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络丛肿瘤 | 影像与鉴别诊断
userphoto

2022.04.29 山西

关注

影像时间

病例展示

女性,33 岁,走路不稳、恶心呕吐 1 月,加重 3 天入院。患者 1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不稳,向右倾斜,随后逐渐加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能忍受,近 3 天明显加重。查体:血压 160/100 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敏感。四肢肌张力正常,正常反射存在。

影像资料:

影像描述:
四脑室内见结节状异常信号,边缘可见浅分叶,T1WI 呈等信号,T2WI、FLAIR 呈等信号,DWI 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可见颗粒状小结节影,脑室系统未见明显扩张。

手术记录及病理诊断:
肿瘤暗红色,质地较软,血供丰富,与邻近小脑蚓部及脑干分界清晰。

细胞乳头状排列,中轴为纤细纤维血管束,瘤细胞可见间变、核浆比大。病理诊断为脉络丛乳头状瘤。

脉络丛肿瘤

脉络丛肿瘤是起源于脉络丛上皮细胞的肿瘤,发病率较低,恶性少见,根据第五版 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将脉络丛乳头状肿瘤分为脉络丛乳头状瘤 WHO 1 级、非典型性脉络膜丛乳头状瘤 WHO 2 级、脉络丛癌 WHO 3 级。

No.1

脉络丛乳头状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choroid plexus papilloma,CPP):来自脉络丛上皮细胞,WHO 1 级,本病较少见,仅占原发颅内肿瘤 1% 以下,病理学上肿瘤呈菜花状,边缘清楚,一般局限于脑室内,瘤内可见囊变与出血、钙化。大体病理:肿瘤呈灰白或灰红色,血运丰富,表面呈乳头状、绒毛颗粒状、质地较硬,肿瘤在脑室内与脉络丛相连,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清楚。镜下典型表现为肿瘤细胞与正常脉络丛相似,瘤细胞乳头状排列,中轴为纤细的纤维血管束,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可脱落,并沿着脑脊液循环种植播散。

脉络丛乳头状瘤大体病理

低倍镜和高倍镜可以观察到瘤细胞呈乳头状围绕在纤维血管束周围,细胞无异型性

CPP 常见于 20 岁前,占 1 岁以下幼儿颅内肿瘤的 13%。临床表现包括儿童头围增大、额部隆起、颅缝增宽及导静脉增粗、恶心、呕吐、行走不稳、共济失调、头痛、斜视等,累及桥小脑角区时可见相应的脑神经脑神经症状。

CPP 影像表现:好发于侧脑室(50% 左右),其中三角区最常见,第四脑室内约占 40%~50%,少数见于第三脑室、桥小脑角区,偶见脑室内多发性 CPP。幼儿多见于侧脑室,而成人则以第四脑室多见。CT 常呈等或稍高密度,边缘清楚而不规则,瘤内坏死、囊变及钙化少见,肿瘤较大时可发生大小不等的囊变,钙化呈点状或团块状,邻近脑实质不受侵犯,增强除囊变坏死外,多数肿瘤显著增强,少数肿瘤轻度增强或不增强。有文献报道脉络丛乳头状瘤可伴巨大钙化。MR 表现:T1WI 呈等或低信号,较脑实质信号低但较脑脊液信号高;T2WI 信号变化不一,通常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与脑脊液分界清楚,部分可见局灶出血、钙化;DWI 显示扩散不受限或稍受限,增强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增强,CPP 很少侵犯脑组织,一般不引起脑水肿,常引起脑积水。原因:1. 肿瘤直接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 (梗阻性脑积水)。2. 脑脊液生成和吸收紊乱 (交通性脑积水)。主要为肿瘤大小与脑积水程度不成比例,较小肿瘤往往引起较重的脑积水。

左侧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CT 呈高密度,形态呈桑葚状,表面乳头状凸起,MRI 表现为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与脑室壁之间存在间隙。

三脑室和四脑室侧孔区乳头状瘤

左侧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增强扫描中心可见更亮强化区,提示纤维血管束,呈高灌注,T2WI 表现为流空信号

后颅窝脉络丛乳头瘤伴弥漫性播散

No.2

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


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typical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ACPP):是指脉络丛乳头状瘤伴有活跃的核分裂象。与 CPP 相比,ACPP 可出现细胞密度增高、核多形性、实质性生长和坏死等,但主要区别在于核分裂象有所增加,且唯一的诊断标准是核分裂 ≥2 个/10PHE,不过仍然达不到癌的标准。

瘤细胞多形性和异型性,核大小不一,不规则,排列成巢状伴腺样、腺泡样及乳头样结构,核分裂象可见。

ACPP 的影像学表现可以与 CPP 相似,也可以不相似。ACPP 体积更大,分叶状改变较明显,内部囊变更多,与邻近侧脑室壁分界不清且相邻脑实质可见较明显水肿。

左侧侧脑室 ACPP 伴软脑膜播散,肿瘤体积较大,分叶明显

四脑室 ACPP,中心及周围可见 T2WI 流空血管影,乳头状结构不明显

侧脑室 ACPP,体积较大,呈菜花样

No.4

脉络丛癌


脉络丛癌(choroid plexus carcinoma,CPC):是起源于脉络丛的恶性肿瘤,比较罕见,儿童较成人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颅高压,其原因是肿瘤过渡分泌脑脊液、肿瘤间歇出血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镜下肿瘤表现显著的恶性特征,核分裂象多见(>5 个/10PHE),细胞密度高,核多形性和异型性明显,模糊的乳头状结构及肿瘤结构不清、坏死。

CPC 大体病理:实性浸润性肿瘤,常伴有出血和坏死灶

核分裂象多见,细胞密度高,核多形性和异型性明显,模糊的乳头状结构

CPC 在 CT 和 MR 显示其发病部位与瘤体大体形态、走行有显著特点。瘤体呈分叶状或菜花状,往往位于脑室内或紧贴脑室脑室壁,并超出脑室边缘向脑实质内生长,可以出血及钙化,这是 CPC 的一个特点,但无特异性,瘤周水肿程度不一,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明显强化。

有利于 CPC 和 CPP 区别的 MR 特征包括不均匀强化(白色箭头)、坏死(红色箭头)、出血、多发囊肿(蓝色箭头)、脑侵犯伴水肿(橙色箭头)和软脑膜转移(黄色箭头)

右侧侧脑室 CPC,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可见囊变,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与侧脑室壁紧贴并侵犯脑实质,伴室旁水肿

No.4

鉴别诊断


1)室管膜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多为不规则形,边缘不光滑或呈分叶状,与侧脑室之间常有广基相连或跨壁生长,信号不均质是室管膜瘤的特点,约 50% 可见斑点状钙化,肿瘤可有囊变,增强扫描肿瘤呈显著不均质强化。

2)脑膜瘤: 边缘光滑,肿瘤多呈圆形,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信号均匀,T2 加权像上信号不如 CPP 高,一般不引起脑室系统扩大,常见于中老年女性病人,影像学上常有特征性的 「 鼠尾 」 征, 增强扫描呈均质显著强化

3)髓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发生于成人者少见,病程短发展快。多起源于蚓部,突向四脑室,肿瘤前方及上方见新月形脑脊液信号,与第四脑室底部界限清晰,常见小囊变,但钙化少见,增强呈不均匀中等强化,强化程度不及 CPP

4)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与结节性硬化有关,常见于 20 岁以下;大多位于侧脑室内室间孔附近,囊变、坏死较少见,常伴发室管膜下钙化,且具有其他结节性硬化的改变

作者 | 影像shine

内容策划 | 小雪球、彭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侧脑室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概述
一张表格,10分钟阅读,掌握四脑室区5种肿瘤
11种侧脑室肿瘤的影像诊断汇总【影像学院J172】
在侧脑室三角区看到占位,要想到这8种肿瘤【影像学院J031】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四脑室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