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岁月 (203) 插队成留守知青

陕北插队成了留守知青,两任婆姨温暖了他大半辈子


王洪兴是六六届初中毕业生,毕业后他被招工到印染厂做财务工作,因为副厂长挪用公款未及时归还,厂长不问青红皂白,就在职工大会上点名批评了王洪兴。事后王洪兴去找厂长说明情况,没料想厂长根本不听他解释,还说他不好好反省还来狡辩,并把他调离财务部门安排到车间去烧锅炉。一气之下,王洪兴动手打了厂长,因为厂长鼻梁骨骨折,王洪兴被单位开除了,还被公安局拘留了十五天。

刚参加工作一年又失业成了待业青年,被单位开除还留下了案底,王洪兴的母亲嫌难看,她都不愿出门见人了。没多久,王洪兴的母亲因为思虑过度,得了焦虑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为此,王洪兴很后悔,后悔不该一时冲动打伤了厂长,也让自己丢了工作。当时要是忍一忍,最起码还能保住工作,父母也不会跟着着急上火。


在家待业一年,实在是找不到工作了,在街道工作人员的动员下,王洪兴于1969年3月份,跟随北京知青来到了陕北的延川县,插队落户在李家塬大队,成了李家塬三队的社员。在李家塬大队插队落户的几十名知青中,就王洪兴一人是以社会待业青年的名义到陕北来插队落户的。几十人中数王洪兴的年龄最大,也数他的个子最高,用王洪兴的话说,他就像跑进羊群的一头骆驼,在社员们眼中有点另类。
李家塬三队的队长叫李红军,他勤劳善良特别淳朴,看王洪兴长得高大结实,也很机灵,就推荐他担任知青小组的组长,还让他担任队里的记工员。对于李队长的信任和厚爱,王洪兴心里很温暖,他发誓在陕北一定好好劳动,不让父母再为自己操心。
陕北农村的生活条件比北京的生活条件要差很多,知青插队的第一年虽然有国家供应口粮,可每人每月四十五斤毛粮(原粮),基本都是玉米,很少一点面粉,豆油更是少得可怜。知青们虽然有粮吃,可吃菜却是个大问题。老乡家秋季腌制的酸菜和储存的萝卜洋芋都不多,乡亲们只能是自己不吃菜,把节省下来的一点萝卜洋芋送给知青们吃。知青们能吃上一顿炖菜,也权当改善伙食了,平日里只有咸菜辣酱,晚饭能喝上一顿菜汤也算不错了。
王洪兴他们八名男知青和六名女知青居住的地方是社员高玉明家的两孔弃窑,那两孔土窑低矮昏暗不说,主要是窑顶开裂雨季漏水,因为队里没有可供十四名北京知青居住的地方,李队长就安排两名社员在村头的那几颗老榆树上砍了一些胳膊粗的树枝,把开裂的窑顶支撑了一下,重新垒砌了灶台,买了一口大铁锅,就让知青们暂时住了进来。李队长说了,等天气暖和了,就在牛棚东边的那片荒场给知青们打新窑洞。
在一位婆姨的帮教下,王洪兴很快就学会了烧火做饭,也学会了挑水打柴,王洪兴就像家长一样,他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十几名知青们的生活,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知青们都很喜欢他,都叫他洪兴哥。
知青们居住的坡下是社员李吉平家的土窑,因为李吉平和知青们住邻居,他时常给知青们送一碗咸菜或送一点辣酱,有时也送一点酸菜。一来二去,知青们都和他熟悉了。李吉平家有两个女子,大女子叫李桂兰,当年十八岁,二女子叫李春荣,当年十五岁,这姐妹俩长得都很漂亮,是李家塬的一对姊妹花。因为李吉平有哮喘的毛病,像挑水打柴的活都是他家女子去干。队里也很照顾李吉平,不让他出山干农活,只让他为队里放羊。

一次上山打柴,王洪兴的衣服划破了一道口子,他就去李吉平家借针线。李桂兰赶忙找出针线,帮着王洪兴缝补好了衣服,还笑着说:“有缝补的衣服就拿过来嘛,你们拿镢头的手怎会缝补衣服。”就这样,王洪兴和李桂兰算是认识了。
春耕生产开始后,知青们也和社员们一样,天天往山上担粪,天天拉犁耕地,有时也用老镢头刨挖土地。刚参加生产劳动,知青们的肩膀压肿了,手掌磨破了,都叫苦不迭,唯有王洪兴从不叫苦,从不嫌累,他天天和大家一样出山劳动,每天收工后都是他为大家烧火做饭,做好饭还要叫大家起来吃饭,在王洪兴的关心爱护下,知青们总算过了劳动这一关。
到了冬季农闲时节,知青们也跟着社员们去上山打柴,王洪兴看李桂兰担柴走山路也挺费劲,他每次把自己打的柴挑回知青点,再返回去迎接一下李桂兰。王洪兴去水井挑水的时候,也经常帮李桂兰家挑两桶,王洪兴觉得自己年轻有的是力气,人家李吉平对他们知青很照顾,他理应帮助人家一把。
1972年春天,公社革委会要招聘一位文书,考虑到王洪兴的年龄最大,李家塬大队就推荐了王洪兴。王洪兴很快就通过了各项考核和体检,可他却没能通过政审,他打厂长蹲拘留的具体经过都详细记录在了他的档案里。就是因为这个案底,以后的招工招干和推荐上大学,王洪兴都被拒之门外了。
那年秋后,王洪兴跟着李队长和社员们去公社粮站交公粮,中午排队等候的过程中,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后生老盯着李桂兰看,还嬉皮笑脸地跟李桂兰搭讪,李桂兰躲到了一边,那人还是跟在李桂兰身后没完没了,弄得李桂兰脸都红了。王洪兴看不下去了,他上前站在了那人和李桂兰的中间。那年轻后生看了一眼王洪兴,嬉皮笑脸地说:“啊呀!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你是要横刀夺爱还是要英雄救美?哦(我)想跟她处对象,你管得着嘛?”那年轻后生说完,用力推开了王洪兴,还伸手去拽李桂兰。
王洪兴生气了,他挥起拳头,一拳打在了那人脸上,那年轻后生哎哟一声,用手捂住了嘴,鲜血顺着他的指缝流了出来。
很快,两个带着红袖箍的人就把王洪兴带走了,带到了公社革委会大院。原来,他打的那个人叫刘东明,是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刘宪民(刘宪民在1977年冬季被判刑入狱)家的二小子,据说是高中毕业生,在公社粮站当质检员。
这一拳王洪兴又惹下了麻烦,他在公社革委会大院里关了一天一宿,才被李队长领回李家塬,那次队里为刘东明掏了五块钱的医药费。实际上刘东明啥事也没有,就是流了一点鼻血。后来才知道,刘东明和李桂兰的姑姑家还有亲戚,他们之前就认识,刘东明还托李桂兰的姑姑给他介绍李桂兰做婆姨,只是李桂兰对刘东明很反感,她不愿搭理刘东明,她更不想攀这样的高枝。
得知队里给了刘东明五块钱,王洪兴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他把自己仅有的五块钱给李队长送去了,李队长不要,他说王洪兴是为队里去交公粮,这钱就记在队里的账上吧。王洪兴坚决要李队长把钱收下,他说祸是他闯的,不能让乡亲们吃亏。那时的五块钱能买二百五十盒火柴,一个劳动力一天的工值只有一毛多钱,王洪兴这一拳,等于一个半月白出山劳动。
从那以后,李桂兰发自内心爱上了王洪兴,她给王洪兴绣了鞋垫,做了布鞋,还帮他洗衣服,给他送好吃的。当时王洪兴心里也很纠结,李桂兰可是李家塬出了名的漂亮女子,勤劳又善良,要说他不喜欢,那肯定是假的。可王洪兴还不死心在李家塬扎根生活一辈子,他还想着返京或招工进城,毕竟当时的城乡差别很大。


1974年年末,王洪兴回北京探亲过春节,他跟父母说了他和李桂兰的事情。王洪兴的父亲考虑了一下说:“你当时是因为打伤人被单位开除的,档案里有记录,这对你很不利。你也二十三岁的人了,实在不行就在陕北成个家吧。”
从北京回到李家塬大队后,王洪兴带着从北京带来的糕点和特产去了李吉平家,说出了想在陕北结婚成家的打算。
当年秋后,王洪兴娶了李桂兰,他和李桂兰在知青点的那孔土窑里住了一段时间才搬到李吉平家居住,这是李吉平安排的,他不想让旁人说王洪兴是上门女婿,他怕王洪兴脸面上不好看。李吉平这个当老丈人的,处处都为女婿着想,他拿王洪兴就像自己的娃娃一样看待。婚后的生活很美好,李桂兰对王洪兴很体贴,啥事都顺着他,脏活累活她都和王洪兴抢着干,丈母娘也很疼爱他,王洪兴感到很幸福很温暖。
第二年初夏,李桂兰生下了一个男娃,那娃娃长得白白胖胖,可招人喜爱了。有了爱的结晶,王洪兴和李桂兰两个人更加恩爱了。
1977年春天,李家塬大队得到了两个招工名额,是红卫煤矿的招工名额。红卫煤矿虽然是国营煤矿,可大家都不愿意去当煤炭工人。王洪兴觉得当工人怎么也比当农民好,他没让岳父母和婆姨知道,就偷偷报了名。结果那次招工王洪兴却顺利通过了各项审核,他顺利被招工到了红卫煤矿,成了端公家饭碗的正式工人。
王洪兴调侃说那次招工可能忘记翻看他的档案了,他才有机会跳出了农门。王洪兴在煤矿的工作也算满意,他是在井上工作,负责检斤。就在王洪兴为自己的时来运转沾沾自喜时,他家却出事了。
那年秋天,李吉平哮喘的毛病加重了,憋的他喘不上气来。没办法,李桂兰就借了队里的架子车,拉着她爸去公社卫生院就诊。回来的途中,一场大暴雨不期而至,因为道路泥泞,拉车的李桂兰感到很吃力,路过村口的那个拐沟时,李桂兰根本拉不上那段沟坡,她就扶着她爸先走上那段沟坡,然后再回来拉车。就在李桂兰跑回去拉车时,汹涌的山洪突然爆发,一眨眼的功夫,李桂兰和架子车就被淹没在洪水中。
含泪料理完李桂兰的后事,王洪兴把娃娃交给岳母和妻妹照看,他就抹着眼泪回煤矿上班去了。娃娃虽然有人照看,王洪兴也是放心不下,每个月发了工资,他就回家看看,顺便把工资交给岳母。
1978年年末,煤矿放假,王洪兴回李家塬过春节,那天吃过晚饭,他岳母把他叫到旁边说:“她姐夫,哦(我)给你商量个事情,娃娃还小,你也不能一个人这样过下去呀,哦(我)跟春荣她爸商量了一下,想让春荣和你一搭里(一块)过日子,不知你愿意不愿意?”“妈,这哪行啊,春荣是娃娃的小姨,人家会笑话的。”王洪兴一边摇头一边说。
在岳父母的劝说和坚持下,王洪兴娶了李春荣。李春荣和她姐姐一样勤劳善良,娃娃跟她也特别亲,有春荣照顾娃娃,王洪兴心里也就踏实了。只是一想到他的爱妻李桂兰,王洪兴心里就像刀割一样疼痛。和李春荣领取了结婚证,王洪兴又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他孤独痛苦的心灵也得到了一丝慰藉。
1986年初冬,王洪兴的岳父去世了。料理完他岳父的后事,王洪兴把岳母和妻儿都接到了煤矿上,他申请了两间房子,岳母和娃娃住一间,他和春荣住一间。那年年末,春荣也有了工作,转成了非农户口,算是享受了知青家属待遇,在服务部负责发放矿灯和安全帽,虽然是三班倒,但不累,工资待遇也不错。也是那年,王洪兴的父亲把娃娃的户口迁到了北京,也把娃娃接到北京读书去了。
目前,退休后的王洪兴夫妻随儿子去北京生活了,他们生活得很好。只是王洪兴因为罹患面瘫治疗不当,留下了后遗症,这让他原本很幸福的生活大打折扣,为了治病,他去了全国好多地方,花了不少钱,疗效都不明显。得病期间,他婆姨对他非常关心,为他热敷,为他按摩,陪他扎针,给他熬药,从没听她有一句怨言。他的儿子儿媳也很孝顺,王洪兴说他要是没有这个毛病,那该多幸福啊。

讲述完自己的生活经历,王洪兴饱含深情地说:“我这辈子能遇到桂兰和春荣,这是我的福气,他俩的爱让我温暖了大半辈子。只是桂兰一天福也没享过,想起她我就难受。春荣为我撑起了这个家,为我付出了很多,我亏欠她,我感谢她。”停顿了一下,王洪兴又难受地说:“冲动是魔鬼啊,当年我要是能忍一忍,不打伤厂长,我也就不会被单位开除,我的父母也就不会为我着急上火,我对不起我的父母,我亏欠我的父母。”说完,王洪兴流泪了,他抹着眼泪走开了。
那一刻,我心里也很难受。
这篇文章是一个多月前采写的,一直未发表,主要是觉得文中主人翁的人生经历有些悲苦,我不想把这样的气氛带给读者朋友们。应本文主人翁的要求,今天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也祝愿知青老哥老姐们都健康快乐,生活幸福。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青往事:不做上门女婿做干儿子,他知恩图报的方式令人感动
【知青忆旧】蛮嫂 | 散文 闫嗣芳
知青往事:留在山村的爱,成了他一辈子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
知青往事:当年的房东一家人,成了张红星难以割舍的牵挂
王星照:难忘沟门李队长
听上海知青讲述在东北插队时的生活趣事,他说他做饭的方法很独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