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稻虫害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597ed80100ti0q.html(2011-09-26 )
1、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成虫
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                                                        不同龄期幼虫为害造成的虫苞
 
 
 
稻纵卷叶螟白卵块                稻纵卷叶螟黑卵块              稻纵卷叶螟茧           化蛹于叶片内
 
稻纵卷叶螟为害状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典型的迁飞性害虫,也是对水稻危害最为严重的主要害虫之一,长江中下游一年发生4—6代,常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迁入,以7—9月为主害期,主要为害迟熟早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成虫有趋光性、栖息趋荫蔽性和产卵趋嫩性。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猖獗发生。第三代开始蛾峰次多,盛蛾期长,发生量大,为害重。
防治方法:1、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使水稻生长健壮、整齐;2、做到前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提高水稻抗虫能力并缩短为害期;3、根据病虫情报,在卵孵高峰期用田园卷宝、第一宽、维首、集琦强捕、虫酰肼、冲克等进行喷雾防治。当虫量较大或世代重叠严重,一次尚不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为害时,过5—7天再用药一次。稻纵卷叶螟为叶面害虫,应以弥雾或细喷雾为佳。施药时间一般以早、晚两头为好。如遇阴雨天气必须在雨停抓紧用药,不能延误。
2、二化螟
 
二化螟成虫                                                            二化螟成虫背腹面观
 
二化螟蛹(背面)                                                    二化螟蛹(腹面)
 
二化螟初孵幼虫淡褐色,二龄以上幼虫在腹部背面有5条棕色纵线
     
    
二化螟白卵块和黑卵块,卵常产于叶鞘或基部叶片
 
 
二化螟幼虫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二化螟幼虫孕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      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鞘
 
 
二化螟幼虫为害造成白穗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3龄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为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成虫趋光性强,喜选择植株较高、剑叶长而宽、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的稻株产卵。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成以上。国内各稻区均有分布,较三化螟和大螟分布广,但主要以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发生较重,近年来发生数量呈明显上升的态势。
防治方法:1、对二化螟的防治,采取“狠治一代,重视二、三代,挑治四代,把螟损失降到最低允许水平”的策略。2、及时处理越冬稻草,对菰遗株应在冬季齐泥割除并集中烧毁或沤肥;对冬闲田、机割田在越冬代二化螟化蛹高峰期及时翻耕灌水淹没稻桩,消灭越冬幼虫和蛹。3、在一般年份蚁螟孵化高峰后5天内打药防治枯鞘和枯心苗;在各类型稻田的孵化始盛期到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4、在分蘖期孵化高峰后5—7天,当每亩有枯鞘团100个或枯鞘株率1%—1.5%;在破口孕穗期,当株害率达0.1%时,应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正邦钻心炮、阿.唑、双扣、田园钻豹、第一宽、捷功、斩虫绝杀等药剂,于二化螟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防治,轮换交替使用,延缓抗性产生。用药时田间要有水层3—5厘米,药后保水5—7天以上,并要注意检查防效,以便及时补治。
3、三化螟
 
 
三化螟1到3龄幼虫体黄白到黄绿色,4-5龄虫体胖,黄绿色        三化螟成虫、蛹、卵块、越冬幼虫
 
 
三化螟引起的白穗                                                            三化螟为害状造成的枯心
三化螟食性单一,专食水稻,以幼虫蛀茎为害,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转株为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及“白穗”是其为害后稻株主要症状。幼虫在稻桩中滞育越冬,成虫有强烈趋光性,喜欢在生长嫩绿茂盛处于分蘖、孕穗至抽穗初期的稻田产卵,幼虫有转株为害的特性。冬、春季干旱,特别是越冬幼虫化蛹期干旱少雨,有利于幼虫越冬与化蛹,是第一代发生量大的预兆之一。
防治方法:采取防、避、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化学用药。用药适期除卵孵盛期与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相遇而必需用药之外,其余同二化螟相似,在卵孵盛期后至幼虫造成枯心或白穗之前用药。药剂同二化螟。
4、大螟
 
大螟成虫                                                                  大螟蛹
 
大螟幼虫体粗壮,3龄前幼虫,体背鲜黄色,3龄后变紫红色虫体胖,黄绿色
 
 
大螟分蘖期为害造成枯心         穗期为害茎秆,虫孔外排出大量虫粪       穗期为害穗轴
 
 
大螟为害叶鞘及叶枕部               大螟为害造成白穗                      大螟为害造成的较大蛀孔
大螟基本同二化螟。幼虫蛀入稻茎为害,也可造成枯梢、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及虫伤株。大螟为害的孔较大,有大量虫粪排出茎外,又别于二化螟。大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蛀孔大、虫粪多,且大部分不在稻茎内,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受害稻茎的叶片、叶鞘部都变为黄色。大螟有在田边稻丛上产卵习性,故近田埂5—6行水稻虫口密度较高,为害较重,而田中央虫口密度小,为害轻。因此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边较多,田中间较少,别于二化螟、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防治方法:早春前处理稻茬及其他越冬寄主残体。在大螟卵盛孵前进行除稗,并铲除田埂杂草。一般可在防治二化螟时进行兼治,但必须选择有兼治作用的药剂。当发生量较大时则需单独防治,以早栽早发的早稻、杂交稻以及大螟产卵期正处在孕穗至抽穗期或稻秆粗、叶大、浓绿的田块为重点防治对象田。当枯鞘率达5%或始见枯心苗时,以挑治田边6—7行水稻为主,掌握在1—2龄幼虫期用药,隔5—7天喷一次,一般防治2—3次。防治药剂可参照二化螟。
5、稻飞虱
1)褐飞虱
 
 
 
褐飞虱长翅型成虫            褐飞虱短翅型成虫         褐飞虱若虫                   褐飞虱高龄若虫
 
 
褐飞虱为害稻杆基部                                          褐飞虱群集在稻丛下部为害
 
 
褐飞虱为害造成枯秆                                      褐飞虱为害黄熟期稻谷造成倒伏
褐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喜温型害虫。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成、若虫一般栖息于阴湿的稻丛下部,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以26—28℃最适宜发生,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则有利于褐飞虱的发生为害。
对水稻的为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直接吸食为害: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基部,刺吸茎叶组织汁液。虫量大,受害重时引起稻株瘫痪倒伏,俗称“冒穿”,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②产卵为害:产卵时,刺伤稻株茎叶组织,形成大量伤口,促使水分由刺伤点向外散失,同时破坏疏导组织,加重水稻的受害程度。③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褐飞虱不仅是传播水稻病毒病——草状丛矮病和齿叶矮缩病的虫媒,也有利于水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的侵染为害。取食时排泄的蜜露,因富含各种糖类、氨基酸类,覆盖在稻株上,极易招致煤烟病菌的滋生。
2)白背飞虱
 
 
白背飞虱成虫                                白背飞虱若虫                         白背飞虱成虫群集为害
 
 
白背稻虱亦属长距离迁飞性害虫,其迁入时间一般早于褐飞虱。白背稻虱在稻株上的活动位置比褐飞虱和灰飞虱都高。成虫具趋光性,趋嫩性,生长嫩绿稻田,易诱成虫产卵为害;卵多产于水稻叶鞘肥厚部分组织中,也有产于叶片基部中脉内和茎秆中。若虫一般都生活在稻丛下部,位置比褐飞虱高。3龄以前食量小,为害性不大,4~5龄若虫食量大,为害重。白背稻虱的温度适宜范围较大,在30℃高温或15℃低温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对湿度要求较高,以相对湿度80—90%为适宜。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导致大发生。在水稻各个生育期,成、若虫均能取食,但以分蘖盛期、孕穗、抽穗期最为适宜,此时增殖快,受害重。
为害特点:以成虫和若虫群栖稻株基部刺吸汁液,造成稻叶叶尖褪绿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即形成所谓“冒穿”。穗期受害还可造成抽穗困难,枯孕穗或穗变褐色;秕谷多等为害状。
3)灰飞虱
 
 
灰飞虱成虫                                                                          灰飞虱若虫
 
 
灰飞虱成、若虫基部为害状                                                        灰飞虱在稻株上刺吸为害
灰飞虱在稻田的出现远比褐飞虱、白背飞虱早,有较强的耐寒能力,但对高温适应性差。成、若虫均以口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一般群集于稻丛中上部叶片,近年发现部分稻区水稻穗部受害亦较严重,虫口大时,稻株汁液大量丧失而枯黄,同时因大量蜜露洒落附近叶片或穗子上而孳生霉菌,但较少出现类似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虱烧”、“冒穿”等症状。灰飞虱是传播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多种水稻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的危害常大于直接吸食危害。
稻飞虱的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实施连片种植,合理布局,防止飞虱迂回转移为害。进行科学肥水管理,防止田间长期积水。浅水勤灌,适时烤田,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早稻收割前清除田边、沟边杂草。收割时,稻草随打、随挑、随晒,不堆放在田边。收割后,立即翻耕灌水,晚稻早插本田,采取田边喷药保护。
2、化学防治:早稻秧田平均每平方尺有成虫2只以上、晚稻秧田有成虫5只以上需进行防治,防治时期以成虫迁入期和卵盛孵高峰期为宜。药剂防治要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飞虱发生情况,采用压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代的策略,尽量考虑对天敌的保护,掌握在若虫二至三龄盛期喷药。本田当田间每百丛有稻飞虱1000—1500只,且以低龄若虫为主时,每亩用田园金久控100ml、蚜虱毕克100ml、汤普森噻嗪酮60g;当田间以高龄若虫为主时,每亩可用田园金级高位10g、海利尔锋锐100ml、北京吡蚜酮18g进行喷雾防治。注意农药交替使用,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6、福寿螺
 
 
以幼螺或成螺在稻丛基部或稻田土表下2—3厘米深处越冬,亦可在田边或灌溉渠、河道中越冬。耐旱力、繁殖力极强,近距离主要随水流传播,尤其是可随田水串灌扩散。
防治方法:可在福寿螺发生区的田块、沟渠放养鸭子。平时结合农事操作,见螺及卵块随即消灭,特别在春秋两季福寿螺产卵高峰期摘卵捡螺。当稻田每平方米平均有螺2—3头以上时,宜在成虫产卵前用药。药剂可选用每亩用螺尽75克拌5公斤泥沙或肥料撒施,或每亩用焚灭60克喷雾或拌5公斤泥沙或肥料撒施,施药后保持3—4厘米水层3—5天。
7、直纹稻弄蝶(稻苞虫)
 
 
稻苞虫成虫                                                              稻苞虫幼虫
 
稻苞虫幼虫                                                                    稻苞虫蛹
 
稻苞虫幼虫虫苞                                           稻苞虫幼虫吐丝黏合数叶成苞,并蚕食叶片
稻苞虫又名直纹稻弄蝶、苞叶虫。主要为害水稻,也为害多种禾本科杂草。幼虫吐丝缀叶成苞,并蚕食,轻则造成缺刻,重则吃光叶片。严重发生时,可将全田,甚至成片稻田的稻叶吃完。早期危害造成白穗减产,晚期危害大量吞噬绿叶,造成绿叶面积锐减,稻谷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低,严重减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稻苞虫危害,导致稻粒黑分病剧增,收获的稻谷中带病谷粒多,加工时黑粉不易去除,直接影响稻米质量,造成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该类害虫的虫口数量一般较低,除受害较重的局部地区外,一般无须专门用药防治,可以结合对其他害虫的防治进行兼治。但在虫口密度较大时应进行防治。(防治药剂可参照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防治),由于稻苞虫晚上取食或换苞,故在下午4点以后施药效果较好。施药期内,田间最好留有浅水层。
8、稻象甲
 
稻象甲成虫                                                                稻象甲为害造成孔洞
稻象甲成虫以管状喙咬食秧苗茎叶,被害心叶抽出后,轻的呈现一横排小孔,重的秧叶折断,飘浮水面。幼虫食害稻株幼嫩须根,致叶尖发黄,生长不良。严重时不能抽穗,或造成秕谷,甚至成片枯死。主要以成虫在松土或土缝内、田边杂草及落叶下越冬,4月下旬开始迁入早稻秧田和本田,5月和7月是成虫发生高峰期,一般在早稻返青分蘖期为害最烈,尤其以田块边缘受害较重。一般通气性较好和含水量较低的旱田、干燥田、旱秧田、沙质田易受害。
防治方法:注意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受害严重的地区,可采取治成虫控幼虫的防治策略,稻象甲成虫防治适期在成虫盛发高峰期,幼虫以防治适期在卵孵化高峰期至幼虫入土初期。在成虫盛发期用药,一般在早稻栽后7—10天,晚稻栽后5—7天,或可见到受成虫为害的稻叶时喷药。药剂每亩可选用田园捷功100ml、斩虫绝杀100ml、硬破100ml、海利尔十氟、润生朗星等进行喷雾防治。
9、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成虫                                          稻水象甲幼虫                     稻水象甲幼虫及蛹
南方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田边、草丛、树林落叶层中越冬。主要通过运送稻草等进行远距离传播,成虫飞翔或借水流也能蔓延。卵多产于浸水的叶鞘内。初孵幼虫仅在叶鞘内取食,后进入根部取食。羽化成虫从附着在根部上面的蛹室爬出,取食稻叶或杂草的叶片。成虫蚕食叶片,幼虫危害水稻根部。危害秧苗时,可将稻秧根部吃光。早稻受害明显重于晚稻。
防治方法:稻田秋耕灭茬可大大降低田间越冬成虫的成活率。结合积肥和田间管理,清除杂草,以消灭越冬成虫。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翻耕土地,可降低其越冬存活率。保护青蛙、蟾蜍、蜘蛛、蚂蚁、鱼类等天敌。(防治药剂可参照稻象甲的防治)。
10、稻蓟马
 
 
稻蓟马成虫、若虫                                                 稻蓟马为害造成叶片卷缩枯黄
成虫,常藏身卷叶尖或心叶内,早晚及阴天外出活动,有明显趋嫩绿稻苗产卵习性,卵散产于叶脉间,幼穗形成后则以心口十上产卵为多。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耳、叶舌处,更喜欢在幼嫩心叶上为害。7、8月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生为害;秧苗期、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是蓟马的严重为害期,尤其是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受害更重。
为害症状:成、若虫以口器锉破叶面,成微细黄白色斑,叶尖两边向内卷折,渐及全叶卷缩枯黄,分蘖初期受害重的稻田,苗不长、根不发、无分蘖,甚至成团枯死。晚稻秧田受害更为严重,常成片枯死,状如火烧。穗期成、若虫趋向穗苞,扬花时,转入颖壳内,为害子房,造成空瘪粒。
防治方法:冬春季清楚杂草,降低虫源基数。尽量避免水稻早、中晚混栽,播种期和栽秧期相对集中,可减少稻蓟马的繁殖桥梁田和辗转为害的机会。重点抓好秧苗四、五叶期和本田稻苗返青期用药防治。一般秧田卷叶率10%—15或百株虫量达100—200头,本田叶尖初卷率越15%—25%或百株丛量达200—300头时,应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西大华特纯红蝎子1500倍液、汤普森吡虫啉1500倍液、田园金级高位等,同时还可兼治稻飞虱、叶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稻7虫害
稻田常用杀虫剂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如同“打黑除恶”,应精准识别,有效防治
水稻虫害危害症状、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附高清虫害图)
有图有真相,史上最全水稻病虫害资料
水稻在8月几号打药最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