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融合技术驯化栽培野生名贵食用菌台蘑和银盘蘑菇的方法
专利名称:用融合技术驯化栽培野生名贵食用菌台蘑和银盘蘑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食用菌的驯化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融合技术驯化栽培野生台蘑和银盘蘑菇的方法背景技术台蘑和银盘蘑菇是产于山西省著名佛教旅游胜地五台山地区和新兴生态旅游区管涔山的名贵野生食用菌的统称,以其浓郁的香味和纯天然高品质闻名于世,分布于海拔2000-2800米高度的山坡草地和落叶松及云杉林带。主要生长在湿润多雨的7-9月份,这两类蘑菇多属口蘑科,主要包括白桩菇(Leucopaxillus candidus)、大白桩菇(L.giganteus)、大杯伞(Clitocybe maxima)、肉色杯伞(C.geotropa)、香杯伞(C.odora)、粉紫香蘑(Lepista personata)、肉色香蘑(L.irina)、紫丁香蘑(L.nuda)、直柄銛囊蘑(Melanoleuca strictipes)、銛囊蘑(M.cognata)、条柄銛囊蘑(M.grammnopodia)以及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和杨树口蘑(T.populinum)等10多种菌种。近年来,由于林区生态资源未进行很好的保养和营造,无人管理,再加上农民进行长期的无序采收,导致天然台蘑和银盘蘑菇产量低、质量差,菇圈严重缩小退化甚至消失。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选育和驯化栽培,几年内,我省的这一珍贵的地方资源将会被破坏贻尽而消失。
长期以来人们对台蘑和银盘蘑菇的人工栽培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从传统的驯化方式和工作思路出发,而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台蘑和银盘蘑菇这一野生名贵食用菌的驯化栽培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原生质体单双核体非对称融合技术驯化栽培台蘑和银盘蘑菇的方法。经驯化的台蘑和银盘蘑菇菌种可在室内进行菌丝体的大量培养后,在五台山管涔山野外林区播种栽培,既保持了原有菌种的自然特性和风味,又可大面积人工栽培,大幅度提高了台蘑和银盘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方案实现的,一种用融合技术驯化栽培野生台蘑和银盘蘑菇的方法,其特征是以所驯化菌种台蘑和银盘蘑菇的双核体原生质体作为供体,与具有所需优良特性菌种凤尾菇(Pleurotussajor-caju)的单核体原生质体作为受体融合,从而选育出易于人工培养的所驯化的野生台蘑和银盘蘑菇菌株,主要步骤(1)收集受体菌株收集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的凤尾菇子实体,收集担孢子,进行单孢分离,UV处理孢子液,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体作为受体菌株;(2)收集供体菌种采集分离台磨和银盘蘑菇的新鲜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组织分离得到纯菌种双核菌丝体作为供体菌株;(3)原生质体分离将受体菌种和供体菌种分别进行菌丝体培养和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供体菌种的双核体原生质体经过60℃、5分钟的高温灭活后与带有遗传标记的受体单核体原生质体融合;(4)受体的原生质体与供体灭活原生质体融合后,再生,通过选择性培养基选出融合子再生菌株;(5)将再生菌株进一步培养、分离、筛选,得到恢复活性获得新的生理和生态特性的供体菌株,从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的台磨和银盘蘑菇新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在实验室进行母种培养、原种培养、栽培种培养,最后进行菌丝体的菌袋生产。
(6)将培养的菌丝体在适宜的季节播种在五台山、管涔山适宜于台磨和银盘蘑菇生长的林区,当年8-10月份即可采集生长出的大量台蘑和银盘蘑菇子实体。
本发明选用产量高,生态条件要求粗放,易于栽培的食用菌凤尾菇作为受体,而将驯化的台磨和银盘蘑菇的菌种作为供体进行原生质体的融合,使驯化的野生食用菌种的基本遗传物质在受体菌株内得以表达,进行正常分裂,繁殖,经过几代以后供体的双核体重新分离出来,从而筛选出既保持了供体的基本遗传特性而又获得受体的一些优良特性的新菌株。也就是说获得了一种既保持台磨和银盘蘑菇供体菌株子实体质量高、风味独特等基本遗传特性,又获得了凤尾菇受体菌种生长快、栽培条件粗放、温度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特性。
本发明所述的受体菌种选用凤尾菇,进行驯化的供体菌种为五台山和管涔山的名贵野生食用菌台磨和银盘蘑菇。
本发明所述的培养基1、完全培养基(CMA)硫酸镁0.5克;磷酸二氢钾0.46克;磷酸氢二钾1.0克;蛋白胨2.0克;酵母膏2.0克;葡萄糖20克;HCI 0.005毫升;琼脂20.0克;水1000毫升。
2、组织分离培养基CMA+2%驯化菌种产地土壤;3、基本培养基(MMA)硫酸镁0.5克;磷酸二氢钾0.46克;磷酸氢二钾1.0克;天冬酰胺2.0克;葡萄糖20.0克;HCl 0.12毫升;水1000毫升。
4、渗透压稳定完全培养基(OCMA)CMA+0.6mol/l硫酸镁5、渗透压稳定基本培养基(OMMA)MMA+0.6mol/l硫酸镁6、菌袋栽培料(SWS)80%.杂木屑;16%夫皮;石膏粉2%;驯化菌种产地土壤2%;水65%。拌匀,装入16×32厘米的聚丙烯袋,每袋装湿料850克。121℃,高压灭菌2小时。
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1、利用原生质体单双核融合杂交的方法,从改变驯化栽培品种本身遗传和生理生态特性的角度着手,可大大缩短驯化时间。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目的地改变野生菌种的生理特性和遗传特性,增加其对生态条件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产量。
2、采用灭活双核体原生质体作为供体,既避免了远缘融合中细胞核的不亲和性和融合率低、融合子不稳定的难题,又省去了诱变筛选遗传标记的繁复工作,避免了不良突变给育种工作带来的困忧,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融合率。
3、加快了驯化过程,这种新的菌株经过进一步的选育培养,在1-2年内即可完成选育驯化,获得大量的台磨和银盘蘑菇子实体,3年内达到商业化栽培的目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实施例以大白桩菇(台蘑和银盘蘑菇主要品种之一)的驯化为例1、凤尾菇菌株收集选择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的凤尾菇子实体收集担孢子,UV处理孢子液,进行单孢分离,筛选出Prol.营养缺陷型突变体作为受体菌株。
2、大白桩菇菌种采集五台山管涔山采集大白桩菇新鲜子实体,使用组织分离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组织分离培养,得到双核体纯菌种作为供体菌株。
3、原生质体分离凤尾菇菌株和大白桩菇菌株的菌丝体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分别得到106个/ml以上的纯原生质体,将供体菌种的原生质体60℃,处理5分钟,得到灭活供体。
4、原生质体融合将受体的原生质体与供体灭活原生质体融合、再生,融合剂为30%的PEG,再生培养基为OCMA和OMMA,在OMMA上选出再生菌株。
5、将再生菌株在组织分离培养基上培养,,选出具较快生长速度的供体菌株,在实验室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栽培袋培养。所用培养基均在常规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驯化菌种产地2%的土壤6、每年6月份,在雨季来临之前,在五台山和管芩山适宜大白桩菇生长的林区播种培养好的菌袋菌丝体。一般选择林荫地腐殖质较厚的地方挖20厘米见方的土坑,将脱去塑料袋的大白桩菇菌丝体埋入土坑,上面覆盖1厘米左右的腐殖土即可。
7、7月底到9月底即可在播种的林地采集到大量的大白桩菇子实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用融合技术驯化栽培野生名贵食用菌台蘑和银盘蘑菇的方法,其特征是以所驯化的野生名贵食用菌菌种的双核体原生质体作为供体,与具有所需优良特性的易于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菌种的单核体原生质体作为受体融合,从而选育出易于人工培养的野生名贵食用真菌新菌株,具体步骤(1)收集受体菌株收集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的凤尾菇子实体收集担孢子,进行单孢分离,UV处理孢子液,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体作为受体菌株;(2)收集供体菌种采集分离台磨或银盘蘑菇的新鲜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组织分离得到纯菌种菌丝体作为供体菌株;(3)原生质体分离将受体菌种和供体菌种分别进行菌丝体培养和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供体菌种的双核体原生质体经过60℃、5分钟的高温灭活后与带有遗传标记的受体单核体原生质体融合;(4)受体的原生质体与供体灭活原生质体融合后,再生,通过选择性培养基选出融合子再生菌株;(5)将再生菌株进一步培养、分离、筛选,得到恢复活性获得新的生理和生态特性的供体菌株,从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台磨或银盘蘑菇新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在实验室进行母种培养、原种培养、栽培种培养,最后进行菌丝体的菌袋生产。(6)将培养的菌丝体在适宜的季节播种在五台山、管涔山适宜于台磨或银盘蘑菇生长的林区,当年8-10月份即可采集生长出的大量台蘑或银盘蘑菇子实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融合技术驯化栽培野生名贵食用菌台蘑和银盘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体菌种选用凤尾菇,供体菌种为五台山和管涔山的名贵野生食用菌台磨或银盘蘑菇。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用融合技术驯化栽培野生名贵食用菌台蘑和银盘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由下列组份构成,组织分离培养基、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和大量培养菌丝体的栽培袋培养料均在常规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2%的驯化菌种产地土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用融合技术驯化栽培野生名贵食用菌台蘑和银盘蘑菇的方法,其特征是以所驯化菌种台蘑和银盘蘑菇的双核体原生质体作为供体,与具有所需优良特性菌种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 auct.non Sing.)的单核体原生质作为受体融合,从而选育出易于人工培养的所驯化的野生台蘑和银盘蘑菇菌株。本发明选用产量高,生态条件要求粗放,易于栽培的食用菌凤尾菇作为受体,而将驯化的台磨和银盘蘑菇的菌种作为供体进行原生质体的融合,使驯化的野生食用菌种的基本遗传物质在受体菌株内得以表达,进行正常分裂、繁殖,经过几代以后再从受体菌株内将供体的双核体重新分离出来,从而筛选出既保持了供体的基本遗传特性而又获得受体的一些优良特性的新菌株。
文档编号C12N15/02GK1442480SQ03111970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0日
发明者李程才, 梁枝荣, 张池堂, 李兆宁, 韩博 申请人:李程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用菌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蘑菇生产的规模与效益
食用菌菌种
用小麦如何配制双孢蘑菇菌种?
喜讯传来!浙江庆元县一野生菌种驯化栽培喜获成功
综合搜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