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点】CT诊断:肝胆胰脾
医影学员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1、肝胆胰脾的异常CT表现

(1)肝脏:肝脏的异常CT表现主要包括大小、形态、边缘和密度异常、占位性病变和肝血的改变

(2)胆道:CT对胆道梗阻性病变作明确定位,可以跟踪扩张的胆管直至胆管狭窄、阻塞的部位。

(3)胰腺:CT上可敏感显示胰腺外形、大小、密度、边缘及周围异常的改变,正常时CT平扫主胰管不显示扩张的胰管在CT上表现为胰腺中央条状低密度影

(4)脾:脾大小及密度的异常在CT上可以显示清晰。

2、肝胆胰脾常见疾病

(1)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通常亦称为原发性肝癌或肝癌,病理学分三型:①巨块型②结节型③弥漫型

   肝细胞癌易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而引起血管内癌栓或肝内外血行转移侵犯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淋巴转移可引起肝门及腹主动脉或腔静脉旁等处淋巴结增大;晚期可发生肺、骨骼、肾上腺和肾等远处转移。

  CT表现:巨块型和结节型平扫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呈膨胀性生长边缘有假包膜则肿块边缘清晰光滑弥漫型者结节分布广泛,界限不清肿块多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早期增强门静脉期门脉和肝实质明显增强,而肿瘤增强密度迅速下降平衡期肝实质继续保持高密度强化肿瘤增强密度继续降低。全部增强过程表现为“快进快出”现象。

(2)肝海绵状血管瘤:

   为常见肝良性肿瘤。肿瘤内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内衬单层的血管内皮细胞。血窦间有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形成海绵状结构,偶然肿瘤内血栓形成,出现钙化。

   CT表现:平扫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晰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约为30Hu。增强扫描是CT检查海绵状血管瘤的关键。动脉期可见肿瘤自边缘开始出现斑状、结节状明确强化灶门静脉期强化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延迟扫描整个肿瘤均匀增强,高于或等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密度。整个对比增强过程表现为“早出晚归”的特征。

(3)肝囊肿:

   临床上分为单纯型肝囊肿多囊肝:前者包括单发、多发性肝囊肿,后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变,常合并多囊肾

   CT表现:平扫显示肝实质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锐利境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CT值为0~20Hu,对比增强检查后囊内无对比增强

(4)肝脏转移瘤:

   转移至肝脏的肿瘤常有四条途径:①邻近器官肿瘤的直接侵犯②经肝门部淋巴性转移经门静脉转移,常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肝转移途径经肝动脉转移肺癌比较常见

   CT表现:平扫可见肝实质内小而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肿块,少数也可单发。肿块密度均匀,对比增强扫描动脉期出现不规则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可出现整个瘤灶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平衡期对比增强消退。少数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高密度,构成所谓“牛眼征”有的肿瘤很小也发生囊变,表现边缘增强,壁厚薄不一的囊状瘤灶。

(5)肝脓肿:

   是肝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真菌性肝脓肿结核性肝脓肿等,以细菌性、阿米巴性肝脓肿多见。

   CT表现:平扫显示肝实质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中央为脓腔,密度均匀或不均匀,CT值高于水而低于肝环绕脓腔可见密度低于肝高于脓腔的环状影为脓肿壁急性期脓肿壁外周可出现环状水肿带边缘模糊。对比增强CT,脓肿壁呈环形明显强化脓肿和周围水肿带无增强。环形强化的脓肿壁和周围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了所谓的“环征”,90%脓肿出现“环征”。

(6)脂肪肝:

   超过肝正常脂肪(5%)的含量则可导致脂肪肝。常见病因有肥胖、糖尿病、肝硬化、酗酒等。

   CT表现:平扫显示肝的密度降低,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分布;CT值测量低于正常,严重者出现负的CT值。如果肝/脾CT值之比<0.85,则可诊断脂肪肝

(7)肝硬化:

   由于肝炎、酗酒等原因导致肝细胞的损害、变性、坏死与再生,纤维增殖,使肝脏变形变硬,也可因胆管阻塞引起胆汁性肝硬化。病理上可分为①小结节型(相当于门静脉性肝硬化),再生结节大小<1cm②大结节型(相当于坏死后性肝硬化),再生结节大小为1~3cm③混合型,多为坏死后性肝硬化,大小结节共同存在。

   CT表现:早期肝脏可能表现增大中晚期肝硬化表现为肝各叶大小比例失调,全肝萎缩肝边缘凹凸不平肝弥漫性或不均匀密度降低肝裂增宽;常继发脾大门静脉扩张侧支循环形成腹水

(8)胆结石症:

   在胆汁淤积和胆道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胆汁中胆色素、胆固醇、黏液物质和钙盐析出、凝集而形成胆结石。发生在胆管内的称为胆管结石,发生在胆囊内的称胆囊结石,统称为胆结石症。根据化学成分不同,胆结石分为胆固醇性色素性混合型胆结石。我国的胆结石以胆色素类结石常见

   CT表现:CT检查,胆结石分为高密度(CT值>25Hu)、等密度(CT值0~25Hu)、低密度(CT值<0Hu)三种类型。高密度结石CT平扫容易显示,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多边形或泥沙状的高密度影,等、低密度结石在胆囊造影CT表现为胆囊内的充盈缺损。胆管结石以高密度结石多见。肝内胆管结石呈点状、结节状、不规则状表现,与肝管走向一致,常伴有周围胆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时上部胆管扩张

(9)胆囊炎:

   分为①急性胆囊炎②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通常由于胆结石嵌顿蛔虫阻塞,引起胆囊管阻塞,胆汁淤滞,胆囊内压力增高,压迫胆囊壁血管和淋巴管,胆囊血供障碍导致炎症发生。急性胆囊炎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胆囊炎。

   CT表现:急性胆囊炎的主要表现有:胆囊增大直径>5cm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超过3mm增厚的胆囊壁有明显增强胆囊壁周围常有一环形低密度水肿带;胆囊周围可有液体潴留;胆囊坏死、穿孔,胆囊窝可见包含液平面的脓肿。

(10)胰腺炎:

   分为急性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为最常见胰腺疾病,其病因主要由胆系疾病或饮酒所引发。慢性胰腺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多达半数左右的病人是由急性炎症反复发作而成。

   CT表现:急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密度正常或轻度下降;胰腺轮廓模糊渗出明显者合并胰周积液;增强扫描,坏死区密度减低;可合并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典型表现为胰腺腺体萎缩胰管扩张,约34%病例同时有假性囊肿存在。

(11)胰腺癌:

   胰腺癌多发源于胰管上皮细胞,少数起源于腺泡上皮。胰腺癌可局部直接侵犯或通过血行、淋巴转移。胰腺癌发生在胰头部最多,胰体癌其次,胰尾癌更次之。

   CT表现:胰腺局部增大、肿块形成,胰头癌常可见到胰头部增大胰体尾部萎缩的表现;胰管扩张胆总管扩张胰管和胆总管都受累的所谓“双管征”是诊断胰头癌较可靠的征象;肿瘤侵犯胰腺周围血管;肿瘤侵犯周围脏器;肿瘤远处转移。

本文整理自《放射医学技术》考试教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常见疾病CT诊断价值!
肝胆胰脾影像学征象
案例详情
【病例】肝左叶内侧段有一软组织肿块,其内大部分为无强化低密度坏死,你考虑哪种肝脏疾病?
【读片时间】第0599期:肝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精品推荐医学影像诊断PPT课件图文详解完整版-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