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层MRI需要的是胆大、心细、底子厚!
userphoto

2023.08.03 山西

关注

前一篇文章写了注重基础,走出舒适区去主动学习,提升自我。收到了很多留言,可以看出大家从主观上还是希望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把MRI做的更好,但又觉得很多客观上的因素干扰了自己学习MRI的积极性。

这几天刚好和几个基层医院的同行聊到了关于学习MRI的话题。本期分享他们在学习MRI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以下内容,只是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如果对你有用,欢迎点赞、转发。

怎么才能追到女朋友:胆大、心细、脸皮厚。

怎么才能学好磁共振:胆大、心细、底子厚。

做到这两点,爱情,事业双丰收。

个人觉得对于MRI的学习没有捷径,更不可能有什么速成秘诀。对于基层来讲,学习MRI总结起来就这两句: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胆大、心细、底子厚”!

“师傅领进门”!

重点是谁来当这个师傅,你进门。

对于已有MRI的,这个师傅主要是上级技师,对于大部分医院也就是这种模式,“一带一路”。

不管以前有没有接触过MRI,上级技师可以手把手的教,学习起来并没有什么压力,遇到问题时,也可以随时找上级技师解决。这种方式应是最有效的MRI“进门”途径。

但对于很多基层医院,初装机,这个师傅只能是培训工程师,想 “进门”并没有那么容易。

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MRI,技师底子薄,连TE、TR都不知道是什么。培训几天,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步骤就算好的了。不可能在几天的时间里将所有的界面、参数都认识完全。

培训工程师走了,没有会的上级技师带,要么自己摸索,要么靠远程指导。单靠自己摸索和远程指导,往往都是“事倍功半”,难以做到“无师自通”。对于这种情况建议:

  • 找同机型的医院学习一段时间,或是找个熟悉机型的人来带一段时间,胜过自己摸索一年。

  • 装机后,厂家通常都是有几次培训,一定认真落实和充分利用好这几次培训。

对于很多新手,哪里都不敢点,怕把设备搞坏。像极了刚拿到驾照,买了新车的你,不敢上路,身边得有个老司机带一带才放心。对于这种担心完全是正常又多余的,机器都会有错误提示和保护机制,哪有那么容易坏。每一个东西都应该发挥它的作用与价值,物尽其用,使劲用就是了。只要按照操作规程和规范,大胆点,直接往上怼就对了,多去尝试,总要经历第一次,与其不进步,还不如在摸索着进步。

对于新手,很多部位都是第一次做,又没有老师带,无从下手, 大胆点,按照操作规范直接往上怼就对了,多去尝试。同一条路,走的次数多了,哪里有个弯,哪里有个坎,你闭眼都能知道。

同时,刚开始认识有限,底子薄,对图像的好坏也没有什么概念,总是担心扫没扫完,出来的图像对不对等。没有做过,没有见过,缺乏扫描信心是很正常的。没事的时候多翻翻操作手册(@见过翻译过来的操作手册,语句都不通的),多看看一些基础知识。多看,多问,多了解,只有自己“底子厚”了,扫描前起来才有信心。初装机,每天也做不了几个病人,给予你摸索的机会还算是足够充分的,有更多的时间是探索自己想做的东西。

多去看一些基础知识。不要都上几年班了,常见的组织的图像信号表现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我也见过体素怎么算都还不会的。

学会MRI的扫描很简单,但要想学好,那还得靠自己,“修行在个人”!

掌握了基本的扫描参数和操作后,全靠自己主动去学习更多更深的东西。不可能再有人像上课一样,系统性、连贯性的给你讲解MRI的整个知识体系。完全得靠自己一点点去丰富与积累。

很多新手看几天书就看不下去了,书上的东西抽象,枯燥,理论的东西不知道怎么和实际的操作联系起来。

很多时候,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我的思路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用——理论——应用。

  • 先看临床应用,学会怎么扫。

  • 再去看理论知识,为什么这么扫。

  • 再次去看临床应用,还可以怎么扫。

先学会用什么样的序列、参数,不会的先硬记下来,再去研究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序列、参数,循序渐进,一点点的积累。不要一上来就开始看一些复杂的原理和公式,这样做只能增加你学习MRI的漫长与艰辛。主要面对临床应用的扫描技师来说,在初学阶段并没有必要花大把的时间去深究很深层次的公式与原理(如果你对这个挚爱,那就当我没有说,请继续你的演算)。

先学会怎么去扫。根据老师教的或手册上写的去摆位、划线定位扫描,再去弄清是为什么要这样去扫。上图,膝关屈曲后,节前/后交叉韧带的扫描。

先记住用什么序列,再去探究为什么要用这个序列。上图,内耳的扫描。

先学会用什么样的参数,再去弄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参数。如在腹部的扫描中,为什么不宜采用较窄的带宽扫描。

在怎么做的基础上,在去探索为什么这么做,从一些细节入手,去深入了解其中的机理,这也不失为一种学习磁共振的有效方法。“修行”,修的是自己对参数的深入认识,修的是自己对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做技术的不光需要技术,还需要经验。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一定对你适用。自己的经验,需要自己去经历。经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不可能“一夜暴富”,只能通过慢慢的积累。

有的东西,可能你一年都难得做一个,而别人天天都在做。这就是差距。最后给你两点建议:

  • 在结婚,带娃前多学点东西。

  • 你和别人的差距决定在每天20:00-22:00。

END

磁共振之家

基础  |  实用  |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MRI扫描,一定要重视这4个细节!
如何做好四肢关节的MRI扫描!
史上最全的MRI学习资料
A 为什么总觉得别人家的图像好看
【放射微课堂】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方法
MRI 参数解析(GE)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