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没动力?那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 | 一篇排解千万高中生困惑的好文!

???

学习哥在平时和高中生朋友的交流过程中,经常有同学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苦学,怎么也提不起学习的劲头,完全找不到动力!


学习哥问他们为什么不想学,回答一般有以下几种:



高中生“不想学”的原因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而学”——根源:目标不明确


这类学生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数是为父母、为老师、或为考试排名而学,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随大流,过一天算一天。他们需要更明确、更具持久性的目标,给他看得见的未来,才能重新唤起学习动力!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根源:不了解自身潜能优势


这类学生看不到自己在高考中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学,心里却在放弃的边缘。这根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往往不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他们需要全面充分了解自己的潜能优势。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没法学”——根源:情绪不稳定


这类学生容易受周围环境、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从而无法安心学习,比如常见的考试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早恋、讨厌某位老师,等等。这些困扰过度地消耗了他们的心理资源,纵使潜能再好也得不到发挥,最终学习也受到严重干扰。


以上这些,其实都属于高中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关于青少年的学习动力,学习哥曾专门做过研究,结果是这样的——



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不同


小学阶段:学习动力主要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要求。


老师的批评或表扬、家长的管教或奖励,以及学校各种小红花评比、三好学生评比等,都是学生的动力来源。这种动力是外生的、是从上往下传递的。


初中阶段: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对排名和成绩的追求。


初中阶段各种成绩排名开始出现,学生也开始注重自己在同伴中的自我形象,开始具有了竞争意识,不愿落在人后。很多初中生努力学习,更多是这种个人成就感、荣誉感在推动。当然,由于初中学习难度不是很大,努力就能够换来成绩名次的提升,进而可以强化这种成就感。这种动力也是外生的,但更多来自周围的环境影响。


高中阶段:学习动力更多来自自己的内心,需要真正的“内生动力”。


由于心智的逐渐成熟,高中生或多或少都会问自己或他人:我刻苦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说明高中生开始主动寻找学习动力。而对于“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也就决定了高中生学习动力类型的不同和程度的强弱。



高中生的学习动力从哪里来?

共分4类


动力1:目标激励型。


具有这类动力的学生,对自己将来要报考的大学乃至要学的专业,一般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和目标。个别优秀的学生,甚至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都有一定的合理规划。这类孩子属于从小比较成熟、有主见,可以说是家长成功教育的典型结果。


动力2:兴趣满足型。


具有这类动力的学生,兴趣可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学的学科能够很好地满足他的兴趣。比如有的孩子特别爱阅读,写作一直是强项,那么语文学科的学习动力肯定是最强的;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强,对物理、化学、生物这些探究性学科很感兴趣,那么通过学习就能够满足他的求知欲望。


二是只有通过学习,才有机会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看动漫、玩网游、甚至踢球、玩音乐等兴趣爱好设定前提条件:必须把学习搞上去。那么,这些学生为了让家长同意自己去做这些,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很多高中男生的学习动力就来源于此。


动力3:关注成绩型。


具有这类动力的学生,可以说是延续了初中的习惯,仍生活在成绩排名压力和父母压力之下。学习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争取一个好看的名次,满足父母的期望,而对学习的终极目的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这种现象在高中女生中存在较多。


动力4:他人影响型。


具有这类动力的学生,很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成绩波动也比较大。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中的朵朵,其实就是这种类型:自己的好朋友要出国,都会影响她的学习状态。


还有一种典型情况,就是早恋的影响。早恋对高中生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两个人确实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也有可能成为共同进步的动力。但是一旦双方沉溺其中,整天因吃醋、受冷落这点小事导致情绪波动,那么早恋对学习的影响就完全是负面的。


此外,特别喜欢某科老师或特别讨厌某科老师,都会给学习带来正向动力或负面影响。


总之,心思细腻、感情丰富的高中女生的学习动力,就像她的情绪一样,微妙而不可琢磨。



不同动力类型的学生

在高中学习状态差异很大


1.目标激励型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明显较强。


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更多地寄希望于学习态度的端正、方法的改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利用率的提高、学习毅力的增强等,而不是客观条件的改变,如学习环境的改善、老师的教学水平等。


这些学生抓住了学习活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更重视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成绩会很稳定,能为高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兴趣满足型的学生,在高中成绩会出现两极分化。


其实,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


对优生来说,他们的积极心理得到一步步增强,兴趣上升为乐趣,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充满自信,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另一部分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态已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学习成绩进一步下跌,自信心进一步被冲击,造成恶性循环。


3.关注成绩型的学生,对高考的期待与恐惧并存。


高中生离高考很远吗?不是,高三寒假一过就轮到自己了,高二下学期也要进入高考一轮复习了!很近?也不是,还有200多天呢!


这时很多学生就会出现期待和恐惧并存的心理现象。具体表现在上课和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易受干扰、经常幻想将来等。他们感到很紧张,有的学生恨不得现在就举行高考,不用再这样担惊受怕了,这种期待容易出现焦虑心理。


但是,他们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惧,怕自己考不上好的、理想的大学,自己很没面子,更愧对家里人。所以他们的潜意识有时宁愿在幻想中满足,从而在上课和学习时容易走神和分心,又影响以后的学习。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4.他人影响型的学生最糟糕,早恋和交友不当会极大影响学习状态。


高中生为什么“恋爱”?据说下面四条理由占95%以上


A: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


B: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认为恋爱很好玩,不知道要负的责任和义务;


C:把是否有男(女)朋友作为有没有“面子”的标准;


D:攀比心理作祟,为了说明我对异性有很大的吸引力,我是优秀的;认为别人有异性朋友我也要有。


这些理由在成年人看起来似乎很荒谬,但这确实是高中生的真实心理感受。尤其现在高中生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教师对学生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需要不关注,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所以,高中“恋爱”现象会剧增。



密友会造成巨大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三恋爱了怎么办?这是最好的答案!自己看完还要给父母看
高中三年: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老师篇)
高中生的问题在于,最需要空间而又最缺乏空间
高中时代,不会“早恋”的三类学生,老师:多半能成为高考黑马
什么样的高中生,才能在高三名列前茅,家有高中生的要注意!
高中生文化课数学成绩差怎么提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