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路志正:入门可学《医学心悟》·下篇




三、辨证详明,说理透析,学用一致


程氏既有很高的理论造诣,又有丰富的临症经验,因此他不论在阐述理论或临床方面,都是理论紧密结合实际,不尚空谈,言简意赅,说理透析,确有说服力。

 

1
“火字解”

他在“火字解”中,把火分为内、外两大类。外火即由六淫所伤和饮食而来。在治疗方面,因是外来之火,(亦称贼火)主张驱而不留;内火为七情色欲,劳役伤神而来,(又称子火,以脏腑失调引起)其治宜养不宜害。

 

治贼火进一步提出四法:一曰发:风寒外束,火邪内郁,治宜升发;二曰清:内热极盛,治宜寒凉;三曰攻:火气郁结,大便不通,治宜攻下;四曰制:热气怫郁,清之不去,攻之不可,此本真水有亏,水不制火,所谓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滋其肾。

 

治子火有四法:一曰达,肝郁气结,木郁达之;二曰滋:虚火上炎,壮水之主,抑制阳光;三曰温:劳倦伤神,元气受伤,阴火乘土位,劳者温之,甘温除热;四曰引:肾气虚衰,逼其无根之火,游溢于上,当导龙入海,引火归元。

 

不论治贼火、子火,在阐明理论之后,均附有处方,我们临证时,虽不能按图索骥,但可借鉴。

 

在学习“火字解”时,还应与医门八法中的清法结合起来看,则更全面。如他在内外伤火辨中说:“外感之火,邪火也,人火也,有形之火,后天之火,得水则灭,故可以火折;内伤之火,虚火也,龙雷之火也,无形之火,先天之火也,得水则炎,故不可水折……”,“外感之火以凉为清,内伤之火以补为清。”


2
积聚鉴别诊断

对积聚鉴别诊断在消法中论述最详,如积成于五脏,推之不动;聚成于六腑,推之则移。忽聚忽散者气,痛有定处不移者血;嗳腐吞酸,得食则痛为食积;先足肿后腹胀者水,先腹胀后四肢者为胀;痛引两胁,咳吐涎沫,为停饮;咳而胸痛,吐脓腥臭者为肺痈;当胃而痛呕而吐脓,胃脘痛;当脐而痛,小便如淋,腿不能伸直,为肠痈等。均很简明扼要,便于掌握。

 

3
脾胃病

对脾胃病,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因饿致病者固多,而伤食致病者亦不少,如过嗜肥甘则痰生,过嗜醇酒则饮积,瓜果乳酪,湿从内受,发为肿满泄利;五味偏啖,久而增气,皆令夭枉。古人谓:补脾不如不肾,补肾不如补脾的问题,程氏有全面的理解。他说:“补脾不如补肾者,以命门之火,可生脾土也;或谓补肾不如补脾者,以饮食之精,自能下注于肾也。须知脾弱而肾不虚,则补脾当亟;肾弱而脾不虚者,则补肾为先;若脾肾两虚则并补之”。寥寥数语,使人茅塞顿开。




四、师古不泥,创制新方,药少效宏


程氏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方剂鼻祖《伤寒》、《金匮》下及历代方书,无不钻研,并有自己的见解。如治盗汗一般皆用当归六黄汤,已成惯例。而程氏认为:“药味过凉,不宜阴虚之人,阴已虚而更伤阳,能无损乎?宜用八珍汤加黄芪、麦冬、五味子主之。”不仅使我们对当归六黄汤不宜于阴虚之体有所认识,更可贵的是又增加了一条思路和治法。

 

程氏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不仅善于学习、运用前人的方剂,而且师古不泥,自出杼机,创造了不少新方,且具有方约而效,量少而专等特点。


1
治噎嗝

他治噎膈病,是否癌症,尚待研究,主用润剂,反对用燥药,他说“噎膈症不出胃脘干槁四字……夫胃既槁矣;而复以燥药投之,不愈益其燥乎?”基于此,他创制启膈散,药仅八味,量仅29.5g,加上柿蒂可能31g左右,药用:

 

沙参9g,丹参9g,茯苓3g,川贝母4.5g(去心),郁金1.5g,砂壳1g,荷叶蒂2个,杵头糠1.5g。

 

下面附有气虚、虫积、血积、痰积、食积等加减

 

本方是通噎膈,开关之剂,并有屡效二字,是否有效?对什么样的噎膈有效,有待摸索和观察。但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中有:“程钟龄《医学心悟》篇幅虽隘,其方颇有佳者,余戚李氏妇患噎症绝粮,诸药不效,医告技穷,余拈此书,得启膈散,令煎服之,四剂能纳食,再四剂痊愈”的记载。

 

2
治痢

古人治痢多用枳朴、槟榔等坠下之品,程氏宗之,结果是效者半,不效者半,不效者缠绵难愈,而成败症,因此他对此证,揣摩不舍,恍然有悟,“由积热在中,或为外感风寒所闭,或为饮食生冷所遏,以致火气不得舒伸,里急而后重也”。因制治痢散:

 

葛根、苦参、松萝茶、赤芍、麦芽、山楂、陈皮。

 

为细末水煎,每服12g,并注明“本方加川连尤效”。

 

方用葛根为君,鼓舞胃气;陈茶、苦参为臣清湿热;麦芽、山楂消宿食;赤芍、陈皮为使,所谓“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也。

 

聂云台在《温热标准捷效》中说:“在衡山遇一医家,言某山疫痢,用《医学心悟》治痢散投之言无一不效;后又晤廖慕韩医士,述其经验亦同”。说明经过验证有效的事实。


3
治咳嗽

咳嗽为一般常见疾患,治不得法,每致留连,程氏创止嗽散,治诸般咳嗽,方药是:

 

炒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2斤,甘草炒12两,陈皮去白1斤。

 

共为末,每服9g,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下。

 

此方他说:“予制此药普送,只前七味,服者多效。或问药极轻微,而取效甚广,何也?予曰:药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但是程氏并非专用本方统治诸咳,而有详细的增减,如风寒初起,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若热伤肺,口渴心烦溺赤,加芩、连、花粉等,药因证变,而不泥于一方。鲍相璈因其治咳嗽有捷效,采入所撰《验方新编》之中。唐容川称赞“此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有清金宁肺之功”。我院已故名老中医朱颜在五十年代即对此方做过药理药化分析,并制成浸剂以治咳嗽患者。

 


此外,他创制的消瘰丸、加味香苏散等方,已被晚清医家采入杂病书中,流传甚广。如陈修园在《时放歌括》中即选入了加味香苏散,并作了“此方乃治四时感冒发表之轻剂,为解肌治法,亦所当知”的评语,这些方剂确是方约而效,量小而专,值得我们采用和学习。

 

本书重在实用,以临床为主,而对中医基础理论、诊断等方面则尚欠全面,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涉猎有关中医药书籍。

 

本书虽非长篇巨著,但说理简明,辨证细致,特别是临证经验丰富,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故曰:“书不在厚,贵在实用;方不在大,有效则灵”。

 

程氏师古不泥,敢于质疑,多有创见,这种潜心揣摩,锲而不舍,认真钻研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程氏重视临证,把医生、病人、病人家属视为一体的观点,值得重视和发扬。

 

本书是一部入门书,我们如能根据作者所说的,在学好本书之后,再博览群书,提高理论和医疗水平,从而“心如明镜,笔发春花,于以拯救苍生,而药无虚发,方必有功”,自能登堂入室,成为一代大医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入门可学《医学心悟》
名中医诊言录
《医学心悟》学术思想探讨
内科总结
《石室秘录》 > 卷三(射集)脏治法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二百六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