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人作古诗:格律很重要 切忌假大空

傅抱石 《李太白像》

 黄庭坚书《戏赠米元章

宋 米芾书《长寿庵咏梅诗》

 苏轼楷书 《过都昌诗》

有诗歌刊物以“门前老树发新芽,院里枯木又逢春”来形容当下古体诗词创作的热闹情形。抛除一些因古体诗获得文学奖项等引起争议的事件不论,就一般爱好者而言,在休闲中畅游于古音、古韵中 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确实让人心向往之。但对于习惯了“大白话”的当代人来说,格律谨严,平仄讲究,内涵极为丰富的古体诗词,究竟应该从何入手?

进入古体诗大门

格律是基本功夫

虽然现在距离“旧文学”时代读书人以作诗为基本素养和进身之阶的局面差得很远,能作诗的“读书人”是少数,高水平的则更少,但从日常生活中,已经可以感受到不少人开始重新尝试着作古体诗词。在记者的朋友圈中,有不少人时不时地会发一些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也有朋友在业余时间专程去上古体诗词的培训课程。通过跟他们的交流,记者发现,即使今天的文学形式已经变得越来越自由、多样,但想进入古体诗词的大门,格律方面的基本功夫,却是决不能落下的。

谈格律必谈平仄。所谓“平仄”,简单而言就是字的声调。由于人的发音习惯,在吟诵诗歌时,一定的声调变化能够让诗读起来好听,给人以“抑扬顿挫”的美感享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套声调的规律。中国汉语古音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种声调。大体而言,阴平相当于汉语拼音1声,阳平相当于2声,上声相当于3声,去声相当于4声。而入声在今天的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没有了,仅保存在部分方言中,主要是长江流域以南。

中国古体诗的诗体很多,但今人一般使用的以绝句、律诗为多,这些被称作“近体诗”的形式,本身就是以严格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为特征的。缺乏这些要素,其也就没有了“安身”之本。记者了解到,这类格律的基本规律并不复杂,主要有几个原则:一是必须押平声韵,也即韵脚(一般指一句最尾一字)应该为平声;二是每一句当中的平仄声字是相间的,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词的平仄相对来说要比诗严格,不仅规定必平或必仄,而且有时要区分仄声中的上、去、入三声,甚至有时还要区分阴阳(入声也有阴阳)。

粤语保留了古入声 学古诗天生有优势

那么如何知道哪些字属于同“韵”呢?我们可以通过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来掌握,实际上“韵母”这个词已经表明了它在“表韵”方面的功能。另外在拼音中除a、e、o等单韵母外,还有如ia、ao、ie等复韵母,即有所谓不同的“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可以押韵。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入声字。有些好奇的人可能会问,古汉语中的入声究竟跑到哪里去了?按照语言学专家的说法,古入声在现代汉语各方言中的舒化演变是汉语语音史上最重要的音变之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相当一致的看法是,古入声有两个其他声调不具备的特点:短时性与唯闭塞音尾。演变到现代汉语各方言, 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一是保留古入声特点, 如粤语;二是唯闭音尾变为喉塞音并保持短调,如吴语;三是完全舒化,即“长化”并且“开音节化” (塞音尾失落), 如大多数官话。也就是说,在广州地区的朋友们如果要用心研习古体诗词的话,天生具有优势。

对初入门的爱好者来说,格律方面的难点有相应的“押韵词典”以及古代流传下来的韵书等工具书可以利用,网上也有一些能够检测平仄的软件。记者了解到,现在写旧体诗词,大多数人还是采用旧韵。旧韵的韵书也不少,但基本都是从《切韵》承继而来的。目前使用的旧韵韵书,被普遍认同的是:写诗用《平水韵》,填词依据《词林正韵》。一些研习者根据切身经验指出,初学者最好不要贪图便捷,还是从旧韵入手比较好。因为写格律诗词,有个继承问题。学习旧韵,对更好地理解、把握前人的作品及其作品的音律、节奏等变化,大有裨益。

既知灵活变通又不可“放纵过度”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不少声音认为今人作古体诗,对于格律应当严谨,但不可学死,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变通,也是作诗的必要之途。

古体诗研习者“渝文”就认为:格律本是诗词的各种形式精致化和写作者专业化的结果,并非本来如此。格律是诗词发展的结果,而不是起因。这与音韵一样,起初总是以自然顺口为表述之道,而不是在格律的锁链中挣扎,“中国古代诗歌,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从古风到古乐府发端,后来才有五律、七律和五言七言绝句,才有词牌,都足为证明。”他认为现代大多数仿古诗作者无法准确地了解古代音韵,虽然有网站整理出所有的音韵、格律,提供参考,但这样作诗,近乎是做学问,但创作诗词的快乐和情怀,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今人写古体诗,绝大多数并无功利的需要,应该说主要是为了陶冶性情,即使是对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精华有责任感,也并非愿意严守一份牢不可破的文化遗产,而是希望提升文化方面的层次。现代音韵并不妨碍创作古体诗的意境之美。其实诗词格律从唐代发展到今天,其间本来就有许多改革变化,经历了由粗到细,又由严到宽的过程。“一三五不论”和“拗救规则”的出现,其实就是古人也感觉到格律要求太严的束缚,找到的一种变通方法。诗歌为心声,不必过于苛求以唐的音韵和格律为标准。

但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不要放纵过度。现在一些古体诗作者滥用现代汉语,甚至把现代口语和俗语等入诗,引来很多批评。中国古体诗的总体风格还是典雅、精致为主,在“现代化”的路子上走得过远过快,可能制造出太多不伦不类的作品,对于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并无大用。研习诗词和其他学问的学习过程一样,需要在大量基础训练之上,达到“出入自由”。

好作品需情真意切

不少研习诗词的朋友向记者表示,作古体诗最重要的还在于意境的追求、趣味的凝练、情感的抒发等方面,字句是需要为这些内在的东西服务的。如果能在整体上达到古意、古雅的格调,质朴、自然的趣味,深远、蕴藉的意境,在语言上体现古汉语之美,在感情上追求真切情怀,应当说就是好的作品。

通过仔细研读古代的诗词名作我们就可以发现,无论状物还是抒情,名作们大多从小的入口展开,步步推进,直到有汪洋恣肆、海阔天空的壮丽气象,也就是说“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要素。但现在很多古体诗歌大量运用一些“假大空”的概念,或者公式化的表述,满篇宏言却空无一物的作品并不少见。想作好诗,关键要有真实的感受和体会,追求自然流淌的创作过程,而且要有敢写心声、不粉饰、不虚夸的勇气。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多向高水平的作者或者专家请教,另一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修养和阅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话《诗词格律》(之三)
古诗写作入门
20101028小李飞刀在中华诗学院讲的基础课第二课
格律诗词必须讲究平仄吗?
如何能学会做古诗词?有什么诀窍吗?
《诗词格律》读书笔记(一)--诗的韵与平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