特殊经穴作为首开时穴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特定的时间针法。其以“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将各种时间针法融于一身,这样可以保证随时都有与病证相应的开穴。

开穴后一般按十二经脉流注顺序或后天八卦顺序进行针刺,选穴大多为特定穴,如五腧穴、八脉交会穴、原穴、络穴、合穴、八会穴等,每一条经脉选23个穴,以肘膝关节以下穴位为主,一般不超过32个穴,运用左右交叉的巨刺与缪刺法,只行一侧针刺,一般针刺健侧为多,兼顾十二经脉,通过穴位不同顺序的排列组合,调整十二经脉的阴阳虚实。

多元时间针法对任何疾病治疗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各经所主时辰开穴,对本经、本脏腑及与之相关的病理证候,均有较显著的作用。一般对有明显病理变化节律的、病变具有轻重昼夜改变的病证以及发作时间较长、不限于一个时辰的定时发作性病证效果较好。由于陈氏临床运用多元时间针法治疗失眠症病案较多,且有学生专门做过临床病例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多元时间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结果证实多元时间针法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积分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法。

二、适应病证

各类顽固性失眠。

三、操作方法

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通常选取该时辰气血旺盛经脉上的特定穴作为首开时穴,再按照十二经脉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的气血循行顺序,依次选取各经脉的特定穴进行针刺。
时辰经脉时穴表

03000500寅时

手太阴肺经

列缺

05000700卯时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07:000900辰时

足阳明胃经

足三里

09001100巳时

足太阴脾经

公孙

11001300午时

手少阴心经

神门

13001500未时

手太阳小肠经

后溪

15001700申时

足太阳膀胱经

申脉

17001900酉时

足少阴肾经

照海

19002100戌时

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

21002300亥时

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

2300100子时

足少阳胆经

足临泣

01000300丑时

足厥阴肝经

太冲

若患者的就诊时间在上午700900,此时胃经气血旺盛,则可首选足三里作为首开时穴,然后依次选取三阴交、神门、腕骨、后溪、飞扬、申脉、照海、太溪、内关、外关、足临泣、阳陵泉、太冲、尺泽、列缺、曲池、合谷进行治疗,每次仅针刺一侧肢体,疗程中一般左右交替进行针刺。肝郁化火者,太冲之后加行间;痰热内扰者,足三里之后加丰隆;心脾两虚者,三阴交后加内关旁刺;心火上炎者,神门后加通里;有胃火者,足三里后加内庭;瘀热明显者,三阴交后加商丘、公孙。针具为0.25mm×25mm华佗牌套管针,快速进针,进针深度约1015mm,采取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四、理论阐释
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使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中断,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的一种症状,属于睡眠障碍和伴有精神神经性疾病的睡眠障碍中的一种亚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轻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入睡后易被惊醒、多梦,醒后不能再入睡,重者整夜不能入睡,常伴有头痛、头晕、健忘、乏力、幻听等症状,长期失眠会导致焦虑、抑郁、生活质量下降。
中医学常称失眠症为“不寐”“目不瞑”“不得卧”,认为是由于人体阴阳气血失衡导致的阴不敛阳、阳不入阴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古代医家从“天人合一”“整体辨证”的角度提出人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应该保持一致,人类须遵守“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自然规律,才能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健康体魄,顺之则生,逆之则害,这与西医学研究的“昼夜节律”不谋而合。由于“睡眠觉醒”节律遵循生物内环境的调控,并且需要外界授时因子的刺激,才能保持规律,故认为失眠症主要由于人体阴阳消长规律与大自然相背造成。这种与时间相关的节律失调性疾病,非常适合运用多元时间针法进行调治。
关于多元时间针法治疗失眠症的开穴与选穴,规律中又有一定灵活性。
首先是开穴,即为针刺治疗的第一穴,对于多元时间针法而言尤为重要,应以缓解症状、治愈疾病为首要原则,强调病证“主经”与“开穴”的统一。开穴的选择面较广,除了最常见的代表时穴外,另有该经原穴、对应经脉代表时穴或原穴、同名经代表时穴或原穴、八法穴、通用时穴足三里,或合谷全息区穴几种可选。一般患者来治疗的时间比较随机,我们无法控制,就需要经过全局通盘考虑,以选取针对病证的最佳穴位开穴。比如上述提到的就诊时间在上午700900的失眠症,此时胃经气血旺盛,如果是个“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患者,病证与循行经脉正好统一,选择胃经代表时穴足三里开穴为上,但若是个心悸惊惕失眠症患者,则需考虑用与胃经对应的晚上19002100经气最旺的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开穴,由于内关既是心包经代表时穴,又为八法穴,故选择内关开穴。
其次是选穴,要与病证、治法、时间相宜。先开时穴,再选病穴,后取配穴。一般按十二经脉循行顺序辨证取穴,前后选穴,形成对穴。首尾两穴,互相呼应,首尾相贯,穴位对应,经脉联通,功效对证。在掌握多元时间针法按时开穴的同时,必须重视疾病辨证分型论治,辨证时最好从十二正经病变以及奇经八脉病变两方面考虑。比如上述失眠症的治疗,开完穴后即按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依次取穴针刺,每条经脉所取穴位均为肘膝关节以下的常用特定要穴,如原穴、五腧穴、八脉交会穴、络穴、郄穴等,涵盖寒热虚实补泻作用,如小肠经上选后溪偏温,补虚为主,温阳通督效佳;腕骨偏凉,泻实为主,清利湿热效佳。此外,治疗失眠症时应注重安神穴位的选用,比如合谷、足三里、内关、神门、通里、申脉、照海,均有一定的镇静、宁心、安神之效。
上述治疗失眠症用足三里开穴后,按十二经脉循行路线,接脾经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补全身阴,与足三里相配,可扶正祛邪治诸病。后接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原穴,可调和阴阳,宁心安神。后接手太阳小肠经腕骨穴及后溪穴,其中腕骨为原穴,可清心除烦;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可宣通阳气,宁心安神。后接足太阳膀胱经飞扬穴及申脉穴,飞扬为络穴,可联络五脏六腑背俞穴,以宣通经气,舒筋活络;申脉为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可调谐阴阳,镇静安神。后接足少阴肾经照海穴及太溪穴。照海为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与申脉相配可平衡阴阳,交通心肾,养心安寐;太溪穴为肾经原穴,可滋肾益精,交通心肾。后接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且为心包经络穴,可引火归原,宁心安神。后接手少阳三焦经外关穴,为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且为络穴,与内关相配可调和阴阳,疏利三焦。后接足少阳胆经足临泣穴及阳陵泉穴。前者为足少阳胆经输穴,亦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与外关相配可和解少阳经气;后者为胆经合穴,又为八会穴中的筋会穴,与足临泣相配可调理气机,平肝息风。后接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原输穴,与阳陵相配,可调肝利胆,疏肝解郁。后接手太阴肺经尺泽穴与列缺穴。前者为肺经合穴,与太冲相配可益肺涵木,调节升降;后者既是肺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可交通阴阳。后接手阳明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与合谷穴。前者为合穴,后者为原穴,两者相配可调和营卫,且合谷为四总穴,本身可调节全身整体功能,镇静安神。足三里为针刺第一穴,合谷为最后一穴,两者均为阳明经穴,首尾呼应,如环无端。
在注重子午流注理念的同时,也需重视辨证论治,陈氏一般在针刺过程中注重观察舌象变化进行辨证选穴。如在针太冲穴后观察舌象,舌边较红,说明肝郁化火,加刺肝经荥穴行间,以清肝泻火;针足三里穴后观察舌象,见舌胖苔白或黄腻,为痰热内扰,需加刺胃经丰隆穴,该穴为胃经络穴,与足三里相配,可清热健脾化痰,若痰湿重者,可行丰隆穴齐刺;针刺三阴交后,观察舌象,若见舌体舌尖偏淡,或兼有齿痕,为心脾两虚,三阴交后加内关旁刺,加强健脾养心之效;刺三阴交穴后观舌象,若见舌紫或有瘀点,舌下络紫,说明瘀热明显,于三阴交后加刺商丘、公孙。商丘为脾经经穴,公孙为脾经络穴,且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可凉血活血,化瘀通络。刺神门穴后,观舌象见舌尖红,说明心火较旺,神门穴后加刺通里,为心经络穴,可清心安神。
《灵枢·本输》讲:“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总之,以值时经为中心,按时间条件开穴,是端本澄源一通百达的治疗方法,可起事半功倍之效。选穴贯穿十二经脉,顾及整体,辨证论治,知常达变,灵活变通,是用针“活”的灵魂。

五、注意事项

多元时间针法的临床应用,不能离开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必须在按时开穴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结合穴位主治功能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流注针法效能。

六、典型病案1

患者:夏某,女,38岁。

初诊时间:20171227日。

主诉:夜寐欠佳3个月余。

病史摘要:患者精神尚可,面色少华,近3个月事多,比较劳累,夜寐欠佳。纳食尚可,食入胀少,压力大时,容易心烦。既往有卵巢囊肿手术史,生育时有大出血现象。产后月经量少,经色偏暗。既往有子宫肌腺症,但无痛经。大便通畅。舌苔薄黄,舌尖偏红,舌边偏暗,舌下稍瘀,脉细。

西医诊断:睡眠障碍,卵巢囊肿,疲劳综合征。

中医诊断:不寐。

辨证:肝脾不和。

治法:调和肝脾,宁心安神。

针刺选穴:申时开穴,针右侧。合谷、太冲、行间、鱼际、丰隆、内庭、商丘、三阴交、神门、通里、腕骨、飞扬、太溪、照海、内外关、足临泣、阳陵泉、尺泽、曲池、足三里。留针30min

二诊:近周夜寐好转,精神还好,面色少华,胃纳一般,食入不胀,心情尚可,心烦少些,疲劳好些,有时颈腰会酸,大便通畅,月经量少,经色偏暗。舌苔薄黄,舌质偏红,脉细。继续治拟调和肝脾,申时开穴,针左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神门、通里、腕骨、后溪、申脉、飞扬、太溪、照海、内关、支沟、外关、足临泣、阳陵泉、太冲、行间、尺泽、列缺、丰隆、公孙、商丘、鱼际、曲池、手三里。留针30min

三诊:精神还好,面色少华,夜寐入睡好,一觉能睡到天亮,唯晨起腰酸,稍作活动则缓解,二便正常,疲劳减少,心烦亦少。继以调和肝脾为主,申时开穴,针右侧。合谷、太溪、尺泽、手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神门、通里、后溪、腕骨、飞扬、照海、内关、支沟、外关、足临泣、阳陵泉、太冲、列缺。留针30min

效果:一诊后不寐即好转,二诊后已能一觉睡到天亮。

按:此案患者因夜寐欠佳前来就诊,诉因事多劳累心烦而夜寐欠安,舌苔薄黄,舌尖偏红,舌边偏暗,舌下稍瘀,脉细,可辨为因肝脾不和而导致的虚证不寐。患者申时就诊,为足太阳膀胱经经气最旺盛的时间段,因考虑到患者不寐属肝郁脾虚引起,适合用“开四关”法,故行右侧针刺,用合谷全息区穴进行开穴,合谷接太冲可开四关,调畅气机,解郁安神,然后按照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依次针刺,选穴中用鱼际是由于其有癥瘕。鱼际有消瘤作用,用内庭、通里是因其舌尖偏红有心胃之火,内庭可泻胃火安心神。二诊申时来诊,睡眠明显改善,心情尚可,心烦少些,但胃纳一般,说明肝郁已有所改善,但脾虚尚有,换针刺左侧,还是以合谷开穴,后接足三里以补脾胃之虚,因本月月经量少且色暗,舌质偏红,故认为有瘀热,用公孙、商丘清热活血化瘀。三诊时睡眠已大大改善,能一觉到天亮,但是晨起腰酸,认为在肝脾不和的同时兼有肾虚,故用合谷开穴,后接太溪、尺泽以补肾填精,治五般腰痛。

03


临床体悟

时上有穴,穴上有时;以穴定时,以时定穴。
陈氏在临床运用多元时间针法时,比较注重确定具有最佳针刺时机的穴位,按时针刺,利用穴位最佳治疗时机。重视穴位主治功效的同时,又注重穴位应用的最佳时间。将穴位主治与时间因素有效相结合,既可利用穴位功用、主治特性,又可利用穴位时间效用。时间效用,可在针刺时间上赋予穴位新意,其原有的主治功效可增强,原有应用范围可扩大。比如络穴的主要作用是扩大经脉的主治范围,既能发挥穴位时效作用,又可发挥穴位与病证相符的功效,往往临床效果更佳,可见时间因素有时可扩充穴位功效,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对于节律失常性疾病,需注重选择有促进增加机体功能活动和物质作用的穴位。针刺时间选择在机体生理节律峰值或谷时,可促进节律复常,或者增幅。比如,足三里辰时开穴效最佳;辰时针足三里降血脂作用明显;巳时针商丘清脾热效佳;午时泻心经子穴神门,配太溪治心火偏旺,肾阴不济;未时治呃逆,可选太冲、内关;肾脏泌尿功能在1517点最强,针列缺、飞扬、太溪、照海效佳;酉时针太溪可取得调节阴阳的最好效果;酉时肾经旺盛,针足三里配太溪,天干相合,增效显著等。
总之,按时取穴针刺存在独特功效,逢时与辨证结合,更具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杰.多元时间针法治腹水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增刊):7273.

2]王磊,黄荣高,陈进法,等.多元时间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2324):297300.

3]张鹏,李雁鹏,吴惠涓,等.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5):324335.

文章来源于《海上明医临证精粹》,本篇作者:黄兰英,汪存洲,周丽芳,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图片来源于Pixabay,由海上杏林寻珍编辑整理,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不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文中涉及治疗,仅供学习参考,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针高级版灵穴针法
子午流注开穴法:神奇的时间针灸法!
学会概况
针刺手法怎样练?国医大师贺普仁分享经验!(必看)
子午流注针法临床应用(1)
15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_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