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句句扎心】专家看混凝土材料使用问题

搅拌站的、试验室的、开搅拌车的以及门口扫地阿姨都在围观的公众号~

一、混凝土膨胀剂的使用

我国科技工作者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成功地研究和生产了各种类型的膨胀水泥,但是几十年后的今天,生产和工程客观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问题是几十年前所不可能考虑到的。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膨胀剂尚无大量生产,售价较高,补偿收缩混凝土主要只用于防渗层、抢修、锚固接缝等,构件尺寸都不大。随着生产的扩大和推广应用的进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只要掺膨胀剂就能减小收缩而不裂,而忽略了条件。为了防裂,无论墙、板、梁,还是大体积的基础地板,不管强度高低,膨胀剂被当成防裂的万金油。结果膨胀剂不再表现出“万能”。有人反映“掺了膨胀剂比不掺裂的还多”,甚至“掺膨胀剂的基础底板泡在水里也开裂了”的现象也是有的。一些设计单位、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因此又走向另外的极端,拒绝使用膨胀剂。由于缺少整体论的实验研究工作,盲目增加产量,而科学技术力量不足,反复是必然的,“物极必反”也是客观的规律。

现就其中需要考虑的主要的条件变化提出如下看法:

1、水灰比

当时的实验是在0.5左右的常用水灰比下进行的。当水灰比从0.5减小到 0.45时,膨胀水泥的膨胀率增加。这是因为,较大水灰比的混凝土中较大的孔隙率可吸收较多的膨胀能,而较致密的混凝土才能产生较大的膨胀。当时没有水灰比小于0.45时的规律。现今的混凝土水灰比普遍小于0.5,甚至0.45。清华大学阎培渝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实验的结果表明,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水灰比从0.5到0.4,膨胀率随水灰比的减小而增大,与早先的结果相符,而水灰比进一步减小到0.3时,则膨胀率减小。即使从理论上来说,使水泥完全水化而毛细孔隙率最少的水灰比是0.437,水灰比低于0.4以后,混凝土中的水也是不足的。水灰比很低时,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很少,而水泥水化则随水灰比降低而加快,与反应时需要大量水的膨胀剂争夺自由水。同时,膨胀剂中重要组分CaSO4的溶出量随自由水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当水灰比低于0.4时,膨胀剂的效果会受到影响,膨胀剂会反应不完全而残留,在有水存在的环境中还可能继续反应而生成二次钙矾石。

2、构件尺寸

由于水泥生产的变化和混凝土强度的提高,现代混凝土构件断面最小尺寸超过30cm时,如不采取有力措施,都像过去的大体积混凝土一样,内部会产生很高的温度。膨胀剂中的膨胀组分无论是钙矾石的生成还是CaO的水化都与温度有关。已生成的钙矾石从约65℃开始脱水,同时在此温度下新的钙矾石不再生成;CaO溶解度在冷水(10℃)和热水(80℃)中分别为0.13%和0.07% 。而厚度超过80cm的基础底板在常温下浇筑时,其内部温度都会超过65℃。在混凝土降温以后,反应可继续进行。但如果内部温度很高,或构件尺寸太大,降温缓慢,在混凝土强度发展到较高时再反应,产生膨胀,可能就成了对结构不利的“延迟生成钙矾石”。因此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对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来说很重要;掺膨胀剂的大体积混凝土最重要的是控制温升。控制温降则是对任何混凝土都至关重要的。“……除了(膨胀)能通过限制使混凝土内部建立一定压应力之外,其它如干缩、温度变化以及结构上的使水泥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各种因素,对膨胀水泥混凝土仍然同样起作用。在设计时必须注意到这点”。此外,在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时还应考虑到,膨胀剂不仅不能降低混凝土的温升,而且在反应过程本身也发热。

3、矿物掺和料的掺用

矿物掺和料对混凝土的膨胀有抑制作用,但是实验表明,不同掺和料的作用不同,对尚无实验根据的掺和料,需要在使用前做实验。粉煤灰掺量对膨胀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在一定掺量下(如20%),养护方式的影响最大。这正说明使用膨胀剂的混凝土掺入粉煤灰后尤其需要加强水养护以补充水分。粉煤灰掺量较大时(如40%),由于28天以前粉煤灰基本上不参与反应,尽管水胶比已相应降低以达到相同强度等级,而水和水泥的比值却增加很多,则密封养护和水养护的效果就差别不大了。因此掺膨胀剂的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宜太大,并加强水养护。当要考虑耐久性时,应当进行实验。

混凝土龄期越长,粉煤灰抑制膨胀的作用越显著。但是其他品种掺和料的作用就未必与此相同。天然沸石岩的作用,显然是初期(7天)对膨胀不仅不抑制,反而是促进的,并随掺量而增加;28天才开始有所抑制。

二、使用合成纤维的利和弊

大约在10年前,美国杜拉纤维开始在中国推广(说是推销也不无恰当)合成纤维时,实际上是“只说其一,未说其二”的。确实,纤维增强混凝土在美国、加拿大已有不少用于地面和场坪,表现出其在平板状结构中的抗裂作用。近年来国内针对混凝土大体积基础底板、墙、楼板和梁的开裂问题,也按照杜拉纤维的规格生产出合成纤维进行推广应用,由于每m3混凝土只增加40元左右,目前使用量在不断增加。有人甚至还想用以代替膨胀剂!在已经使用的工程中,实际上是有的能不出现可见裂缝,而有的照样开裂。如果以为又找到了另一种万金油,再这样下去,有朝一日也会物极必反。但是任何材料或技术都有利必有弊,各有各的用途。而且不同材料都有适合于其特性的使用方法。使用任何材料都需要了解其在使用中的利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取长补短。

1、合成短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主要用途

①  由于变形模量低,在混凝土中掺入合成纤维,当混凝土受力破坏断裂后,纤维还能有较大的变形而使混凝土裂而不断,从而可提高结构的延性比,有利于在地震、爆炸等灾害情况下提高安全性。由图5所示掺和不掺聚丙烯纤维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可见,同样配比的高强混凝土掺入聚丙烯短纤维后,极限应变提高了约10.9 %。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延性比。

②  用于平板结构,如场坪、楼板、基础底板、承台等结构的混凝土在终凝以前,尽管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很大的塑性收缩,而塑性状态的混凝土弹性模量则极低,由塑性收缩所产生的应力就很小,但因为此时混凝土尚未产生抗拉强度,即使是很小的拉应力,也会造成开裂,产生塑性裂缝。在混凝土中掺入乱向的合成短纤维后,由纤维来抵抗这种塑性状态很小的应力,可减少或防止塑性裂缝的产生。此外,掺入合成纤维后,混凝土拌和物粘聚性提高,能阻止大颗粒的沉降,避免沉降收缩引起的裂缝。

③  C20~C60混凝土弹性模量为20~35GPa,而目前市售聚丙烯纤维的弹性模量为3.5~4.5GPa,比混凝土弹性模量小一个数量级。因此合成纤维的极限延伸率比混凝土的大得多,例如混凝土极限拉伸变形为150~200×10-6,而聚丙烯纤维极限变形率则为15%~20%,相差3个数量级。可见从理论上来说,用合成纤维提高硬化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是不可能的;也即是说,不能用于抵抗温度收缩和干燥收缩造成的开裂。

2、使用的利和弊

① 掺入合成纤维后,混凝土的抗渗性提高,但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大,碳化深度增大,如表1所示(中关村建设集团中心实验室李玉琳的实验)。这是因为介质在不同孔径中的传输机理不同。水在孔径大于100nm的混凝土毛细孔中传输以渗透为主,由于毛细作用而充水后,压力水的渗透符合达西方程;在孔径小于100nm时,水已无法在孔中形成粘性流(层流或紊流),介质是以一个一个分子或离子迁移的,即由于吸附的扩散。当某种离子在混凝土内外存在浓度差时,能沿孔壁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迁移,故意扩散为主,符合菲克定律。掺入纤维切断了可渗水的较大毛细孔通路,但却增加了纤维和水泥浆体界面小于100nm的毛细孔,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碳化深度的增加即缘于此。在有侵蚀性介质存在的环境中使用合成纤维不利于保护钢筋。

② 拌和物粘聚性增加,坍落度减小,强度有所损失。如果混凝土配制技术跟不上,则混凝土拌和物就很不好用。合成纤维的指标和使用技术:目前无论是合成纤维的生产厂家还是用户,对目前市售合成纤维的质量只注重其分散性(这当然是很重要的指标)而对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作用从众地深信不疑。目前极少有人研究符合混凝土要求的合成纤维指标。

从纤维的作用来说,合成纤维的单丝抗拉力、纤度、长度和外形比(纤维的长度和纤度的比值,粗略地说即长细比)对混凝土的性质都有重要的影响。

①  克黛拉力:

从材料来说,合成树脂的抗拉强度可以很高,但是制成纤维以后,必须以单丝抗拉力评价。纤度是纤维粗细的量度指标,单位是“黛”,符号是D,即Denier。纤维长9000米、重1g,为1D。合成纤维的单丝抗拉力(以g / D 计,简称克黛力)很低,而且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在当纤维是单向分布而且有足够长度时才有效。克黛力和纤维的纤度有关,亦即纤维越粗,克黛拉力越大。但是由于外形比的要求,纤维不能太粗,否则就会太长而影响拌和的性质。

②  临界长度和外形比: 

如果纤维在基体中按平行于受力方向单向分布,纤维对基体抗拉应力的贡献与纤维的长度有关,由于短纤维在混凝土中是乱向分布的,一般总是要求纤维的长度比临界长度大几倍,以减小被拔出的机率。长度不足而在混凝土中又是乱向分布的短纤维,其效率只有0%~20%。要提高纤维效率而又不严重影响混凝土拌和物搅拌的纤维存在一个临界外形比。目前国产纤维都仿效杜拉纤维:长度18~19mm,纤度12~15 D。试验表明,外形比主要影响工作性,对于提高混凝土拉压强度比与氯离子扩散系数来说,纤维的纤度比外形比更重要。增大纤度和长度能缓解掺纤维造成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减小,并提高拉压强度比。

③  混凝土的配合比:

掺纤维的同时必须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以改善简单掺入时的损失。实验表明,掺用合适纤度和外形比的纤维同时掺用粉煤灰,对抗渗性和抗裂性的提高的效果都比单掺水泥时的明显。还要注意,因为纤维是被水泥浆体握裹而起作用的,所以适用于富浆的混凝土,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要小。

由以上二例的分析可见,任何材料都有其本身使用的规律,不可能是万能的,不能只听一面,人云亦云。正像医药一样,为什么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因为任何药都有使用的适应性和剂量、方法,用对了能治病,用错了能害人。西药的副作用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必须写在说明书中,为什么混凝土的各种外加剂不能在说明书中有其使用方法之外,还标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呢?也可能是商业行为,也可能是商家自己也不清楚,那么,包括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材料生产者在内的使用者就应当牢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最重要的方法。任何材料和技术的使用都会有得有失。如果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整体的措施,即使扬长而不能完全补短,至少可以既能解决主要矛盾而又能尽量减少弊端。人不能只靠药物维持生命,最根本的是人的自身抗体,同样的道理,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不能依靠外加剂,外加剂只能起一些辅助作用,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混凝土自身抗裂的性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em. Concr. Compos. : 用烧结粉煤灰骨料和合成纤维制成的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表征
混凝土干缩变形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提高混凝土抗裂技术的途径
秸秆粉煤灰建筑材料应用现状
(配方)高流动性高强钢纤维混凝土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粉煤灰掺入量对轻集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技术研讨-中国水泥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