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式太极拳拳学

太极拳之名称
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是为真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其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浸浴于百骸之内,无所不有,无时不然,内外一气,流行不息。于是拳之开合动静即跟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出。开者为伸、为动;合者为收、为缩、为静;开者为阳,合者为阴;放伸动者为阳,手缩为阴。开合像一气运阴阳,即太极一气也。
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活活泼泼,有无不(并)立,开合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即太极是也。古人不能明示与人者,即此也。不能笔之与书者,亦即此也。学者能于开合动静相交处,悟澈本原,则可在各式圜研相合之中,得其妙用矣。圜者,有形之虚圈是也,研者,无形之实圈是也。斯二者,太极拳虚实之理也。其式之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矣。此气周流无碍,圆活无方,不凹不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与密,其变无穷,用之不竭,皆实学也。此太极拳之所以名也。(孙禄堂)

太极拳打手用法

练习拳式,以无极太极阴阳五行操练,将神气收敛于内,混融而为一,是太极之体也。此卷以八势含五行诸法,动作流行,使神气宣布于外,化而为八,是太极之用也。有体无用,弊在无变化,有体无本,弊在无根本。所以体用兼该,乃得万全。以 练体言,是知己工夫。以两人打手言,是知人工夫。练体日久纯熟,能以遍体虚灵,圆滑无碍,神气混融为一体。到此时,后天之精自化,先天之气自生矣。即使年力就衰,如能去人欲,时时练习,不独可以延年益寿,直可与太虚同体。先贤云:固灵根而静心,谓之修道。养灵根而动心,谓之武艺,是此意也。以操手练用工纯,能以手足灵活,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神气散布而为十三式,至此时,血气之力自消,神妙之道自至矣。所以人之动静变化,诚实虚伪,机关未动,而我可予知,无论他人如何暗发心机,总不能逃我之妙用。妙用为何?即打手之著法,朋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也。总以朋捋挤按四手,为打手根基正手。故先以朋捋挤按四手常常练习,须向不丢不顶中求玄妙,与不离不即中讨消息,习之纯熟,手中便有分寸,量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势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以后采挒肘靠四法,以及千万手法,皆由朋捋挤按,四法中变化而出,至于因熟生巧,相机善变,非笔墨所能尽,此不过略言大概耳。  

孙氏大捋
 孙氏大捋,为孙氏门之活步散手(推手),有别于其他门派,两人对手之时,如蝴蝶翻飞,内中运用是八卦拳的步法、形意拳的身法、太极拳的手法。练习纯熟时,毫无丢顶之力,可真正体现了四两拨千斤之太极内涵。
五字诀(亦畬先生著附录于此)

心静

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任,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有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日积月累,便能使之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身灵
  
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觉侵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在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使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量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

气敛
  
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务使气链入脊骨,呼呼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运气也。
劲整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脚根主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付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神聚
  
上四者具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铸。炼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紧要全在胸腰间,运用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而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致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撒放密诀:擎、引、松、放四字

擎开彼力借彼劲(中有灵字)。 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
松开我劲勿使屈(中有静字)。 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

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昔人云:能引进落空,便能四两拨千金。不能引进落空,便不能四两拨千金。语甚还赅括,初学未由领悟。予加数语解之,俾有志斯技者,得所从入,庶日进有功矣。欲引进落空,四两拨千金,先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缺陷。欲要周身无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欲要提起精神,先要神气不外散。欲要神气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于腰。上与两膊相系,下与两腿相随,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静则俱静,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金。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否?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工夫,动静固是个人,仍是问已,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求之。所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

 

 

第一章         孙氏太极拳无极学

无极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混混噩噩,一气浑然者也①。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②,但为物欲所蔽,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至阴阳不合,内外不一,阳尽生阴,阴极必敝,亦是人之无可如何者③。惟圣人有道运之道,转乾坤、扭气机、能以后天返先天,化其拙气拙力,引火归原,气贯丹田④。于是有拳术十三势之作用,研求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而能生大极者是也(原注:一气者即太极也。)。十三势者,棚捋挤按,采例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棚捋挤按(原注:坎、离、震、兑八四正方也,采例肘靠(原注:即乾、坤、艮、),四斜角也,亦即八卦之理也⑤。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也(原注: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上述之四正四斜为十三势,此太极拳十三势之所由名也。其中分为体、用,以太极架子,进退顾盼定言,谓之体。以棚拥挤按,采例肘靠言,渭之用。又或以五行谓之经,八卦谓之纬。总而言之曰:内外体用一气而已③。以练架子,为知己功夫,以二人推手,为知人功夫。练架子时,内中精气神贵能全体圆满无亏。操练手法时,手足动作,要在周身灵
活不滞③。先达云③:终朝每日常缠手,功久可以知己知彼,能制人而不为人所制也。
    
起点面向正方,身子直立,双手下垂,两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两足为九十度之形式,如图是也。两足尖亦不用力抓扣,两足后跟亦不用力蹬扭,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手足亦无往来动作之节律,身心未知开合顶劲之灵活,但顺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心中空空洞洞,内无所思,外无所视,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联兆。
第二章 太极学

太极者在于无极之中,先求一至中和至虚灵之极点,其气之隐于内也则为德,其气之现于外也则为道。内外一气之流行,可以位天地,孕阴阳。故拳术之内劲,实为人身之基础。在天曰性,在物曰理,在技曰内家拳术。名称虽殊,其理则一,故名之太极。
    
古人云:无极而太极。不独拳术为然,推而及于圣贤之所谓执中,佛家之所谓圆觉,道家之所谓谷神,名词虽殊,要皆此气之流行已耳。故内家拳术,实与道家像表里,岂仅健身体、延年寿而已哉!
第一节  太极学图解
    
起点两手下垂,两肩松开,右足尖向里扭直、与左足成四十五度之形式。头与右足向里扭时,同时亦向左扭转,两眼向斜角看去。将心稳住,气往下沉。腰用意塌住,要自然,不可用拙力塌劲。头扭之时,要与新意。丹田、上下内外、如同一气旋转之意。舌顶上腭毂道上提。如此则谓之转乾坤、扭气机、逆运先天真一之气,此气名之为曰太极。先哲云: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现此,则圣贤仙佛以及内家拳术,无不当有其极,无不当保其极,更应无所不用其极,不然而欲修至身体轻灵,内外一气,与太极同体难矣。
第三章 懒扎衣学

 第一节
    
先将两手合向里扭,扭至两手心相对,两手再徐徐同时一气如抱着大圆球相似。两手之距离远近,顺着自己的两肩,向左斜角,自下边往前,又往上边起。两手起时与吸气同时如同画两条弧线,画至离丹田处
第二节
    
前式似停而未停之时,即将两手仍如抱着一圆球,靠着身子,与呼气同时往回返画弧线。此种呼吸不可有声。右手画至心口,与左手平直,身子仍直立,不可俯仰歪斜。两腿于两手画时,要同时徐徐往下弯曲。弯
至里曲圆满,上下似半月形,腰要塌住劲(昔人云:以腰为主宰,刻刻留意在腰间,是此意也。)①。两腿里根同时往回缩劲,右足后根,极力往上蹬劲,(语云:劲起于脚根,亦此意也。)头亦极力往上顶劲,心要
虚灵。(将两肩松开,再将气力用意往回收缩,用神逆运于丹田,则心自然 虚灵矣)。

 第三节
    
将前式,亦似停而未停之时,左足再向左斜角迈去,足后根似落未落地之时,两手再从心口前后着徐徐一气,向左斜角伸去,伸至极处。两肩亦同时往回缩劲(即是松开两肩)。两股前节要有力。以上蹬顶伸缩,皆是用意,不要用拙力。先哲云:虚灵顶劲是也①。又云;不丢不顶,引进落空,是打手用法之意,不在此例 。右足于两手伸时亦同时向前跟步,足尖着地 点前左足二三寸许停住。左足于右足迈时.亦渐渐满足着地 。两手仍如同抱着圆球相似.两眼随着两手当中看去。(见图4

 第四节
    
外形式似停,而内中之气不停,两肩里根与两腿里根,即速均往回缩劲,腹内要圆满虚空①,神气以意逆运至丹田(神气收敛入骨是此意),再将两手一气往右边,如划平弧线,右手划至与右肩平直,左手心与右胳膊里曲相齐,左足尖仰起,足后根着地,如罗丝轴之意。左足尖与身手,同时向右边旋转,右足根亦同时徐徐着地。两眼望着右手看去,不可停住。

第五节
    
再将右足往前迈去,足后很着地,随即将两手一气着,于右足往前迈时,同时如转一圆圈相似,转至两手心向外。左手心离着右手里腕二三寸许,两手再一气往前推去。两胳膊略弯曲点。左足于两手向前推时同时跟步,足尖着地,离右足二三寸许,右足尖亦同时往下落地,两足尖均对斜角,两眼仍看前右手,微停。腹内要虚空(即是松静)后顶上胯,毂道上提,腰要塌劲,足蹬劲,头顶劲(古人云: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间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是此意也),两肩两腿,里根缩劲仍如前。亦皆是用意,不是用拙力,以后仿此。自起点至五节,要一气流行,不惟五节如此,由始至终亦要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学者不可忽也。
第四章 开手学

即将两手如同抱着气球,内中之气亦如同往外放大之意。两手大指离胸前一、两寸许,平着往左右分开,开至两手虎口与两肩尖相对,两手五指具张开,微停.

第五章 合手学

  即将右足尖仰起,足后根着地,亦如同罗丝轴旋转之意,向着左边扭转,扭至足正直。身子扭转要一气,不可有忽起忽落,间断之形式。劲要和平,不可有努力乖戾气象。再两手于右足扭时,要同时亦如同抱着气球,往回缩小之意。往一处合,合至两大手指相离寸许,两手心空着,仍如同抱着圆球相似。两根要弯曲,右足着地,左足后根欠起,足尖着地,停住。两眼看两手当中。身体动作,阴阳要得宜。手足扭转开合要自然,周身不可有一毫勉强之力。
第六章 单鞭学

   先将两手腕往外扭,再从心口横平着,如捋长竿,往左右徐徐分开到极处,两手心朝外两手掌直立,两手指与眼相平。两眼看右手食指梢。左足当两手分开之时,亦同时往左边迈去,斜横着落地。左足横直着,左膝与左足根成一垂直线。两腿里曲要圆满,不可有死弯子。身子仍要直,两肩松开,两腿里根亦要松开缩劲。两肩两腿里根均松开,腹即能松开,腹松开气即能收敛入骨,神舒体静。腹内之气不可骤然往下压力,要以意运气,徐徐下注于丹田。道德经云:“绵绵若存①”,亦是此意也。

第七章 提手上式学

 先将全身重心移在左腿上,腰塌住劲。随后将左手手心朝外着,如划上弧线,划至手背 靠着头天庭处停住;右手与左手同时,亦如划下弧线成至大指根靠着丹田气海处(即小腹),停住。右足亦与两手同时 往左腿处合并,两腿似挨未挨,足尖落地,与左足尖相齐,两足相离半寸许,两腿弯曲似半月形。身子仍直着稳住,两肩两腿里根,于两足两手动时,具要松开。腹亦松开,内中之气不可用压力往下沉,要以神贯注。身子形式虽停而意仍未停。再换式总要一气贯串,学者不可不知。(见图11
第八章 白鹤亮翅学

  第一节
    
再将左手从头部往下落落至心口下边,肘靠着胁,大指根靠着腹,停住。右手腕往外扭至手心朝外,从小腹处与左手同时,自左手外边往上起,起至头部,手背靠着天庭处。右足与两手同时,往前迈步,足后根着地。两足之距离,在自己酌定。右足落地时,身子直着,不能移动重心为至善处。腰塌住劲,两肩两腿里根,皆用意往回缩劲,然不可显缩,头顶不可显顶,心中虚静,空空洞洞,要无所朕兆,不着意思,自然稳住,方为神妙。(见图12
第二节
    
再将右手大指根,离着右边脸面似挨未挨着,从头处往下落,落时肘要直着往下坠,左手从心口下边,于右手往下落时,同时靠着身子微微往上起,起至心口,与右手相齐,两手大指,相离寸许。右足与两手起落  时,足尖徐徐着地,将重心移在右腿上。左足后根与右足尖落
 
地时,亦同时欠起,往前跟步跟至右足根后边,仍足尖着地。 腰塌住劲,两手与身子一气着,徐徐往前推,推至两胳膊似曲  非曲,似直非直,两眼看两手当 中,停住。(见图 13
第九章 开手学  第十章 合手学

第十一章 搂膝拗步学

 先将左手五指往右边落,再从心口右边,往下斜着搂一弧线,搂至左胯处,大指二指撑开如半月形,大指离胯一、二寸许,左足于左手搂时,同时往左边斜着迈去,足后根着地。右手与左手五指往右边落时,手心仍朝里着,与开手式相似,同时往右边开去,开至大指与右肩相平,再即速将食指梢从右口角寸许,往左边推去,推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食指梢与口相平。右足与右手,同时往前迈步,迈至左足胫骨前落下,足尖
着地。左足俟右足迈时,足尖徐徐着地,两眼仍看前手食指梢。腹内俟左手搂时,即速松开。以上皆是用神气贯注,不可用拙力。身子仍直着,重心移在左腿上。式微停,而内中之意仍不断。腹内松开时,如同手提纱灯,从顶直着往下按,按至形式圆满,内里虚空着。圆满喻周身无亏,虚空喻腹内松开之意。虽然比喻,总在学者,神而明

第十二章 手挥琵琶学

先将两手五指具伸直,手虎口朝上着,右足即速再往后撤步,足尖着地,撤步之远近,不移动重心为至善处。随即将右手往回拉,拉至心口前停住。左手与右手往口拉时,同时往前伸去至极处。左足亦同时往后撤,撤至右足前边、足后根与右足相离半寸许,足尖着地,停住。右足后根,亦与左足往回撤时着地。惟是身于往回撤时,神气稳住,不偏不倚,腹内松静,周身轻灵,如同悬空之意。内外要一气着往后撤,不可散乱,练者宜深思之。(见图15

 第十三章 进步搬拦捶学
先将左手往左胁搂,左足于左手搂时,同时往前迈步,右手同时手心向上,从左手下面向前伸至极处。随后右手往右胁搂,右足亦同时往前迈步,式子不要停,再将左手往前出去,又往下扣,如同扣人的手相似扣去。左足仍与左手扣时,同时往前迈步,右手握卜拳,从右胁与左手往下扣时即速往左手腕上边,直着打出去,拳与心口平,左手背朝上着,与右手往前出时,同时往心口里来,左手里腕靠着心口。右足与右手出去时,亦同时跟步,离左足后根一、二寸许停住。两眼看右手食指中节。右拳往前打时,两肩不可往下硬垂劲,两肩两胯里根及腹内,仍是松开,精神贯注。身式要中正,意气要和平而不可乖谬。(见图16
第十四章 如封似闭学

  先将右手往回抽,左手与右手往回抽时,从右胳膊下边挨着,同时往前伸去。两手一抽一伸,至两手相齐为止。两手腕均向外扭劲,扭至两手心朝外。右足于右手抽时,亦同时往后撤步,撤至两足相离远近,量自己身子高矮而定,足落地时,总不移动周身的重心为至善处。随后两手与左足撤时,同时往回抽,两大指相离寸许,抽至心口,轻轻靠住。左足撤回时,足尖着地,足后根离右足寸许,两腿里曲要圆满,似半月形。但是身
子往回撤时,要一气着,身子如同立在船上,面向西着。船往东行,要一气撤回,身子要平稳,不可忽起忽落,高矮要一律。(见图17
第十五章   抱虎推山学
  再将两手心朝外着,一齐往前推去与心口平,两胳膊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两眼看两手当中,停住。左足与两手往前推时,同时极力往前迈步,右足亦随后紧跟步,离左足一二寸许,身子高矮与前式仍是一律,勿
散乱。腰要塌住劲,又要松开劲。周身内外之气与劲,仍如前松沉。外形虽微停.而内中之意不可上,是在学者意会之。(见图18  

第十六章    开手学(右转)

 即将左足尖仰起,足后根着地,亦同螺丝轴旋转之意.向着右边扭转,扭至左足正直,身于扭转亦总要一气,不可有忽起忽落,间断之形式,劲亦要和平,不可有努力乖戾之气象。在再两手与左足扭时,如同抱着
气球,内中之气往外放大之意,两手大指离胸前一二寸许,平着分开,开至两手虎口.与两肩尖相对、两手五指具张开,微停。(见图19

第十七章   合手学(右转)

 两手同时再往一处缩窄,两手相离,两腿弯曲,两眼看处,身体动作,均与第四章第五章开合形式相同。但彼式身子是向左转,是右足转。此式身子是向右转,是左足转、因身足略有分别,故又另作此M图也。(见图20

第十八章  搂膝拗步学(右式)
 先将右手五指往左边落,再从心日左边,往下斜着搂一弧线,搂至右胯处,大指二指撑开,如半月形,大指离胯一、二寸许。右足与右手搂时,同时往右边斜着迈去,足后根着地。左手与右手五指往左边落时,手
心仍朝里着,与开手式相似,同时往左边开去,开至大指与左肩相平,再即速将食指梢从口角寸许,往右边推去,推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食指梢与口相平。左足与左手同时往前迈步,迈至右足胚骨前落下,足尖
着地。两眼仍看前手食指梢。腹内之气,塌腰裆,一切神气,均与第十一章相同。

第十九章 手挥琵琶式学(右式)

 先将两手五指均伸直,手虎口朝上着,左足即速再往后撤步,足尖着地。随即将左手往回拉,拉至心口前停住。右手与左手往回拉时同时往前伸去至极处。右足亦同时往后撤,撤至左足前边,足后根与左足相离半
寸许,足尖着地,停住。左足后根与右足往回撤时,足后根亦着地。身子往回撤时,内外之神气轻灵一切,皆与第十二章相同。(见图22

第二十章 懒扎衣学  第二十一章 开手学  第二十二章 合手学

第二十三章单鞭学

  先将两手腕往外扭,再从心口横平着,如捋长竿,往左右徐徐分开到极处,两手心朝外两手掌直立,两手指与眼相平。两眼看右手食指梢。左足当两手分开之时,亦同时往左边迈去,斜横着落地。左足横直着,左膝与左足根成一垂直线。两腿里曲要圆满,不可有死弯子。身子仍要直,两肩松开,两腿里根亦要松开缩劲。两肩两腿里根均松开,腹即能松开,腹松开气即能收敛入骨,神舒体静。腹内之气不可骤然往下压力,要以意运气,徐徐下注于丹田。道德经云:“绵绵若存①”,亦是此意也。(见图10)。

第二十四章 肘下看捶学

  将左手仍用掌,往前极力用意伸住,腹内亦用神气贯注身子不可有一毫俯仰之形。随后将右手握上拳,胳膊如同藤子棍曲回,靠着肋,拳从脐处往前左肘伸去。右足与右手伸时,同时往前迈步,至左足里边当中落下,足失落地,两足相离半寸许。两手同时往前伸住,两肩与两胯里根,亦用意往回缩住,伸缩总要一气,似停而未停之时,即将右足往回撤,足尖着地,左足随后亦往回撤,撤至右足前边落下,两手仍伸住,不可移动。两足往后撤时,身子之形式,各处之劲,虚灵之情,两足相离之远近,均与第十二章手挥琵琶式相同。(见图23

第二十五章 倒辇猴左式学
先将左手往胸前处来,大指至胸前二三寸许,将手心往下扣,右手于左手往胸前来时,手心朝上着,同时往右边斜着往下落。右足亦于两手扣落时,同时将足尖欠起,足后根着地如螺丝之意,往里扭转,扭至足尖或正直或微往里扣着点,足尖落地。再将左手从心口斜着,往左边搂一弧线。大指二指撑开,如半月形,搂至大指离左胯一二寸许。左足与左手搂时,同时亦斜着往左边迈步,足后根落地。再将右手手心向上着,住上抬起,起至与右肩相平,手心再向里着,五指俱张开,食指梢从右口角往前推去。两手之曲直,皆与搂膝拗步相同,右足亦与右手往前推时,同时往前跟步,跟至左足中间,相离四五寸许落下,足尖着地。此式自两手两足动作始末,要一气串成,内中并无间断,如同圆球滚一周围,无有停滞之意。内中之气,自胸至丹田,与坐功坐至静极时,腹内如空洞相似,周身之神气,全注于丹田沉住,故内家拳与丹学实相表里,内中之气,诚有确据,并非空谈。实地练习,功久自知。(见图24
第二十六章 倒辇猴右式学

先将左足尖欠起,足后根亦如螺丝之意,往里扭转,足之形式,与左式转右足根之形式相同,再将右手往右边,斜着搂一弧线,大指二指撑开,如半月形,搂至大指离右胯一二寸许,再将左手心向上着,往上抬起,
起至与左肩相平,手心再向里 25倒辇猴(右式)着,五指张着,食指梢亦从左口角往前推去。两手之形式,两足之距离,周身之动作,内外之气劲,均与左式相同,左右循环之式,数之多寡,各听其便,不拘一定。(见图25
第二十七章 手挥琵琶式学  第二十八章手挥琵琶式学第二十九章 开手学             第三十章 合手学 第三十一章 搂膝拗步学  第三十二章 手挥琵琶式学     

第三十三章三通背学

  第一节
    
先将右手往后划一弧线,至头顶不可停住 再从头顶,与前要一气着往下按住,按至两腿当中,离地七寸上下停住,左手于右手往后划时.同时往回抽,在左胯二左肋下边,手心朝里靠住。 将左足于右手往下按时同时往后撤.撤至足后根与右后根似挨未挨之意,足后根欠起足尖着地两腿微微弯曲着,两胯里根用意缩住劲.腰
亦仍用意塌住。两眼看右手食指根节.腹内亦仍收敛神气于骨髓。身子虽有曲折之形式,而腹内总要含有虚空松开之意无相挨之情形(见图26
 
第二节
    
再将右胳膊往上抬起,起至手背靠着头正额处,身子亦同时直竖起,又将左手虎口朝上着,同时于胁下往前伸直,手虎口仍朝上着,与心口相平。左足与两手同时,极力往前迈去,两足相离之远近,随人之高矮,总要两腿弯曲着,不移动重心为至善处。两眼顺着左手食指  梢看去,将神气沉住,且内外开合须要分明。虚实动静,务要清  楚,不可有一毫之混淆,使内中之神气散乱不整耳。(见图  27
      
第三节 三通背学一式

    
先将两足与身子并腰,如螺丝形(即研劲),从前边往右转,扭转至面向后边,两手亦于身转时,同时右手从头处,往右后边又往前往下斜着落去,如划弧线,划至极处,手与肩相平直,手虎口朝上着。又左手心朝里着,亦同时从左边,亦如划弧线至头处从头处往前往下落去,划至极处,手虎口亦朝上着,亦与左肩相平直,两手心斜对着,两眼看两手当中。两足仍未离地基,两足之形式图,左作右,右作左,两相互换之式同,两手之劲同时往前伸,两肩亦虚空着往回缩,腰中之劲,微有往下塌之意,是取虚空之意也。周身内外之劲,神气收敛。气往下沉,仍如前。(见图28

第四节 三通背二式
    
再将左足,先往后微垫步,两胯里根并两肩,极力往回缩住,再将右足极力往后,撤,撤至左足后边斜着落下,如半八字形式,两足之远近,仍随人之高矮勿拘。两手再从前边,如揪虎尾之意,徐徐落在两胯里根,
左足与两手往回揪落时,同时亦往回撤,撤至足后根在右足当中约二、三寸落下,足尖着地。身子与两手往回揪时,亦徐徐往上起,头要往上顶。身子虽然起直,两腿总要弯曲之形,腹内之气仍要缩回丹田,腰仍腰往下塌住劲。一切之伸缩顶塌揪等等之劲,亦皆是用意,不要用拙力。(见图29
第五节 三通背学三式
    
再将两手同时,靠着身子往上起,至心口上边,再往上又往前伸去,到极处勿停。左足亦与两手伸时,同时往前迈步,足尖往外斜着落下,亦如半八字形。两足相离之远近,身子仍不动,极力往前迈步不能移动重
心为妙,再将两手又往下落,仍到两胯里根处,右足与两手往下落时,同时往前迈去,至左足前边,足直着落下,足尖着地,两足距离之远近,仍要身子不起不落、不俯不仰、不能移动重心之情形。再将两手仍靠着身子往上起,至心口上边往前推去。两手推法,与第三章懒扎衣五节式相同。右足与两手推时,同时往前迈去落地。左足之跟步,两手之推法,两足之距离,亦同懒扎衣五节式相同。一、二、三节之式,练时不可有凹突处,
不可有续断处,总要节节相贯,一气串成,最为要着。(见图30

第三十四章 开手学   第三十五章 合手学  第三十六章 单鞭学

第三十七章 云手学

  第一节
    
先将左手,从左边,胳膊靠着身子,往右边划一下弧线,至右胳膊里根处,似停而未停。左足于左手划弧线时,同时微往右边迈去落地,足尖仍往左边斜着点。(见图31
 
第二节
    
再将右手从右边,胳膊靠着身子,往左边划一下弧线,至左胳膊里根处,似停而未停。左手再从右胳膊里根处,与右手往下落时,同时往左边划一上弧线,从眼前边划至左手原起处,似停而未停。右足与右手划时,同时足尖仍往左边,微斜着点迈去,两足相离二三寸许落下,两足之形式,足尖仍向左边斜着点。再右手往右边划时仍如前,左足再往左边迈去之形式亦如前;惟左足落地之远近,随人之高矮,仍不能移动重心为至善。两手两足循环之式,仍如前。两手之形式,如同两个套环圈相似,循环不已。数之多寡自便。但云手时,腰要极力塌住劲,身子微有向下坐之形式,左手往右,随着往右,右手往左,随着往左,要与两胳膊一气,随着摇动。外形虽然摇动,而腹内之松空,及神气注于丹田,与动作之虚灵,并各处之劲,亦仍然如前。(见图32  
第三十八章 高探马学

第一节
    
仍再接云手式,两手从左边往右边云时,左手到心口处,胳膊靠着身子,右手亦仍到原起处。左足随着两手往右边云时,同时往回来,落地离右足一二寸许,与右足成一丁字形式。右手再从上边往下落,仍如划下弧线,到右胯处不停,即速往上抬起,手与心口相平直,胳膊似曲非曲,似直非直。左手仍在心目前边,两手心具朝里着。右足于右手往上抬时洞时斜着往前边迈去落下,足尖着地,足后根离左足一二寸许,两足仍成为丁字形式。身子高矮与前仍一律着,两腿亦仍微曲着点。身式似停而未停。(见图33
   
第二节
    
即速将左手往里扭,扭至手心朝上,右手与左手同时,亦往外扭,扭至手心朝下,两手如同抱着一大圆球相似。两手心上下相高三四寸许,两手离心口一二寸许。两足尖于两手扭时,亦均向左边扭,扭至两足正直,或足尖微向左边斜着点亦可,不必拘泥,右足尖仍着地。(见图34
    
第三节
    
再即速将两手腕往外拧,拧至两手之形式,如第五章合手式相同,惟身体之形式如前。一切之神气与劲,亦仍如前式微停,而意仍未停。凡各式,外面虽有停之形式,而内中之意仍未停,以后均仿此。(见图35
第三十九章 右起脚学

  再将两手如单鞭式分开,右足与两手分开时,同时踢起,起至与右手相交。两眼望着右手看去。腰微往下塌,腹内松开,气亦要往下沉,式不停。即速将足落回原处,满足着地。两手于右足落时,同时往一处合,形式与第五章合手式相同。左足后根亦即速抬起,足尖着地,眼亦扭向左边看,式微停。(见图 36

第四十章 左起脚学

 即速将两手如右式分开,左足踢起,亦与右足踢起相同,手足相交亦相同;又即速将左足落回原处,足尖仍着地。两手亦往一处合,形式如右式。又即将右足并身子,微向左转,两眼往左边正面看去,式微停。(见图37

第四十一章 转身踢脚学

再将左脚踢起,两手分开,手足相交。两眼看处,腹内之神气,皆与四十章式相同

第四十二章 践步打捶学

 即将左足极力往前落地,两足相离远近,随人之高矮,落地足尖往外斜着。左手与左足落时,同时再往下边左胯处搂回停住。再将右足往左足前边迈去,落地之时,足尖亦往外斜着点,两足之距离,亦随人之高矮勿拘。右手于右足迈时,同时从后边往右耳处不停,再从右脸前边一气着,往下拨去,至右胯处停住。左足再往前迈去落地,足尖直着,两足之距离仍随人之高矮。左手于左足迈时,同时从左胯处往上起,起至脸前,再往下楼至左胯处,如前停住。再右手握上拳,于左手楼时,同时从右胯处往后边如划圆弧线,从耳傍再往前往下,从两腿之中间打下去,至左膝下边停住。两眼看右手。右手往下打时,身子随着往下弯曲,腰总要极力塌住,腹内亦极力松开。以上搂手、落足、迈足、均要一气着。学者宜细悟之②。

第四十三章 翻身二起学

  先将左足往里扭.扭成半八字形,即速将右手于左足往里扭时,同时从前边往后边,如划上弧线,从头顶前边过去,身子亦一气随着往右边扭转。再右手从头顶前边往下落时,右足同时微往前迈步落地,足尖朝外斜着,亦如半八字形。左手于右手往下落时,亦同时从左胯处往上起,再从左脸处往心目前边搂下去,仍搂至左胯处停住。左足于左手往上起时,同时极力往前迈步,迈至右足前边落下,足尖朝外斜着,仍如半八字形式。两足之距离,亦随人之高矮。再右手落到右胯处,不停,于左手往下搂时,同时自右胯处往上来,手腕往外扭着,如划一小圆圈之意,至右口角处,手心朝外,不停,右足再从后边提起,往前踢去。右手在右足往前踢时,同时从口角处往前出去,望着右脚面拍去。手足相交之式,手足高矮与心口相平。式不停,即将右足撤回,撤至左足后边来,足尖对着左足后根,足尖着地。右手不回来,仍直伸着。左手于右足往后撤时,同时往
前边出去伸直,右手仍在前,左手仍在后,两手心具朝里斜对着。腰微往下塌劲,微停。自扭足、翻身、搂手、踢足、至塌腰,是一气呵成,不可间断。(见图39

第四十四章 披身伏虎学
   先将左足极力撤回,至右足后边,落地仍是半八字形式,再随即将两手同时一气着,往下往回拉。拉时之情形,两手如同拉一有轮之重物,拉着非易亦非难之神气。身子又徐徐往上起,头亦有往上顶之形式。身子虽然往上起,而内中之气,仍然往下沉注于丹田。所以拳中要顺中有逆,逆中有顺也;身子往上起为顺,气往下沉则为过矣。再右足于两手往回拉时,同时往回撤,撤至左足外一二寸许落下。足后根对着左足当中,两手拉回时不停,再一气着从左胯处,往右边轮一圆圈至前边,落在小腹处,亦不停,即将两手腕往外撑,又往下塌,两手梢往上仰起,两手之形式,如第五章合手图式。左足与两手往下轮落时,同时将足往里扭,足尖着地。右足与两手往下塌时,同时略抬起,足尖朝斜着落下。仍如半八字形式。两腿弯曲如剪子股形式,左膝微靠着右腿里曲。身子与两手腕往下塌时,腰也同时往下塌。身子仍直着,式微停。两眼往前看去,周身内外之神气如前。(见图40
第四十五章 左踢脚学  第四十七章 上步搬拦捶学    第四十八章 如封似闭学

第四十九章 抱虎推山学  第五十章 右转开手学    第五十一 右转合手学

第五十二 搂膝拗步学 第五十三章 手挥琵琶学  第五十四章 懒扎衣学第五十五章 开手学

第五十六章 合手学 第五十七章 斜单鞭学

第五十八章 野马分鬃学  

 先将左足极力往后边撤,落地足尖向外斜着。左手于左足往后撤时,同时往下落至小 腹处。从小腹处,再往上起,至心口右边,再往上起,至眼前头,再从眼前头,仍往左边落下去,如划一圆圈形式。右手俟左 
手划到心口右边时,亦往下落至小腹处。从小腹至心口左边,从心口左边再往上起,至眼前边,从眼前边,仍往右边落下去,亦如划一圆圈形式。再右足亦于右手从小腹处往上划时,同时往左足处来。足尖往里合着点
落下,足尖着地。两足之距离,四五寸许,式不停,即速再从左足处,与右手往下落时,同时斜着往右边迈去,落地足尖往外斜着。又两手在前边,手心朝外着,如同两个圆圈相套之形式如见是也。再将左足往前极力斜着,如返弧线形式迈去,如是也。落地足尖仍往外斜着,左手仍与左足同时,如前划一圆圈。右足俟左足方落地时,亦往前直着极力迈去,落地足尖往里扣着点。右手于右足迈时,亦如前划一圆圈形式,两手仍如前两圈相套之形式。但划第二个套圈时,右手划到心口右前边,左手划到心口左后边,即速往右手腕去,两手与右足往前迈时,同时往前如第三章、五节懒扎衣式推去相同。左足亦于两手推时,同时亦往前跟步。落地两足相离之远近,及一切之劲,仍与第三章、五节懒扎衣式相同。微停。(见图41
第五十九章 开手学 第六十章 合手学 第六十一章 单鞭学

第六十二章 右通背掌学

 即将左手从左边,往上如划一上弧线,划至头处,手背紧靠正额处,身子往右转,左足于左手往上划时,同时如螺丝形往里扣,如半八字形式,右足亦同时,如螺丝形往外扭,足尖往 里扣着点,两足仍不离原地。右 
手于左手往上划时,极力虚空着往前伸劲。两眼顺着前右手食指看去,两肩里根,并两胯里根,亦同时极力虚空着,往里收缩。收缩之理,喻地之四围皆高,当中有一无底深穴,四面之水皆收缩于穴中之意。是在学
者体察之。(见图42

第六十三章 玉女穿梭学

第一节
    
将右手往回抽,抽至里手腕到心口处。左手于右手往回扣时,同时手腕往里拧着往下落,落至右手梢上边,手心朝里着两肘靠着胁。右手于两手抽落时,同时亦略往回来。落地足尖往外斜着,如半八字形式。两腿
要略弯曲点,两眼顺着左手看去,不停。(见图42
   
第二节
    
再将左手腕,往外拧着,往上翻起,手背靠着正额处。左足于左手往上翻时,同时再往斜角极力迈去。右足于左足迈时,随后紧跟步,落地两足相离二三寸许。右手在心口处,与左手翻时,并左足迈时,要与身子一
气,有往前推去之意。胳膊靠着身子,手略往前推出去,不必太远。(



 第三节
    
即速将左足,极力往里扭扣,再将左手,于左足往里扣时,同时往下落,落至里手腕到心口处。再右手于左手往下落时,同时手腕往里拧,又往上起,起至左手梢上边。手心朝里,两肘仍靠着身子,于左足扣 时,一气着往右转。再将右手腕,往外拧着往上翻起.手背亦靠着头正额处。右足于右手往上翻时,同时往斜角极力迈去。左足于右足迈时,随后亦紧跟步。落地两足相离二三寸许。左手在心口处,与百手翻时,并右足迈时,同时亦与身子一气着,如同往前推去之意。胳膊仍靠着身子.手略往前推出去,不可太远。(见图45
                  
第四节
    
再将右足略往前迈去。即将右手于右足迈时,同时往下落至心口处。左手于右手往下落时,同时往里拧,又往上起,起至右手梢上边。手心朝里,两肘亦紧靠着胁。形式与本章第一节相同。再左足斜着往左边迈去,左手腕往外拧着,往上翻起。右足跟步,两足相离远近,及一切之形式,并神气意,亦皆与本章第二节相同。(见图44
                 
第五节
    
再将身子向右转,形式两足两手动作,并一切之劲,亦皆与本章第三节式相同,但前三节,右足是往斜角迈去,此式右足是往正面迈去,以上练法虽分五节,其理前后,亦皆是一气串成。(见图45

第六十四章 手挥琵琶式学 第六十五章 懒扎衣学  第六十六章 开手学

第六十七章 合手学 第六十八章 单鞭学  

第六十九章 云手学

  第一节
    
先将左手,从左边,胳膊靠着身子,往右边划一下弧线,至右胳膊里根处,似停而未停。左足于左手划弧线时,同时微往右边迈去落地,足尖仍往左边斜着点。(见图31
   
第二节
    
再将右手从右边,胳膊靠着身子,往左边划一下弧线,至左胳膊里根处,似停而未停。左手再从右胳膊里根处,与右手往下落时,同时往左边划一上弧线,从眼前边划至左手原起处,似停而未停。右足与右手划时,同时足尖仍往左边,微斜着点迈去,两足相离二三寸许落下,两足之形式,足尖仍向左边斜着点。再右手往右边划时仍如前,左足再往左边迈去之形式亦如前;惟左足落地之远近,随人之高矮,仍不能移动重心为至善。两手两足循环之式,仍如前。两手之形式,如同两个套环圈相似,循环不已。数之多寡自便。但云手时,腰要极力塌住劲,身子微有向下坐之形式,左手往右,随着往右,右手往左,随着往左,要与两胳膊一气,随着摇动。外形虽然摇动,而腹内之松空,及神气注于丹田,与动作之虚灵,并各处之劲,亦仍然如前。(见图32   
第七十章 云手下势学

 云手不停式,将右手云到心口左边时,身子往左转正,左手与身子转时,同时往下落,如 划弧线到小腹处不停,大指根靠着身子往上起。再右手于左手往上起时,同时略往前伸去点,左手再从右手上边将左手中指盖于右手食指上。再两手前后分开,左手往前推去,伸直与心口平,右手往后拉至右胯处,大指靠住,两手前后分时,身子在着,同时徐徐往下矮去,腰要塌任劲。左足亦于两手分开时,同时往前迈步,足后根着地,两足相离远近,亦随乎人之高矮。两腿均要弯曲,右腿作为全体之重心。两眼望着左手看去,腹内松开,手足肩胯,亦不要着力。(见图46

第七十一章 更鸡独立学

第一节
    
将右手从右胯处,胳膊似曲非曲,似直非直,往前往上划一弧线。划至手梢与头齐,手梢朝上,大指离睑二寸许。身子于右手划时,同时往上起。右腿极力与右手同时往上抬起,足尖要往*仰着,足后根往下蹬着。腰亦往下塌劲.头项稳住。心中虚空用意往上顶劲,两肩亦要用意往下缩劲。胳膊肘与膝相离二、三寸许。左手于右手往上划时,同时如划下弧线,往下落至左胯处,手梢朝下。两眼略用意往*看手梢,式微停。(见图47
       
第二节
    
先将右足略往前往下落去,腿仍曲着,身子直着,随着右腿落时.腰塌住劲往下挫去。右手与右足落时,同时从头处往下落,亦如往下划弧线,右手落至横平时不停。再左手从左胯处,如本章第一节.右手往上起
划一弧线相同。亦划至于梢与头齐,千梢朝上,大指离险二寸许。左腿于左手往上划时.同时极力往上抬起,亦如本章第一节右腿抬起相同。再右手落至横平时,于左手往L起时,同时往下落.至左胯处.手梢朝下。
两眼微用意往上看左手梢。再头手足肩胯,并身子起落,均与本章第 节式相同。式微停,再换式。左右不拘数,勿论数之多寡,总要练至左式为止。(见图48
第七十二章 倒辇猴学 第七十三章手挥琵琶学第七十四章 白鹤亮翅学第七十五章 开手学

第七十六章 合手学第七十七章 搂膝拗步学第七十八章 手挥琵琶学第七十九章 三通背学

第八十章 开手学 第八十一章 合手学第八十二章 单鞭学第八十三章 云手学

第八十四章 高探马学

第八十五章 十字摆莲学

 高探马至如第三十八章,第二节式时,不停,即将左手腕往外扭,右手腕同时往里扭。右手翻在下边去,左手翻在上边来。于高探马二节式,两手上下互换。右足于两手扭时,同时足尖往外斜着摆去。足仍不离原
地基,随后再将左足往里扣着   迈在右足处,两足成为例八字形式。两足尖相离一二寸许。身子随着左足迈时同时向右转。右手于在足迈时,亦同时往外扭,扭至手心朝下。左手仍在上,右手仍在下。两手心亦具朝下着,在心口处,式不停,即将右腿极力抬起,脚面挺住劲,脚面朝外着,足心在左膝上边,离腿一二寸许不停,即速往右边斜角摆去。落地两足之距离,随乎人之高矮。两手于右腿抬时,同时如单鞭式,横着分开,两眼望着前正面看去,身中之劲如前。此拳内勿论如何形式.皆不外乎头顶、足蹬、腹松、塌腰、并两肩两腿里根松缩之理,身体力行,是在学者。旧式两手分时.又右腿往外摆时,左手拍右脚面一掌,今不拍,因无大关系,然拍否仍听学者自便可也

第八十六章 进步指裆捶学

先将两眼望着前边低处,如同有一物看去。随即将两手往前伸着,在一处并去,将左手扣于右手腕上.右手卷上拳,右拳如同指着两眼所看之物之意。再将左足于两手合并时,同时往前迈去,次迈右足,或两步,或四步均可,勿拘。总要右  足迈在前为上。右足落地时.随后立足即速跟步,左足失落在在足当中,足尖着地,两足相离寸许,身体三折形式,小腹放在大腿根上.两腿弯曲着.腰塌住劲,身子有往前扑的形式。手仍
扣着右手腕,右拳极力往前伸去。如同指物一般,两足往前所迈之步,大小随人之高矮,不可大,亦不可小,总要不移动重心为妙。两足往前迈时,身体之形式,如同一鸟在树上,束着翅斜着往地下,看着一物飞去之意。两足行走时,腹内之神气,及各处之劲.均如前,式徽停。

第八十七章 退步懒扎衣学

  先将左足极力往后撤,右足尖欠起。两手于左足撤时,同时往回来,随即再往前推出去。左足再于两手推出时,同时跟步。两手往回来,及推出去,并跟步,一切之形式,均与第三章懒扎衣第五节式相同。(见第三章五节懒扎衣图6

第八十八章 开手学 第八十九章 合手学 第九十章 单鞭学

第九十一章 单鞭下势学

 光将右手腕往外撑住劲,手心朝下着。往右胯处十,左手心亦朝下着,与右手同时往下落,胳膊仍直着,身子与两于同时往下挫去,一切之形式,并神气鼓铸之情意,均与第七十章下势相同。(见七十章云手下势图46
    云手不停式,将右手云到心口左边时,身子往左转正,左手与身子转时,同时往下落,如 划弧线到小腹处不停,大指根靠着身子往上起。再右手于左手往上起时,同时略往前伸去点,左手再从右手上边将左手中指盖于右手食指上。再两手前后分开,左手往前推去,伸直与心口平,右手往后拉至右胯处,大指靠住,两手前后分时,身子在着,同时徐徐往下矮去,腰要塌任劲。左足亦于两手分开时,同时往前迈步,足后根着地,两足相离远近,亦随乎人之高矮。两腿均要弯曲,右腿作为全体之重心。两眼望着左手看去,腹内松开,手足肩胯,亦不要着力。(见图46

第九十二章 上步七星学

  先将右 从右胯处,如划下弧线,往人;手腕卜边出去,左手于右手到下边手腕时,同时两手收进怀里,离心口_四寸许,两手上下相交,如十字形式,两手指俱朝上着,两手心亦朝外着,右足于右手往前去时,同时迈在在足处,有足里胫骨,与左足后根挨否,勿拘,两腿要弯曲着,身子直着,腰塌住劲停住之形式,如图是也。(见图51

第九十三章 下步跨虎学

先将两手皆往下搂,在于搂在左胯处,右手搂在右胯处,不停。右足于两手往下搂时,同时极力往后撤,落地半八字形式。随后右手心朝里着,即速从右胯处,往上起至眼前边。再从眼前,于心朝下着,如按气球相
似往下按去。左足于右手往下按时,同时往后来,足尖着地,足后根离右足寸许。右手往下按时,身子同时往下曲腿塌腰。再右手心仍朝下着。即速往上起,起时如同按着大气球,往上鼓起之意。左腿于右手起时,同时极力往上抬起,足尖仰着,身子与手足亦同时往上起全身亦如同按着气球,往上起之意,式微停。(见图52

第九十四章 转角摆莲学

先将主足极力扣着,往右足尖前边落去。左手于左足落时,同时往右手处来,左手心扣在右手背上,两手离心口一二寸许, 右足于左足落时,同时足后根欠起,足尖着地,足后根往里扭,身于同时亦极力往右转。
再先将左足极力往里扭扣,随即右腿抬起,极力往右边摆去。左足再于右腿摆时,同时足掌极力往里扭。两手于右足往外摆时,同时用两手拍右脚面,拍时先用左手,次用右手,要用两下拍,响发连声.不要间断。身子是整右转一匝。式不停。(见图 53
第九十五章 弯弓射虎学

  先将右足往右边斜角,摆着往下迈去,落地两足斜顺着。两腿之形式,右腿膝往前弓着点,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两手心相对,如同抱着四五寸高之皮球,一气着与右足落时,同时往下又往左边,如转一圆圈。转至上边,与脖项相平。两手心皆朝下着,往左斜角伸去,左手在前.右手在后错综着,仍与脖项相平。两胳膊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两眼望着两手中间前边看去。此形式之劲,各处要平均,不要有一处专用力,心内虚空,气往下沉,式微停。(见图54
第九十六章 双撞捶学

  先将左足极力往前直着迈去,足后根落地。再将两手轻轻卷上拳,手背朝上着,于左足往前迈时,同时用意拉回胸前,一二寸许,两手相离二三寸许。随后两拳手背仍朝上着,如前边有一物,即速往前直着撞击。两胳膊似曲非曲.似直非直。心口对着斜角,两眼望着两拳当中,直着看去。右足于两拳往前撞时,同时往前跟步.足尖落地半八字形,与立足后根相离一二寸许。左足干两拳往前撞时,满足着地,腰塌住劲,两腿皆弯曲着,身子要直着点,微停

第九十七章 阴阳混一学

先将左手腕往里裹.裹至手心朝上,似半月形,拳与脖项相平。右手在心口处一二寸许,胳膊肘靠着胁。再左足丁左手往里裹时.同时往里扭直。再右足即速往后撤,撤至三四寸许,落地半八字形式。再左拳往胸
前来.右拳于左拳往胸前来时,同时往里裹着往前伸去。左拳在里边,右拳在外边,两手腕相离半寸许。此时两手心皆斜对着胸.式不停.即将左拳往右手腕F边,往外挽去。挽至右手外腕,左手里腕,与右手外腕相挨。腰再往下塌劲,两腿要弯曲、两手外腕,与腰塌时,同时一齐外扭,两手腕与心口平。两手腕如十字形式.左手里腕,离心口三四寸许。左足于 手腕往外扭时,同时略往前迈点步,足后根着地。此时右足作为全体之重心,两腿仍弯曲着.两肩及两腿里根与腹内。均直松开。头要虚秃顶住劲,舌顶上腭,毂道上提,意注丹田,将元阳收敛入于气海矣。(见图56

第九十八章 无极还太极学
将两手同时,图划下弧线划去。左手至左胯处,右手至右胯处,两手心挨住两胯。左足于两手往下落时,同时撤至右足处,两足里根相挨,仍还于起点九十度之形式。身子与左足往回撤时,同时往上起直,此时全体不要用力,腹内心神意局杳,无一毫之思想,空空洞洞,仍还于无极,所谓神行是也。(见无极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式太极拳学3
《太极拳学》文摘~孙禄堂*****
孙式太极拳拳架解析
比喻里的真善美 文学中的太极魂 ——关于《太极拳学》之形象思维种种
[转载]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2
[转]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